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4 09:28:05

●刘淇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觉地多学一点、学深一点。”

●孙方洲说:“报告中提出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够使全国人民冷静地分析形势,鼓舞士气,更好更快地发展。”

●叶万勇将军说:“我们都有责任经常关心他们,尽力帮他们早日脱贫致富。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把党的温暖送到藏胞心里。”

● 贯彻实施供销总社强化为农服务

2002年11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座谈会”,进一步学习理解“十六大”精神,并结合供销合作社的实际,畅谈学习的体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在发言中指出:

供销合作社要把为农服务、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助农增收,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努力把供销社办成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白立忱说,党的“十六大”是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通过这次大会,必将掀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高潮。

全国供销合作社,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强化为农服务和提高经济实力为标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供销社成为一支能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队伍。

白立忱指出: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方向,进一步深化“四项改造”。

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社企分开,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主体。

积极探索企业的多种实现形式,促进企业的大联合,组建企业集团,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积极以新的经营方式改造经营网络,促进流通体制的改革。

白立忱强调,供销社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稳步提升社会经济地位,塑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形象,实现新时期的二次创业。档案局采取新管理手段

2002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出席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并作了讲话。

王刚强调,各级档案部门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和做好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服务。

王刚还强调,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在档案工作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展工作。

王刚指出,全国档案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有许多新的领域等待开拓,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

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要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新工作机制、管理手段和应用技术,努力实现档案工作的新发展。

一是档案服务领域要有新拓展。准确把握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精心确定档案服务的重点方向,创造更多的档案服务方式和内容。

二是档案服务思路要有新突破。档案部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途径、手段、内容要多种多样,根据社会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服务,把档案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三是档案服务条件要有新改进。要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强化档案基础工作,提高档案技术水平,加快档案人才培养。

王刚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档案部门的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支持各级国家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扶持一批重点档案馆建设,加大对全国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力度。

王刚希望广大档案工作者,为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贡献智慧和力量。全国各地贯彻会议精神

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相继召开常委会和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一中全会精神,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山东省省直各部门与各市党委,连续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会议。

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认为,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最根本的是要切实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主题和灵魂,结合山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做到方向明确、目标一致、精力集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在广东省委召开的常委扩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通过学习班、报告会、研讨班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

李长春要求:

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文化大省;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富民安民的生活环境。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说:

要结合新疆实际,扎扎实实地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乘党的“十六大”的东风,全面推进新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强调:

江苏在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中,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动摇。始终高扬发展主题,把握结构调整主线,深化细化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不断提高江苏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推动全省经济再上新台阶。

在北京市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刘淇强调: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觉地多学一点、学深一点。

在认真研读全文、全面把握重点、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上狠下功夫,在结合北京实际工作、努力提高思想素养和领导水平上狠下功夫,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大胆创新上狠下功夫。

各省、区、市领导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同心同德完成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确保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

党的“十六大”在2002年11月8日开幕后,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工矿企业到乡间农村,全国各地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报告精神。

各界干部群众普遍认为,江泽民同志所作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为大家绘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为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各地干部群众认为,党的“十六大”给我们绘制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是催人奋进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李亚新谈到:

这个报告提出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对我国21世纪头20年的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对我国的现代化如何规划、第三步战略如何走,作出了具体的论述。

山东省诸城市岔道口村,是当地比较富裕的村,村党委书记孙方洲,对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感到振奋。孙方洲说:

按过去的说法,我们已经算是小康了。现在看来,这还是低层次的小康,和南方沿海发达地区比,和发达国家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报告中提出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够使全国人民冷静地分析形势,鼓舞士气,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党委书记赵浩宇说:

我们感到只有埋头苦干,克服浮躁心态,不满足于低水平小康的现状,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大庆油田沈洪喜、何新民等党员表示:

党的“十六大”为建设小康社会和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国家富裕了,企业发展了,我们的日子也会一天天好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薛澜认为:

一些重大的问题,如所有制、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高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党建等问题,都由于理论创新而得到了解决。理论上的突破,能够对社会未来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培敏认为:

报告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正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客观现实的尊重。

确立这个原则,不仅能有效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能凝聚民心,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加快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是众望所归。

陕西延安市宝塔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祁玉江说:

报告特别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思路、新任务和新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对我们西部开发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新疆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阿热盖木村党支部书记阿不都热合曼,听了报告后说:

中央这么坚定不移地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对我们西部地区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也要振奋,也要努力,发挥自身的作用。在经济上加快发展,团结全村力量,把我们的生活环境建设得更好。

在宁夏西海固地区固原市原州区东郊乡,乡党委书记戴江宏说:

西部地区的发展,一方面要靠国家政策以及资金的投入;一方面还要靠西部地区干部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占安教授认为,报告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并提出了具体目标,这既是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认识,也是我们今后的奋斗目标,我们相信这个伟大目标一定会实现。他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道出了我们基层干部的心里话,说到了农牧民群众的心坎上。

谈起党的“十六大”和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德庆乡党委书记、乡长旦增,兴奋不已。旦增说:

这几天,全乡干部群众都在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广大干部群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加充满信心。

昔日的德庆乡有不少落后村。近些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德庆乡一举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藏胞逐步过上了富裕文明的好日子。如今全乡年人均收入达1810元,大部分群众都盖起了新房,添置了新家具,出现了“经商村”、“安居村”。

村民土登说:

回首德庆乡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党的富民政策紧紧相连。

这一切充分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小康,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拉巴旺堆是德庆乡其美村,由穷变富的典型。

谈起党的“十六大”,拉巴旺堆兴奋地说:

学习了“十六大”报告,心中涌动着新的希望。如今,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决不能满足现状,要抓住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宁波政府走上强农之路

岁末年尾,在宁波乡村,从山区到渔村,从干部到农民,从龙头企业到农户基地,钻大棚,进农家,到处一派农闲变农忙、笑声荡田野的丰收景象。

瓜菜飘香的绿野平畴,花木争艳的温室大棚,鱼跃虾跳的海塘水池,无不透射出特色农业的魅力。

鳞次栉比的别墅楼群,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那绚丽多彩的花坛绿地,描绘出农村小康的画卷。

那骑着摩托,别着手机,穿梭于田野、市场、科研院校的忙碌身影,诠释出“农民”二字的全新含义。

我国现代化的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受冲击最大的也是农村。

然而,宁波市委、市政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作为新世纪解决“三农”难题的治本之策,解民情,集民智,顺民心,走出一条“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繁荣起来”的发展之路。

宁波市委书记黄兴国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十大主导产业,百种特色产品,结构调整让农民富起来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宁波农业结构曾进行过两次成功的大调整,使农民经历了以量增收,到以价增收的两次增收高峰期。

随着低水平、阶段性的买方市场的普遍出现,单纯以“量”和“价”增收的条件已不复存在。宁波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又迈开了第三次调整步伐:围绕市场调结构,立足特色调结构,瞄准绿色调结构。

围绕市场调结构,什么赚钱种什么。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宁波市抓住机遇,制定了《2000年—2010年宁波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加快调整步伐,使产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即使在产粮为主的余姚市,也把稻区调整为茭白产业、蜜梨产业、榨菜产业、雷竹产业和稻田养殖业5个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调整总面积在12万亩以上,为平原稻区种植结构调整闯出了一条新路。

立足特色调结构,借助先发优势,把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从注重面积的调整,转到建立区域化的特色农业基地上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区域特色经济。

宁波从粮调到菜,从菜调到花,从花调到特,步步紧随市场的节拍,初步形成四大特色产业带,即以设施高科技为特征的创汇蔬菜产业带,以名特优集约化为特征的浅海滩涂水产养殖带,以生态型为特征的山区半山区水果花卉林特产业带,以规模化为特征的草食畜禽产业带。

在资金扶持上,每年安排200万元,2002年增加到400万元。

在全市范围内,已形成慈溪的创汇蔬菜,鄞州的蔺草,余姚的榨菜,奉化的水果、花卉、竹笋,宁海的茶叶、水产品,象山的海水养殖等十大特色产业,并建成万亩以上农产品基地99个。

同时,宁波市瞄准绿色调结构,走创汇农业之路。

“花木之乡”奉化市,以花木、草莓、竹笋等六大主导农产品为龙头,相继建成“江溪花木走廊”、“班溪雷竹走廊”、“跸驻银杏走廊”、“莼湖青梅走廊”和“尚田草莓走廊”等五大特色农业走廊,把效益农业与旅游观光业、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2001年,“五大走廊”收入达3亿元,与“走廊”相联结的3万农户,增加收入近1亿元。

滕头村巧打绿色牌,以江南风情园、将军林、盆景园和绿色长廊等几十处景点,组成生态旅游,使一个普通的产粮先进村,变为国家四A级生态旅游区。

结构每调整一小步,农民就增收一大步。

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差别,趋同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让农村繁荣起来。

宁波有3789个行政村,这些村有强有弱,有富有贫。早在1999年初,宁波市委、市政府就明确了目标: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确保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不遗余力地实施扶贫开发工作,推进革命老区、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宁波“共富工程”的重头戏。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宁波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到2002年,全市原16个贫困乡镇全面脱贫,9个乡镇实现了小康,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的1198元,增加到2002年的3000元。

从2001年起,宁波又打响了“十五”扶贫帮困之役,旨在让全市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都有保障,特困户全面脱贫;贫困村和薄弱村村级集体,年可用资金分别达到户均百元和5万元以上;扶持尚未实现小康的乡镇和已脱贫的村,全面实现小康。

在2002年,宁波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提前达到小康标准。但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关键还要看农民。

时任宁波市市长金德水表示:“让农民富起来,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繁荣起来,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议题,更是我们党委、政府今后的重头戏。”湖北省培训农村基层干部

2002年12月,湖北省全面启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程。首期100名“五好”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在嘉鱼县官桥村八组举办。

此举旨在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热潮,激发全省农村基层干部全面建设小康村的热情和斗志,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全面提升全省“五好”村建设水平。

培训班集中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同时专题讲解了依法行政与民主管理、农村税费改革、农业技术应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学员之间还交流了农村致富的典型经验,对当前农村存在的热点问题,采用案例讨论的形式,互相辩论,明晰是非。

学员、大冶市秀山村村支书感慨地说:“过去常常以为在全省‘十强’排名第五,感觉良好。来官桥八组一看,觉得我们村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回去后,一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农村干部群众,再鼓干劲,再加压力,全面建设小康农村。”

通过为期5天的学习培训,学员们普遍反映,看有所获、听有所感、学有所得,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了对如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明确了新世纪、新时期,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开阔了思路、增强了本领,进一步坚定了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信心。

在培训班上,湖北省委组织部,授予湖北田野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嘉鱼县官桥八组“湖北省农村基层干部示范培训基地”称号。

通过这次百名“五好”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的成功示范,全省各市、州、县、乡,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做出了安排。计划2003年,对全省农村3万多名村党组织书记,分批培训完毕。

培训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做了思想和领导上的准备。上海切实贯彻十六大精神

上海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刻领会“十六大”报告,总结的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经验。

大家纷纷表示,在党的基本经验指引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上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领先一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海市计委主任李良园说,上海在改革开放中,也曾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但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不放松。

上海在产业结构调整、吸引外资、外贸进出口等方面,都有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日益改善,正在从小康向全面小康发展。

这些成就是党的基本经验,在上海的生动实践和有力体现。

来自社会保障系统的同志更是感慨万千,他们说: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上海为调整产业结构,“壮士断腕”,百万工人面临下岗,企业困难重重。

正是通过改革和发展,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89年的696亿元,攀升至2001年的4950亿元。上海的人均GDP,也由1989年的不足1500美元,上升至2001年的4550美元。

正是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如今的上海,路是越走越顺,城市建设顺利地从基础设施建设,过渡到了功能性建设。

住房制度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政府为民办事有了实力,苏州河治理、廉租房制度、扶助困难群体等一件件实事,让全体百姓共享发展的成果。

在党的“十六大”闭幕后,上海各部门、各区县,纷纷结合各自实际,重新审视发展战略。

在浦东,在新一轮的开发开放中,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提出要打造面向国际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现代物流中心、跨国营运管理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内外贸易中心等,五大现代服务中心的新思路。

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周禹鹏说,五个服务中心的构建,要体现一个新思路,努力做到制度创新有新突破,科技创新有新成效,扩大开放有新局面,服务全国有新贡献,达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

上海浦东新区要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方面走在前列。

上海工业,就是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在调整中求得更大发展的。上海的六大重点发展行业,即电子信息产品、汽车、石化、精品钢、成套设备和生物医药实现的产值,已占据上海工业的“半壁江山”。

上海市经委主任唐登杰认为,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丰县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在2002年的6月,正值“四夏”大忙的季节,江苏丰县农民在收获金色的同时,也收获着绿色,油桃、西瓜、芦笋、牛蒡……这不仅显示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成果,也鼓起了农民的钱包。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995年的1545元,达到2001年的3304元,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基本达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丰县地处江苏西北端,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曾经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及时地转变思路,分析丰县地处黄泛冲积平原、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适宜种植瓜果及特色蔬菜的特点,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聚焦市场。

丰县从培植果品、蔬菜入手,先后引种了红富士苹果、白酥梨、无花果等国内外优新果树品种100余种。

200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以上来自果品生产。与此同时,丰县加大特色蔬菜基地建设,全县形成了牛蒡、芦笋、山药等规模生产基地,蔬菜复种面积达到58万亩,以牛蒡、芦笋等为主的特色菜,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

面对农民日益提高的产业调整积极性,丰县县委、县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提升农副产品质量、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有效对接上。

丰县县政府采取“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等方式,建立起39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75个民间科技服务组织、350个农技推广服务组织、3500个科技示范村组户。

在丰县,农业部门有科技试验场地,乡镇有科技示范基地,村村从科技项目中受益匪浅。贵州帮扶措施进村入户

在贵州省惠水县摆榜乡下摆村,村民们对驻村干部,都有说不完的感激话。

下摆村的50多户人家,以前大部分住的是茅草窝棚,人畜共居,家家缺粮。

自从扶贫工作队来后,在村里推广脱毒马铃薯,亩产从以前的400公斤,增加到1500多公斤。在瘠薄的稻田,改种了经济价值高的苎麻、蕙菜和生姜。

此外,干部们还劝说农民们喂养母猪。陈英永老汉禁不住感慨地说:“这些干部像是在做自家的事。今年我已经卖了一窝猪崽,一年赚了800多元,是家里最大的一笔收入。”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干部们帮23户农民盖起了新房,建起了沼气池。

经过“八七扶贫攻坚”,贵州省贫困人口从1994年的1000万人,下降到2000年的313万人,区域性大面积贫困状况已有很大改观。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深山区、石山区和高寒山区。

同时,一些非贫困县边远村寨的贫困问题,也凸现出来。

贵州省委、省政府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从2001年10月起,以县为基本单位,以乡村为基础,根据各自情况,制定了新的扶贫规划。重新划定了934个重点扶贫乡镇,近14万个重点扶贫村。并将其中年人均纯收入在700元以下的5486个村子,作为扶贫攻坚点。这个数字,占全省村总数的21%。

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新时期的扶贫工作要更有针对性,更加深入,不遗漏一村一户。各地的扶贫规划一经确认,就要一届一届地接着干下去,不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

省直机关每年抽调约200名干部,组成党建扶贫工作队,到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工作,每个队都由一名厅级领导带队。

全省9个地、州、市,每年总共抽调一万多名干部,驻乡驻村。每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则抽调上百干部,进村入户。

所有进村工作的干部,都有量化的业绩考核指标。如帮助引进的资金、技术、项目,组织的培训和劳务输出,改善了哪些基础设施,农民的收入变化等,成为扶贫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在重点扶贫乡惠水县摆榜乡的盘井村,此时已是22时多了,副乡长陈沛松,为费改税,还在一家家地核实常年产量、计税面积。

陈沛松说,乡干部驻村帮扶没有期限,村民不脱贫,干部不脱钩。今年落在她肩上的任务是,推广500亩脱毒马铃薯,扶持村民喂50头猪,改造85户茅草窝棚,种植120亩经果林。

贵州省313万贫困农民,当前已受到全省两万多进村入户干部的倾力相助。

时任省委书记钱运录说,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中直机关13个单位和深圳、青岛、宁波、大连4个城市的对口帮扶下,贵州有信心用5年时间,使313万贫困农民解决温饱。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农民稳定脱贫,迈向小康。云南大力开展三下乡服务

2002年12月15日一大早,云南省“三下乡”服务团的同志们,一走进弥勒县西三乡,就被闻讯赶来的彝族群众围上了。

但见现场热闹非凡:

“大爷,化肥的资料在这边,养猪的咨询等会儿就开始,先拿图片看着。”

“书在哪里?种葡萄的那种。”

……

陈云花和丈夫一道,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不停地打听种葡萄的辅导材料。当服务人员将有关资料,递到他们手上时,夫妻俩高兴地笑了。

此时,太阳出来了,偌大的场地,被3万多名乡亲围得满满的。

云南农业信息中心、云南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中心等单位的旗帜下,人头攒动,对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知识渴望已久的乡亲们,高兴地说:“今天又是个好日子!”

云南农科院的肖植文,是“三下乡”的“专业户”。这次,肖植文和同事又带来了5000多份,有关马铃薯、果桑、番茄的资料。

肖植文说:“农民群众这两年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提高得很快,对新品种、新技术有很大的需求,经常是我们刚刚下乡回来,老乡们就跟着来了。”

咨询、求教的农民们,真是络绎不绝。“三下乡”服务人员的讲解,也格外地认真。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晏友琼也在人群中,他和乡亲们交谈着。

晏友琼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农村人口占77%的云南来说,首先要解决农民群众的小康。‘三下乡’活动是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要将‘三下乡’活动,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将军专程慰问藏族牧民

2002年12月6日,西藏军区政治部主任叶万勇少将,顶着凛冽的寒风,驱车数百公里,来到了那曲地区达众镇二村,专程慰问这里的特困藏族牧民。

走进牧民加日的屋子,叶万勇把带来的罐头、面粉、茶叶,一一送到加日的手中。

加日激动地说:“太感谢了。党好,金珠玛米亲。”

老牧民加日一家老少11口人,只有12头牦牛、80只羊。加日患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行走十分困难。妻子泽中,又患有肺炎和肝癌,卧病在床。全家生活很是困难。

听了加日的诉说后,叶万勇动情地对随行的同志们说:

我们都有责任经常关心他们,尽力帮他们早日脱贫致富。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把党的温暖送到藏胞心里。

当接过叶万勇将军送来的慰问品,牧民旺堆扎西,更是感激不尽。

旺堆扎西发自肺腑地说:

解放军,活菩萨。冰天雪地,这么大的将军来看我们,还送这么多东西。我会一辈子记在心里。

旺堆扎西家5口人,只有4只羊,平时只靠捡牛羊粪卖维持生活。

叶将军鼓励旺堆扎西不要泄气,党的“十六大”已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所有藏胞尽快脱贫致富。

旺堆扎西满怀信心地说,他一定多养牛羊,多找挣钱门道,自力更生奔小康。

整整一个下午,叶万勇将军慰问了8户特困牧民。临别时,全村人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在寒风中频频招手。

临别之际,叶万勇说:

金珠玛米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子弟兵,永远和你们心连心在一起。

将军铿锵的话和牧民们的掌声,交织在一起,在天地间回响……淮安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多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2001年,淮安全市农村经济赢得“满堂彩”,农村实现社会总产值4875亿元、农业总产值1835亿元、农业增加值9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67%、68%。经济作物总面积增加到342万亩,其他农业、农村等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均全面攀升。

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民增收的基本渠道。淮安市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发展优质特色产品。种植业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

2001年,淮安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60万亩,其中大棚日光能设施化栽培面积30万亩。水产业突出发展绿色养殖、名特优品种养殖、稻田养殖,水产放养面积78万亩,其中特种养殖比重达60%。

淮安市还跳出农业抓增收,把发展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淮安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努力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乡镇企业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此外,淮安市加大扶贫促小康工作力度,把增加低收入户收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淮安市在扶贫促小康过程中,坚持把资金扶持与项目扶持、物质扶持与科技扶持、救济救助与帮助建设基础设施有机结合起来,收到明显效果。

时任淮安市委书记丁解民,住到了楚州区泾口镇泾东村的老村支书瞿大爷的家里。

从2001年开始,淮安市规定,市区机关处以上的干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人每年到一个村去驻点5天。自带铺盖,每天交纳伙食费20元,在农民家吃住。

从2002年11月20日至12月10日,全市180名处级以上干部,都要完成这一指定的“功课”:走访20户以上的农户,发放调查表,帮农民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写一篇调查报告。

在驻村的3天里,丁解民起早摸黑地走访了几十户农家,具体调查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民如何才能有效地搭上全面小康这班车。

丁解民注意到,村里凡是住楼房的,家里都有人长期在外打工。

丁解民说:“结论更加清楚了:减少农民是帮助农民致富的必然之路。在这个地区,外出打工是减少农民和使农民致富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北宁不断更新致富措施

北宁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一直是辽宁省北宁市上下十分关注的问题。

北宁市委书记王广明说:“过去,我们依靠好的发展思路,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一些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老百姓在发展中得到了实惠。

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群众要求的提高,我们原有的一些思路和做法,还不能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

为此,北宁市委、市政府,根据本市产业发展的实际,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一齐抓”的工作思路。

“三个一齐抓”,即坚持三个产业一齐抓,侧重抓二、三产业;领导服务一齐抓,侧重抓服务;两个文明一齐抓,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争取利用5年时间,把北宁建设成优质高效农业的示范区、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的先导区和旅游观光度假的风景区。

王广明说:

落实好党的“十六大”精神,最为关键的是要围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和全面建设比较富裕的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一件事、一件事地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自2001年秋天后,北宁市委、市政府,根据农民群众要求致富的迫切愿望,提出并实施了“西果东菜,绿色覆盖”工程。即在西部主要发展水果业,实现每人一亩葡萄园;在东部主要发展蔬菜业,实现每人一亩棚室;绿色覆盖,就是全市要大规模植树造林,保证平均每人栽10株树。

对此,农民十分欢迎,纷纷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比致富、奔小康的高潮。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全市各级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上级要给下级服务好,下级要给群众服务好”,明确责任,注重为群众排忧解难。

王广明说:

实践证明,只要群众期盼的事,我们认真去办,群众就认可,党同群众的关系就越密切,越深厚。闽粤两省援建西藏林芝

行走在西藏的林芝地区,随处可见广东、福建两省援建的小康村、小城镇、农牧业基础设施、桥梁道路、高楼大厦。

“援藏献真情,硕果满林芝”,成为广东、福建两省多年来援建工作的真实写照,也促使林芝地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几年来,林芝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5%。

自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闽粤两省始终对援藏工作高度重视,省领导多次到林芝地区,实地考察调研。

在选派高素质干部援助林芝的同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

在第一、二批援藏工作中,广东、福建分别投入资金5亿元和3亿元。同时,广东在全省筹集社会资金近18亿元、福建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资金近两亿元,两省共援建项目430多个。

从2001年7月,第三批援藏工作开始,两省很快又确定援藏项目各70个,计划总投资46亿多元,同时还确定了一批援建储备项目。

多年来,两省的援建工作实现了五个方面的转变,即资金投入从分散的、一般的项目,向集中的、重点的建设项目转变;项目规划从形象工程,向造血型、生产型转变;援建重点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牧区深度开发建设转变;建设标准从低起点、低标准、低效益,向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转变;援助方式从偏重硬件的单一援助,向多元化、全方位援助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援藏工作不断上新水平。

几年前,林芝地区所在地八一镇还是个小镇,而今却变成被誉为“雪域明珠”的现代化城市。

广州大道、深圳大道、中山大道、福建路、厦门路等10多条城市干道,花树掩映、宽阔通畅。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大改变了林芝的投资和生活环境。一些初到林芝的客人,禁不住发出这样的惊叹:“想不到西藏还有这么美丽的城市。”唐山完善建设沿海大城市

唐山市委、市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完善了建设现代化沿海大城市的新世纪发展战略规划,迅速建设启用了管理严格、运作规范、服务高效的市、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进一步改善了全市投资和发展环境。

唐山市委、市政府,还抓住先后被国家批准成为沿海对外开放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快思想解放、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步伐,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与此同时,唐山市还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快城市建设,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质量。

唐山市靠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创新,先后对110家传统产业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4家,全市90%以上的企业,都建立了技术创新机构。初步实现了传统工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

同时,唐山市还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工程,推广种植新品种400多万亩,引进畜牧、水产、高效生态农业新品种100多个,并在综合节水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适用性成果。

为此,唐山市曾两度荣获“全国科教兴市工作先进市”称号。

为壮大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源泉和主体,唐山市还充分发挥环渤海和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着力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做文章。

仅5年时间,唐山市就引进各类高新技术与管理人才3万多人。

此外,唐山市委、市政府和100多家企业,分别聘请了国内20多名“两院”院士和154名博士作经济、技术顾问,并大胆改革选人用人机制,两次公开选拔副县级干部60多名,全市上下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新郑市全面建设奔小康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南38公里,交通便利,京珠高速、107国道穿境而过,国际机场也坐落在新郑市。时任新郑市市委书记张春香,在谈及新郑市的发展,显得满面春风。

张春香说: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新郑市具有先发优势,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步伐,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新郑市的决策者依据当地的实际,强力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此带动城市化进程和工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

新郑市全面拓宽招商领域,不仅招项目,而且广纳贤才。不仅实施工业招商,还大力开展农业招商、教育文化招商和旅游招商;不仅搞好有形资产招商,还着力于无形资产招商,招商引资的水平和档次,明显提高。

新郑市还把优化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开通“绿色通道”,制定出台了更加开明、合理的招商引资新政策。

不少已落地生根的外来投资者,感到这里环境好,除自身加大投资外,还义务当上了新郑对外开放的“宣传员”。

白象方便面厂,先期投资只有3000多万元,后来在自身扩大投资7000多万元的同时,还为新郑引进了河南富洋家纺责任有限公司。

新郑市全力营造的“温室效应”,促进了招商企业的不断“孵化”。开放带动战略,产生了强大的拉动效应,对城乡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层次的变革。

在城市建设中,新郑市用经营的观点,引进了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和多元投融资机制,通过拍卖国有土地、引入外资等市场手段,有效地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新郑市的薛店镇,在几年前还是一个偏僻小镇。但是,随着40多家招商企业的落地,镇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经营农业上,新郑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理念,依托红枣、节水莲藕等主导产业招商,并灵活地探索土地流转机制,新招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示范企业几十家。

龙头企业和农业高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大加快了新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速度。

开放带动战略,成了新郑经济增长大提速的火车头,使新郑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

此外,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是新郑市的又一个工作思路。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正是体现这一思路的有效载体。绿化始祖山,建设轩辕宫,整修旅游路……热火朝天的场景随处可见。

着眼古今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新郑市强化精品意识,加快景区开发建设步伐。积极鼓励和支持集体、个人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投资旅游景点、旅游产品和配套设施,走借助招商开发、上级支持开发、民间整合开发办旅游的新路子。

新郑市分别成立了黄帝故里、始祖山、郑风苑等六大旅游开发公司,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社会融资”的投资开发新机制。

新郑市以人为本,把提高市民素质、激发创业热情,作为“创优”工作的基础来抓,着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新郑市迈出了一步又一步扎扎实实的步伐。仙女镇大力宣传奔小康

江都市仙女镇,自2006年起,启动全面小康创建工作后,着力从富民目标抓起、从利民工程做起、从为民实事办起,把发展高效农业、推进三大合作、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仙女镇政府多次召开全面小康村创建工作会议,学习创建标准,明确创建要求,统一创建共识。

镇政府组织创建村党支部书记,到小康先进镇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学习创建经验,寻找创建途径。

仙女镇政府还组织镇干及机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到一线,指导基层,加强督查,实实在在帮助解决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2008年,仙女镇原42个行政村,全部建成全面小康村,其中横沟村、三荡村,被评为扬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通过创建,仙女镇经济社会取得全面进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主导产业集聚态势增强,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重大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成为城区经济板块的有力支撑,主要经济指标份额,占全市三分之一左右。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劳动力得到充分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城镇三大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慈善基金会投入运行。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先后建成扬州市“教育强镇”、扬州市“体育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室建设全面展开。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科技创新稳步推进。社会治安稳定,依法治镇得到全面落实,全民法律意识大大增强。

仙女镇禹王宫社区,按照市、镇小康办的要求,强化组织建设,建立宣传队伍,对照目标任务,一一细化分解,多措并举,扎实有效地开展小康宣传活动。

他们通过召开全体社区干部会议、全体党员会议、驻区单位负责人会议,以及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同时,还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横幅等多种宣传工具,在大街小巷、居民小区、单位大院,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烈的宣传氛围。

此外,还利用社区网站、短信发布、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等信息平台,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版面,开设专题网页,将全面小康宣传,深入到社区宽带用户、手机用户。

禹王宫社区还编印3000份全面小康验收问答及规范用语,发放到每户居民,进行面对面的宣传。

利用社区扬剧队、书画爱好者队伍,创作编排一些反映市、镇全面小康建设成就和新农村建设风貌的文艺作品,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广场文艺演出、书画作品展览等。

为使小康社会宣传取得预期效果,禹王宫社区还制定了检查考核办法,对工作小组成员的宣传质量、宣传力度、宣传方法,进行检查考核。

通过加强督查,确保社区全面小康社会知识知晓率、满意度、参与率三项指标,超过达标线。

家住新区南苑二村小区的吕兆瑞,在仙女镇新都社区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全面小康宣传手册,并听取工作人员的细心讲解。

吕兆瑞高兴地说:“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现在我家3口人,住120多平方米的住房,全家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原来我早已达到小康水平了。”

新都社区还紧密结合社区实际,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互动性强、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小康宣传与繁荣社区文化相结合、与开展社区服务相结合、与开展社区活动相结合,在辖区内掀起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宣传热潮。

新都社区充分整合社区内文化资源,利用黑板报、戗牌、宣传栏、横幅、市民学校、电教室等宣传阵地,突出宣传重点,发放宣传画册,讲解宣传内容。

同时,还利用社区健身队、扬剧队、合唱队等文化队伍,把小康知识,编排成居民喜闻乐见的扬剧、歌曲,深入到楼幢、大院、文艺广场,进行表演和展示,加大宣传。

新都社区还利用入户走访、普查登记、安全检查等为民服务过程中,与居民密切接触的机会,面对面地向居民宣讲小康。

通过口头宣传、发放资料、调查问卷等形式,大力宣传小康社会的内涵、意义、标准等,不断提高居民对小康社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新都社区利用社区党校,设立“小康论坛”,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走上讲台,宣讲小康”活动。

同时,与实小建乐校区、机关幼儿园友谊分部,联合开展“小手牵大手、共创小康新生活”活动,把小康知识问答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使小康知识走进课堂、走进千家万户。

此外,新都社区还开展“小康路上看仙城”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影像介绍、图片展示等形式,大力宣传江都市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建设的成果。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宣传,使仙女镇人民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的发展目标,并积极地投入到各项建设之中。

二、贯彻实施

●刘淇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觉地多学一点、学深一点。”

●孙方洲说:“报告中提出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够使全国人民冷静地分析形势,鼓舞士气,更好更快地发展。”

●叶万勇将军说:“我们都有责任经常关心他们,尽力帮他们早日脱贫致富。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把党的温暖送到藏胞心里。”

● 贯彻实施供销总社强化为农服务

2002年11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座谈会”,进一步学习理解“十六大”精神,并结合供销合作社的实际,畅谈学习的体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在发言中指出:

供销合作社要把为农服务、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助农增收,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努力把供销社办成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白立忱说,党的“十六大”是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通过这次大会,必将掀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高潮。

全国供销合作社,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强化为农服务和提高经济实力为标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供销社成为一支能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队伍。

白立忱指出: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方向,进一步深化“四项改造”。

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社企分开,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主体。

积极探索企业的多种实现形式,促进企业的大联合,组建企业集团,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积极以新的经营方式改造经营网络,促进流通体制的改革。

白立忱强调,供销社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稳步提升社会经济地位,塑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形象,实现新时期的二次创业。档案局采取新管理手段

2002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出席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并作了讲话。

王刚强调,各级档案部门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和做好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服务。

王刚还强调,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在档案工作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展工作。

王刚指出,全国档案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有许多新的领域等待开拓,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

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要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新工作机制、管理手段和应用技术,努力实现档案工作的新发展。

一是档案服务领域要有新拓展。准确把握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精心确定档案服务的重点方向,创造更多的档案服务方式和内容。

二是档案服务思路要有新突破。档案部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途径、手段、内容要多种多样,根据社会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服务,把档案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三是档案服务条件要有新改进。要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强化档案基础工作,提高档案技术水平,加快档案人才培养。

王刚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档案部门的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支持各级国家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扶持一批重点档案馆建设,加大对全国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力度。

王刚希望广大档案工作者,为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贡献智慧和力量。全国各地贯彻会议精神

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相继召开常委会和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一中全会精神,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山东省省直各部门与各市党委,连续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会议。

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认为,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最根本的是要切实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主题和灵魂,结合山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做到方向明确、目标一致、精力集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在广东省委召开的常委扩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通过学习班、报告会、研讨班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

李长春要求:

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文化大省;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富民安民的生活环境。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说:

要结合新疆实际,扎扎实实地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乘党的“十六大”的东风,全面推进新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强调:

江苏在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中,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动摇。始终高扬发展主题,把握结构调整主线,深化细化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不断提高江苏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推动全省经济再上新台阶。

在北京市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刘淇强调: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觉地多学一点、学深一点。

在认真研读全文、全面把握重点、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上狠下功夫,在结合北京实际工作、努力提高思想素养和领导水平上狠下功夫,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大胆创新上狠下功夫。

各省、区、市领导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同心同德完成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确保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

党的“十六大”在2002年11月8日开幕后,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工矿企业到乡间农村,全国各地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报告精神。

各界干部群众普遍认为,江泽民同志所作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为大家绘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为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各地干部群众认为,党的“十六大”给我们绘制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是催人奋进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李亚新谈到:

这个报告提出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对我国21世纪头20年的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对我国的现代化如何规划、第三步战略如何走,作出了具体的论述。

山东省诸城市岔道口村,是当地比较富裕的村,村党委书记孙方洲,对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感到振奋。孙方洲说:

按过去的说法,我们已经算是小康了。现在看来,这还是低层次的小康,和南方沿海发达地区比,和发达国家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报告中提出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够使全国人民冷静地分析形势,鼓舞士气,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党委书记赵浩宇说:

我们感到只有埋头苦干,克服浮躁心态,不满足于低水平小康的现状,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大庆油田沈洪喜、何新民等党员表示:

党的“十六大”为建设小康社会和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国家富裕了,企业发展了,我们的日子也会一天天好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薛澜认为:

一些重大的问题,如所有制、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高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党建等问题,都由于理论创新而得到了解决。理论上的突破,能够对社会未来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培敏认为:

报告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正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客观现实的尊重。

确立这个原则,不仅能有效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能凝聚民心,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加快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是众望所归。

陕西延安市宝塔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祁玉江说:

报告特别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思路、新任务和新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对我们西部开发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新疆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阿热盖木村党支部书记阿不都热合曼,听了报告后说:

中央这么坚定不移地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对我们西部地区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也要振奋,也要努力,发挥自身的作用。在经济上加快发展,团结全村力量,把我们的生活环境建设得更好。

在宁夏西海固地区固原市原州区东郊乡,乡党委书记戴江宏说:

西部地区的发展,一方面要靠国家政策以及资金的投入;一方面还要靠西部地区干部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占安教授认为,报告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并提出了具体目标,这既是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认识,也是我们今后的奋斗目标,我们相信这个伟大目标一定会实现。他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道出了我们基层干部的心里话,说到了农牧民群众的心坎上。

谈起党的“十六大”和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德庆乡党委书记、乡长旦增,兴奋不已。旦增说:

这几天,全乡干部群众都在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广大干部群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加充满信心。

昔日的德庆乡有不少落后村。近些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德庆乡一举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藏胞逐步过上了富裕文明的好日子。如今全乡年人均收入达1810元,大部分群众都盖起了新房,添置了新家具,出现了“经商村”、“安居村”。

村民土登说:

回首德庆乡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党的富民政策紧紧相连。

这一切充分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小康,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拉巴旺堆是德庆乡其美村,由穷变富的典型。

谈起党的“十六大”,拉巴旺堆兴奋地说:

学习了“十六大”报告,心中涌动着新的希望。如今,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决不能满足现状,要抓住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宁波政府走上强农之路

岁末年尾,在宁波乡村,从山区到渔村,从干部到农民,从龙头企业到农户基地,钻大棚,进农家,到处一派农闲变农忙、笑声荡田野的丰收景象。

瓜菜飘香的绿野平畴,花木争艳的温室大棚,鱼跃虾跳的海塘水池,无不透射出特色农业的魅力。

鳞次栉比的别墅楼群,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那绚丽多彩的花坛绿地,描绘出农村小康的画卷。

那骑着摩托,别着手机,穿梭于田野、市场、科研院校的忙碌身影,诠释出“农民”二字的全新含义。

我国现代化的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受冲击最大的也是农村。

然而,宁波市委、市政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作为新世纪解决“三农”难题的治本之策,解民情,集民智,顺民心,走出一条“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繁荣起来”的发展之路。

宁波市委书记黄兴国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十大主导产业,百种特色产品,结构调整让农民富起来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宁波农业结构曾进行过两次成功的大调整,使农民经历了以量增收,到以价增收的两次增收高峰期。

随着低水平、阶段性的买方市场的普遍出现,单纯以“量”和“价”增收的条件已不复存在。宁波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又迈开了第三次调整步伐:围绕市场调结构,立足特色调结构,瞄准绿色调结构。

围绕市场调结构,什么赚钱种什么。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宁波市抓住机遇,制定了《2000年—2010年宁波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加快调整步伐,使产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即使在产粮为主的余姚市,也把稻区调整为茭白产业、蜜梨产业、榨菜产业、雷竹产业和稻田养殖业5个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调整总面积在12万亩以上,为平原稻区种植结构调整闯出了一条新路。

立足特色调结构,借助先发优势,把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从注重面积的调整,转到建立区域化的特色农业基地上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区域特色经济。

宁波从粮调到菜,从菜调到花,从花调到特,步步紧随市场的节拍,初步形成四大特色产业带,即以设施高科技为特征的创汇蔬菜产业带,以名特优集约化为特征的浅海滩涂水产养殖带,以生态型为特征的山区半山区水果花卉林特产业带,以规模化为特征的草食畜禽产业带。

在资金扶持上,每年安排200万元,2002年增加到400万元。

在全市范围内,已形成慈溪的创汇蔬菜,鄞州的蔺草,余姚的榨菜,奉化的水果、花卉、竹笋,宁海的茶叶、水产品,象山的海水养殖等十大特色产业,并建成万亩以上农产品基地99个。

同时,宁波市瞄准绿色调结构,走创汇农业之路。

“花木之乡”奉化市,以花木、草莓、竹笋等六大主导农产品为龙头,相继建成“江溪花木走廊”、“班溪雷竹走廊”、“跸驻银杏走廊”、“莼湖青梅走廊”和“尚田草莓走廊”等五大特色农业走廊,把效益农业与旅游观光业、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2001年,“五大走廊”收入达3亿元,与“走廊”相联结的3万农户,增加收入近1亿元。

滕头村巧打绿色牌,以江南风情园、将军林、盆景园和绿色长廊等几十处景点,组成生态旅游,使一个普通的产粮先进村,变为国家四A级生态旅游区。

结构每调整一小步,农民就增收一大步。

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差别,趋同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让农村繁荣起来。

宁波有3789个行政村,这些村有强有弱,有富有贫。早在1999年初,宁波市委、市政府就明确了目标: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确保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不遗余力地实施扶贫开发工作,推进革命老区、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宁波“共富工程”的重头戏。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宁波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到2002年,全市原16个贫困乡镇全面脱贫,9个乡镇实现了小康,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的1198元,增加到2002年的3000元。

从2001年起,宁波又打响了“十五”扶贫帮困之役,旨在让全市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都有保障,特困户全面脱贫;贫困村和薄弱村村级集体,年可用资金分别达到户均百元和5万元以上;扶持尚未实现小康的乡镇和已脱贫的村,全面实现小康。

在2002年,宁波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提前达到小康标准。但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关键还要看农民。

时任宁波市市长金德水表示:“让农民富起来,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繁荣起来,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议题,更是我们党委、政府今后的重头戏。”湖北省培训农村基层干部

2002年12月,湖北省全面启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程。首期100名“五好”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在嘉鱼县官桥村八组举办。

此举旨在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热潮,激发全省农村基层干部全面建设小康村的热情和斗志,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全面提升全省“五好”村建设水平。

培训班集中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同时专题讲解了依法行政与民主管理、农村税费改革、农业技术应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学员之间还交流了农村致富的典型经验,对当前农村存在的热点问题,采用案例讨论的形式,互相辩论,明晰是非。

学员、大冶市秀山村村支书感慨地说:“过去常常以为在全省‘十强’排名第五,感觉良好。来官桥八组一看,觉得我们村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回去后,一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农村干部群众,再鼓干劲,再加压力,全面建设小康农村。”

通过为期5天的学习培训,学员们普遍反映,看有所获、听有所感、学有所得,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了对如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明确了新世纪、新时期,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开阔了思路、增强了本领,进一步坚定了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信心。

在培训班上,湖北省委组织部,授予湖北田野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嘉鱼县官桥八组“湖北省农村基层干部示范培训基地”称号。

通过这次百名“五好”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的成功示范,全省各市、州、县、乡,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做出了安排。计划2003年,对全省农村3万多名村党组织书记,分批培训完毕。

培训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做了思想和领导上的准备。上海切实贯彻十六大精神

上海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刻领会“十六大”报告,总结的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经验。

大家纷纷表示,在党的基本经验指引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上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领先一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海市计委主任李良园说,上海在改革开放中,也曾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但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不放松。

上海在产业结构调整、吸引外资、外贸进出口等方面,都有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日益改善,正在从小康向全面小康发展。

这些成就是党的基本经验,在上海的生动实践和有力体现。

来自社会保障系统的同志更是感慨万千,他们说: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上海为调整产业结构,“壮士断腕”,百万工人面临下岗,企业困难重重。

正是通过改革和发展,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89年的696亿元,攀升至2001年的4950亿元。上海的人均GDP,也由1989年的不足1500美元,上升至2001年的4550美元。

正是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如今的上海,路是越走越顺,城市建设顺利地从基础设施建设,过渡到了功能性建设。

住房制度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政府为民办事有了实力,苏州河治理、廉租房制度、扶助困难群体等一件件实事,让全体百姓共享发展的成果。

在党的“十六大”闭幕后,上海各部门、各区县,纷纷结合各自实际,重新审视发展战略。

在浦东,在新一轮的开发开放中,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提出要打造面向国际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现代物流中心、跨国营运管理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内外贸易中心等,五大现代服务中心的新思路。

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周禹鹏说,五个服务中心的构建,要体现一个新思路,努力做到制度创新有新突破,科技创新有新成效,扩大开放有新局面,服务全国有新贡献,达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

上海浦东新区要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方面走在前列。

上海工业,就是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在调整中求得更大发展的。上海的六大重点发展行业,即电子信息产品、汽车、石化、精品钢、成套设备和生物医药实现的产值,已占据上海工业的“半壁江山”。

上海市经委主任唐登杰认为,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丰县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在2002年的6月,正值“四夏”大忙的季节,江苏丰县农民在收获金色的同时,也收获着绿色,油桃、西瓜、芦笋、牛蒡……这不仅显示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成果,也鼓起了农民的钱包。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995年的1545元,达到2001年的3304元,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基本达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丰县地处江苏西北端,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曾经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及时地转变思路,分析丰县地处黄泛冲积平原、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适宜种植瓜果及特色蔬菜的特点,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聚焦市场。

丰县从培植果品、蔬菜入手,先后引种了红富士苹果、白酥梨、无花果等国内外优新果树品种100余种。

200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以上来自果品生产。与此同时,丰县加大特色蔬菜基地建设,全县形成了牛蒡、芦笋、山药等规模生产基地,蔬菜复种面积达到58万亩,以牛蒡、芦笋等为主的特色菜,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

面对农民日益提高的产业调整积极性,丰县县委、县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提升农副产品质量、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有效对接上。

丰县县政府采取“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等方式,建立起39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75个民间科技服务组织、350个农技推广服务组织、3500个科技示范村组户。

在丰县,农业部门有科技试验场地,乡镇有科技示范基地,村村从科技项目中受益匪浅。贵州帮扶措施进村入户

在贵州省惠水县摆榜乡下摆村,村民们对驻村干部,都有说不完的感激话。

下摆村的50多户人家,以前大部分住的是茅草窝棚,人畜共居,家家缺粮。

自从扶贫工作队来后,在村里推广脱毒马铃薯,亩产从以前的400公斤,增加到1500多公斤。在瘠薄的稻田,改种了经济价值高的苎麻、蕙菜和生姜。

此外,干部们还劝说农民们喂养母猪。陈英永老汉禁不住感慨地说:“这些干部像是在做自家的事。今年我已经卖了一窝猪崽,一年赚了800多元,是家里最大的一笔收入。”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干部们帮23户农民盖起了新房,建起了沼气池。

经过“八七扶贫攻坚”,贵州省贫困人口从1994年的1000万人,下降到2000年的313万人,区域性大面积贫困状况已有很大改观。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深山区、石山区和高寒山区。

同时,一些非贫困县边远村寨的贫困问题,也凸现出来。

贵州省委、省政府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从2001年10月起,以县为基本单位,以乡村为基础,根据各自情况,制定了新的扶贫规划。重新划定了934个重点扶贫乡镇,近14万个重点扶贫村。并将其中年人均纯收入在700元以下的5486个村子,作为扶贫攻坚点。这个数字,占全省村总数的21%。

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新时期的扶贫工作要更有针对性,更加深入,不遗漏一村一户。各地的扶贫规划一经确认,就要一届一届地接着干下去,不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

省直机关每年抽调约200名干部,组成党建扶贫工作队,到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工作,每个队都由一名厅级领导带队。

全省9个地、州、市,每年总共抽调一万多名干部,驻乡驻村。每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则抽调上百干部,进村入户。

所有进村工作的干部,都有量化的业绩考核指标。如帮助引进的资金、技术、项目,组织的培训和劳务输出,改善了哪些基础设施,农民的收入变化等,成为扶贫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在重点扶贫乡惠水县摆榜乡的盘井村,此时已是22时多了,副乡长陈沛松,为费改税,还在一家家地核实常年产量、计税面积。

陈沛松说,乡干部驻村帮扶没有期限,村民不脱贫,干部不脱钩。今年落在她肩上的任务是,推广500亩脱毒马铃薯,扶持村民喂50头猪,改造85户茅草窝棚,种植120亩经果林。

贵州省313万贫困农民,当前已受到全省两万多进村入户干部的倾力相助。

时任省委书记钱运录说,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中直机关13个单位和深圳、青岛、宁波、大连4个城市的对口帮扶下,贵州有信心用5年时间,使313万贫困农民解决温饱。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农民稳定脱贫,迈向小康。云南大力开展三下乡服务

2002年12月15日一大早,云南省“三下乡”服务团的同志们,一走进弥勒县西三乡,就被闻讯赶来的彝族群众围上了。

但见现场热闹非凡:

“大爷,化肥的资料在这边,养猪的咨询等会儿就开始,先拿图片看着。”

“书在哪里?种葡萄的那种。”

……

陈云花和丈夫一道,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不停地打听种葡萄的辅导材料。当服务人员将有关资料,递到他们手上时,夫妻俩高兴地笑了。

此时,太阳出来了,偌大的场地,被3万多名乡亲围得满满的。

云南农业信息中心、云南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中心等单位的旗帜下,人头攒动,对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知识渴望已久的乡亲们,高兴地说:“今天又是个好日子!”

云南农科院的肖植文,是“三下乡”的“专业户”。这次,肖植文和同事又带来了5000多份,有关马铃薯、果桑、番茄的资料。

肖植文说:“农民群众这两年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提高得很快,对新品种、新技术有很大的需求,经常是我们刚刚下乡回来,老乡们就跟着来了。”

咨询、求教的农民们,真是络绎不绝。“三下乡”服务人员的讲解,也格外地认真。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晏友琼也在人群中,他和乡亲们交谈着。

晏友琼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农村人口占77%的云南来说,首先要解决农民群众的小康。‘三下乡’活动是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要将‘三下乡’活动,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将军专程慰问藏族牧民

2002年12月6日,西藏军区政治部主任叶万勇少将,顶着凛冽的寒风,驱车数百公里,来到了那曲地区达众镇二村,专程慰问这里的特困藏族牧民。

走进牧民加日的屋子,叶万勇把带来的罐头、面粉、茶叶,一一送到加日的手中。

加日激动地说:“太感谢了。党好,金珠玛米亲。”

老牧民加日一家老少11口人,只有12头牦牛、80只羊。加日患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行走十分困难。妻子泽中,又患有肺炎和肝癌,卧病在床。全家生活很是困难。

听了加日的诉说后,叶万勇动情地对随行的同志们说:

我们都有责任经常关心他们,尽力帮他们早日脱贫致富。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把党的温暖送到藏胞心里。

当接过叶万勇将军送来的慰问品,牧民旺堆扎西,更是感激不尽。

旺堆扎西发自肺腑地说:

解放军,活菩萨。冰天雪地,这么大的将军来看我们,还送这么多东西。我会一辈子记在心里。

旺堆扎西家5口人,只有4只羊,平时只靠捡牛羊粪卖维持生活。

叶将军鼓励旺堆扎西不要泄气,党的“十六大”已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所有藏胞尽快脱贫致富。

旺堆扎西满怀信心地说,他一定多养牛羊,多找挣钱门道,自力更生奔小康。

整整一个下午,叶万勇将军慰问了8户特困牧民。临别时,全村人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在寒风中频频招手。

临别之际,叶万勇说:

金珠玛米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子弟兵,永远和你们心连心在一起。

将军铿锵的话和牧民们的掌声,交织在一起,在天地间回响……淮安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多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2001年,淮安全市农村经济赢得“满堂彩”,农村实现社会总产值4875亿元、农业总产值1835亿元、农业增加值9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67%、68%。经济作物总面积增加到342万亩,其他农业、农村等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均全面攀升。

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民增收的基本渠道。淮安市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发展优质特色产品。种植业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

2001年,淮安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60万亩,其中大棚日光能设施化栽培面积30万亩。水产业突出发展绿色养殖、名特优品种养殖、稻田养殖,水产放养面积78万亩,其中特种养殖比重达60%。

淮安市还跳出农业抓增收,把发展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淮安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努力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乡镇企业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此外,淮安市加大扶贫促小康工作力度,把增加低收入户收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淮安市在扶贫促小康过程中,坚持把资金扶持与项目扶持、物质扶持与科技扶持、救济救助与帮助建设基础设施有机结合起来,收到明显效果。

时任淮安市委书记丁解民,住到了楚州区泾口镇泾东村的老村支书瞿大爷的家里。

从2001年开始,淮安市规定,市区机关处以上的干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人每年到一个村去驻点5天。自带铺盖,每天交纳伙食费20元,在农民家吃住。

从2002年11月20日至12月10日,全市180名处级以上干部,都要完成这一指定的“功课”:走访20户以上的农户,发放调查表,帮农民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写一篇调查报告。

在驻村的3天里,丁解民起早摸黑地走访了几十户农家,具体调查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民如何才能有效地搭上全面小康这班车。

丁解民注意到,村里凡是住楼房的,家里都有人长期在外打工。

丁解民说:“结论更加清楚了:减少农民是帮助农民致富的必然之路。在这个地区,外出打工是减少农民和使农民致富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北宁不断更新致富措施

北宁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一直是辽宁省北宁市上下十分关注的问题。

北宁市委书记王广明说:“过去,我们依靠好的发展思路,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一些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老百姓在发展中得到了实惠。

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群众要求的提高,我们原有的一些思路和做法,还不能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

为此,北宁市委、市政府,根据本市产业发展的实际,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一齐抓”的工作思路。

“三个一齐抓”,即坚持三个产业一齐抓,侧重抓二、三产业;领导服务一齐抓,侧重抓服务;两个文明一齐抓,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争取利用5年时间,把北宁建设成优质高效农业的示范区、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的先导区和旅游观光度假的风景区。

王广明说:

落实好党的“十六大”精神,最为关键的是要围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和全面建设比较富裕的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一件事、一件事地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自2001年秋天后,北宁市委、市政府,根据农民群众要求致富的迫切愿望,提出并实施了“西果东菜,绿色覆盖”工程。即在西部主要发展水果业,实现每人一亩葡萄园;在东部主要发展蔬菜业,实现每人一亩棚室;绿色覆盖,就是全市要大规模植树造林,保证平均每人栽10株树。

对此,农民十分欢迎,纷纷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比致富、奔小康的高潮。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全市各级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上级要给下级服务好,下级要给群众服务好”,明确责任,注重为群众排忧解难。

王广明说:

实践证明,只要群众期盼的事,我们认真去办,群众就认可,党同群众的关系就越密切,越深厚。闽粤两省援建西藏林芝

行走在西藏的林芝地区,随处可见广东、福建两省援建的小康村、小城镇、农牧业基础设施、桥梁道路、高楼大厦。

“援藏献真情,硕果满林芝”,成为广东、福建两省多年来援建工作的真实写照,也促使林芝地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几年来,林芝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5%。

自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闽粤两省始终对援藏工作高度重视,省领导多次到林芝地区,实地考察调研。

在选派高素质干部援助林芝的同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

在第一、二批援藏工作中,广东、福建分别投入资金5亿元和3亿元。同时,广东在全省筹集社会资金近18亿元、福建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资金近两亿元,两省共援建项目430多个。

从2001年7月,第三批援藏工作开始,两省很快又确定援藏项目各70个,计划总投资46亿多元,同时还确定了一批援建储备项目。

多年来,两省的援建工作实现了五个方面的转变,即资金投入从分散的、一般的项目,向集中的、重点的建设项目转变;项目规划从形象工程,向造血型、生产型转变;援建重点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牧区深度开发建设转变;建设标准从低起点、低标准、低效益,向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转变;援助方式从偏重硬件的单一援助,向多元化、全方位援助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援藏工作不断上新水平。

几年前,林芝地区所在地八一镇还是个小镇,而今却变成被誉为“雪域明珠”的现代化城市。

广州大道、深圳大道、中山大道、福建路、厦门路等10多条城市干道,花树掩映、宽阔通畅。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大改变了林芝的投资和生活环境。一些初到林芝的客人,禁不住发出这样的惊叹:“想不到西藏还有这么美丽的城市。”唐山完善建设沿海大城市

唐山市委、市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完善了建设现代化沿海大城市的新世纪发展战略规划,迅速建设启用了管理严格、运作规范、服务高效的市、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进一步改善了全市投资和发展环境。

唐山市委、市政府,还抓住先后被国家批准成为沿海对外开放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快思想解放、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步伐,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与此同时,唐山市还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快城市建设,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质量。

唐山市靠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创新,先后对110家传统产业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4家,全市90%以上的企业,都建立了技术创新机构。初步实现了传统工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

同时,唐山市还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工程,推广种植新品种400多万亩,引进畜牧、水产、高效生态农业新品种100多个,并在综合节水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适用性成果。

为此,唐山市曾两度荣获“全国科教兴市工作先进市”称号。

为壮大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源泉和主体,唐山市还充分发挥环渤海和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着力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做文章。

仅5年时间,唐山市就引进各类高新技术与管理人才3万多人。

此外,唐山市委、市政府和100多家企业,分别聘请了国内20多名“两院”院士和154名博士作经济、技术顾问,并大胆改革选人用人机制,两次公开选拔副县级干部60多名,全市上下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新郑市全面建设奔小康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南38公里,交通便利,京珠高速、107国道穿境而过,国际机场也坐落在新郑市。时任新郑市市委书记张春香,在谈及新郑市的发展,显得满面春风。

张春香说: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新郑市具有先发优势,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步伐,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新郑市的决策者依据当地的实际,强力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此带动城市化进程和工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

新郑市全面拓宽招商领域,不仅招项目,而且广纳贤才。不仅实施工业招商,还大力开展农业招商、教育文化招商和旅游招商;不仅搞好有形资产招商,还着力于无形资产招商,招商引资的水平和档次,明显提高。

新郑市还把优化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开通“绿色通道”,制定出台了更加开明、合理的招商引资新政策。

不少已落地生根的外来投资者,感到这里环境好,除自身加大投资外,还义务当上了新郑对外开放的“宣传员”。

白象方便面厂,先期投资只有3000多万元,后来在自身扩大投资7000多万元的同时,还为新郑引进了河南富洋家纺责任有限公司。

新郑市全力营造的“温室效应”,促进了招商企业的不断“孵化”。开放带动战略,产生了强大的拉动效应,对城乡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层次的变革。

在城市建设中,新郑市用经营的观点,引进了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和多元投融资机制,通过拍卖国有土地、引入外资等市场手段,有效地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新郑市的薛店镇,在几年前还是一个偏僻小镇。但是,随着40多家招商企业的落地,镇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经营农业上,新郑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理念,依托红枣、节水莲藕等主导产业招商,并灵活地探索土地流转机制,新招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示范企业几十家。

龙头企业和农业高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大加快了新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速度。

开放带动战略,成了新郑经济增长大提速的火车头,使新郑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

此外,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是新郑市的又一个工作思路。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正是体现这一思路的有效载体。绿化始祖山,建设轩辕宫,整修旅游路……热火朝天的场景随处可见。

着眼古今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新郑市强化精品意识,加快景区开发建设步伐。积极鼓励和支持集体、个人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投资旅游景点、旅游产品和配套设施,走借助招商开发、上级支持开发、民间整合开发办旅游的新路子。

新郑市分别成立了黄帝故里、始祖山、郑风苑等六大旅游开发公司,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社会融资”的投资开发新机制。

新郑市以人为本,把提高市民素质、激发创业热情,作为“创优”工作的基础来抓,着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新郑市迈出了一步又一步扎扎实实的步伐。仙女镇大力宣传奔小康

江都市仙女镇,自2006年起,启动全面小康创建工作后,着力从富民目标抓起、从利民工程做起、从为民实事办起,把发展高效农业、推进三大合作、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仙女镇政府多次召开全面小康村创建工作会议,学习创建标准,明确创建要求,统一创建共识。

镇政府组织创建村党支部书记,到小康先进镇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学习创建经验,寻找创建途径。

仙女镇政府还组织镇干及机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到一线,指导基层,加强督查,实实在在帮助解决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2008年,仙女镇原42个行政村,全部建成全面小康村,其中横沟村、三荡村,被评为扬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通过创建,仙女镇经济社会取得全面进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主导产业集聚态势增强,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重大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成为城区经济板块的有力支撑,主要经济指标份额,占全市三分之一左右。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劳动力得到充分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城镇三大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慈善基金会投入运行。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先后建成扬州市“教育强镇”、扬州市“体育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室建设全面展开。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科技创新稳步推进。社会治安稳定,依法治镇得到全面落实,全民法律意识大大增强。

仙女镇禹王宫社区,按照市、镇小康办的要求,强化组织建设,建立宣传队伍,对照目标任务,一一细化分解,多措并举,扎实有效地开展小康宣传活动。

他们通过召开全体社区干部会议、全体党员会议、驻区单位负责人会议,以及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同时,还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横幅等多种宣传工具,在大街小巷、居民小区、单位大院,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烈的宣传氛围。

此外,还利用社区网站、短信发布、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等信息平台,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版面,开设专题网页,将全面小康宣传,深入到社区宽带用户、手机用户。

禹王宫社区还编印3000份全面小康验收问答及规范用语,发放到每户居民,进行面对面的宣传。

利用社区扬剧队、书画爱好者队伍,创作编排一些反映市、镇全面小康建设成就和新农村建设风貌的文艺作品,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广场文艺演出、书画作品展览等。

为使小康社会宣传取得预期效果,禹王宫社区还制定了检查考核办法,对工作小组成员的宣传质量、宣传力度、宣传方法,进行检查考核。

通过加强督查,确保社区全面小康社会知识知晓率、满意度、参与率三项指标,超过达标线。

家住新区南苑二村小区的吕兆瑞,在仙女镇新都社区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全面小康宣传手册,并听取工作人员的细心讲解。

吕兆瑞高兴地说:“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现在我家3口人,住120多平方米的住房,全家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原来我早已达到小康水平了。”

新都社区还紧密结合社区实际,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互动性强、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小康宣传与繁荣社区文化相结合、与开展社区服务相结合、与开展社区活动相结合,在辖区内掀起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宣传热潮。

新都社区充分整合社区内文化资源,利用黑板报、戗牌、宣传栏、横幅、市民学校、电教室等宣传阵地,突出宣传重点,发放宣传画册,讲解宣传内容。

同时,还利用社区健身队、扬剧队、合唱队等文化队伍,把小康知识,编排成居民喜闻乐见的扬剧、歌曲,深入到楼幢、大院、文艺广场,进行表演和展示,加大宣传。

新都社区还利用入户走访、普查登记、安全检查等为民服务过程中,与居民密切接触的机会,面对面地向居民宣讲小康。

通过口头宣传、发放资料、调查问卷等形式,大力宣传小康社会的内涵、意义、标准等,不断提高居民对小康社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新都社区利用社区党校,设立“小康论坛”,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走上讲台,宣讲小康”活动。

同时,与实小建乐校区、机关幼儿园友谊分部,联合开展“小手牵大手、共创小康新生活”活动,把小康知识问答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使小康知识走进课堂、走进千家万户。

此外,新都社区还开展“小康路上看仙城”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影像介绍、图片展示等形式,大力宣传江都市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建设的成果。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宣传,使仙女镇人民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的发展目标,并积极地投入到各项建设之中。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