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10:43:22

●汽车几乎是在弹坑上飞,前轮刚驶出弹坑,后轮就又搭上了另一个弹坑的边。

●小范回头看了一下,发现两车之间只有一根手指那么宽,但就这一指宽距离,两个车就这么错了过去,连油漆都没擦破。

●一个宣传干部看到一个运输兵背了6箱炮弹,惊讶地喊:“那是谁啊!背了6箱子炮弹!马才驮4箱,他背6箱,真气死马了!”

● 长途抢运汽车兵练就夜猫眼

1951年9月的一个夜晚,志愿军汽车某团的司机陈序驾驶自己的嘎斯51型汽车,满载一车炒面,向战斗前线驶去。

此时,美军的“绞杀战”已经开始,美军一改夜间不实施轰炸的惯例,夜间出动轰炸机实施轰炸。这种轰炸机带有照明弹,有的还装有探照灯,专门炸趁黑行驶的志愿军车队。

陈序的副驾驶小范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他刚到朝鲜,这是他第一次出车,也是他第一次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来朝鲜时,小范一直都是坐在车厢里,这次坐在驾驶室里,不禁四处都想摸摸看看,几乎忘记了自己即将上战场了。

看到小范的样子,陈序不禁想起了自己第一次上汽车时的样子,和眼前这个小伙子一样显得有些傻乎乎的。他问小范:“白布单带了吗?”

小范说拍了拍挎包说:“在这里呢。陈师傅,带白布单干啥啊?”

“待会你就知道了。”陈序一边启动汽车一边说。

小范看到陈序的身后亮着一个小电筒,问:“陈师傅,这是干啥的?这么大点亮,看书都不顶用。”

“照路用的。”陈序紧握方向盘,瞪大了眼睛,紧紧地盯着汽车前那条灰白色公路。

“书都看不了,还能照路?!”小范还想问,但看到陈序脸上严肃的表情,就闭上了嘴巴。这些老兵,脾气都大着呢,第一次跟着出车,别把老兵惹翻儿了。小范心想。

车没开出多远,灰白色公路上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黑黝黝的圆圈。陈序知道,那是弹坑,美军飞机肯定刚走。得赶快通过。他把油门踩到了底,对小范喊了一声:“坐稳了!”小范刚抓紧车门上把手,汽车就蹿了出去。

汽车几乎是在弹坑上飞,前轮刚驶出弹坑,后轮就又搭上了另一个弹坑的边。汽车就像是风浪里颠簸的小船,摇晃着、起伏着,飞快驶过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弹坑。

开过了这段坑坑洼洼的公路,汽车开上了盘山路。陈序放慢了速度,让汽车慢慢地沿着山路往上爬。

小范瞪大了眼睛,仔细寻找着公路的边缘,可是他什么也看不见。他只能看见一条模模糊糊的灰白的带子绕着山脚不停地转。

小范有些心虚了。出发前,几个和他一起入伍的新兵跟他说过这段路,叫十八盘。公路沿着山峰盘旋上升,公路的一侧就是陡峭的山坡。司机只要稍不留神,多打一点儿轮,汽车就会滚下山去。他看了看陈序,黑乎乎的只看到一张轮廓不太分明的脸。这样黑的天,陈师傅能看清路吗?他担心地想。

小范不知道,陈序和很多老汽车兵一样,已经练出了一双“夜猫眼”,多黑的路也能确保行车安全。

有天晚上,汽车在路上坏了,是分电器出了毛病。当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陈序跳下汽车,掏出准备好的零件,凭着手感在几百个零件中准确找到了分电器,并把它换了下来。这个绝活,不仅陈序有,团里的其他老兵也有。

汽车又要转弯了。陈序突然按了一下喇叭,“嘀嘀”的声音传出去很远。接着,对面也响起了“嘀嘀”的喇叭声。不一会儿,小范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迎面过来了,是辆汽车。

小范再也憋不住了,他问陈序:“陈师傅,你怎么知道对面有车过来啊?”

陈序指了指身后的电筒,又指了指对面说:“你没看到对面有个亮吗?”

小范向对面看去,果然看见有个比萤火虫亮不了多少的亮点。他终于明白陈序身后的小电筒是干什么的了,原来,他是告诉迎面开过来的司机,有汽车开过来了。这么大点亮光,在天上根本看不到。但在公路上,对那些练就“夜猫眼”的老汽车兵来说,却比探照灯还要亮。

山路狭窄,两辆汽车几乎是挤在一起错车。小范回头看了一下,发现两车之间只有一根手指那么宽,但就这一指宽距离,两个车就这么错了过去,连油漆都没擦破。

小范兴奋得两眼直冒光,看着陈序说:“陈师傅,你真行,这么窄的弯道也能错车!”

“没啥,老兵都有这本事……要过桥了,待会你得下车,引导我过桥。”

“怎么引导?”

“披上白被单,在桥上走,我看着你过桥。记住,一定要走桥的正中央。”

小范这才明白,白被单是干这个用的。

汽车停了下来,小范下车一看,哪有什么桥啊,只有两条钢轨架在深五六米的大坑上。钢轨上铺着木板,人可以在上面走,但汽车压上去非折了不可。他忐忑不安地披上白被单,走了上去。

陈序紧紧地盯着那片白色,手脚不停地调整着车速和方向。汽车轮子宽几十厘米,而钢轨只有几厘米宽。轮子的中心必须搭在钢轨上,否则稍微一打滑,汽车就会掉到坑里。汽车前轮缓缓地前进,压上了桥头,接着又驶上了钢轨。

小范发现,汽车的轮子严丝合缝压在了钢轨上,一点也没有偏。

过了桥,小范更加兴奋了,竖起大拇指对陈序说:“陈师傅,你的技术真是盖了帽儿了!”

“呵呵,没啥,没啥,老兵们都这样!”陈序笑着说。

汽车上坡的时候,附近的山上响起了枪声。“不好!美国鬼子的飞机来了!”陈序大声说。

“快跑吧!”小范一听慌了神。

“正上坡呢!一加速汽车还不得滑下去!”陈序冷静地说。

这时,美军飞机开始打照明弹。大灯笼一样的照明弹在夜空中缓缓地滑落,刚落下去一颗,又打出一颗。方圆数公里的地方被照得亮如白昼。

汽车被发现了,美军飞机开始投弹。炸弹在汽车周围落下,炸起一片泥土,弹片打在汽车上叮当直响。汽车外一片火光。

“趴倒座位上,不要抬头!”陈序大声对着小范喊。小范连忙钻到了仪表板下面。陈序踹了小范一脚,“往外一点,别妨碍我开车!”小范赶紧蜷缩身子。

汽车在弹雨中吭哧吭哧地往山坡上爬。突然,陈序感到汽车一震,紧接着汽车就向左倾斜。他赶紧往左打轮,稳住汽车。凭经验,陈序知道汽车被击中了。但是,这个时候只能继续开,决定不能丢下汽车不管。

陈序出溜到仪表板后面,两只手探出去抓紧方向盘,用腰托住身体,两只脚灵活地控制这刹车和油门。他想:只要汽车没被炸,就得把车开上去。

汽车终于爬上了山坡,陈序噌地坐起来,一踩油门,挂上高速档,汽车像离弦的箭冲了出去,消失在夜色中。

到了目的地,小范下车检查汽车,惊喜地发现,除了雨刷被炸飞了,左轮被打爆,汽车只是多了几个弹孔。陈序听了也很高兴,推开车门就要下车。可是一脚就踏空了,摔倒在地上。

小范连忙跑过来搀起陈序。两个人抬头一看,发现左侧的脚踏板没了,车门上嵌着一块呲牙咧嘴的弹片。原来,闯过美机封锁时,弹片打飞了脚踏板,又打中了车门,但没有穿透。如果穿透了,那里正好是陈序的腰部。

朝鲜人民军的几个战士看到了这辆汽车,不由啧啧称赞。一个会汉语的人民军战士说:“你们真运气,能活着回来。”

小范说:“这可不是运气,是技术。陈师傅能在夜里看清路面,长了一双‘夜猫眼’。”

朝鲜人民军战士听了,惊讶得不得了。汽车连老兵智斗美机

1951年2月,第四次战役中的横城反击战时,四十军后勤汽车一连担任火线运输任务,负责从乌开里往一一八师的前线阵地运送炮弹和粮食。

此时,正是美军展开“绞杀战的前夜”。虽然此时“绞杀战”这个词还没有出现在美军的文件上,但是美军已经开始为即将到来的“绞杀”行动做准备。他们出动大批飞机对志愿军各条运输线实施侦察和轰炸,甚至连速度比较慢的直升飞机也加入到轰炸的行列中。

与此同时,已经入朝近半年的志愿军汽车兵也摸出了一些美军飞机的活动规律,并想出了对付美军飞机的办法。夜间闭灯行车,设置防空哨,组织人力清扫公路上的炸弹等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大减少了车辆和物资的损失。

在与美军飞机的斗争中,一些老兵用自己的经历总结出了最为有效的经验。

在一连,有位老司机叫崔景廷,是北京通县人。他开车有个特点,夜间驾驶的时候从来不闭灯驾驶,就是飞机来了,还是照样开灯加速飞驰。

汽车兵们都知道,在夜间行车开灯等于告诉美军飞行员说“我在这,朝这打!”但是,崔景廷自从当上汽车兵以来就一直开灯行车,却连根头发都没伤着。

他的这股不要命的劲头在汽车兵中声名远播,人人都说他是“二愣子”。

不过,没有人相信自己会有崔景廷那样的“好运气”,于是,汽车队的战士谁也不愿和他一起“走”。为了不连累别人,这崔景廷倒也干脆,脱离车队,自己走。

货物一装上车,崔景廷也不等别人,就开着灯,一溜烟地先跑了。结果当车队达到目的地时,他却烤完火出来了,一口京腔京味儿地对战友们说:“你们才来啊!我已歇息一天了,倍儿爽!”

尽管如此,战士们还是不愿为多烤一天半天的火而与他一块冒险。连长也说:“我们不赞成去冒这个险,多牺牲一个同志,就是对革命犯罪。”

崔景廷却说说:“连长,你看我牺牲了吗?”

看到崔景廷欢蹦乱跳的得意劲儿,连长也没办法,只好让他继续跑单干,说:“你包干完成你的运输任务。”这等于是默许了崔景廷的“跑单帮”。

崔景廷并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智慧。有一次,他出车回来,车上又多了几个弹孔,但崔景廷还是一点儿也没伤着。

连长想到,入朝时一连有50辆缴获的美国道吉车,到了现在就剩下崔景廷的那辆了。崔景廷这人脾气虽然很倔,但技术很好。能从美军飞机的轰炸中多次死里逃生,肯定有经验。于是,连长就让指导员找崔景廷,让崔景廷给大伙讲讲经验。

崔景廷屁股一拍,乐哈哈地说:“嗬,有什么经验?说实话儿,开头大鼻子的铁鸟儿追我,我心里也憋得突突的。一排机关炮打下来,离你只差几公尺远,劈里啪啦直冒火花,一串炸弹扔下来,轰轰隆隆炸得公路都打哆嗦,您说,我心里能不害怕吗?可是经过几回,我心里就有底啦。你大鼻子的铁鸟再能耐,也只能在天上飞啊,又不能下来抓我,我怕你干什么?你飞你的,我跑我的,哪有那么巧就打上我!”

李指导员一听就知道崔景廷爱吹牛的毛病又犯了,不高兴了地批评说:“老崔儿,这是让你介绍经验,不是让你开吹牛会,谁说大鼻子的飞机打不着汽车?那49辆大道吉呢?!”

“嗨,这就是巧儿啦!”看到指导员有些生气,老崔连忙收住嘴,开始说正事:“人是活的呀,咱也不能一条直线一个速度,被动地等着铁鸟来打。铁鸟撵我,我就猛跑,它俯冲下来,我就减速、急停,以慢制快,让它扑空。等它扫完射、投完弹,我就加大油门往前猛冲,以快制慢,等它绕个大圈,从头再来时,我已跑出很远了……”

“急停猛跑”就是崔景廷的经验。一连进行总结了后,在全连推广,很快为大家所接受。结果,一花引得百花开,全连先后出现了10多位敢于和善于与美军飞机作斗争的英雄汽车兵。

后来,崔景廷的事迹让志愿军分管后勤的洪学智副司令员都知道了,特地向温玉成军长打听他跑单干的事。

到美军实施“绞杀战”时,崔景廷的经验发挥了作用。美军飞行员发现,那些开着灯跑的汽车比兔子还难打,炸弹都扔光了,汽车灯还在公路上像流星一样飞跑。

像崔景廷这样的经验在志愿军汽车兵中不少。如:美军飞机打照明弹时,照明弹如果扔在前方就不能冲,在上方时必须冲,而扔在后方得赶紧冲;如果追得紧,就停车,点着几块破油布放在车上,让美军飞行员以为汽车被打中了。当飞机平飞经过汽车上空时,即使开着大灯跑也没关系,飞机干瞪眼没办法。等美军飞机兜个大圈子绕回来准备俯冲攻击时,汽车把灯一关,飞机顿时失去了目标。

雪天出车别忘了带块大白布,那是最好的伪装;夏天出车带根木头,飞机来了没处躲时,把木头往车厢上一搭,再摆上些树枝。这样,从天上看去,和放倒的大树没什么区别。在城市里行车,多带个破铁皮没坏处,遇到飞机,把破铁皮往车上一盖,汽车就和废墟融为一体了。在砂石路上跑车遇到飞机时,开车猛跑,能掀起很大的尘土,就像放了烟幕弹一样。

1951年8月的一天,一连的一辆汽车正在盘山路上行驶,突然传来了防空哨的枪声。司机一看,一架飞机从左侧平飞过来,就没理它,四平八稳地找了个地方停下来,然后接下捆在车厢边上的木头搭在车厢上,又从路边扯下一些树枝盖在车上。接着,司机跑到树林里抽起烟来。

美军飞行员在平飞时发现有辆汽车,就连忙爬升,然后兜个圈子飞回来准备俯冲轰炸。可是等他飞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汽车不见了。带子一样的盘山公路上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飞行员找不到目标只好悻悻地飞走了。

汽车司机看到飞机飞走了,也悻悻地说:“咋这么快就走了,让我抽根烟的工夫都没有!”狠吸了两口烟,扔掉烟头,踩灭后上了汽车。汽车又上路了。

没走多远,又响起急促的枪声。原来,美军飞行员不甘心,又飞了回来,一下子就看见了汽车,正好和汽车打个对头。美军飞行员大喜过望,俯冲下来又是投弹又是扫射。

志愿军司机立刻加大油门,迎着飞机冲了过去。他知道,如果这时候停车,就正好停在弹雨里,只有冲过去才能安全。汽车吼叫着掀起滚滚烟尘,顷刻间就冲过了弹幕。转过山脚就钻进了一个事先挖好的防空洞。

汽车司机站在洞口,掏出烟卷又抽了起来。他吐了一个大烟圈,轻松地看着飞走的美军飞机,说:“凭你,还想和我斗!”汽车兵巧用空汽油桶

1951年7月,美军发起“绞杀战”之后,志愿军的汽车损失严重。针对这个问题,1951年10月,志愿军后勤部对汽车部队进行了重新整编,增加了汽车部队和汽车的数量。

整编之后,志愿军的汽车团从参战初期的6个团增加到13个团,汽车增加到4000辆,从而缓解了一直以来的运输力量不足的问题。

但是,问题接踵而至。因为汽车数量增加,零配件就显得日趋紧张,油料也显得捉襟见肘。

这一天,志愿军某汽车团接到了一个奇怪的通知:收集美军扔下的汽油桶。任何人只要拉一个空汽油桶回来,就奖励一包“大生产”香烟。

团长接到命令,感到有些奇怪,上级要空汽油桶干什么?联想到美军利用汽油桶修筑工事,团长猜测,可能是前线借鉴美军的经验,也要修筑汽油桶阵地。

于是,团长把这个通知发了下去,还特别强调,不仅每个司机都要传达到,机关、炊事、通信人员也要传达。通知下发之后,抽烟的人都高兴了,一个汽油桶就换一包在当时来说还不错的香烟,这真是件好事。

当时,从云山到汉城的公路两旁的沟渠里,到处都有美军丢弃的空汽油桶,俯拾皆是。不仅自己能抽上香烟,还能为前线多出一份力。

不抽烟的人也很高兴。多捡个空汽油桶,能帮助前线打击美军,就多收集一些吧。

这天,汽车兵老王又上路了。他是老烟民了。本来,他是不抽烟的,可是当上汽车兵之后,经常跑夜路。有时候困得睁着眼睛都能睡着,好几次差点就栽到弹坑里。后来,他听说抽烟提神,从解放战争开始就抽上了。这一抽就是6年多。抽了这么多年烟,手指都熏黄了。

接到通知之后,他非常高兴。向前线开的时候就一直注意观察哪有汽油桶,然后记下来,等到回去的时候好装上。

闯过了美军飞机的封锁线,老王平安地把一车火箭弹送到了阵地,然后往回走。到来时看好的地方,停车一看,空汽油桶都没了,原来,路过的汽车早就拉走了。“真不够意思,也不说给我留一个。”老王嘟囔着又往前开,连续几个地方都是空的,被空汽油桶压出的痕迹还在,显然是刚搬走的。

老王加快了车速,超过了好几辆汽车,终于在一个树林里找到了10个空汽油桶。他兴奋地装上车,高兴地往回开。一边开一边高兴地想:10个汽油桶至少能修10米长的工事,能掩护10个战士,自己还能得到一条香烟。

回到车队,老王发现,车库旁边已经堆满了空汽油桶,摞得像个小山一样。油料科的几个战士正忙着记录。一个战士喊:“都在桶上做好记号,我们好给你们计数。”

老王听了,俯身捡起一块石头,在自己的空汽油桶上划了个“王”字。

第二天,老王抽着用空汽油桶换来的香烟上路了。

两个月后,志愿军后勤部送来了10多车汽油。老王跑去领油料。在一个汽油桶边上,他发现桶上刻着一个“王”字。他怎么看这都是自己写的字!

老王转身问后勤部的人:“这汽油桶不是送到前线修工事吗?怎么又回来了?”

“谁说用汽油桶修工事!前线都成了地下城了!苏联人给咱们汽油都是用大槽车运的,没有汽油桶运不上来,就让你们拉空汽油桶……”看到老王一脸的疑惑,后勤部的人说。

想到自己跟战友们吹牛说自己在前线看到“汽油桶阵地”,老王想,这下可被战友们抓住把柄了。

“哈哈”后勤部的人以为老王糊涂了,就笑着说:“被你们团长蒙住了吧。别怪他,是我们没传达清楚。这次,加上你们收集的,共向国内送了10万个空汽油桶,可解决了大问题了。”

就在老王想着怎么为自己吹的牛收场的时候,志愿军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蒋泽民正带着人在一个山沟里拆美国人丢弃的破汽车。

天已经黑了,干部战士们打着手电照亮,在横七竖八的汽车堆里找还能用的零件。

一个战士打开一辆汽车的发动机盖,一只老鼠从里面噌地跑了出来,吓了他一跳。定了定神,他用手电向车上一照,发现发动机居然是全新的。他高兴地大喊:“我找到个新发动机!”

“有啥稀奇的!”黑暗中传出另一个战士兴奋的声音,“我这还发现几个新的备胎呢!”兴奋的喊声不时响起,蒋部长听了心里乐开了花。心想,到山沟里收集美军遗弃的汽车,拆卸汽车零件的办法真不错!

这件事让志愿军后勤部周纯全知道了,趁一次检查工作的时候,周部长问蒋泽民:“你们拆汽车零件有什么用?”

蒋泽民说:“美军丢下这些汽车,看起来破烂不堪,但是发动机都是新的,这些旧车和零件对我们再生汽车大有用处。”

从此以后,收集敌人的汽车、拆卸汽车上的零件成了志愿军后勤部队的一项常务工作。后勤部车管科的干部们再也不为缺少零件发愁了。运输官兵奋力倒三江

1951年7月下旬,朝鲜北部连降大雨。倾泻而下的雨水引发山洪,使河水暴涨。浑黄的河水卷着泥沙和冲断的树干汹涌而来,在朝鲜大地上肆虐纵横。所到之处,房塌屋毁,桥断路陷。

这几十年未遇的暴雨,导致山洪爆发,河水漫溢,洪峰最高处达10米以上。志愿军后勤物资的主要集散地三登附近一片汪洋,水面与电线杆一样高。仓库、医院、军营及高炮阵地都被水淹。后方运输线路也遭到严重破坏,205座公路桥梁和94座铁路桥梁被冲垮,路面被冲得七扭八裂,难以通行。

面对这严峻的局势,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团结带领全体后勤指战员,与铁道兵部队,工程兵部队、高炮部队密切配合,在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下,采取抢运、抢修、防空三位一体的方针,展开了反“绞杀战”的战斗。

西清川江、东大同江和东沸流江铁路大桥被毁后,由于敌机昼夜不停的轰炸,加上这些地方地势险要,一时难以修复,致使许多物资积压在江岸。

针对严峻的形势,志愿军后勤部提出了“铁路不通用人通,桥断路断运输不能断!”的口号。志愿军后勤部长洪学智和政委周纯全经过商量,决定采取人扛、马驮、汽车拉的办法,把积压在江边的物资倒运出去。

一声令下,4个大站的几千名指战员和5个汽车团的1000多辆汽车都集中到了“三江”边。“三江”附近热闹起来。

兵站里,数千人在忙着装卸物资。所有的火车车厢旁边都站满了人,组成人力传送带,将炒面、弹药、药品、武器等物资直接装上汽车。

公路上,一辆辆汽车排成长龙,在崇山峻岭和美军飞机的炮火中穿行。车窗被打碎了,汽车接着跑;车门被炸飞了,汽车照样一路飞奔,只要汽车还能动,就不停地跑。

山路上,一队队运输兵扛着沉重的物资艰难地前进。那些马都上不去的地方,他们背着100多斤的物资健步如飞。

一个宣传干部看到一个运输兵背了6箱炮弹,压得头都抬不起来,还在往山上爬,惊讶地喊:“那是谁啊!背了6箱子炮弹!马才驮4箱,他背6箱!”

运输兵日以继夜,一口气倒运走了西清川江桥头的600多个火车皮的物资,东大同江边的1100多火车皮的物资,东沸流江岸270多火车皮的物资。

这件事后来被写入了志愿军战史,并给了一个非常有气势的名字,“倒三江”。联运司巧妙抢运物资

1951年,中朝联合运输司令部在反绞杀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朝联合运输司令部是在中朝联合司令部领导下,于1950年8月成立的,当时也叫“联运司”。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为司令员。

为便于朝鲜境内的指挥,“联运司”又成立了前线铁道运输司令部,以刘居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负责指挥入朝的铁道兵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师,连同配属的运输、高炮部队和5个新兵团以及朝鲜人民军铁道工程旅。

这两个司令部的成立,为协调铁路上7万多人的抢修部队抗击美军“绞杀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刘居英司令员卓有成效地组织运用了这个力量。在他的领导下,各部队明确了负责的路段,并命令各部队都要确保线路被炸后迅速通车。

铁道兵第一师第一团和朝鲜人民军铁道运输指挥局第十五联队抢修价川至顺川段,援朝铁道工程总队第一大队抢修新安州至万城段,铁道兵第三师两个团抢修万城至肃川仅10公里路段。

刘居英还号召铁道兵官兵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地与美军飞机拼时间抢速度。全体铁道兵在这个个号召的感召下,机智勇敢地战斗在各个工地上。

铁道兵第一师第一团九连在百岭川奋战76昼夜,抗击了26次大轰炸,全连伤亡99人,剩下的40人仍然一直坚持按时完成了抢修任务。

铁路军管局有一台机车在行车的时候被美军飞机发现追着打,车身中弹300余处,有一条毛巾上竟有8个枪眼,但机车仍然开到了目的地。

铁道兵官兵们不仅凭借人多打人海战术,而且更多地靠科学的态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与美军斗心眼儿,玩花招,创造了一整套抢修抢运的奇招妙法。“片面运输法”就是其中的一个。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通车时间,发挥最大的运输效能,通过更多的列车,铁道兵和铁道运输部门的官兵们创造出一种密集的片面续行运输法,俗称“赶羊过路”。

因为朝鲜北部的铁路基本上是单轨,运输又大多是由北向南,在“绞杀战”中,铁路场站普遍遭到破坏,无法按常规进行火车对开的平衡运输,所以,早在4月间铁道兵官兵们就成功地试行了这个方法。

在通车的夜晚,铁道兵官兵们事先把早先装载的军用列车集结在抢修现场附近的一个或几个安全区段内,等待部队抢修。铁路一经修通,列车立即一列紧跟一列向同一方向行驰。各列车之间只相差5分钟,首尾相望,鱼贯而行,一列接一列地通过,在黑夜里爬行。

就用这个办法,他们曾在一条单轨铁路上创造了一夜开往前线47列火车的纪录,相当于和平时期行车数的2�5倍。

这个办法也有很大的危险性,一旦在路上遇上美军飞机轰炸,机车不敢开灯,各列车相距又很近,很容易出现后车撞前车的事故。

这当然难不到聪明的铁道兵官兵。他们又创造了与“片面运输法”配套的“当当队”。

“当当队”就是在每列车的车头车尾布置传讯人员。他们手执空炮弹壳或其他发声物体,负责�望。一旦出现各种情况,他们就按规定信号发出预定的音响。美机临空时,只要他们一“当当”,机车司机立即把烟筒的排气阀拧住,司机也当即停止加煤,以防冒出火光。

与“片面运输”配套的还有“合并运转”、“顶牛过江”等。

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铁道兵官兵们就将机车置于全部车厢之后,将一列车厢顶过桥面对岸,再由对岸的另一个机车将这一列车厢拉走。

苏联顾问们对这个土办法赞不绝口,他们在卫国战争时期遇上这类事情一般来说都没办法。

还有“抢22时”。因为“绞杀战”中美军飞机轰炸多在22时到24时进行,铁道兵官兵们便抓住空隙,组织列车迅速通过封锁区。

还有诸如“水下桥”、“爬行桥”等战时抢修经验。

在反“绞杀战”的斗争中,铁道兵部队形成和完善了一整套在现代战争环境中进行战时铁路抢修的方法,确定了先通车后加固、先容易后困难、确保重点等原则。抢修的便桥、便线都按简易标准要求,一般能维持3到5天就算完成任务。

这种修复,炸毁,再修复的循环,贯穿战争全过程。

整个战争中,在美军飞机投弹量成倍、成10倍增长的情况下,运输量反而不断提高。如1951年7月美机对铁路的轰炸次数相当于同年1月的5倍,可是7月间的铁路运输量则为1月间的2�3倍。到了1952年1月,美机对铁路轰炸次数相当于1951年1月的63�5倍,可同月朝鲜北部铁路运输量反而增加到1951年1月的2�67倍。

在“绞杀战”最猖獗的10月16日至22日7天中,通过东、西清川江桥的物资即达1947节车皮,其中21日一个夜晚就用“片面运输法”通过西清川江桥490节车皮,创造了入朝以来最高的通车纪录。

至12月底,铁路运输抢运过封锁线的作战物资共达1�5万多节车皮,保证了中朝军队作战的基本需要,使前线各军都有了粮弹储备,有利地保障了前线战斗。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纪事》中国军事博物馆编著解放军出版社

《抗美援朝的故事》贺宜等著启明书局

《抗美援朝战场日记》李刚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王树增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王平回忆录》王平著解放军出版社

《抗美援朝纪实:朝鲜战争备忘录》胡海波著黄河出版社

《血与火的较量:抗美援朝纪实》栾克超著华艺出版社

《烽火岁月:抗美援朝回忆录》吴俊泉主编长征出版社

《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宣传部人民出版社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双石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我们见证真相:抗美援朝战争亲历者如是说》杨凤安孟照辉王天成主编解放军出版社

《志愿军援朝纪实:有关抗美援朝的未解之谜》李庆山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工程兵回忆史料》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军出版社

《铁道兵回忆史料》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军出版社

五、长途抢运

●汽车几乎是在弹坑上飞,前轮刚驶出弹坑,后轮就又搭上了另一个弹坑的边。

●小范回头看了一下,发现两车之间只有一根手指那么宽,但就这一指宽距离,两个车就这么错了过去,连油漆都没擦破。

●一个宣传干部看到一个运输兵背了6箱炮弹,惊讶地喊:“那是谁啊!背了6箱子炮弹!马才驮4箱,他背6箱,真气死马了!”

● 长途抢运汽车兵练就夜猫眼

1951年9月的一个夜晚,志愿军汽车某团的司机陈序驾驶自己的嘎斯51型汽车,满载一车炒面,向战斗前线驶去。

此时,美军的“绞杀战”已经开始,美军一改夜间不实施轰炸的惯例,夜间出动轰炸机实施轰炸。这种轰炸机带有照明弹,有的还装有探照灯,专门炸趁黑行驶的志愿军车队。

陈序的副驾驶小范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他刚到朝鲜,这是他第一次出车,也是他第一次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来朝鲜时,小范一直都是坐在车厢里,这次坐在驾驶室里,不禁四处都想摸摸看看,几乎忘记了自己即将上战场了。

看到小范的样子,陈序不禁想起了自己第一次上汽车时的样子,和眼前这个小伙子一样显得有些傻乎乎的。他问小范:“白布单带了吗?”

小范说拍了拍挎包说:“在这里呢。陈师傅,带白布单干啥啊?”

“待会你就知道了。”陈序一边启动汽车一边说。

小范看到陈序的身后亮着一个小电筒,问:“陈师傅,这是干啥的?这么大点亮,看书都不顶用。”

“照路用的。”陈序紧握方向盘,瞪大了眼睛,紧紧地盯着汽车前那条灰白色公路。

“书都看不了,还能照路?!”小范还想问,但看到陈序脸上严肃的表情,就闭上了嘴巴。这些老兵,脾气都大着呢,第一次跟着出车,别把老兵惹翻儿了。小范心想。

车没开出多远,灰白色公路上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黑黝黝的圆圈。陈序知道,那是弹坑,美军飞机肯定刚走。得赶快通过。他把油门踩到了底,对小范喊了一声:“坐稳了!”小范刚抓紧车门上把手,汽车就蹿了出去。

汽车几乎是在弹坑上飞,前轮刚驶出弹坑,后轮就又搭上了另一个弹坑的边。汽车就像是风浪里颠簸的小船,摇晃着、起伏着,飞快驶过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弹坑。

开过了这段坑坑洼洼的公路,汽车开上了盘山路。陈序放慢了速度,让汽车慢慢地沿着山路往上爬。

小范瞪大了眼睛,仔细寻找着公路的边缘,可是他什么也看不见。他只能看见一条模模糊糊的灰白的带子绕着山脚不停地转。

小范有些心虚了。出发前,几个和他一起入伍的新兵跟他说过这段路,叫十八盘。公路沿着山峰盘旋上升,公路的一侧就是陡峭的山坡。司机只要稍不留神,多打一点儿轮,汽车就会滚下山去。他看了看陈序,黑乎乎的只看到一张轮廓不太分明的脸。这样黑的天,陈师傅能看清路吗?他担心地想。

小范不知道,陈序和很多老汽车兵一样,已经练出了一双“夜猫眼”,多黑的路也能确保行车安全。

有天晚上,汽车在路上坏了,是分电器出了毛病。当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陈序跳下汽车,掏出准备好的零件,凭着手感在几百个零件中准确找到了分电器,并把它换了下来。这个绝活,不仅陈序有,团里的其他老兵也有。

汽车又要转弯了。陈序突然按了一下喇叭,“嘀嘀”的声音传出去很远。接着,对面也响起了“嘀嘀”的喇叭声。不一会儿,小范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迎面过来了,是辆汽车。

小范再也憋不住了,他问陈序:“陈师傅,你怎么知道对面有车过来啊?”

陈序指了指身后的电筒,又指了指对面说:“你没看到对面有个亮吗?”

小范向对面看去,果然看见有个比萤火虫亮不了多少的亮点。他终于明白陈序身后的小电筒是干什么的了,原来,他是告诉迎面开过来的司机,有汽车开过来了。这么大点亮光,在天上根本看不到。但在公路上,对那些练就“夜猫眼”的老汽车兵来说,却比探照灯还要亮。

山路狭窄,两辆汽车几乎是挤在一起错车。小范回头看了一下,发现两车之间只有一根手指那么宽,但就这一指宽距离,两个车就这么错了过去,连油漆都没擦破。

小范兴奋得两眼直冒光,看着陈序说:“陈师傅,你真行,这么窄的弯道也能错车!”

“没啥,老兵都有这本事……要过桥了,待会你得下车,引导我过桥。”

“怎么引导?”

“披上白被单,在桥上走,我看着你过桥。记住,一定要走桥的正中央。”

小范这才明白,白被单是干这个用的。

汽车停了下来,小范下车一看,哪有什么桥啊,只有两条钢轨架在深五六米的大坑上。钢轨上铺着木板,人可以在上面走,但汽车压上去非折了不可。他忐忑不安地披上白被单,走了上去。

陈序紧紧地盯着那片白色,手脚不停地调整着车速和方向。汽车轮子宽几十厘米,而钢轨只有几厘米宽。轮子的中心必须搭在钢轨上,否则稍微一打滑,汽车就会掉到坑里。汽车前轮缓缓地前进,压上了桥头,接着又驶上了钢轨。

小范发现,汽车的轮子严丝合缝压在了钢轨上,一点也没有偏。

过了桥,小范更加兴奋了,竖起大拇指对陈序说:“陈师傅,你的技术真是盖了帽儿了!”

“呵呵,没啥,没啥,老兵们都这样!”陈序笑着说。

汽车上坡的时候,附近的山上响起了枪声。“不好!美国鬼子的飞机来了!”陈序大声说。

“快跑吧!”小范一听慌了神。

“正上坡呢!一加速汽车还不得滑下去!”陈序冷静地说。

这时,美军飞机开始打照明弹。大灯笼一样的照明弹在夜空中缓缓地滑落,刚落下去一颗,又打出一颗。方圆数公里的地方被照得亮如白昼。

汽车被发现了,美军飞机开始投弹。炸弹在汽车周围落下,炸起一片泥土,弹片打在汽车上叮当直响。汽车外一片火光。

“趴倒座位上,不要抬头!”陈序大声对着小范喊。小范连忙钻到了仪表板下面。陈序踹了小范一脚,“往外一点,别妨碍我开车!”小范赶紧蜷缩身子。

汽车在弹雨中吭哧吭哧地往山坡上爬。突然,陈序感到汽车一震,紧接着汽车就向左倾斜。他赶紧往左打轮,稳住汽车。凭经验,陈序知道汽车被击中了。但是,这个时候只能继续开,决定不能丢下汽车不管。

陈序出溜到仪表板后面,两只手探出去抓紧方向盘,用腰托住身体,两只脚灵活地控制这刹车和油门。他想:只要汽车没被炸,就得把车开上去。

汽车终于爬上了山坡,陈序噌地坐起来,一踩油门,挂上高速档,汽车像离弦的箭冲了出去,消失在夜色中。

到了目的地,小范下车检查汽车,惊喜地发现,除了雨刷被炸飞了,左轮被打爆,汽车只是多了几个弹孔。陈序听了也很高兴,推开车门就要下车。可是一脚就踏空了,摔倒在地上。

小范连忙跑过来搀起陈序。两个人抬头一看,发现左侧的脚踏板没了,车门上嵌着一块呲牙咧嘴的弹片。原来,闯过美机封锁时,弹片打飞了脚踏板,又打中了车门,但没有穿透。如果穿透了,那里正好是陈序的腰部。

朝鲜人民军的几个战士看到了这辆汽车,不由啧啧称赞。一个会汉语的人民军战士说:“你们真运气,能活着回来。”

小范说:“这可不是运气,是技术。陈师傅能在夜里看清路面,长了一双‘夜猫眼’。”

朝鲜人民军战士听了,惊讶得不得了。汽车连老兵智斗美机

1951年2月,第四次战役中的横城反击战时,四十军后勤汽车一连担任火线运输任务,负责从乌开里往一一八师的前线阵地运送炮弹和粮食。

此时,正是美军展开“绞杀战的前夜”。虽然此时“绞杀战”这个词还没有出现在美军的文件上,但是美军已经开始为即将到来的“绞杀”行动做准备。他们出动大批飞机对志愿军各条运输线实施侦察和轰炸,甚至连速度比较慢的直升飞机也加入到轰炸的行列中。

与此同时,已经入朝近半年的志愿军汽车兵也摸出了一些美军飞机的活动规律,并想出了对付美军飞机的办法。夜间闭灯行车,设置防空哨,组织人力清扫公路上的炸弹等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大减少了车辆和物资的损失。

在与美军飞机的斗争中,一些老兵用自己的经历总结出了最为有效的经验。

在一连,有位老司机叫崔景廷,是北京通县人。他开车有个特点,夜间驾驶的时候从来不闭灯驾驶,就是飞机来了,还是照样开灯加速飞驰。

汽车兵们都知道,在夜间行车开灯等于告诉美军飞行员说“我在这,朝这打!”但是,崔景廷自从当上汽车兵以来就一直开灯行车,却连根头发都没伤着。

他的这股不要命的劲头在汽车兵中声名远播,人人都说他是“二愣子”。

不过,没有人相信自己会有崔景廷那样的“好运气”,于是,汽车队的战士谁也不愿和他一起“走”。为了不连累别人,这崔景廷倒也干脆,脱离车队,自己走。

货物一装上车,崔景廷也不等别人,就开着灯,一溜烟地先跑了。结果当车队达到目的地时,他却烤完火出来了,一口京腔京味儿地对战友们说:“你们才来啊!我已歇息一天了,倍儿爽!”

尽管如此,战士们还是不愿为多烤一天半天的火而与他一块冒险。连长也说:“我们不赞成去冒这个险,多牺牲一个同志,就是对革命犯罪。”

崔景廷却说说:“连长,你看我牺牲了吗?”

看到崔景廷欢蹦乱跳的得意劲儿,连长也没办法,只好让他继续跑单干,说:“你包干完成你的运输任务。”这等于是默许了崔景廷的“跑单帮”。

崔景廷并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智慧。有一次,他出车回来,车上又多了几个弹孔,但崔景廷还是一点儿也没伤着。

连长想到,入朝时一连有50辆缴获的美国道吉车,到了现在就剩下崔景廷的那辆了。崔景廷这人脾气虽然很倔,但技术很好。能从美军飞机的轰炸中多次死里逃生,肯定有经验。于是,连长就让指导员找崔景廷,让崔景廷给大伙讲讲经验。

崔景廷屁股一拍,乐哈哈地说:“嗬,有什么经验?说实话儿,开头大鼻子的铁鸟儿追我,我心里也憋得突突的。一排机关炮打下来,离你只差几公尺远,劈里啪啦直冒火花,一串炸弹扔下来,轰轰隆隆炸得公路都打哆嗦,您说,我心里能不害怕吗?可是经过几回,我心里就有底啦。你大鼻子的铁鸟再能耐,也只能在天上飞啊,又不能下来抓我,我怕你干什么?你飞你的,我跑我的,哪有那么巧就打上我!”

李指导员一听就知道崔景廷爱吹牛的毛病又犯了,不高兴了地批评说:“老崔儿,这是让你介绍经验,不是让你开吹牛会,谁说大鼻子的飞机打不着汽车?那49辆大道吉呢?!”

“嗨,这就是巧儿啦!”看到指导员有些生气,老崔连忙收住嘴,开始说正事:“人是活的呀,咱也不能一条直线一个速度,被动地等着铁鸟来打。铁鸟撵我,我就猛跑,它俯冲下来,我就减速、急停,以慢制快,让它扑空。等它扫完射、投完弹,我就加大油门往前猛冲,以快制慢,等它绕个大圈,从头再来时,我已跑出很远了……”

“急停猛跑”就是崔景廷的经验。一连进行总结了后,在全连推广,很快为大家所接受。结果,一花引得百花开,全连先后出现了10多位敢于和善于与美军飞机作斗争的英雄汽车兵。

后来,崔景廷的事迹让志愿军分管后勤的洪学智副司令员都知道了,特地向温玉成军长打听他跑单干的事。

到美军实施“绞杀战”时,崔景廷的经验发挥了作用。美军飞行员发现,那些开着灯跑的汽车比兔子还难打,炸弹都扔光了,汽车灯还在公路上像流星一样飞跑。

像崔景廷这样的经验在志愿军汽车兵中不少。如:美军飞机打照明弹时,照明弹如果扔在前方就不能冲,在上方时必须冲,而扔在后方得赶紧冲;如果追得紧,就停车,点着几块破油布放在车上,让美军飞行员以为汽车被打中了。当飞机平飞经过汽车上空时,即使开着大灯跑也没关系,飞机干瞪眼没办法。等美军飞机兜个大圈子绕回来准备俯冲攻击时,汽车把灯一关,飞机顿时失去了目标。

雪天出车别忘了带块大白布,那是最好的伪装;夏天出车带根木头,飞机来了没处躲时,把木头往车厢上一搭,再摆上些树枝。这样,从天上看去,和放倒的大树没什么区别。在城市里行车,多带个破铁皮没坏处,遇到飞机,把破铁皮往车上一盖,汽车就和废墟融为一体了。在砂石路上跑车遇到飞机时,开车猛跑,能掀起很大的尘土,就像放了烟幕弹一样。

1951年8月的一天,一连的一辆汽车正在盘山路上行驶,突然传来了防空哨的枪声。司机一看,一架飞机从左侧平飞过来,就没理它,四平八稳地找了个地方停下来,然后接下捆在车厢边上的木头搭在车厢上,又从路边扯下一些树枝盖在车上。接着,司机跑到树林里抽起烟来。

美军飞行员在平飞时发现有辆汽车,就连忙爬升,然后兜个圈子飞回来准备俯冲轰炸。可是等他飞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汽车不见了。带子一样的盘山公路上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飞行员找不到目标只好悻悻地飞走了。

汽车司机看到飞机飞走了,也悻悻地说:“咋这么快就走了,让我抽根烟的工夫都没有!”狠吸了两口烟,扔掉烟头,踩灭后上了汽车。汽车又上路了。

没走多远,又响起急促的枪声。原来,美军飞行员不甘心,又飞了回来,一下子就看见了汽车,正好和汽车打个对头。美军飞行员大喜过望,俯冲下来又是投弹又是扫射。

志愿军司机立刻加大油门,迎着飞机冲了过去。他知道,如果这时候停车,就正好停在弹雨里,只有冲过去才能安全。汽车吼叫着掀起滚滚烟尘,顷刻间就冲过了弹幕。转过山脚就钻进了一个事先挖好的防空洞。

汽车司机站在洞口,掏出烟卷又抽了起来。他吐了一个大烟圈,轻松地看着飞走的美军飞机,说:“凭你,还想和我斗!”汽车兵巧用空汽油桶

1951年7月,美军发起“绞杀战”之后,志愿军的汽车损失严重。针对这个问题,1951年10月,志愿军后勤部对汽车部队进行了重新整编,增加了汽车部队和汽车的数量。

整编之后,志愿军的汽车团从参战初期的6个团增加到13个团,汽车增加到4000辆,从而缓解了一直以来的运输力量不足的问题。

但是,问题接踵而至。因为汽车数量增加,零配件就显得日趋紧张,油料也显得捉襟见肘。

这一天,志愿军某汽车团接到了一个奇怪的通知:收集美军扔下的汽油桶。任何人只要拉一个空汽油桶回来,就奖励一包“大生产”香烟。

团长接到命令,感到有些奇怪,上级要空汽油桶干什么?联想到美军利用汽油桶修筑工事,团长猜测,可能是前线借鉴美军的经验,也要修筑汽油桶阵地。

于是,团长把这个通知发了下去,还特别强调,不仅每个司机都要传达到,机关、炊事、通信人员也要传达。通知下发之后,抽烟的人都高兴了,一个汽油桶就换一包在当时来说还不错的香烟,这真是件好事。

当时,从云山到汉城的公路两旁的沟渠里,到处都有美军丢弃的空汽油桶,俯拾皆是。不仅自己能抽上香烟,还能为前线多出一份力。

不抽烟的人也很高兴。多捡个空汽油桶,能帮助前线打击美军,就多收集一些吧。

这天,汽车兵老王又上路了。他是老烟民了。本来,他是不抽烟的,可是当上汽车兵之后,经常跑夜路。有时候困得睁着眼睛都能睡着,好几次差点就栽到弹坑里。后来,他听说抽烟提神,从解放战争开始就抽上了。这一抽就是6年多。抽了这么多年烟,手指都熏黄了。

接到通知之后,他非常高兴。向前线开的时候就一直注意观察哪有汽油桶,然后记下来,等到回去的时候好装上。

闯过了美军飞机的封锁线,老王平安地把一车火箭弹送到了阵地,然后往回走。到来时看好的地方,停车一看,空汽油桶都没了,原来,路过的汽车早就拉走了。“真不够意思,也不说给我留一个。”老王嘟囔着又往前开,连续几个地方都是空的,被空汽油桶压出的痕迹还在,显然是刚搬走的。

老王加快了车速,超过了好几辆汽车,终于在一个树林里找到了10个空汽油桶。他兴奋地装上车,高兴地往回开。一边开一边高兴地想:10个汽油桶至少能修10米长的工事,能掩护10个战士,自己还能得到一条香烟。

回到车队,老王发现,车库旁边已经堆满了空汽油桶,摞得像个小山一样。油料科的几个战士正忙着记录。一个战士喊:“都在桶上做好记号,我们好给你们计数。”

老王听了,俯身捡起一块石头,在自己的空汽油桶上划了个“王”字。

第二天,老王抽着用空汽油桶换来的香烟上路了。

两个月后,志愿军后勤部送来了10多车汽油。老王跑去领油料。在一个汽油桶边上,他发现桶上刻着一个“王”字。他怎么看这都是自己写的字!

老王转身问后勤部的人:“这汽油桶不是送到前线修工事吗?怎么又回来了?”

“谁说用汽油桶修工事!前线都成了地下城了!苏联人给咱们汽油都是用大槽车运的,没有汽油桶运不上来,就让你们拉空汽油桶……”看到老王一脸的疑惑,后勤部的人说。

想到自己跟战友们吹牛说自己在前线看到“汽油桶阵地”,老王想,这下可被战友们抓住把柄了。

“哈哈”后勤部的人以为老王糊涂了,就笑着说:“被你们团长蒙住了吧。别怪他,是我们没传达清楚。这次,加上你们收集的,共向国内送了10万个空汽油桶,可解决了大问题了。”

就在老王想着怎么为自己吹的牛收场的时候,志愿军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蒋泽民正带着人在一个山沟里拆美国人丢弃的破汽车。

天已经黑了,干部战士们打着手电照亮,在横七竖八的汽车堆里找还能用的零件。

一个战士打开一辆汽车的发动机盖,一只老鼠从里面噌地跑了出来,吓了他一跳。定了定神,他用手电向车上一照,发现发动机居然是全新的。他高兴地大喊:“我找到个新发动机!”

“有啥稀奇的!”黑暗中传出另一个战士兴奋的声音,“我这还发现几个新的备胎呢!”兴奋的喊声不时响起,蒋部长听了心里乐开了花。心想,到山沟里收集美军遗弃的汽车,拆卸汽车零件的办法真不错!

这件事让志愿军后勤部周纯全知道了,趁一次检查工作的时候,周部长问蒋泽民:“你们拆汽车零件有什么用?”

蒋泽民说:“美军丢下这些汽车,看起来破烂不堪,但是发动机都是新的,这些旧车和零件对我们再生汽车大有用处。”

从此以后,收集敌人的汽车、拆卸汽车上的零件成了志愿军后勤部队的一项常务工作。后勤部车管科的干部们再也不为缺少零件发愁了。运输官兵奋力倒三江

1951年7月下旬,朝鲜北部连降大雨。倾泻而下的雨水引发山洪,使河水暴涨。浑黄的河水卷着泥沙和冲断的树干汹涌而来,在朝鲜大地上肆虐纵横。所到之处,房塌屋毁,桥断路陷。

这几十年未遇的暴雨,导致山洪爆发,河水漫溢,洪峰最高处达10米以上。志愿军后勤物资的主要集散地三登附近一片汪洋,水面与电线杆一样高。仓库、医院、军营及高炮阵地都被水淹。后方运输线路也遭到严重破坏,205座公路桥梁和94座铁路桥梁被冲垮,路面被冲得七扭八裂,难以通行。

面对这严峻的局势,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团结带领全体后勤指战员,与铁道兵部队,工程兵部队、高炮部队密切配合,在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下,采取抢运、抢修、防空三位一体的方针,展开了反“绞杀战”的战斗。

西清川江、东大同江和东沸流江铁路大桥被毁后,由于敌机昼夜不停的轰炸,加上这些地方地势险要,一时难以修复,致使许多物资积压在江岸。

针对严峻的形势,志愿军后勤部提出了“铁路不通用人通,桥断路断运输不能断!”的口号。志愿军后勤部长洪学智和政委周纯全经过商量,决定采取人扛、马驮、汽车拉的办法,把积压在江边的物资倒运出去。

一声令下,4个大站的几千名指战员和5个汽车团的1000多辆汽车都集中到了“三江”边。“三江”附近热闹起来。

兵站里,数千人在忙着装卸物资。所有的火车车厢旁边都站满了人,组成人力传送带,将炒面、弹药、药品、武器等物资直接装上汽车。

公路上,一辆辆汽车排成长龙,在崇山峻岭和美军飞机的炮火中穿行。车窗被打碎了,汽车接着跑;车门被炸飞了,汽车照样一路飞奔,只要汽车还能动,就不停地跑。

山路上,一队队运输兵扛着沉重的物资艰难地前进。那些马都上不去的地方,他们背着100多斤的物资健步如飞。

一个宣传干部看到一个运输兵背了6箱炮弹,压得头都抬不起来,还在往山上爬,惊讶地喊:“那是谁啊!背了6箱子炮弹!马才驮4箱,他背6箱!”

运输兵日以继夜,一口气倒运走了西清川江桥头的600多个火车皮的物资,东大同江边的1100多火车皮的物资,东沸流江岸270多火车皮的物资。

这件事后来被写入了志愿军战史,并给了一个非常有气势的名字,“倒三江”。联运司巧妙抢运物资

1951年,中朝联合运输司令部在反绞杀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朝联合运输司令部是在中朝联合司令部领导下,于1950年8月成立的,当时也叫“联运司”。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为司令员。

为便于朝鲜境内的指挥,“联运司”又成立了前线铁道运输司令部,以刘居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负责指挥入朝的铁道兵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师,连同配属的运输、高炮部队和5个新兵团以及朝鲜人民军铁道工程旅。

这两个司令部的成立,为协调铁路上7万多人的抢修部队抗击美军“绞杀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刘居英司令员卓有成效地组织运用了这个力量。在他的领导下,各部队明确了负责的路段,并命令各部队都要确保线路被炸后迅速通车。

铁道兵第一师第一团和朝鲜人民军铁道运输指挥局第十五联队抢修价川至顺川段,援朝铁道工程总队第一大队抢修新安州至万城段,铁道兵第三师两个团抢修万城至肃川仅10公里路段。

刘居英还号召铁道兵官兵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地与美军飞机拼时间抢速度。全体铁道兵在这个个号召的感召下,机智勇敢地战斗在各个工地上。

铁道兵第一师第一团九连在百岭川奋战76昼夜,抗击了26次大轰炸,全连伤亡99人,剩下的40人仍然一直坚持按时完成了抢修任务。

铁路军管局有一台机车在行车的时候被美军飞机发现追着打,车身中弹300余处,有一条毛巾上竟有8个枪眼,但机车仍然开到了目的地。

铁道兵官兵们不仅凭借人多打人海战术,而且更多地靠科学的态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与美军斗心眼儿,玩花招,创造了一整套抢修抢运的奇招妙法。“片面运输法”就是其中的一个。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通车时间,发挥最大的运输效能,通过更多的列车,铁道兵和铁道运输部门的官兵们创造出一种密集的片面续行运输法,俗称“赶羊过路”。

因为朝鲜北部的铁路基本上是单轨,运输又大多是由北向南,在“绞杀战”中,铁路场站普遍遭到破坏,无法按常规进行火车对开的平衡运输,所以,早在4月间铁道兵官兵们就成功地试行了这个方法。

在通车的夜晚,铁道兵官兵们事先把早先装载的军用列车集结在抢修现场附近的一个或几个安全区段内,等待部队抢修。铁路一经修通,列车立即一列紧跟一列向同一方向行驰。各列车之间只相差5分钟,首尾相望,鱼贯而行,一列接一列地通过,在黑夜里爬行。

就用这个办法,他们曾在一条单轨铁路上创造了一夜开往前线47列火车的纪录,相当于和平时期行车数的2�5倍。

这个办法也有很大的危险性,一旦在路上遇上美军飞机轰炸,机车不敢开灯,各列车相距又很近,很容易出现后车撞前车的事故。

这当然难不到聪明的铁道兵官兵。他们又创造了与“片面运输法”配套的“当当队”。

“当当队”就是在每列车的车头车尾布置传讯人员。他们手执空炮弹壳或其他发声物体,负责�望。一旦出现各种情况,他们就按规定信号发出预定的音响。美机临空时,只要他们一“当当”,机车司机立即把烟筒的排气阀拧住,司机也当即停止加煤,以防冒出火光。

与“片面运输”配套的还有“合并运转”、“顶牛过江”等。

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铁道兵官兵们就将机车置于全部车厢之后,将一列车厢顶过桥面对岸,再由对岸的另一个机车将这一列车厢拉走。

苏联顾问们对这个土办法赞不绝口,他们在卫国战争时期遇上这类事情一般来说都没办法。

还有“抢22时”。因为“绞杀战”中美军飞机轰炸多在22时到24时进行,铁道兵官兵们便抓住空隙,组织列车迅速通过封锁区。

还有诸如“水下桥”、“爬行桥”等战时抢修经验。

在反“绞杀战”的斗争中,铁道兵部队形成和完善了一整套在现代战争环境中进行战时铁路抢修的方法,确定了先通车后加固、先容易后困难、确保重点等原则。抢修的便桥、便线都按简易标准要求,一般能维持3到5天就算完成任务。

这种修复,炸毁,再修复的循环,贯穿战争全过程。

整个战争中,在美军飞机投弹量成倍、成10倍增长的情况下,运输量反而不断提高。如1951年7月美机对铁路的轰炸次数相当于同年1月的5倍,可是7月间的铁路运输量则为1月间的2�3倍。到了1952年1月,美机对铁路轰炸次数相当于1951年1月的63�5倍,可同月朝鲜北部铁路运输量反而增加到1951年1月的2�67倍。

在“绞杀战”最猖獗的10月16日至22日7天中,通过东、西清川江桥的物资即达1947节车皮,其中21日一个夜晚就用“片面运输法”通过西清川江桥490节车皮,创造了入朝以来最高的通车纪录。

至12月底,铁路运输抢运过封锁线的作战物资共达1�5万多节车皮,保证了中朝军队作战的基本需要,使前线各军都有了粮弹储备,有利地保障了前线战斗。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纪事》中国军事博物馆编著解放军出版社

《抗美援朝的故事》贺宜等著启明书局

《抗美援朝战场日记》李刚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王树增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王平回忆录》王平著解放军出版社

《抗美援朝纪实:朝鲜战争备忘录》胡海波著黄河出版社

《血与火的较量:抗美援朝纪实》栾克超著华艺出版社

《烽火岁月:抗美援朝回忆录》吴俊泉主编长征出版社

《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宣传部人民出版社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双石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我们见证真相:抗美援朝战争亲历者如是说》杨凤安孟照辉王天成主编解放军出版社

《志愿军援朝纪实:有关抗美援朝的未解之谜》李庆山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工程兵回忆史料》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军出版社

《铁道兵回忆史料》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军出版社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