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10:41:45

●2003年10月29日,联合国维和部致电我国国防部维和办,要求我国派遣一支“建筑工兵连”、一支“后勤运输连”和一支医疗分队,赴利比里亚执行医疗、运输、工程维和任务。

●中央高层迅速做出决定,快速组建一只包括运输、工兵和医疗在内的中国赴利维和部队。

●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奔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组建完成。维和部队包括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

● 出兵决策

共和国故事・不辱使命联合国要求中国维和

2003年10月29日,联合国维和部致电我国国防部维和办,要求我国派遣一支“建筑工兵连”、一支“后勤运输连”和一支医疗分队,赴利比里亚执行医疗、运输、工程维和任务。

紧接着,北京与白山黑水间的电波骤然密集起来。一个个指示越过万水千山,一道道命令飞向塞外空中……

半个月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向安理会提交了报告,建议向西非国家利比里亚派遣1�5万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以帮助利比里亚过渡政府及时、有效地落实当年8月利冲突各方签署的全面和平协议。

安南在报告中说:

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的使命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军事、警察、司法和人权等多个领域。除帮助实施和平协议外,特派团的主要任务还包括监督各方遵守其在今年7月达成的停火协议,帮助利过渡政府扩大其在全国各地的管辖范围,为港口、机场等重要设施提供保护,以及确保人道救援物资在利国内的自由运输等。

根据安南的这份建议,赴利比里亚的特派团将包括1�2万多名的维和士兵、250名军事观察员、1400多名警察以及相当数量的文职人员。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使用非武力方式帮助冲突各方维持和平、恢复和平并最终实现和平的一种行动。

1948年6月,为监督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战争的停火,联合国建立了停战监督组织。这是联合国的第一次维持和平行动。

维和行动由安理会授权实施。《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肩负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安理会负责决定维和行动的规模,明确维和的目标,规定维和的时间框架。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每个国家对任何维和行动的决定都有否决权。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重视并支持联合国在《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指导下,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开端。

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大通过了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2758号决议,从此,中国同联合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联合国也同中国密不可分。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之后,从客观上讲,中国需要熟悉联合国包括程序在内的一切运作过程,也忙于参加安理会殖民地国家和民族获得独立的宣言执行情况特设委员会等会议的繁重工作,更忙于参加开会期间的7个常设委员会的工作,因此很少有时间关注颇不熟悉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工作。

而从主观上来讲,当时中国对维和行动在政治上持相当保守的立场,认为此种维和行动无助于动乱或热点地区问题的根本解决。这种“消防队”式的救急的工作只能起缓冲作用,在得与失之间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因此,中国对维和作了一些调研工作,但无实际行动,实际上与联合国维和拉开了距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这种调整反映在中国对联合国维和的认识有了重大的改变。调整措施接踵而来。

1981年,中国在第三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肯定了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积极作用,并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此后,我国开始承担联合国维和行动摊款。

1986年6月,应联合国副秘书长古尔丁的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考察组赴中东,实地考察了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为实质参与维和行动进行了初步研究。

中国最早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始于1988年,这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首次反映在外交领域内最具标志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参加了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委会,并经当年联大12月会议正式予以通过。中国常驻代表在致联合国秘书长的信函中表示:

维和行动已成为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以及和平解决争端。中国愿同特委会一道,对维持和平做出贡献。

中国当时的这一举措受到了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内的热烈欢迎和一致赞同。

《纽约时报》认为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改变”,《泰晤士报》指出,此举意味着“中国从此融入国际社会,并肩负起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重要职责”。

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1990年4月,我国向位于中东地区的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了5名军事观察员,这是中国军人首次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1991年10月23日,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越南、柬埔寨等19个国家的代表,联合签署了《全面政治解决柬埔寨冲突》的和平协定。

1992年2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向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提出请求,请中国政府派47名军事观察员和不少于300人的工兵部队,参加联合国驻柬埔寨维持和平行动。中国政府迅速回复加利秘书长,表示同意参加维和行动。

于是,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派遣47名军事观察员和由400名军事工程人员组成的军事工程大队,前往柬埔寨参加联合国驻柬维和行动。

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派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由此诞生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支“蓝盔部队”,对外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柬工程兵大队”。

200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遣第二批“蓝盔部队”,第一次走出亚洲,飞往非洲大陆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这是中国在加入联合国维和待命安排机制后首次派出成建制作战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仅仅半年,当联合国维和部再次要求中国参加非洲国家的维和时,是否参加,派多大规模,由哪些部队参加组成等,都成了中国决策层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国决定派兵赴利维和

2003年12月15日,《国际先驱导报》发表了题为《维和有力推动中国整体外交》的文章,报道介绍了中国决定远赴利比亚维和的情况。文章说:

继今年4月中国派遣一个175人的工兵连和一个43人的医疗分队赴刚果(金)参加维和后,12月,中国又决定派遣一个240人的运输连、275人的工兵连和一个35人的联合国标准二级医院参与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的维和任务。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

中国近来积极参加维和的行动实际上也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中国维和思想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中国还将继续扩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总后勤部副参谋长江杰生少将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我国政治外交地位和国际威望日益提高的具体标志,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总体外交战略的实施。

国防大学的李大光教授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评论说:

中国参与维和与利比里亚和台湾断交这两件事情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

通过维和,利比里亚与中国接触,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各方面情况有了更多了解,自然有所选择。

可见,参与维和是军事外交的一部分内容,是对中国整体外交的必要补充,有时能发挥一般外交途径难以发挥的作用。

……

利比里亚位于非洲大陆西岸,北接几内亚,西北接塞拉利昂,东邻科特迪瓦,西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537公里。人口290多万,有22个部族,英语Liberia的意思为“自由之地”。

作为非洲历史上唯一没有被殖民主义统治过的国家,利比里亚是名副其实的“自由之国”。早在1821年,一群获得自由的美国黑奴,回到了这片热土,建立了利比里亚,拉开了非洲历史新的篇章。可曾经的辉煌和繁荣,随着1980年多伊上台连年内战的开始,一并逝去。

多伊上台以来,利比里亚部族矛盾激化,经济每况愈下,人民反抗频繁。流亡国外的“全国爱国阵线”即“爱阵”领导人泰勒率部攻入利境内,内战爆发。

泰勒武装迅速控制了大部分国土。1990年7月直逼首都蒙罗维亚。此时,“爱阵”内部发生分裂,约翰逊另立山头组成“独立全国爱国阵线”,同政府军形成三方混战局面。泰勒宣布成立新政府,自任总统。

为制止利比里亚内战蔓延,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决定进行军事干预。尼日利亚、加纳、几内亚、塞拉里昂和冈比亚五国维和部队进驻利比里亚。

在国际社会调解下,利比里亚全国会议选举产生了全国团结临时政府,阿莫斯・索耶当选总统,但泰勒公开对西非维和部队宣战。

维和部队将泰勒武装赶出首都,索耶政府在维和部队支持下控制了蒙罗维亚。后交战各方几次签定停火协议,均未得到遵守。

1991年6月至10月,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先后召开4次有关国家首脑会议,达成4次亚穆苏克罗协议,规定利交战双方停火,解除武装,成立过渡政府,然后举行大选。协议同样没得到实施。1994年3月利比里亚建立了自内战爆发以来的第一个全国政权,但原定于9月举行的大选再三推延,一直未能举行。

利比里亚内战使15万人丧生,全国260万人口中有一半沦为难民,内战不仅使本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且威胁到邻国的安全。

在联合国、非统组织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多次斡旋调停下,1995年,利比里亚各派签署和平协议。1997年,“全国爱国阵线”改名为“全国爱国党”,泰勒任领导人,同年7月当选总统。

泰勒上台执政后,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利政府自1997年8月组成后,多次进行改组和调整。2000年1月、7月和10月,泰勒3次对政府进行微调。2001年4月,泰勒总统再次改组政府。

随着利比里亚局势日趋紧张,2003年7月,在美国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压力下,泰勒宣布同意下台。泰勒正式移交权力并离开利比里亚前往尼日利亚避难,副总统摩西・布拉宣誓就任总统。

0利比里亚新政府和反政府武装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签署和平协议。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利比里亚行动党”领导人久德・布赖恩特任利比里亚临时政府主席,“联合人民党”领导人韦斯利・约翰逊将担任副主席。

但是,由于连年内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利比里亚安全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据联合国有关资料表明,当时在利比里亚境内仍有包括首都蒙罗维亚在内的4处现实冲突地区和12处潜在冲突地区。

利比里亚早在1977年2月就与中国建交。在中利建交后,中国在自身经济仍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克服自身困难,先后援助利比里亚政府和人民建设了16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包括体育场、糖厂、医院、农业项目和办公楼等,除卫生部办公楼尚未完成外,其余项目均已建成移交。

但是,台当局利用利比里亚内战之机,于1989年10月与叛军领导人、军阀泰勒达成临时“建交协议”,中国宣布与利比里亚断交。

此后,台当局大量利用金钱笼络泰勒。而利比里亚则成为台湾在西非“最重要的外交盟友”,多次为台湾加入联合国鼓噪。

但事实上,利比里亚一直是台湾“外交”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据岛内熟悉“外交业务”的相关人士指出,在那14年的时间里,泰勒统治利比里亚,并在1997年大选获胜后担任总统,但该国政局一直不稳定,时常传出与台湾“断交”的传闻。

另一方面,泰勒在国际上声名狼藉,恶名昭彰,而台湾不仅送钱送粮支持泰勒打内战、血腥侵略邻国,陈水扁更于2001年3月邀请泰勒访台,称赞泰勒是“西非民主的捍卫者”。

对此,岛内舆论哗然,对台湾当局依靠军阀泰勒勉强与利比里亚维持“邦交关系”表示不满,国际人权组织更是抗议不断。

2003年8月11日,泰勒在新内战中被赶下台,随即卷款潜逃他国寻求政治庇护。

利比里亚临时政府成立后,台湾当局赶紧与其商订“新合作计划”,表示“希望提供紧急资金、物资援助”,与临时政府总统、副总统、相关部会首长等交涉沟通。

然而,原来作为“台湾与利比里亚外交关系中最重要支柱”的泰勒下台后,新执政者早在反对派的时候,就极力主张与中国建交。10月12日,新成立的利比里亚新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随即与中国签署联合公报,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此种情况下,中央高层迅速作出决定,快速组建一只包括运输、工兵和医疗在内的中国赴利维和部队,即赴利比里亚。快速组建赴利维和部队

军令如山。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奔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组建完成。维和部队包括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赴利比里亚维和工程兵大队由54名军官、172名士官、49名士兵组成,包括道路中队、桥梁中队、建筑中队和支援中队。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利比里亚承担修建公路、桥梁、掩体、防御工事、维修房屋、维护与修复机场,实施供水和供电等。

在这支赴利维和的工程兵大队中,来自“雷锋团”的有200多名,从干部到士兵,个个称得上是团队的精兵强将。

这个团不仅具有作战和国防施工的光辉历史,更因为雷锋出在这个团而闻名全军乃至全国。

某工程维护大队的官兵来了,这个素称“关东第一队”的光荣集体,战时曾立下赫赫战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曾创下一个个奇迹。

平川起高楼,大漠筑壁垒,沼泽变坦途,他们用智慧和忠诚谱写了一曲曲时代赞歌。

战功卓著的“暴风雨部队”某摩步旅的官兵来了。

这个旅被称为集团军战时的“攻防双刃剑”,解放辽沈、攻打海南、抗美援朝等著名战役,都曾留下他们光辉的足�。

被称为“大漠水神”的辽宁省预备役给水工程团的官兵来了。

这个团自组建以来,入川进藏、转战南北,白山黑水的每一寸土地,都曾留下一批又一批官兵用汗水和生命钻出的“生命泉”、“爱民井”。他们选精兵、挑强将,组成特别战斗队。

对于每一名维和队员来说,跨出国门,展现给世人的不仅是军威,还有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荣誉。因此,每一名维和队员,都是经过组织严挑细选出来的。从上校到列兵,从一级士官到五级士官,都是本专业的行家里手。

担任这次维和工程兵大队大队长的是“雷锋团”现任团长初庆华。他当过步兵分队的主官,当过炮兵参谋,学过工兵战术,精通合成战术,他既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官,更是一名坚强的战斗员。

身兼先遣队队长、副大队长的于洋是“雷锋团”的参谋长。他身材高大、威猛严肃,一身笔挺的军装展示出中国军人新一代指挥官的良好形象和过硬素质。

担任桥梁、支援、道路和建筑4个中队的中队长、指导员,是经过比武竞赛,由基层到机关层层选拔、科学搭配的。

他们中有朝气蓬勃的年轻连长,有机关的精干参谋,有政治工作的行家。

在各中队的战士中,有技术精湛的修理工,有能精修三种大型机械的机修工,有水暖、土建、安装和电焊的巧匠,还有驾驶、通信、测绘、排爆等专业的能手。

军区工程维护大队的五级士官钱文江,虽已是不惑之年,可他仍然报名参加大队组织的体能、技能和智能竞赛,最终以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被选派在建筑中队担任班长。

参加维和的“雷锋班”,是一群闪耀在全国人民和全军官兵心目中的“明星”。

谈起执行这次任务的感受,“雷锋班”的第二十一任班长李桂臣满脸自豪:

不辱维和使命,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传播到哪里。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人员编制为240人,其中军官30人,士兵210人,下设队部、7个排、21个班。编配各种车辆158台,其中运输车128台,各类保障车30台。

这是联合国在利比里亚唯一的一支运输分队,也是中国参加维和行动以来首次派出的运输分队。

运输分队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运送联合国在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的人员换防,各战区所需的油料、生活用水以及建筑材料的运输,担负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简称“联利团”,担负在机场、港口、仓库的物资周转等运输保障任务。

这支维和运输分队自2002年12月30日组建以来,按照《联合国维和待命运输连训练与考核大纲》,坚持从难从严训练,圆满完成了基础训练、强化训练、适应性训练三个阶段的训练任务。通过上级机关的各项考核,达到了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基本要求。

这支维和分队的军官都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和书面汇报,班长、士官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驾驶员们基本具备了在各种复杂条件下,能够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

全体官兵掌握了柴油车的基本构造、维护保养和野战自救互救技能,掌握了外事纪律、国际交往常识和维和行动知识,并对利比里亚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风俗习惯有了一定了解。

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指挥长沈刚锋,向前来采访的记者介绍了这支运输分队训练的情况:

官兵们每天坚持两个5公里越野长跑以强化体能;驾驶员平均驾龄5年以上,最长的21年,因此官兵身体素质、专业技能都有较好的基础。

在10多项训练内容中,比较特殊的是心理素质训练。部队请来心理医生办知识讲座,利用广播、黑板报普及心理知识,组织过火障、过地雷阵、跳跃攀登、直立后倒等12个课目的心理训练,提高了官兵险恶条件下的心理承受能力。

中国首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即联合国称谓的“联利团中国二级医院”,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为主,抽组军区联勤部队所属四个大单位共同组建。

这支队伍共有43人。其中,军官31人,有医务人员29人,行政人员2人,士官12人,包括电工、炊事员、驾驶员、卫生员。男队员32人,女队员11人,其中医生2人,护士9人。在军官队伍中,有博士3人,硕士6人。

医生队伍中除按要求配备了全科医生外,还配有心血管、呼吸、传染、口腔、眼科、普外、肝胆、骨外、整形外科、胸外、防疫等专科医生。

分队于2003年11月15日开始组建,在国内集中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封闭式训练。

此次维和医疗队的主要任务,是为驻守在与科特迪瓦交界的利比里亚东部城市绥德鲁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医疗卫勤保障服务,同时为平民提供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援助。

根据安排,医疗分队于2004年3月16日出征。首批35人于3月17日到达派往国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第二批8名队员于4月7日抵达。

4月21日,医疗分队先遣组开赴任务区绥德鲁市。29日大部队人员及物资装备,从陆路和空中机动,于4月29日晚全部部署到位。工兵分队进行实战演练

针对维和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一场工兵分队的实战模拟演练正在进行。

一群“武装分子”挥舞着冲锋枪,肆无忌惮地向维和官兵挑衅。“这是我们部族的领地,我们不需要联合国,我们要消灭对手。”

带队的道路中队队长刘长顺迅速命令收拢人员,向对方阐明我方立场,并立即向上级和临近的军事观察小组呼叫报告情况,请示支援。

副队长则带领人员迅速占领有利地形,进入戒备。面对对手的挑衅,官兵们异常冷静: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开枪。

在战术训练场,维和大队官兵都从最坏处着想,做好了一切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重点进行了警戒、射击、排爆、单兵战术基础、遭袭击时的防卫救护训练,切实增强防卫意识,提高防卫技能。在组织工程专业训练上,大队像组织临战训练一样严格要求。

对已经配发到位的新装备、新器材,大队采取定人、定车、定时间、定标准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

针对利比里亚的热带气候和卫生现状,大队还加大了耐高温、防病、防疫和卫生常识教育,使部队官兵掌握一些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

在训练场上,大队长初庆华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

这次维和,我们不仅要承担修建公路、桥梁、掩体、防御工事等艰巨任务,而且还要面临地形生疏、气候炎热、环境恶劣等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

只有有针对性地多安排一些体能素质方面的训练课目,通过强化训练,才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耐高温、抗疲劳的能力。

已是22时多了,官兵们仍在挑灯学习国际法、国际宪章和我军各项规章制度,并进行英语口语强化训练。

另外,维和大队还专门请来外事教员,为官兵们讲授涉外礼仪、当地民俗常识课,使大家能尽快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以便为圆满完成任务创造和谐的环境。

作为一支近20年来一直远离战争的部队,如何在准战争状态下把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军人所要面对和学习的重大课题。

10月9日8时53分54秒,大队长初庆华下达命令:

我命令:支援分队立即展开二级战备的针对性训练。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支援中队的18名战士和他们的指导员王军迅速地全副武装起来。

就在刚才,他们还各自沉浸在班务会的轻松气氛中,但57秒以后,他们迅速转变成了藏在距离营房20米外的预定观察点后面沉着、冷静、警惕、坚强的战士。钢盔、弹夹、防弹背心和95式自动步枪等装备整齐。

所谓二级战备演练,即是预想出现非武装分子骚扰和围攻工兵分队营区时,采取的一种由战斗值班分队执行的积极的防卫措施的演练。

除此之外,工兵分队还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了各种预案,如适用于日常安全状态下的一级战备方案,受到武装分子突然袭击时的三级战备方案,危急状态下的撤离方案,在机动途中的防卫作战预案,以及在施工作业时的防卫作战预案。

随着基层指挥员王军的指令,8时58分,18个战士终于突破到了位于营区大门口的几个防御工事后面。王军举起了望远镜向四周了望。

“指挥部,指挥部,我是支援分队,一号岗哨位置情况正常,请指示。”王军通过步话机向初庆华请示。

“撤回。”

“是!”

然而演练并未到此结束:“�、�、�”,整齐化一的验枪声响起,经过维和前的几个月集训和维和过程中的20多次演练,这些在国内很少摸枪的战士,现在已经和自己的武器有了孪生兄弟般的心灵反应。

王军在做着演练讲评:

这次演练好的方面是各个队员行动比较迅速、果断,坏的方面是队员在散开的时候有的没有注意到前后左右的情况。每一次演练都是一次珍贵的机会,而当那种无法预知的情况真的到来时,一个最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悲剧。

其实,在联合国的维和的历史上,也确实发生过负责警卫的战斗部队逃到后勤保障部队营地请求保护的情况。

为了在利比里亚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下确保中国维和官兵的安全,维和部队在出发前为每一个官兵配发了武器,并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

一、出兵决策

●2003年10月29日,联合国维和部致电我国国防部维和办,要求我国派遣一支“建筑工兵连”、一支“后勤运输连”和一支医疗分队,赴利比里亚执行医疗、运输、工程维和任务。

●中央高层迅速做出决定,快速组建一只包括运输、工兵和医疗在内的中国赴利维和部队。

●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奔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组建完成。维和部队包括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

● 出兵决策

共和国故事・不辱使命联合国要求中国维和

2003年10月29日,联合国维和部致电我国国防部维和办,要求我国派遣一支“建筑工兵连”、一支“后勤运输连”和一支医疗分队,赴利比里亚执行医疗、运输、工程维和任务。

紧接着,北京与白山黑水间的电波骤然密集起来。一个个指示越过万水千山,一道道命令飞向塞外空中……

半个月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向安理会提交了报告,建议向西非国家利比里亚派遣1�5万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以帮助利比里亚过渡政府及时、有效地落实当年8月利冲突各方签署的全面和平协议。

安南在报告中说:

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的使命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军事、警察、司法和人权等多个领域。除帮助实施和平协议外,特派团的主要任务还包括监督各方遵守其在今年7月达成的停火协议,帮助利过渡政府扩大其在全国各地的管辖范围,为港口、机场等重要设施提供保护,以及确保人道救援物资在利国内的自由运输等。

根据安南的这份建议,赴利比里亚的特派团将包括1�2万多名的维和士兵、250名军事观察员、1400多名警察以及相当数量的文职人员。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使用非武力方式帮助冲突各方维持和平、恢复和平并最终实现和平的一种行动。

1948年6月,为监督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战争的停火,联合国建立了停战监督组织。这是联合国的第一次维持和平行动。

维和行动由安理会授权实施。《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肩负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安理会负责决定维和行动的规模,明确维和的目标,规定维和的时间框架。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每个国家对任何维和行动的决定都有否决权。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重视并支持联合国在《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指导下,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开端。

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大通过了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2758号决议,从此,中国同联合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联合国也同中国密不可分。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之后,从客观上讲,中国需要熟悉联合国包括程序在内的一切运作过程,也忙于参加安理会殖民地国家和民族获得独立的宣言执行情况特设委员会等会议的繁重工作,更忙于参加开会期间的7个常设委员会的工作,因此很少有时间关注颇不熟悉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工作。

而从主观上来讲,当时中国对维和行动在政治上持相当保守的立场,认为此种维和行动无助于动乱或热点地区问题的根本解决。这种“消防队”式的救急的工作只能起缓冲作用,在得与失之间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因此,中国对维和作了一些调研工作,但无实际行动,实际上与联合国维和拉开了距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这种调整反映在中国对联合国维和的认识有了重大的改变。调整措施接踵而来。

1981年,中国在第三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肯定了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积极作用,并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此后,我国开始承担联合国维和行动摊款。

1986年6月,应联合国副秘书长古尔丁的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考察组赴中东,实地考察了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为实质参与维和行动进行了初步研究。

中国最早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始于1988年,这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首次反映在外交领域内最具标志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参加了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委会,并经当年联大12月会议正式予以通过。中国常驻代表在致联合国秘书长的信函中表示:

维和行动已成为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以及和平解决争端。中国愿同特委会一道,对维持和平做出贡献。

中国当时的这一举措受到了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内的热烈欢迎和一致赞同。

《纽约时报》认为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改变”,《泰晤士报》指出,此举意味着“中国从此融入国际社会,并肩负起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重要职责”。

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1990年4月,我国向位于中东地区的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了5名军事观察员,这是中国军人首次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1991年10月23日,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越南、柬埔寨等19个国家的代表,联合签署了《全面政治解决柬埔寨冲突》的和平协定。

1992年2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向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提出请求,请中国政府派47名军事观察员和不少于300人的工兵部队,参加联合国驻柬埔寨维持和平行动。中国政府迅速回复加利秘书长,表示同意参加维和行动。

于是,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派遣47名军事观察员和由400名军事工程人员组成的军事工程大队,前往柬埔寨参加联合国驻柬维和行动。

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派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由此诞生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支“蓝盔部队”,对外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柬工程兵大队”。

200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遣第二批“蓝盔部队”,第一次走出亚洲,飞往非洲大陆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这是中国在加入联合国维和待命安排机制后首次派出成建制作战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仅仅半年,当联合国维和部再次要求中国参加非洲国家的维和时,是否参加,派多大规模,由哪些部队参加组成等,都成了中国决策层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国决定派兵赴利维和

2003年12月15日,《国际先驱导报》发表了题为《维和有力推动中国整体外交》的文章,报道介绍了中国决定远赴利比亚维和的情况。文章说:

继今年4月中国派遣一个175人的工兵连和一个43人的医疗分队赴刚果(金)参加维和后,12月,中国又决定派遣一个240人的运输连、275人的工兵连和一个35人的联合国标准二级医院参与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的维和任务。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

中国近来积极参加维和的行动实际上也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中国维和思想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中国还将继续扩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总后勤部副参谋长江杰生少将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我国政治外交地位和国际威望日益提高的具体标志,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总体外交战略的实施。

国防大学的李大光教授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评论说:

中国参与维和与利比里亚和台湾断交这两件事情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

通过维和,利比里亚与中国接触,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各方面情况有了更多了解,自然有所选择。

可见,参与维和是军事外交的一部分内容,是对中国整体外交的必要补充,有时能发挥一般外交途径难以发挥的作用。

……

利比里亚位于非洲大陆西岸,北接几内亚,西北接塞拉利昂,东邻科特迪瓦,西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537公里。人口290多万,有22个部族,英语Liberia的意思为“自由之地”。

作为非洲历史上唯一没有被殖民主义统治过的国家,利比里亚是名副其实的“自由之国”。早在1821年,一群获得自由的美国黑奴,回到了这片热土,建立了利比里亚,拉开了非洲历史新的篇章。可曾经的辉煌和繁荣,随着1980年多伊上台连年内战的开始,一并逝去。

多伊上台以来,利比里亚部族矛盾激化,经济每况愈下,人民反抗频繁。流亡国外的“全国爱国阵线”即“爱阵”领导人泰勒率部攻入利境内,内战爆发。

泰勒武装迅速控制了大部分国土。1990年7月直逼首都蒙罗维亚。此时,“爱阵”内部发生分裂,约翰逊另立山头组成“独立全国爱国阵线”,同政府军形成三方混战局面。泰勒宣布成立新政府,自任总统。

为制止利比里亚内战蔓延,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决定进行军事干预。尼日利亚、加纳、几内亚、塞拉里昂和冈比亚五国维和部队进驻利比里亚。

在国际社会调解下,利比里亚全国会议选举产生了全国团结临时政府,阿莫斯・索耶当选总统,但泰勒公开对西非维和部队宣战。

维和部队将泰勒武装赶出首都,索耶政府在维和部队支持下控制了蒙罗维亚。后交战各方几次签定停火协议,均未得到遵守。

1991年6月至10月,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先后召开4次有关国家首脑会议,达成4次亚穆苏克罗协议,规定利交战双方停火,解除武装,成立过渡政府,然后举行大选。协议同样没得到实施。1994年3月利比里亚建立了自内战爆发以来的第一个全国政权,但原定于9月举行的大选再三推延,一直未能举行。

利比里亚内战使15万人丧生,全国260万人口中有一半沦为难民,内战不仅使本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且威胁到邻国的安全。

在联合国、非统组织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多次斡旋调停下,1995年,利比里亚各派签署和平协议。1997年,“全国爱国阵线”改名为“全国爱国党”,泰勒任领导人,同年7月当选总统。

泰勒上台执政后,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利政府自1997年8月组成后,多次进行改组和调整。2000年1月、7月和10月,泰勒3次对政府进行微调。2001年4月,泰勒总统再次改组政府。

随着利比里亚局势日趋紧张,2003年7月,在美国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压力下,泰勒宣布同意下台。泰勒正式移交权力并离开利比里亚前往尼日利亚避难,副总统摩西・布拉宣誓就任总统。

0利比里亚新政府和反政府武装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签署和平协议。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利比里亚行动党”领导人久德・布赖恩特任利比里亚临时政府主席,“联合人民党”领导人韦斯利・约翰逊将担任副主席。

但是,由于连年内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利比里亚安全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据联合国有关资料表明,当时在利比里亚境内仍有包括首都蒙罗维亚在内的4处现实冲突地区和12处潜在冲突地区。

利比里亚早在1977年2月就与中国建交。在中利建交后,中国在自身经济仍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克服自身困难,先后援助利比里亚政府和人民建设了16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包括体育场、糖厂、医院、农业项目和办公楼等,除卫生部办公楼尚未完成外,其余项目均已建成移交。

但是,台当局利用利比里亚内战之机,于1989年10月与叛军领导人、军阀泰勒达成临时“建交协议”,中国宣布与利比里亚断交。

此后,台当局大量利用金钱笼络泰勒。而利比里亚则成为台湾在西非“最重要的外交盟友”,多次为台湾加入联合国鼓噪。

但事实上,利比里亚一直是台湾“外交”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据岛内熟悉“外交业务”的相关人士指出,在那14年的时间里,泰勒统治利比里亚,并在1997年大选获胜后担任总统,但该国政局一直不稳定,时常传出与台湾“断交”的传闻。

另一方面,泰勒在国际上声名狼藉,恶名昭彰,而台湾不仅送钱送粮支持泰勒打内战、血腥侵略邻国,陈水扁更于2001年3月邀请泰勒访台,称赞泰勒是“西非民主的捍卫者”。

对此,岛内舆论哗然,对台湾当局依靠军阀泰勒勉强与利比里亚维持“邦交关系”表示不满,国际人权组织更是抗议不断。

2003年8月11日,泰勒在新内战中被赶下台,随即卷款潜逃他国寻求政治庇护。

利比里亚临时政府成立后,台湾当局赶紧与其商订“新合作计划”,表示“希望提供紧急资金、物资援助”,与临时政府总统、副总统、相关部会首长等交涉沟通。

然而,原来作为“台湾与利比里亚外交关系中最重要支柱”的泰勒下台后,新执政者早在反对派的时候,就极力主张与中国建交。10月12日,新成立的利比里亚新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随即与中国签署联合公报,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此种情况下,中央高层迅速作出决定,快速组建一只包括运输、工兵和医疗在内的中国赴利维和部队,即赴利比里亚。快速组建赴利维和部队

军令如山。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奔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组建完成。维和部队包括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赴利比里亚维和工程兵大队由54名军官、172名士官、49名士兵组成,包括道路中队、桥梁中队、建筑中队和支援中队。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利比里亚承担修建公路、桥梁、掩体、防御工事、维修房屋、维护与修复机场,实施供水和供电等。

在这支赴利维和的工程兵大队中,来自“雷锋团”的有200多名,从干部到士兵,个个称得上是团队的精兵强将。

这个团不仅具有作战和国防施工的光辉历史,更因为雷锋出在这个团而闻名全军乃至全国。

某工程维护大队的官兵来了,这个素称“关东第一队”的光荣集体,战时曾立下赫赫战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曾创下一个个奇迹。

平川起高楼,大漠筑壁垒,沼泽变坦途,他们用智慧和忠诚谱写了一曲曲时代赞歌。

战功卓著的“暴风雨部队”某摩步旅的官兵来了。

这个旅被称为集团军战时的“攻防双刃剑”,解放辽沈、攻打海南、抗美援朝等著名战役,都曾留下他们光辉的足�。

被称为“大漠水神”的辽宁省预备役给水工程团的官兵来了。

这个团自组建以来,入川进藏、转战南北,白山黑水的每一寸土地,都曾留下一批又一批官兵用汗水和生命钻出的“生命泉”、“爱民井”。他们选精兵、挑强将,组成特别战斗队。

对于每一名维和队员来说,跨出国门,展现给世人的不仅是军威,还有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荣誉。因此,每一名维和队员,都是经过组织严挑细选出来的。从上校到列兵,从一级士官到五级士官,都是本专业的行家里手。

担任这次维和工程兵大队大队长的是“雷锋团”现任团长初庆华。他当过步兵分队的主官,当过炮兵参谋,学过工兵战术,精通合成战术,他既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官,更是一名坚强的战斗员。

身兼先遣队队长、副大队长的于洋是“雷锋团”的参谋长。他身材高大、威猛严肃,一身笔挺的军装展示出中国军人新一代指挥官的良好形象和过硬素质。

担任桥梁、支援、道路和建筑4个中队的中队长、指导员,是经过比武竞赛,由基层到机关层层选拔、科学搭配的。

他们中有朝气蓬勃的年轻连长,有机关的精干参谋,有政治工作的行家。

在各中队的战士中,有技术精湛的修理工,有能精修三种大型机械的机修工,有水暖、土建、安装和电焊的巧匠,还有驾驶、通信、测绘、排爆等专业的能手。

军区工程维护大队的五级士官钱文江,虽已是不惑之年,可他仍然报名参加大队组织的体能、技能和智能竞赛,最终以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被选派在建筑中队担任班长。

参加维和的“雷锋班”,是一群闪耀在全国人民和全军官兵心目中的“明星”。

谈起执行这次任务的感受,“雷锋班”的第二十一任班长李桂臣满脸自豪:

不辱维和使命,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传播到哪里。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人员编制为240人,其中军官30人,士兵210人,下设队部、7个排、21个班。编配各种车辆158台,其中运输车128台,各类保障车30台。

这是联合国在利比里亚唯一的一支运输分队,也是中国参加维和行动以来首次派出的运输分队。

运输分队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运送联合国在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的人员换防,各战区所需的油料、生活用水以及建筑材料的运输,担负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简称“联利团”,担负在机场、港口、仓库的物资周转等运输保障任务。

这支维和运输分队自2002年12月30日组建以来,按照《联合国维和待命运输连训练与考核大纲》,坚持从难从严训练,圆满完成了基础训练、强化训练、适应性训练三个阶段的训练任务。通过上级机关的各项考核,达到了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基本要求。

这支维和分队的军官都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和书面汇报,班长、士官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驾驶员们基本具备了在各种复杂条件下,能够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

全体官兵掌握了柴油车的基本构造、维护保养和野战自救互救技能,掌握了外事纪律、国际交往常识和维和行动知识,并对利比里亚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风俗习惯有了一定了解。

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指挥长沈刚锋,向前来采访的记者介绍了这支运输分队训练的情况:

官兵们每天坚持两个5公里越野长跑以强化体能;驾驶员平均驾龄5年以上,最长的21年,因此官兵身体素质、专业技能都有较好的基础。

在10多项训练内容中,比较特殊的是心理素质训练。部队请来心理医生办知识讲座,利用广播、黑板报普及心理知识,组织过火障、过地雷阵、跳跃攀登、直立后倒等12个课目的心理训练,提高了官兵险恶条件下的心理承受能力。

中国首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即联合国称谓的“联利团中国二级医院”,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为主,抽组军区联勤部队所属四个大单位共同组建。

这支队伍共有43人。其中,军官31人,有医务人员29人,行政人员2人,士官12人,包括电工、炊事员、驾驶员、卫生员。男队员32人,女队员11人,其中医生2人,护士9人。在军官队伍中,有博士3人,硕士6人。

医生队伍中除按要求配备了全科医生外,还配有心血管、呼吸、传染、口腔、眼科、普外、肝胆、骨外、整形外科、胸外、防疫等专科医生。

分队于2003年11月15日开始组建,在国内集中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封闭式训练。

此次维和医疗队的主要任务,是为驻守在与科特迪瓦交界的利比里亚东部城市绥德鲁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医疗卫勤保障服务,同时为平民提供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援助。

根据安排,医疗分队于2004年3月16日出征。首批35人于3月17日到达派往国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第二批8名队员于4月7日抵达。

4月21日,医疗分队先遣组开赴任务区绥德鲁市。29日大部队人员及物资装备,从陆路和空中机动,于4月29日晚全部部署到位。工兵分队进行实战演练

针对维和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一场工兵分队的实战模拟演练正在进行。

一群“武装分子”挥舞着冲锋枪,肆无忌惮地向维和官兵挑衅。“这是我们部族的领地,我们不需要联合国,我们要消灭对手。”

带队的道路中队队长刘长顺迅速命令收拢人员,向对方阐明我方立场,并立即向上级和临近的军事观察小组呼叫报告情况,请示支援。

副队长则带领人员迅速占领有利地形,进入戒备。面对对手的挑衅,官兵们异常冷静: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开枪。

在战术训练场,维和大队官兵都从最坏处着想,做好了一切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重点进行了警戒、射击、排爆、单兵战术基础、遭袭击时的防卫救护训练,切实增强防卫意识,提高防卫技能。在组织工程专业训练上,大队像组织临战训练一样严格要求。

对已经配发到位的新装备、新器材,大队采取定人、定车、定时间、定标准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

针对利比里亚的热带气候和卫生现状,大队还加大了耐高温、防病、防疫和卫生常识教育,使部队官兵掌握一些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

在训练场上,大队长初庆华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

这次维和,我们不仅要承担修建公路、桥梁、掩体、防御工事等艰巨任务,而且还要面临地形生疏、气候炎热、环境恶劣等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

只有有针对性地多安排一些体能素质方面的训练课目,通过强化训练,才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耐高温、抗疲劳的能力。

已是22时多了,官兵们仍在挑灯学习国际法、国际宪章和我军各项规章制度,并进行英语口语强化训练。

另外,维和大队还专门请来外事教员,为官兵们讲授涉外礼仪、当地民俗常识课,使大家能尽快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以便为圆满完成任务创造和谐的环境。

作为一支近20年来一直远离战争的部队,如何在准战争状态下把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军人所要面对和学习的重大课题。

10月9日8时53分54秒,大队长初庆华下达命令:

我命令:支援分队立即展开二级战备的针对性训练。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支援中队的18名战士和他们的指导员王军迅速地全副武装起来。

就在刚才,他们还各自沉浸在班务会的轻松气氛中,但57秒以后,他们迅速转变成了藏在距离营房20米外的预定观察点后面沉着、冷静、警惕、坚强的战士。钢盔、弹夹、防弹背心和95式自动步枪等装备整齐。

所谓二级战备演练,即是预想出现非武装分子骚扰和围攻工兵分队营区时,采取的一种由战斗值班分队执行的积极的防卫措施的演练。

除此之外,工兵分队还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了各种预案,如适用于日常安全状态下的一级战备方案,受到武装分子突然袭击时的三级战备方案,危急状态下的撤离方案,在机动途中的防卫作战预案,以及在施工作业时的防卫作战预案。

随着基层指挥员王军的指令,8时58分,18个战士终于突破到了位于营区大门口的几个防御工事后面。王军举起了望远镜向四周了望。

“指挥部,指挥部,我是支援分队,一号岗哨位置情况正常,请指示。”王军通过步话机向初庆华请示。

“撤回。”

“是!”

然而演练并未到此结束:“�、�、�”,整齐化一的验枪声响起,经过维和前的几个月集训和维和过程中的20多次演练,这些在国内很少摸枪的战士,现在已经和自己的武器有了孪生兄弟般的心灵反应。

王军在做着演练讲评:

这次演练好的方面是各个队员行动比较迅速、果断,坏的方面是队员在散开的时候有的没有注意到前后左右的情况。每一次演练都是一次珍贵的机会,而当那种无法预知的情况真的到来时,一个最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悲剧。

其实,在联合国的维和的历史上,也确实发生过负责警卫的战斗部队逃到后勤保障部队营地请求保护的情况。

为了在利比里亚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下确保中国维和官兵的安全,维和部队在出发前为每一个官兵配发了武器,并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