2019-05-23 19:14:19

●邓小平对大家说:“今天不拉手了,因为工业形势不好。”

●邓小平说:“机构不要设多了,机构越多越麻烦,不要搞复杂了。”

●叶剑英目光灼灼地盯着张爱萍,激动地说:“整顿国防工业非你莫属!”

● 全面整顿邓小平整顿铁路系统

在1975年2月25日至3月8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工业书记会议上,邓小平作了整顿铁路问题的重要讲话《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在讲话中,邓小平指出:

怎样才能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分析的结果,当前的薄弱环节是铁路。铁路运输的问题不解决,生产部署统统打乱,整个计划都会落空。所以中央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解决铁路问题的办法,邓小平在会上提出:

一、“还是要加强集中统一”;

二、“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纪律性”;

三、“反对派性”,铁道部门的人事调动,由铁道部统一管理。

在会议期间,中央根据邓小平讲话的精神和会议讨论的意见,经毛泽东同意,于3月5日作出《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以中共中央1975年9号文件形式下发。

文件提出:

实行全国铁路以铁道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以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整顿铁路秩序,同各种破坏行为作斗争,确保运输安全正点等5条重大措施。

会后,铁道部长万里率工作组,先后到徐州、太原、郑州、长沙等,在地方的配合下,对问题严重的铁路局进行了重点整顿。

根据中央决定精神,首先进行整顿的徐州铁路分局,仅经过1个多月的时间便大为改观,过去21个月未完成国家计划,4月份提前3天完成了国家计划。

其他严重堵塞的路局也很快全部疏通,全国铁路平均日装车数创历史最高水平。

铁道部还在全国铁路系统大张旗鼓地学习、宣传、贯彻邓小平的讲话精神。

邓小平的讲话,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观点明确,措施得力,言辞犀利,针对性强,受到铁路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听了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传达以后,广大领导干部挺起了腰杆,说话响了,胆气足了,魄力大了,敢抓敢管了;广大职工群众气顺了,心齐了,干劲大了,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在铁路整顿见了成效之后,钢铁工业的整顿紧跟着上来。军队、军工、教育、文艺、科技等领域的整顿,也酝酿展开。

到4月份,原来堵塞严重的几个铁路局都疏通了。全国20个铁路局,有19个局超额完成装车计划。剩下的南昌局虽然没有完成计划,情况也有所好转。

全国铁路日装车平均达到537万车;煤炭日装车达到179万车,是5年来第一次超额完成了计划。

列车安全正点率也大大提高。全国铁路货物运输量,由上年的下降52%变为增长129%。

“全面整顿”在铁路系统取得成效以后,邓小平又以钢铁工业为“突破口”,狠抓了对整个工业生产的整顿。邓小平整顿工业战线

1975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

会议开始这天,国务院主管工业的领导干部和各省、市,区的工业书记聚集在会议厅里。

听说邓小平要参加会议并讲话,许多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特别是那些曾经在邓小平领导下战斗、工作过的干部,更是对这位老首长重新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而感到由衷的喜悦。

一些人禁不住喜上眉梢,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一些人不时地看手表,左顾右盼地环观着,希望能快一点见到这位多年未见的老领导。

离开会的时间还差几分钟,忽然一个边门打开了,邓小平快步走进会议厅。他的身材并不高大,但是体阔肩宽,步伐稳健,显得刚毅有力。

邓小平神态安详地环顾四周。半个世纪斗争风雨的磨练,使他既不露喜,也不显忧。对于人们惊喜的目光和热烈的问候,他只报以含蓄的点头和瞬间的凝视。

一会儿,几个省、市领导走上前来,满面笑容地想与邓小平握手。

邓小平却迅速地举起右手在空中摇了摇,向大家说:

今天不拉手了,因为工业形势不好。

这句话,使全场刹时鸦雀无声。那些原想与邓小平握手的干部面面相觑,怔住了,两眼定定地望着邓小平。

邓小平走近大家,站住脚,目光从会场扫过。他看着大家,缓缓地说:

一个国家,没有物质基础,形势不好啊!

这种对1975年年初经济形势的估计,使在场的大多数工业书记心中共有的认识,但是用来代替见面的礼节,却是在场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的。

邓小平在沙发上坐下,不紧不慢地划着火柴,点燃一支烟,开口说道:

现在有一个大局,全党要多讲。大局是什么?三届人大和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讲了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

也就是说,从现在算起,还有25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邓小平以铁道系统和冶金工业整顿的成功经验为典型,全面推开,抓了对整个工业战线的整顿。

为了使整个工业的整顿有章可循,邓小平指示国家计委,起草一个《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文件。

在文件起草过程中,邓小平谈了对整顿和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

一是要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

二是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

三是要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

四是要整顿企业管理秩序;

五是要抓好产品质量;

六是要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

七是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邓小平的讲话,简明扼要,思路明确,现实针对性很强,这是经过较长时间深思熟虑的结果,反映了邓小平当时对整顿和发展中国工业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看法。

邓小平的这个讲话,不仅对指导文件起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整个中国工业的整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经过邓小平对工业战线的大力整顿,很快就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7月17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

3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月比一月好,原油、原煤、发电量、化肥、水泥、内燃机、低级纸制品、铁路货运量等,5、6月份创造了历史上月产的最高水平。

军工生产的情况也比较好。

全国工业总产值,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的474%。

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完?成全年计划的43%,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好转,说明邓小平开始抓工作以来,对工业战线实行的整顿的方针是卓有成效的,是完全正确的。提出整顿钢铁工业办法

1975年5月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钢铁工业座谈会。

李先念、邓小平先后就整顿钢铁工业,发表重要讲话。17个省、市、自治区和11个大钢厂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据统计,从1975年1到4月份,全国钢铁产量比计划要求少产195万吨。

四大钢铁企业欠产占全国欠产总数的一半。

为此,中央在这次会上提出了整顿钢铁工业的任务,要求欠产比较多的几个大企业,限期扭转生产下降的局势。

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出了整顿钢铁工业的办法:

从部到厂要建立起强有力的、敢字当头的、有能力的领导班子,不能软、懒、散。冶金部的班子软,要加强一下。

……

落实好政策,把受运动伤害的老工人,老干部、老劳模和技术骨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把必要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大钢厂要有单独的强有力的生产指挥机构。

邓小平在最后指出:

总之,把钢铁生产搞上去有很多工作要做,我看,抓住以上这几条最重要。

邓小平的讲话,全面总结、概括了铁路整顿的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钢铁工业整顿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字里行间,凝聚着一个老共产党人对党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使与会者受到极大地震动,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这次会议确定:

1975年计划生产2600万吨钢的指标不能动,欠产要补上,几个大钢厂要限期扭转局势。

1975年6月4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努力完成今年钢铁生产计划的批示》,并转发了冶金部党的核心小组《关于迅速把钢铁工业搞上去的报告》。

经过一个月的整顿,到6月份,欠产严重的几个大型钢铁企业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全国钢的平均日产量不仅不再欠帐,而且还超过了全年计划平均日产水平。钢铁工业的整顿收到了显著成效。全面整顿军队工作

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

会议由叶剑英、邓小平主持,这次会议全面部署了对军队的整顿工作。

会议以毛泽东提出的“军队要统一”、“军队要整顿”为指导方针,讨论解决军队的整顿问题,即改正不正之风和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安排超编干部的问题。

与会同志,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极为热烈的讨论。

7月14日,邓小平,在会议上作了《军队整顿的任务》的重要讲话。

邓小平在讲话中,以他一贯的敢于揭露矛盾、正视问题、批评错误东西的独特风格,讲了五个方面。即:

一、我们军队的状况;

二、军队要整顿;

三、军委的工作;

四、整编中的干部问题;

五、高级干部的责任。

邓小平在充分肯定我们的军队不管是建国以前,还是建国以后到现在,总的状况是好的,是经得起考验的”的前提下,着重讲了军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邓小平说:

我想了一下,有5个字:

肿、散、骄、奢、惰。

在讲到“骄”这个问题时,邓小平举了个例子:

过去军队同志坐公共汽车,向来是给老人,带娃娃的妇女让座位的,现在有的不让了。有个战士坐车,一位妇女抱着娃娃,他不让座,娃娃哭了他也不理。旁边有位老人说,雷锋叔叔不在了。从这个事情上是可以看出问题的。

在讲到“奢”这个问题时,邓小平说:

……有的人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他们有的闹享受,闹待遇,一切都向高级发展,住房子越多越好。有的甚至公私不分,没有什么界限了。有的部队请客送礼,修建楼堂馆所。这些现象相当厉害,而且还在发展,并没有刹住。

在“惰”这个问题上,邓小平说:

惰性,不只是在一些人身上存在,甚至有些机关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高级干部革命意志衰退,追求个人利益,不注意保持革命晚节。有的人小病大养,无病呻吟,官僚主义,工作不努力,不踏实,不深入基层,不亲自动手,不动脑筋。靠秘书办事,讲5分钟话都要人家写成稿子照着念,有时还念错了。这是思想懒惰。

有的人怕字当头,不敢办事,不敢讲话,怕讲错了挨批。共产党员为什么怕?为什么不敢讲话,为什么不敢负责任?

对上述问题,邓小平在讲话中逐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尖锐地提出了批评,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军队要整顿中,邓小平指出:

军队整顿什么?就是整上面讲的“肿、散、骄、奢、惰”那5个字。在军队整顿当中,“还要加强干部学习,增强党性,反对派性,加强纪律性,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

在军委的工作中,邓小平指出:

军委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两件事:第一件是“军队要整顿”;第二件是“要准备打仗”。这两件事都是毛泽东同志讲的,我们军队工作的纲就是这个。

在整编干部问题,邓小平指出:

首先自上而下地调整好各级领导班子。我们解决地方问题,包括企业单位的问题,就是首先解决好领导班子。

邓小平要求:“领导班子要有威信,敢字当头,能很好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能很好地工作。”

邓小平强调,在配备领导班子的时候,“首先要把一二把手选准,要选党性好、作风好、团结好”、能艰苦奋斗的同志担任领导班子的一二把手。

在高级干部的责任中,邓小平指出:

搞好军队的责任,首先在我们到会的同志,扩大一点,到军以上的主要成员。我们这些人把军队带好了,我们党的一套优良传统就能保持好,军队就会非常团结、非常有战斗力。

几十年的优良传统能不能继承和发扬,主要靠我们这些老同志的传、帮、带。

在讲话结束的时候,邓小平号召与会同志和全军指战员,要按照毛泽东同志说的去做: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7月15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在会议上作了总结讲话,对军队整顿问题作了具体部署。

7月19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向全党转发了中央军委《关于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和安排超编干部的报告》、《叶剑英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邓小平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会议精神在全军传达贯彻以后,受到全军指战员的坚决拥护和热烈欢迎。军队工作迅速走上了全面整顿的轨道。

1975年召开的这次军委扩大会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邓小平精简整编军队

1975年6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召开,在这次会上,邓小平着重指出了军队整顿的工作纲领。

早在同年的2月8日,邓小平在听取几位副总参谋长汇报工作时,强调总参工作第一是抓压缩定额。

邓小平指出:

总的精神还是军队定额一定要减,节约下来的钱用在装备上。办法是首先搞出个编制来,有了编制,就有了依据,就好统一思想。

2月9日,在新成立的军委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再次重申:

总参的工作次序,第一就是确定编制。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整顿军队,就是为了战备。

3月3日,邓小平在军委常委会议上强调:

编制就是制度,有理无理,第一条就是看你合不合编制。

3月24日,邓小平在讨论兵种领导机关编制的军委常委会议上,指出:

机构不要设多了,机构越多越麻烦,不要搞复杂了。

不久,在6月召开的这次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明确强调,中央军委的工作就是两件事:

一是”军队要整顿”;二是“要准备打仗”。这就是军队工作的纲。军委要抓编制、抓装备,还要抓战略,要按次序来抓。

对于如何抓装备的问题,邓小平指出:

国家正在考虑下一个五年计划、十年计划,军队装备也要有规划。科研要走在前面。不单是尖端武器、常规武器有科研问题,就是减轻战士身上带的东西的重量,同样有科研问题。

在如何抓战略这个问题上,邓小平指出:

我们作战,有个战场问题,还有遇到什么情况怎么打法的问题,这些都要设想到。战略要研究的问题,不仅是作战问题,还包括训练。要把训练放在战略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上。

现在是合成军队作战,空中也有,地面也有,水里也有。这就要求提高干部的指挥水平。对我们指挥作战的水平不能估计高了。如果不注意军队训练,至少在战争初期要相当倒霉就是了。

还要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现在我们的干部不大会管理部队。……为了提高干部的指挥水平、管理水平,增加他们的知识,要好好办学校,包括各总部、各军兵种、各级的学校,都要办好。

不打仗,除了搞演习以外,办一点学校,这总是一个办法。

在谈到军队整编中的干部问题时,邓小平认为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好,一是在军队内部的处理问题,一是在地方的安置问题。

邓小平指出:

有几十万干部转到地方,地方要承担起来,把他们安置好。这也是我们军队自己的事情,所以军队对地方要支持,要帮忙。在军队内部的问题,就是谁留谁去,谁在职谁不在职。

……留在军队的师以上干部,谁在职,谁不在职,谁当顾问,解决好这些问题不容易,工作量很大,要妥善处理。

还有一个干部调整、交流问题。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外,省军区和有些部门的干部也要交流一下,有些人适当调动一下地方有好处,主要是换一个地方可以多接触一些人,多了解一些情况,遇事也会谨慎一些。

总之,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不好。在步骤上,首先要自上而下地调整好各级领导班子。配备班子的时候,首先要把一、二把手选准,要选党性好、作风好、团结好的。现在强调一下艰苦奋斗的作风特别重要,有了这一点,好多事情都会变化,都会好起来。

所以现在选干部,特别是选高级干部,要选艰苦奋斗或者比较艰苦奋斗的。

邓小平最后强调:

搞好军队的责任首先在军以上干部,这些人把军队带好了,我们党的一套优良传统就能保持好,军队就会非常团结、非常有战斗力。

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军委扩大会议之后,中央军委向中共中央上报了《关于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和安排超编干部的报告》。

7月19日,中共中央批转了报告与实施方案。

关于安排超编干部的方案提出,对超编干部在军内采用增编副职、增设顾问、做研究工作、送学校培养、离职休养等方法,安排大部分师以上干部和部分团以下干部。其余干部退出现役,由地方安排,转业、复员或退休。

关于调整编制体制的方案提出,精简整编主要是精简机关,裁并重叠机构,减少保障部队和普通兵员,保留技术骨干和技术装备,减少陆军比例,增大海军、空军比例。

从1975年第4季度开始到1976年,各军区、各军兵种按照新编制进行整编。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减少了136%。

机构臃肿、兵员膨胀的势头得到遏止。人数减少了,装备水平却提高了。军队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治理整顿国防科工委

1975年3月8日,初春的北京,春光明媚,到处一片生机盎然。

这一天,刚刚被任命为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遵照邓小平关于治理整顿的方针和要求,率领一个工作组,到七机部下属的“老大难”单位,北京南苑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即现在的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调查研究。

由此,张爱萍展开了历时8个月的对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领域,急风暴雨般的整顿。

早在1974年11月6日,叶剑英就在西山,召见了在外地治疗腿伤刚回来的张爱萍。

见面后,没有寒暄。叶剑英目光灼灼地盯着张爱萍,激动地说:“整顿国防工业非你莫属!”

接着,叶剑英又补充道:“形势严峻,我们不能再耽误时间了。军委已经决定,你任国防科委主任,陶鲁笳改任政委,同时恢复你副总长职务。”

张爱萍“腾”地站起来,拄着手杖,拖着未治愈的伤腿出征了。

张爱萍清楚地认识到:坐到科委机关里指手画脚一下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下去,抓产品、抓型号,先把卫星送上去,全局就活了。

整个国防工业系统,七机部是关键,一院是关键,卡脖子的地方又在二三〇厂,搞平台的,没有它,导弹就翻跟头了,所以二三〇厂是关键中的关键。仗就要这么个打法。

于是,第三天,张爱萍又到坐落在永定路的二三〇厂及其配套研究单位十三所进行调研。

面对该厂落后的局面,张爱萍毫不动摇,坚持做了10多天的调查,掌握了情况,下定决心:整顿七机部。

3月27日,七机部全体干部大会隆重召开。

在这次会上,张爱萍拄着拐杖上台讲话。他针锋相对,首先对二三〇厂部分同志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回答。

张爱萍铿锵有力地说:

叶帅交代我的任务是要尽快拿出东西来,这是专委的决心,也是中央的决定。

完成任务,二三〇厂是核心,解决得好,武器就上天了。我就是要从这里打开突破口,以点制面,以点带面,横扫整个七机部!

接着,张爱萍揭露了二三〇厂存在的贪污盗窃、损公肥私、消极怠工、打架内讧等影响和破坏生产的恶劣现象,并予以无情地抨击。

对于如何改变目前这种落后局面,张爱萍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整顿。

张爱萍说:

这是邓小平提出、毛泽东同意的乱中求治的措施,已经在铁路整顿中开始见到成效。

张爱萍提出,要进行思想上的整顿、生产秩序上的整顿,更重要的是对领导、对干部的整顿。

张爱萍从国际形势的严峻,说明整顿的必要,并明确提出:

我们要集中我们国家现有的一切科学技术力量,国民经济的力量,科学研究、试制、生产的力量,在中央、军委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必须争取在最近二三年内拿出我们的“杀手锏”来!……

这里所说的这个“杀手锏”,就是洲际导弹,就是能把核弹头发送到世界任何地方的洲际导弹。

张爱萍安排工作组在二三〇厂进行整顿试点,要求他们尽快做出成绩,以点上之果,催面上之花,推动七机部的整顿和发展。

对整个七机部的整顿,以实现1977年拿出洲际导弹这个目标为主线,抓科研、生产,边破边立,尽快恢复正常的政治、生产秩序。

于是,在1977年前拿出“杀手锏”,即射程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是七机部近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整顿的中心。

1975年4月21日,按照张爱萍的建议,洲际导弹“东风5号”、“东风4号”两个方案论证会,在七机部第一研究院的组织下隆重召开了。

在这次论证会上,导弹各系统的专家聚集在一起,讨论、论证洲际导弹研制的要求、重点和规划。

张爱萍自始至终参加会议。

24日,在听了3天会后,张爱萍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发言。

张爱萍首先明确地提出:

当前要抢时间,失掉了的时间现在要抢回来。

针对当时存在的没有规划,五花八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乱情况,张爱萍强调“要抓重点”。

张爱萍果断地说:

首先是把“东5”提到1977年前拿出来,可以打到敌人心脏里。这一条卡死。然后再去搞第二代,再发展。

与会专家纷纷点头,赞成张爱萍的指导性意见。

通过讨论,会议基本上确定发展洲际导弹的“三步走”规划:

第一步,1977年前拿出洲际导弹“东5”,同时搞“东4”;

第二步,1978年拿出潜地导弹;

第三步,1980年拿出通信卫星。

其中,在1977年前,拿出射程为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是必须完成的重点。

会后,张爱萍又同钱学森等同志反复商量论证,确定把“三步走”规划作为正式方案,上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

1975年5月18日,在圆满完成访问法国的任务后,一直关注着国防科技整顿的邓小平回到北京。

5月19日上午,来不及休息的邓小平就同叶剑英、聂荣臻、陈锡联一起,在中央军委办公地,听取张爱萍、汪洋、钱学森等,汇报国防科委工作和七机部整顿的情况。

首先,邓小平鼓励大家说:

你们要勇敢地干工作,不要怕说错话。说错话,有错误,这不要紧。做工作,没有错误不可能,错了就改嘛!

钱学森汇报了4月21日论证会后,形成的航天“三步走”规划,特别强调重中之重是1977年前拿出射程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军委领导一致赞成。

邓小平听完汇报后,又作了重要指示。

5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批准了国防科委关于导弹核武器的研制规划。

随即,第三个卫星发射基地在太原兴建。

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导弹工业总局,简称八机总局,对导弹的生产研制工作统一管理。

7月20日至8月4日,中央召开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研究对国防工业的整顿问题。

8月3日,邓小平在会上发言提出整顿国防工业的三条措施:

第一,一定要建立敢字当头的领导班子;

第二,要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第三,一定要关心群众的生活。

邓小平补充道:

对于那些“怕字当头,不干工作,小病大养,无病呻吟”的领导干部,索性让他们好好休息。调整班子一定要让一些能够办事、敢于办事的同志来负责。

邓小平还指出,要解决工人的吃菜、吃肉问题。

在会上,李先念还提出建立和健全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的责任制,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中共中央的这些决策,以及邓小平的重要指示和国防科委进行整顿的措施,促使国防科技各工业部形势进一步好转。

张爱萍在中央军委汇报会后,进一步抓紧对七机部的整顿。

张爱萍等在七机部,在一院,在二三〇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贯彻和动员,这些单位和部门都先后召开了“向七一献礼”的誓师动员大会。

在动员大会上,张爱萍结合传达邓小平、叶剑英的指示,重点强调:

一定要在1977年前拿出洲际导弹来。

接着,张爱萍鼓励大家说:“别的东西失掉是小事,时间失掉了是无法补上的。必须抓紧又抓紧。我们必须进行政治思想、组织、科研生产方面的整顿,提高党性,团结一致,为完成1977年的任务而奋斗。”指示整顿教育领域

1975年,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之后,作为教育部部长的周荣鑫,及时地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学习理论、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和邓小平“教育也要整顿”的指示。

同时,教育部还组织大家学习领会,认清当前的形势,明确政治方向和主要任务。

5月7日上午,周荣鑫同教育部理论研究组同志谈话,指出:

根本问题是理论问题,理论问题弄清楚,政策才能掌握好。

同时,周荣鑫还提出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与经济基础哪些相适应,哪些不相适应?对知识分子队伍到底怎么看?学校中的问题,关键在知识分子还是在领导?大学的任务是什么?能不能说只能从城市到农村,不能从农村来城市?等一系列问题,要求与会者讨论。

在六、七月间,周荣鑫组织司局级干部学习班,学习中共中央文件,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教育的论述和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教育整顿的指示,结合学习,总结上半年的工作。

周荣鑫连续出席各司局的讨论会、汇报会,发表许多重要意见。

6月16日,周荣鑫参加了国务院召开的讨论经济各部门的十年长远规划和五五计划工作务虚会。

从7月17日起,教育部增加文教科学规划小组,随后又分成文教和科学技术两个小组,周荣鑫为文教组召集人。

参加文教组讨论的有6个部门: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体委、广播局、计划生育办公室。

主要讨论共同性的问题,即:

一、知识分子问题。二、方针政策界线。三、体制。四、上层建筑怎样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生产力发展。

会议指出:

要从指导思想等方面,解决不少单位不敢提智育、文化,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忽视基础科学,以及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等倾向。

1975年9月,邓小平提出“教育也要整顿”。

整顿的核心是:重新确立教育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基础地位。

9月26日,邓小平主持国务院会议,听取胡耀邦等按《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汇报科学院工作。周荣鑫出席了这次会议。当场听取了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的指示,研读了胡耀邦、胡乔木等起草的《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

为完成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整顿的任务,周荣鑫决定学习科学院的办法,起草一个关于教育工作的汇报提纲。报请中央批准后,以此来统一思想,指导教育整顿。

周荣鑫亲自领导汇报提纲的起草工作。他在教育部内成立了一个起草小组。

小组成立后,周荣鑫即向他们传达了邓小平9月26日,在国务院讨论《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时的讲话,要求大家学习、领会邓小平讲话的精神,把邓小平的指示贯穿在汇报提纲之中。

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周荣鑫义无反顾地进行教育整顿,并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周恩来肯定邓小平工作

1975年7月20日至8月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主要研究对国防工业的整顿问题。

8月3日,邓小平在此次会议上作《关于国防工业的整顿》的讲话。

邓小平在讲话中说:

一定要建立敢字当头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问题一定要抓紧解决。

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特别是军工产品。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质量难于保证,这方面要很好的整顿。

要发挥科技人员的积级性,要搞好三结合,科技人员不要灰溜溜的,不是把科技人员叫“老九”吗?毛主席说,“老九不能走”。这就是说,科技人员应当受到重视。要给他们创造比较好的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些问题。这对于我们事业的发展将会是很有意义的。

一定要关心群众。这不是说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要做许多踏踏实实的工作。群众对生活方面的议论是相当多的,不要以为都是讲怪话。

我们党和国家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现在应该提出这个问题了。

邓小平的讲话,言简意赅,干脆利落,解决了长期以来困绕国防工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邓小平的讲话,在国防工业系统中深入贯彻以后,国防军工企业的面貌很快就有了较大的改变。

对搞好农业在四个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邓小平指出:

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现代化,如果农业搞得不好,很可能拖了我们国家建设的后腿。

邓小平强调对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实行整顿的方针。

他说:

毛主席讲过,军队要整顿,地方要整顿。工业要整顿,农业要整顿,商业也要整顿,我们的文化教育也要整顿,科学技术队伍也要整顿。文艺,毛主席叫调整,实际上调整也就是整顿。

我在政治局讲了几个方面的整顿,向毛泽东同志报告了,毛泽东同志赞成。

邓小平的这段话,共讲了八个方面的整顿,他说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里话,在全党、全军、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广大人民群众,无不觉得邓小平讲得痛快淋漓,为之拍手称快。

与此同时,科学、教育、文艺领域等,也相继进行了整顿。

各科研机构、大中小学校、文艺团体,开始展现出生机和活力,长期被诬蔑为“臭老九”、“臭知识分子”“改造对象”的广大知识分子,从全面整顿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途。

尤其是在邓小平传达毛泽东指示“老九不能走”的讲话贯彻以后,广大知识分子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工作的积极性也日益提高,各项工作开始逐步走上正常的轨道。

1975年秋,在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取得重大成效、全国形势明显好转的时候,周恩来的病情却愈加严重了。

9月7日,周恩来的病情急转直下。恶性肿瘤致使他的体重由原来的130斤,消耗到只有几十斤。

9月20日,医生不得不再给周恩来动了一次大手术。此时,总理已经无力走动了。

但是,周恩来一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国事、天下事的关注。他的头脑仍是十分清醒的,他一直关注着邓小平所领导的各项领域的治理整顿的进展情况。

叶剑英几乎每天都到医院看望周恩来,他们常谈的话题是“邓小平”、“中央”和“军队”,身在重病之中,却牵挂着国家的发展。

周恩来对他的接班人邓小平“全面整顿”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感到由衷的高兴。

邓小平也多次探望他这位始终敬重的老战友、老领导、老兄长。

当医生发现总理的病情已经无法挽救时,邓小平指示医疗组,要想尽一切办法,使周恩来“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10月下旬,为“延长生命”,医疗组又为周恩来总理进行了手术。

在进入手术室前,躺在手术车上的总理忽然问道:

邓小平来了没有?

邓小平赶快走近手术车,握住周恩来的手。

周恩来望着小平,说:

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

这话是对邓小平讲的,也是对周围其他首长讲的,更是对党、对人民讲的。

在周恩来病重期间,邓小平挺身而出,临危受命,对铁路、工交、军队、科技、农业、教育、文艺以及党组织进行了全面的整顿。

通过整顿,全国形势明显好转。当年国民经济由停滞下降迅速转向回升,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9%,生产严重下降的钢、原煤、棉纱及铁路货运量等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与此同时,科学、教育、文艺等领域开始打破严重沉寂混乱的局面,出现了新气象。

在整顿中,各级党的领导,尤其是党对军队的领导得到加强,各条战线的生产、工作秩序逐渐好转,落实干部政策及其他方面政策的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国的社会秩序逐渐趋向安定团结。

整顿带来的明显变化,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实行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使人民看到了希望。

重病在身而极力支持邓小平的周恩来,看到一年来的可喜变化,怎么不感到欣慰呢?他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这是对邓小平工作的肯定,更主要的是对邓小平的坚决支持,这在当时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不幸病逝。

1月15日,邓小平忍着心中的悲恸,代表中共中央在周恩来追悼大会上致悼词,深切缅怀老战友。

正是周恩来竭力地创造条件,才促成了邓小平的第二次复出。

邓小平受命于党和国家危难之际,为扭转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开拨乱反正之先河,同时也是改革开放的一次大胆尝试。

所以,邓小平自己讲:

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改革也在1975年试验过一段时间,只不过当时的名称叫作“整顿”。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国史全鉴》本书编委会编团结出版社

《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邓小平》袁永松主编红旗出版社

《邓小平传奇》裘之倬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上将张爱萍》东方鹤著人民出版社

《叶剑英在非常时期》范硕著华文出版社

《中国特区启示录》董滨高小林著武汉出版社

《毛泽东与邓小平》郑谦主编湖南出版社

《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黎青平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三代领导核心的强国路》李杰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大决策纪实》黄也平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改革开放史》程思远著红旗出版社

《石破天惊》张湛彬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大旗帜》舒以主编改革出版社

《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吴思李晨著新华出版社

《共和国经济风云》赵士刚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

《邓小平八次南巡纪实》童怀平李成关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中国改革第一人——邓小平》卫炜王骏李乾元董武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五、全面整顿

●邓小平对大家说:“今天不拉手了,因为工业形势不好。”

●邓小平说:“机构不要设多了,机构越多越麻烦,不要搞复杂了。”

●叶剑英目光灼灼地盯着张爱萍,激动地说:“整顿国防工业非你莫属!”

● 全面整顿邓小平整顿铁路系统

在1975年2月25日至3月8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工业书记会议上,邓小平作了整顿铁路问题的重要讲话《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在讲话中,邓小平指出:

怎样才能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分析的结果,当前的薄弱环节是铁路。铁路运输的问题不解决,生产部署统统打乱,整个计划都会落空。所以中央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解决铁路问题的办法,邓小平在会上提出:

一、“还是要加强集中统一”;

二、“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纪律性”;

三、“反对派性”,铁道部门的人事调动,由铁道部统一管理。

在会议期间,中央根据邓小平讲话的精神和会议讨论的意见,经毛泽东同意,于3月5日作出《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以中共中央1975年9号文件形式下发。

文件提出:

实行全国铁路以铁道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以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整顿铁路秩序,同各种破坏行为作斗争,确保运输安全正点等5条重大措施。

会后,铁道部长万里率工作组,先后到徐州、太原、郑州、长沙等,在地方的配合下,对问题严重的铁路局进行了重点整顿。

根据中央决定精神,首先进行整顿的徐州铁路分局,仅经过1个多月的时间便大为改观,过去21个月未完成国家计划,4月份提前3天完成了国家计划。

其他严重堵塞的路局也很快全部疏通,全国铁路平均日装车数创历史最高水平。

铁道部还在全国铁路系统大张旗鼓地学习、宣传、贯彻邓小平的讲话精神。

邓小平的讲话,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观点明确,措施得力,言辞犀利,针对性强,受到铁路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听了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传达以后,广大领导干部挺起了腰杆,说话响了,胆气足了,魄力大了,敢抓敢管了;广大职工群众气顺了,心齐了,干劲大了,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在铁路整顿见了成效之后,钢铁工业的整顿紧跟着上来。军队、军工、教育、文艺、科技等领域的整顿,也酝酿展开。

到4月份,原来堵塞严重的几个铁路局都疏通了。全国20个铁路局,有19个局超额完成装车计划。剩下的南昌局虽然没有完成计划,情况也有所好转。

全国铁路日装车平均达到537万车;煤炭日装车达到179万车,是5年来第一次超额完成了计划。

列车安全正点率也大大提高。全国铁路货物运输量,由上年的下降52%变为增长129%。

“全面整顿”在铁路系统取得成效以后,邓小平又以钢铁工业为“突破口”,狠抓了对整个工业生产的整顿。邓小平整顿工业战线

1975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

会议开始这天,国务院主管工业的领导干部和各省、市,区的工业书记聚集在会议厅里。

听说邓小平要参加会议并讲话,许多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特别是那些曾经在邓小平领导下战斗、工作过的干部,更是对这位老首长重新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而感到由衷的喜悦。

一些人禁不住喜上眉梢,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一些人不时地看手表,左顾右盼地环观着,希望能快一点见到这位多年未见的老领导。

离开会的时间还差几分钟,忽然一个边门打开了,邓小平快步走进会议厅。他的身材并不高大,但是体阔肩宽,步伐稳健,显得刚毅有力。

邓小平神态安详地环顾四周。半个世纪斗争风雨的磨练,使他既不露喜,也不显忧。对于人们惊喜的目光和热烈的问候,他只报以含蓄的点头和瞬间的凝视。

一会儿,几个省、市领导走上前来,满面笑容地想与邓小平握手。

邓小平却迅速地举起右手在空中摇了摇,向大家说:

今天不拉手了,因为工业形势不好。

这句话,使全场刹时鸦雀无声。那些原想与邓小平握手的干部面面相觑,怔住了,两眼定定地望着邓小平。

邓小平走近大家,站住脚,目光从会场扫过。他看着大家,缓缓地说:

一个国家,没有物质基础,形势不好啊!

这种对1975年年初经济形势的估计,使在场的大多数工业书记心中共有的认识,但是用来代替见面的礼节,却是在场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的。

邓小平在沙发上坐下,不紧不慢地划着火柴,点燃一支烟,开口说道:

现在有一个大局,全党要多讲。大局是什么?三届人大和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讲了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

也就是说,从现在算起,还有25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邓小平以铁道系统和冶金工业整顿的成功经验为典型,全面推开,抓了对整个工业战线的整顿。

为了使整个工业的整顿有章可循,邓小平指示国家计委,起草一个《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文件。

在文件起草过程中,邓小平谈了对整顿和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

一是要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

二是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

三是要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

四是要整顿企业管理秩序;

五是要抓好产品质量;

六是要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

七是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邓小平的讲话,简明扼要,思路明确,现实针对性很强,这是经过较长时间深思熟虑的结果,反映了邓小平当时对整顿和发展中国工业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看法。

邓小平的这个讲话,不仅对指导文件起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整个中国工业的整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经过邓小平对工业战线的大力整顿,很快就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7月17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

3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月比一月好,原油、原煤、发电量、化肥、水泥、内燃机、低级纸制品、铁路货运量等,5、6月份创造了历史上月产的最高水平。

军工生产的情况也比较好。

全国工业总产值,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的474%。

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完?成全年计划的43%,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好转,说明邓小平开始抓工作以来,对工业战线实行的整顿的方针是卓有成效的,是完全正确的。提出整顿钢铁工业办法

1975年5月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钢铁工业座谈会。

李先念、邓小平先后就整顿钢铁工业,发表重要讲话。17个省、市、自治区和11个大钢厂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据统计,从1975年1到4月份,全国钢铁产量比计划要求少产195万吨。

四大钢铁企业欠产占全国欠产总数的一半。

为此,中央在这次会上提出了整顿钢铁工业的任务,要求欠产比较多的几个大企业,限期扭转生产下降的局势。

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出了整顿钢铁工业的办法:

从部到厂要建立起强有力的、敢字当头的、有能力的领导班子,不能软、懒、散。冶金部的班子软,要加强一下。

……

落实好政策,把受运动伤害的老工人,老干部、老劳模和技术骨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把必要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大钢厂要有单独的强有力的生产指挥机构。

邓小平在最后指出:

总之,把钢铁生产搞上去有很多工作要做,我看,抓住以上这几条最重要。

邓小平的讲话,全面总结、概括了铁路整顿的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钢铁工业整顿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字里行间,凝聚着一个老共产党人对党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使与会者受到极大地震动,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这次会议确定:

1975年计划生产2600万吨钢的指标不能动,欠产要补上,几个大钢厂要限期扭转局势。

1975年6月4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努力完成今年钢铁生产计划的批示》,并转发了冶金部党的核心小组《关于迅速把钢铁工业搞上去的报告》。

经过一个月的整顿,到6月份,欠产严重的几个大型钢铁企业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全国钢的平均日产量不仅不再欠帐,而且还超过了全年计划平均日产水平。钢铁工业的整顿收到了显著成效。全面整顿军队工作

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

会议由叶剑英、邓小平主持,这次会议全面部署了对军队的整顿工作。

会议以毛泽东提出的“军队要统一”、“军队要整顿”为指导方针,讨论解决军队的整顿问题,即改正不正之风和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安排超编干部的问题。

与会同志,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极为热烈的讨论。

7月14日,邓小平,在会议上作了《军队整顿的任务》的重要讲话。

邓小平在讲话中,以他一贯的敢于揭露矛盾、正视问题、批评错误东西的独特风格,讲了五个方面。即:

一、我们军队的状况;

二、军队要整顿;

三、军委的工作;

四、整编中的干部问题;

五、高级干部的责任。

邓小平在充分肯定我们的军队不管是建国以前,还是建国以后到现在,总的状况是好的,是经得起考验的”的前提下,着重讲了军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邓小平说:

我想了一下,有5个字:

肿、散、骄、奢、惰。

在讲到“骄”这个问题时,邓小平举了个例子:

过去军队同志坐公共汽车,向来是给老人,带娃娃的妇女让座位的,现在有的不让了。有个战士坐车,一位妇女抱着娃娃,他不让座,娃娃哭了他也不理。旁边有位老人说,雷锋叔叔不在了。从这个事情上是可以看出问题的。

在讲到“奢”这个问题时,邓小平说:

……有的人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他们有的闹享受,闹待遇,一切都向高级发展,住房子越多越好。有的甚至公私不分,没有什么界限了。有的部队请客送礼,修建楼堂馆所。这些现象相当厉害,而且还在发展,并没有刹住。

在“惰”这个问题上,邓小平说:

惰性,不只是在一些人身上存在,甚至有些机关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高级干部革命意志衰退,追求个人利益,不注意保持革命晚节。有的人小病大养,无病呻吟,官僚主义,工作不努力,不踏实,不深入基层,不亲自动手,不动脑筋。靠秘书办事,讲5分钟话都要人家写成稿子照着念,有时还念错了。这是思想懒惰。

有的人怕字当头,不敢办事,不敢讲话,怕讲错了挨批。共产党员为什么怕?为什么不敢讲话,为什么不敢负责任?

对上述问题,邓小平在讲话中逐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尖锐地提出了批评,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军队要整顿中,邓小平指出:

军队整顿什么?就是整上面讲的“肿、散、骄、奢、惰”那5个字。在军队整顿当中,“还要加强干部学习,增强党性,反对派性,加强纪律性,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

在军委的工作中,邓小平指出:

军委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两件事:第一件是“军队要整顿”;第二件是“要准备打仗”。这两件事都是毛泽东同志讲的,我们军队工作的纲就是这个。

在整编干部问题,邓小平指出:

首先自上而下地调整好各级领导班子。我们解决地方问题,包括企业单位的问题,就是首先解决好领导班子。

邓小平要求:“领导班子要有威信,敢字当头,能很好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能很好地工作。”

邓小平强调,在配备领导班子的时候,“首先要把一二把手选准,要选党性好、作风好、团结好”、能艰苦奋斗的同志担任领导班子的一二把手。

在高级干部的责任中,邓小平指出:

搞好军队的责任,首先在我们到会的同志,扩大一点,到军以上的主要成员。我们这些人把军队带好了,我们党的一套优良传统就能保持好,军队就会非常团结、非常有战斗力。

几十年的优良传统能不能继承和发扬,主要靠我们这些老同志的传、帮、带。

在讲话结束的时候,邓小平号召与会同志和全军指战员,要按照毛泽东同志说的去做: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7月15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在会议上作了总结讲话,对军队整顿问题作了具体部署。

7月19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向全党转发了中央军委《关于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和安排超编干部的报告》、《叶剑英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邓小平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会议精神在全军传达贯彻以后,受到全军指战员的坚决拥护和热烈欢迎。军队工作迅速走上了全面整顿的轨道。

1975年召开的这次军委扩大会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邓小平精简整编军队

1975年6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召开,在这次会上,邓小平着重指出了军队整顿的工作纲领。

早在同年的2月8日,邓小平在听取几位副总参谋长汇报工作时,强调总参工作第一是抓压缩定额。

邓小平指出:

总的精神还是军队定额一定要减,节约下来的钱用在装备上。办法是首先搞出个编制来,有了编制,就有了依据,就好统一思想。

2月9日,在新成立的军委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再次重申:

总参的工作次序,第一就是确定编制。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整顿军队,就是为了战备。

3月3日,邓小平在军委常委会议上强调:

编制就是制度,有理无理,第一条就是看你合不合编制。

3月24日,邓小平在讨论兵种领导机关编制的军委常委会议上,指出:

机构不要设多了,机构越多越麻烦,不要搞复杂了。

不久,在6月召开的这次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明确强调,中央军委的工作就是两件事:

一是”军队要整顿”;二是“要准备打仗”。这就是军队工作的纲。军委要抓编制、抓装备,还要抓战略,要按次序来抓。

对于如何抓装备的问题,邓小平指出:

国家正在考虑下一个五年计划、十年计划,军队装备也要有规划。科研要走在前面。不单是尖端武器、常规武器有科研问题,就是减轻战士身上带的东西的重量,同样有科研问题。

在如何抓战略这个问题上,邓小平指出:

我们作战,有个战场问题,还有遇到什么情况怎么打法的问题,这些都要设想到。战略要研究的问题,不仅是作战问题,还包括训练。要把训练放在战略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上。

现在是合成军队作战,空中也有,地面也有,水里也有。这就要求提高干部的指挥水平。对我们指挥作战的水平不能估计高了。如果不注意军队训练,至少在战争初期要相当倒霉就是了。

还要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现在我们的干部不大会管理部队。……为了提高干部的指挥水平、管理水平,增加他们的知识,要好好办学校,包括各总部、各军兵种、各级的学校,都要办好。

不打仗,除了搞演习以外,办一点学校,这总是一个办法。

在谈到军队整编中的干部问题时,邓小平认为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好,一是在军队内部的处理问题,一是在地方的安置问题。

邓小平指出:

有几十万干部转到地方,地方要承担起来,把他们安置好。这也是我们军队自己的事情,所以军队对地方要支持,要帮忙。在军队内部的问题,就是谁留谁去,谁在职谁不在职。

……留在军队的师以上干部,谁在职,谁不在职,谁当顾问,解决好这些问题不容易,工作量很大,要妥善处理。

还有一个干部调整、交流问题。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外,省军区和有些部门的干部也要交流一下,有些人适当调动一下地方有好处,主要是换一个地方可以多接触一些人,多了解一些情况,遇事也会谨慎一些。

总之,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不好。在步骤上,首先要自上而下地调整好各级领导班子。配备班子的时候,首先要把一、二把手选准,要选党性好、作风好、团结好的。现在强调一下艰苦奋斗的作风特别重要,有了这一点,好多事情都会变化,都会好起来。

所以现在选干部,特别是选高级干部,要选艰苦奋斗或者比较艰苦奋斗的。

邓小平最后强调:

搞好军队的责任首先在军以上干部,这些人把军队带好了,我们党的一套优良传统就能保持好,军队就会非常团结、非常有战斗力。

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军委扩大会议之后,中央军委向中共中央上报了《关于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和安排超编干部的报告》。

7月19日,中共中央批转了报告与实施方案。

关于安排超编干部的方案提出,对超编干部在军内采用增编副职、增设顾问、做研究工作、送学校培养、离职休养等方法,安排大部分师以上干部和部分团以下干部。其余干部退出现役,由地方安排,转业、复员或退休。

关于调整编制体制的方案提出,精简整编主要是精简机关,裁并重叠机构,减少保障部队和普通兵员,保留技术骨干和技术装备,减少陆军比例,增大海军、空军比例。

从1975年第4季度开始到1976年,各军区、各军兵种按照新编制进行整编。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减少了136%。

机构臃肿、兵员膨胀的势头得到遏止。人数减少了,装备水平却提高了。军队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治理整顿国防科工委

1975年3月8日,初春的北京,春光明媚,到处一片生机盎然。

这一天,刚刚被任命为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遵照邓小平关于治理整顿的方针和要求,率领一个工作组,到七机部下属的“老大难”单位,北京南苑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即现在的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调查研究。

由此,张爱萍展开了历时8个月的对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领域,急风暴雨般的整顿。

早在1974年11月6日,叶剑英就在西山,召见了在外地治疗腿伤刚回来的张爱萍。

见面后,没有寒暄。叶剑英目光灼灼地盯着张爱萍,激动地说:“整顿国防工业非你莫属!”

接着,叶剑英又补充道:“形势严峻,我们不能再耽误时间了。军委已经决定,你任国防科委主任,陶鲁笳改任政委,同时恢复你副总长职务。”

张爱萍“腾”地站起来,拄着手杖,拖着未治愈的伤腿出征了。

张爱萍清楚地认识到:坐到科委机关里指手画脚一下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下去,抓产品、抓型号,先把卫星送上去,全局就活了。

整个国防工业系统,七机部是关键,一院是关键,卡脖子的地方又在二三〇厂,搞平台的,没有它,导弹就翻跟头了,所以二三〇厂是关键中的关键。仗就要这么个打法。

于是,第三天,张爱萍又到坐落在永定路的二三〇厂及其配套研究单位十三所进行调研。

面对该厂落后的局面,张爱萍毫不动摇,坚持做了10多天的调查,掌握了情况,下定决心:整顿七机部。

3月27日,七机部全体干部大会隆重召开。

在这次会上,张爱萍拄着拐杖上台讲话。他针锋相对,首先对二三〇厂部分同志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回答。

张爱萍铿锵有力地说:

叶帅交代我的任务是要尽快拿出东西来,这是专委的决心,也是中央的决定。

完成任务,二三〇厂是核心,解决得好,武器就上天了。我就是要从这里打开突破口,以点制面,以点带面,横扫整个七机部!

接着,张爱萍揭露了二三〇厂存在的贪污盗窃、损公肥私、消极怠工、打架内讧等影响和破坏生产的恶劣现象,并予以无情地抨击。

对于如何改变目前这种落后局面,张爱萍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整顿。

张爱萍说:

这是邓小平提出、毛泽东同意的乱中求治的措施,已经在铁路整顿中开始见到成效。

张爱萍提出,要进行思想上的整顿、生产秩序上的整顿,更重要的是对领导、对干部的整顿。

张爱萍从国际形势的严峻,说明整顿的必要,并明确提出:

我们要集中我们国家现有的一切科学技术力量,国民经济的力量,科学研究、试制、生产的力量,在中央、军委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必须争取在最近二三年内拿出我们的“杀手锏”来!……

这里所说的这个“杀手锏”,就是洲际导弹,就是能把核弹头发送到世界任何地方的洲际导弹。

张爱萍安排工作组在二三〇厂进行整顿试点,要求他们尽快做出成绩,以点上之果,催面上之花,推动七机部的整顿和发展。

对整个七机部的整顿,以实现1977年拿出洲际导弹这个目标为主线,抓科研、生产,边破边立,尽快恢复正常的政治、生产秩序。

于是,在1977年前拿出“杀手锏”,即射程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是七机部近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整顿的中心。

1975年4月21日,按照张爱萍的建议,洲际导弹“东风5号”、“东风4号”两个方案论证会,在七机部第一研究院的组织下隆重召开了。

在这次论证会上,导弹各系统的专家聚集在一起,讨论、论证洲际导弹研制的要求、重点和规划。

张爱萍自始至终参加会议。

24日,在听了3天会后,张爱萍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发言。

张爱萍首先明确地提出:

当前要抢时间,失掉了的时间现在要抢回来。

针对当时存在的没有规划,五花八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乱情况,张爱萍强调“要抓重点”。

张爱萍果断地说:

首先是把“东5”提到1977年前拿出来,可以打到敌人心脏里。这一条卡死。然后再去搞第二代,再发展。

与会专家纷纷点头,赞成张爱萍的指导性意见。

通过讨论,会议基本上确定发展洲际导弹的“三步走”规划:

第一步,1977年前拿出洲际导弹“东5”,同时搞“东4”;

第二步,1978年拿出潜地导弹;

第三步,1980年拿出通信卫星。

其中,在1977年前,拿出射程为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是必须完成的重点。

会后,张爱萍又同钱学森等同志反复商量论证,确定把“三步走”规划作为正式方案,上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

1975年5月18日,在圆满完成访问法国的任务后,一直关注着国防科技整顿的邓小平回到北京。

5月19日上午,来不及休息的邓小平就同叶剑英、聂荣臻、陈锡联一起,在中央军委办公地,听取张爱萍、汪洋、钱学森等,汇报国防科委工作和七机部整顿的情况。

首先,邓小平鼓励大家说:

你们要勇敢地干工作,不要怕说错话。说错话,有错误,这不要紧。做工作,没有错误不可能,错了就改嘛!

钱学森汇报了4月21日论证会后,形成的航天“三步走”规划,特别强调重中之重是1977年前拿出射程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军委领导一致赞成。

邓小平听完汇报后,又作了重要指示。

5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批准了国防科委关于导弹核武器的研制规划。

随即,第三个卫星发射基地在太原兴建。

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导弹工业总局,简称八机总局,对导弹的生产研制工作统一管理。

7月20日至8月4日,中央召开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研究对国防工业的整顿问题。

8月3日,邓小平在会上发言提出整顿国防工业的三条措施:

第一,一定要建立敢字当头的领导班子;

第二,要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第三,一定要关心群众的生活。

邓小平补充道:

对于那些“怕字当头,不干工作,小病大养,无病呻吟”的领导干部,索性让他们好好休息。调整班子一定要让一些能够办事、敢于办事的同志来负责。

邓小平还指出,要解决工人的吃菜、吃肉问题。

在会上,李先念还提出建立和健全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的责任制,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中共中央的这些决策,以及邓小平的重要指示和国防科委进行整顿的措施,促使国防科技各工业部形势进一步好转。

张爱萍在中央军委汇报会后,进一步抓紧对七机部的整顿。

张爱萍等在七机部,在一院,在二三〇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贯彻和动员,这些单位和部门都先后召开了“向七一献礼”的誓师动员大会。

在动员大会上,张爱萍结合传达邓小平、叶剑英的指示,重点强调:

一定要在1977年前拿出洲际导弹来。

接着,张爱萍鼓励大家说:“别的东西失掉是小事,时间失掉了是无法补上的。必须抓紧又抓紧。我们必须进行政治思想、组织、科研生产方面的整顿,提高党性,团结一致,为完成1977年的任务而奋斗。”指示整顿教育领域

1975年,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之后,作为教育部部长的周荣鑫,及时地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学习理论、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和邓小平“教育也要整顿”的指示。

同时,教育部还组织大家学习领会,认清当前的形势,明确政治方向和主要任务。

5月7日上午,周荣鑫同教育部理论研究组同志谈话,指出:

根本问题是理论问题,理论问题弄清楚,政策才能掌握好。

同时,周荣鑫还提出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与经济基础哪些相适应,哪些不相适应?对知识分子队伍到底怎么看?学校中的问题,关键在知识分子还是在领导?大学的任务是什么?能不能说只能从城市到农村,不能从农村来城市?等一系列问题,要求与会者讨论。

在六、七月间,周荣鑫组织司局级干部学习班,学习中共中央文件,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教育的论述和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教育整顿的指示,结合学习,总结上半年的工作。

周荣鑫连续出席各司局的讨论会、汇报会,发表许多重要意见。

6月16日,周荣鑫参加了国务院召开的讨论经济各部门的十年长远规划和五五计划工作务虚会。

从7月17日起,教育部增加文教科学规划小组,随后又分成文教和科学技术两个小组,周荣鑫为文教组召集人。

参加文教组讨论的有6个部门: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体委、广播局、计划生育办公室。

主要讨论共同性的问题,即:

一、知识分子问题。二、方针政策界线。三、体制。四、上层建筑怎样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生产力发展。

会议指出:

要从指导思想等方面,解决不少单位不敢提智育、文化,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忽视基础科学,以及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等倾向。

1975年9月,邓小平提出“教育也要整顿”。

整顿的核心是:重新确立教育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基础地位。

9月26日,邓小平主持国务院会议,听取胡耀邦等按《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汇报科学院工作。周荣鑫出席了这次会议。当场听取了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的指示,研读了胡耀邦、胡乔木等起草的《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

为完成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整顿的任务,周荣鑫决定学习科学院的办法,起草一个关于教育工作的汇报提纲。报请中央批准后,以此来统一思想,指导教育整顿。

周荣鑫亲自领导汇报提纲的起草工作。他在教育部内成立了一个起草小组。

小组成立后,周荣鑫即向他们传达了邓小平9月26日,在国务院讨论《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时的讲话,要求大家学习、领会邓小平讲话的精神,把邓小平的指示贯穿在汇报提纲之中。

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周荣鑫义无反顾地进行教育整顿,并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周恩来肯定邓小平工作

1975年7月20日至8月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主要研究对国防工业的整顿问题。

8月3日,邓小平在此次会议上作《关于国防工业的整顿》的讲话。

邓小平在讲话中说:

一定要建立敢字当头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问题一定要抓紧解决。

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特别是军工产品。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质量难于保证,这方面要很好的整顿。

要发挥科技人员的积级性,要搞好三结合,科技人员不要灰溜溜的,不是把科技人员叫“老九”吗?毛主席说,“老九不能走”。这就是说,科技人员应当受到重视。要给他们创造比较好的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些问题。这对于我们事业的发展将会是很有意义的。

一定要关心群众。这不是说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要做许多踏踏实实的工作。群众对生活方面的议论是相当多的,不要以为都是讲怪话。

我们党和国家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现在应该提出这个问题了。

邓小平的讲话,言简意赅,干脆利落,解决了长期以来困绕国防工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邓小平的讲话,在国防工业系统中深入贯彻以后,国防军工企业的面貌很快就有了较大的改变。

对搞好农业在四个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邓小平指出:

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现代化,如果农业搞得不好,很可能拖了我们国家建设的后腿。

邓小平强调对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实行整顿的方针。

他说:

毛主席讲过,军队要整顿,地方要整顿。工业要整顿,农业要整顿,商业也要整顿,我们的文化教育也要整顿,科学技术队伍也要整顿。文艺,毛主席叫调整,实际上调整也就是整顿。

我在政治局讲了几个方面的整顿,向毛泽东同志报告了,毛泽东同志赞成。

邓小平的这段话,共讲了八个方面的整顿,他说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里话,在全党、全军、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广大人民群众,无不觉得邓小平讲得痛快淋漓,为之拍手称快。

与此同时,科学、教育、文艺领域等,也相继进行了整顿。

各科研机构、大中小学校、文艺团体,开始展现出生机和活力,长期被诬蔑为“臭老九”、“臭知识分子”“改造对象”的广大知识分子,从全面整顿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途。

尤其是在邓小平传达毛泽东指示“老九不能走”的讲话贯彻以后,广大知识分子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工作的积极性也日益提高,各项工作开始逐步走上正常的轨道。

1975年秋,在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取得重大成效、全国形势明显好转的时候,周恩来的病情却愈加严重了。

9月7日,周恩来的病情急转直下。恶性肿瘤致使他的体重由原来的130斤,消耗到只有几十斤。

9月20日,医生不得不再给周恩来动了一次大手术。此时,总理已经无力走动了。

但是,周恩来一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国事、天下事的关注。他的头脑仍是十分清醒的,他一直关注着邓小平所领导的各项领域的治理整顿的进展情况。

叶剑英几乎每天都到医院看望周恩来,他们常谈的话题是“邓小平”、“中央”和“军队”,身在重病之中,却牵挂着国家的发展。

周恩来对他的接班人邓小平“全面整顿”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感到由衷的高兴。

邓小平也多次探望他这位始终敬重的老战友、老领导、老兄长。

当医生发现总理的病情已经无法挽救时,邓小平指示医疗组,要想尽一切办法,使周恩来“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10月下旬,为“延长生命”,医疗组又为周恩来总理进行了手术。

在进入手术室前,躺在手术车上的总理忽然问道:

邓小平来了没有?

邓小平赶快走近手术车,握住周恩来的手。

周恩来望着小平,说:

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

这话是对邓小平讲的,也是对周围其他首长讲的,更是对党、对人民讲的。

在周恩来病重期间,邓小平挺身而出,临危受命,对铁路、工交、军队、科技、农业、教育、文艺以及党组织进行了全面的整顿。

通过整顿,全国形势明显好转。当年国民经济由停滞下降迅速转向回升,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9%,生产严重下降的钢、原煤、棉纱及铁路货运量等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与此同时,科学、教育、文艺等领域开始打破严重沉寂混乱的局面,出现了新气象。

在整顿中,各级党的领导,尤其是党对军队的领导得到加强,各条战线的生产、工作秩序逐渐好转,落实干部政策及其他方面政策的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国的社会秩序逐渐趋向安定团结。

整顿带来的明显变化,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实行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使人民看到了希望。

重病在身而极力支持邓小平的周恩来,看到一年来的可喜变化,怎么不感到欣慰呢?他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这是对邓小平工作的肯定,更主要的是对邓小平的坚决支持,这在当时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不幸病逝。

1月15日,邓小平忍着心中的悲恸,代表中共中央在周恩来追悼大会上致悼词,深切缅怀老战友。

正是周恩来竭力地创造条件,才促成了邓小平的第二次复出。

邓小平受命于党和国家危难之际,为扭转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开拨乱反正之先河,同时也是改革开放的一次大胆尝试。

所以,邓小平自己讲:

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改革也在1975年试验过一段时间,只不过当时的名称叫作“整顿”。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国史全鉴》本书编委会编团结出版社

《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邓小平》袁永松主编红旗出版社

《邓小平传奇》裘之倬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上将张爱萍》东方鹤著人民出版社

《叶剑英在非常时期》范硕著华文出版社

《中国特区启示录》董滨高小林著武汉出版社

《毛泽东与邓小平》郑谦主编湖南出版社

《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黎青平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三代领导核心的强国路》李杰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大决策纪实》黄也平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改革开放史》程思远著红旗出版社

《石破天惊》张湛彬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大旗帜》舒以主编改革出版社

《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吴思李晨著新华出版社

《共和国经济风云》赵士刚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

《邓小平八次南巡纪实》童怀平李成关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中国改革第一人——邓小平》卫炜王骏李乾元董武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