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10:44:25

●“我们莫斯科见!”毛泽东以这句话结束了谈话,与周恩来紧紧地握手。

●毛泽东释怀地说:“我们就要出关了,到此岂有不下车之理。”

●毛泽东说:“中苏两国人民是有深厚友谊的。”

● 专列驶向莫斯科毛泽东登上9002专列

1949年12月6日下午,周恩来向滕代远发出命令:

专列于当晚21时由北京出发。

这几天,北京已经连续飘了几天的鹅毛大雪,空气中弥漫着冬天的寒意。

在丰泽园内,古柏参天,青翠欲滴。

几辆小轿车从丰泽园门口缓缓驶出新华门,然后向西直门飞驰而去。

在西直门火车站的站台上,分别静静地停放着3列火车。

第一列是前驱列车,由5节车厢组成,车上有50名警卫部队的干部、战士和一部分铁路工作人员。

第二列是公务列车,由10节车厢组成,上面有1个连的警卫部队。

第三列是后卫列车,也是由5节车厢组成,除有50名警卫部队战士外,在两节行李车上装有各种礼品、蔬菜和水果等。

各列车均装有大功率军用无线电台,可以随时保持联络。

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在晚7时先到车站,随即上车进行检查,检查后,他认为很好。

20时,周恩来在罗瑞卿陪同下上车又仔细地视察了一遍,周恩来表示十分满意。

20时30分,从丰泽园驶来的3辆轿车稳稳地停在西直门车站。

毛泽东身穿一身银灰色中山装,头戴呢帽,外罩一件大衣,神采奕奕地走出车门。

这时,毛泽东发现空旷的月台上站立着几个熟悉的身影,心中一怔。

毛泽东走过去对他们说:“不是讲好不送了吗?”随即他紧紧握住朱德的手。

“主席第一次出国,哪有不送的道理呀!”朱德憨厚地笑道。

原来,在当天下午召开的政治局碰头会议上,毛泽东讲过晚上大家不要送,以后外出大家都不要送。当时大家已经同意了。

没想到,真走的时候,全部都来了。

到车站送行的中央领导同志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及北京市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他们送行后,随即乘车迅速离去。

和送行人员道别后,毛泽东健步走向专列,微笑着向守卫在车厢门口的同志们频频致意,然后由周恩来、滕代远引导登上列车。

车门两侧分别由罗瑞卿、杨奇清、铁道部公安局副局长冯纪和政治保卫处的任远守卫,使别人从侧面无法看清毛泽东登上了哪节车厢。

整个车站站台异常肃静,没有一个闲人走动。

陪同毛泽东访苏的人员还有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苏联交通部部长、苏方总顾问、铁路专家柯瓦廖夫。

护送毛泽东到边境线的中方同志还有李富春、李克农、毛岸英等。

毛泽东上车坐稳后,周恩来向毛泽东报告说:“代远、瑞卿和奇清、克农同志随你到满洲里。还有铁道部公安局副局长冯纪和政治保卫处的任远,也要一路送您到满洲里,要不要认识一下?”

毛泽东笑着说:“是不是刚才在车门口见到的两位,我们已经认识了嘛!”

周恩来请示毛泽东还有什么指示,毛泽东高兴地说:“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喽!”

接着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后,对周恩来说:“家里事你多辛苦了!”

“主席,请放心。家里的事我们会及时发电报向您请示,请您一路保重。”

“我们莫斯科见!”毛泽东以这句话结束了谈话,接着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随后,周恩来走下专列,又把滕代远、罗瑞卿等人叫到一起语气严肃地说:“主席可就交给你们了。一路上要小心,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松懈啊!”

滕代远和罗瑞卿坚决地表示:“一定完成使命!”

周恩来回身走向汽车。

坐上汽车后,周恩来又摇下车窗对他们说:“我在北京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21时,毛泽东乘坐的代号为9002的专列从西直门火车站第一站台正点徐徐开出,逐渐消失在夜色中。罗瑞卿及时排查可疑物

毛泽东乘坐的列车由10节车厢组成,叶子龙、汪东兴、李加吉3人同毛泽东乘坐一节公务车。为了安全起见,毛泽东乘坐的车厢特别加挂在倒数第三节。

这节车共有4个房间,毛泽东用中间的一间,前面一间稍微宽敞的是会客室,叶子龙、汪东兴、李加吉3人用后面的两间。

陈先生和师哲共用一节公务车;滕代远和罗瑞卿共用一节公务车;其他人员都分别乘坐头等卧铺车,主列还包括有餐车和行李车等。

随着机车的轰鸣声越变越大,专列火车开始加速行驶,风驰电掣般地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行进着。

公安部队沿铁路早已开始警卫执勤,一双双警惕的眼睛,巡视着四面八方,不放过任何可疑情况。

为了保证毛主席的正常工作,罗瑞卿下令火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

司机是一位经过战争考验、经验很丰富的老英雄,车开得又快又稳。

肩负着保卫毛泽东出访安全重任的罗瑞卿、杨奇清和铁道部部长滕代远、铁道部公安局长冯纪等人,每到一站都要下车检查一次,及时与前方交流情况。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最重要的专运任务。因为新中国刚刚建立,安全保卫工作实行的还是人海战术。许多地方都是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出马,站岗放哨,护路护桥。

毛泽东的专列所有经过的沿途线路,警卫部队都是提前6小时到现场布控,车过去1小时后才撤岗。

铁路沿线保卫工作做得很严密,沿线的车站、桥梁、涵洞、制高点、居民点以及所有易于隐蔽的树林、土包、暗道,都布置了岗哨。

铁路沿线两侧的每一根电线杆下都站有一名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背朝路基,警惕地守卫在专列经过的每一个地方。

在列车行进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所幸有惊无险。

列车从北京开出不久,前方即将到达天津车站时。停车后警卫上车向罗瑞卿报告:“在专列要经过的铁轨中间发现一颗手榴弹!”

罗瑞卿听后大怒:“简直乱弹琴!你们保卫工作是怎么搞的?出了问题,我们怎么向中央和全国人民交代?”

这时,站在一边的李克农叫人把那枚手榴弹拿来看看,原来是颗长满铁锈的旧弹,不可能再爆炸了。真是虚惊一场。

罗瑞卿当即和杨奇清商量一下,决定临时在天津站下车,对此事进行认真地检查,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情况。后来查明这是一个白俄籍职工所为。

此外,在铁路内部严格的检查中,天津铁路管理局杨村大桥的桥墩上还发现了一个炸药包。罗瑞卿及时指定人员将炸药包排除了。

17时,专列缓缓地停靠在山海关附近车站的站台上。雪已经停了,罗瑞卿和滕代远等人陪同毛泽东走下火车。

毛泽东抬头望着那气势磅礴的“天下第一关”5个大字,深吸了几口新鲜空气,释怀地说:“你们看,天下第一关何等雄伟,历史上的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唐太宗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我们就要出关了,到此岂有不下车之理。”

然后,毛泽东走到警卫列车的公安战士身边,关切地说:“你们辛苦了。”

警卫们听了主席的话,都很感动。

在这之后,毛泽东又沿着铁道两边走了一会儿,雪后乍晴,厚厚的积雪上留下了毛泽东宽大的脚印。毛泽东抬头望着茫茫一片的山峦,出神地凝思起来。

滕代远紧随着毛泽东左右护卫。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毛泽东中途休息都有严格地规定,每一次停车时间都很短。

毛泽东见滕代远不停地看表,收回思绪对他说:“是不是时间到了?”

滕代远回答说:“我们已经下车20分钟了,是不是该走了?”

“你是保护大臣,这一次一切都听你的。”毛泽东深吸了一口烟,扔掉烟蒂风趣地回答。说完,便径直来到车上。

毛泽东上车坐好后,罗瑞卿就下达专列继续行驶的指令。

火车启动,继续向莫斯科方向行进。毛泽东听取出境安排汇报

1949年12月9日9时,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停靠在“国门”满洲里车站站台南侧线路上。

毛泽东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下列车。他下车的地方,警卫两步一岗,任何人没有特别通行证都无法通过公安部队组成的“铁墙”。

在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余光生、满洲里车站站长徐良晨引导下,毛泽东一行进入车站贵宾室,听取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余光生关于换坐列车出境的安排汇报。

贵宾室是一座平房,离毛泽东的专列并不远。室内摆放着一张精致的条桌,桌子上铺着绿色呢料台布,条桌两侧摆放着十几把皮椅,桌子上放有烟茶水果。

毛泽东坐下后,余光生开始作关于换坐列车出境的安排汇报。余光生大约汇报了10分钟。

毛泽东听完后微微点了点头说:“你们安排得很周密,按你们的计划进行,坐火车就要听从你们指挥。”

余光生把满洲里车站站长徐良晨介绍给毛主席。毛主席问:“全站有多少人?任务有多大?”

余光生先就总的情况作了汇报后,徐良晨用具体数字作了补充说:“每天平均有9到10对列车的工作量。”

毛主席关切地问:“有什么问题吗?”

徐良晨说:“主要问题是宽轨来车少,大批积压了中国货。”

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满洲里车站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大门,是重要口岸,一定要管理好。天气这么冷,设备条件差,任务又繁重,大家辛苦了,代我向职工们问好。”

大约15分钟后,罗瑞卿走进火车站贵宾室,他告诉毛泽东发车的时间到了。

毛泽东只吸了一支烟,便站起来。在徐良晨站长和苏方站长等人引导下走出贵宾室,来到候车室北面宽轨一侧。

苏联铁轨比中方的铁轨要宽9厘米,进出的列车都要在这里换轨。公安部队两步一岗五步一哨,站成两排背对着毛泽东。

许多人都梦想亲眼目睹一下伟人的风采,现在只要转一下身就可以见到毛主席,但为了毛主席的安全,没有一个人这样做。

苏联国境线的车站上,早已停着一列迎接毛泽东一行的专列。这是一辆富丽堂皇的高级专车,车上设有会议室、卧室、休息室和浴室。

苏方赤塔州的党政军领导人和苏联外交部一位副部长来到边境线上迎接毛泽东的到来。

毛泽东脸上堆满了慈祥可亲的笑容,和他们一一握手,相互问候之后,又登上苏方的专列。

苏联外交部副部长拉夫伦捷夫等陪同毛泽东登车,并为毛泽东安排好座位。

然后,拉夫伦捷夫等又下车对送行的人们说:“请中国同志放心,我们保证一路照顾好毛主席。”

专列徐徐开动,离开满洲里向苏联境内驶去。

列车在苏联宽广的草原上疾驰着,毛泽东望着这片陌生的草原,脸上露出了微笑。毛泽东顺利抵达莫斯科

1949年12月9日上午,毛泽东一行登上苏联专列后,神态格外平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埋头读书或查阅资料。有时,连工作人员请他吃饭也没有听见。

不知不觉中,专列到达进入苏联境内后的第一站奥特波尔。

毛泽东问:“这是到哪儿了?”

工作人员告诉他地名后,请他下车,因为这里有礼仪队欢迎。

毛泽东走出车厢时,奥特波尔车站前肃立的仪仗队“唰”地一下整齐地向来自中国的领袖敬礼。

毛泽东冒着寒风,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地大步检阅仪仗队,并热情地向他们挥手致意。

毛泽东在车站举行简短的欢迎仪式后,即登车继续向西进发。

专列驶过第一站奥特堡尔后,已到了吃饭的时间。毛泽东说:“好啊,我们要吃洋饭了。”

一会儿,苏联厨师就把饭菜准备好了。

这次为毛泽东服务的,是来自斯大林身边、也是颇受斯大林喜欢的一位老服务员。

毛泽东微笑着,握住老服务员的手:“谢谢你啊,老同志。”

老服务员看着平易近人的中国领袖,感动得连连说道:“谢谢毛泽东同志,谢谢毛泽东同志。”

落座后,毛泽东一手拿着西餐刀,一手拿着筷子,谈笑风生:“你们说这两样东西哪种好啊?”

翻译师哲回答说:“用习惯了,两种都好。”

毛泽东侧脸又问以教授身份随访苏联的陈先生:“你说哪种好啊,陈教授?”

陈先生正把一大块肉送到嘴里,他本来难懂的福建口音更加含混不清:“筷、筷子好。”

毛泽东接过陈先生的话,对筷子发表了一番宏论:

我认为也是筷子好。第一经济,不用多少钱就可以买到,而且还反映了中华民族节俭的精神。第二大众化,中国老百姓都用它,富人不用,他们用的是象牙筷子,和我们说的有区别。第三轻便好带,不怕丢失,不用防盗。

毛泽东这番宏论引得大家一阵开怀大笑。

随后,毛泽东用筷子指着餐桌中央的整烤小乳猪,对着大家说:“你们说猪肉是切成块好吃还是这样整个的好吃?”

汪东兴说:“还是切成块好吃。”

毛泽东兴奋地说道:“对,还是切成块好吃,不但味美,还体现中国人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的精神。”

毛泽东再次把大家逗笑了,那位苏联老服务员也笑了起来。

毛泽东心里清楚地知道,此次苏联之行任重而道远,在中苏两党两国的友好关系上还有一些隔膜和障碍。这首先来自苏联领导人过去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

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给予过热心指导和支持,但也作了一些错事。望着车窗外雄壮的林海雪原,毛泽东陷入沉思当中……

列车继续向前奔驰着,西伯利亚的寒风无情地向中国的客人展示着自己的威力,车窗上开始挂上了一片片晶莹剔透的霜花,展现着这片北国土地的寒冷与美丽。

列车到达新西比尔斯克时,莫斯科把电话挂到车站上,询问毛泽东的身体状况,是否需要什么帮助。

毛泽东听后挥挥手对工作人员说:“告诉苏联同志,我们一切都很好。”

当列车到达思维德洛夫斯克站时,由于疲劳和气候关系,毛泽东的身体感到不适。

列车停稳后,毛泽东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到月台散步。没过几分钟,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随行人员急忙扶住他,把他搀回到火车上。

几个小时后,毛泽东才恢复,随行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

列车到达雅罗夫斯基车站后,专程从莫斯科赶来迎接毛泽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登车陪同前行。

两人相互寒暄之后,手拉着手兴致勃勃地在车窗前聊了起来。

王稼祥一登上列车就兴奋地握住毛泽东的双手说:“主席啊!可把你盼来了!”

毛泽东高兴地说:“稼祥同志,你辛苦了!这一次到莫斯科可少不得你这个苏联问题专家哟!”

毛泽东接着对王稼祥说:“记得斯大林60岁生日时,我们党还不怎么强大,人家也看不起我们。当时我在延安发表了《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文,没想到他70岁生日时,我们已夺取了政权,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吧!”

王稼祥颇有感慨地说:“我记得主席在那篇文章中这样说过:我们中国人民,是处在历史灾难最深重的时候,是需要人们援助最迫切的时候,《诗经》上说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们正处在这种时候……”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毛泽东念诵着这句话。

此时,窗外茫茫雪原在霞光的照射下发出炫目的光彩。列车风驰电掣般地奔向苏联的心脏莫斯科。

1949年12月16日,莫斯科大街小巷银装素裹。快到中午的时候,莫斯科人开始走上街头,他们纷纷议论着今天的热门话题: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将来到莫斯科啦!

当莫斯科车站大钟敲响12时的时候,毛泽东乘坐的专车正好驶进莫斯科车站。

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苏联元帅布尔加宁在车站迎接毛泽东。

列车停稳后,毛泽东高大魁梧的身影出现在车门口,他微笑着向欢呼的人群挥手。

莫洛托夫等人热情地迎上前去与毛泽东亲切握手、拥抱,毛泽东同他们一一握手问候。

因为正值寒冬,天气寒冷,苏方考虑到毛泽东的身体健康,一切从简。

他们知道毛泽东在路上感冒了,身体不适,临时取消了在车站隆重的欢迎仪式,只有一个仪仗队举行迎接礼,只要绕行一圈就可以了。如愿意发表谈话,可以把发言稿子给报社发表。

毛泽东同意苏方的安排,发表了书面讲话,他表示对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兄弟般的友谊是不会忘记的”。

毛泽东指出:

中苏两国人民是有深厚友谊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苏维埃政府根据列宁、斯大林的政策首先废除了帝俄时代对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内,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又曾数次援助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

欢迎仪式后,毛泽东下榻于莫斯科郊外姐妹河畔的斯大林别墅。这里是斯大林卫国战争时期的住所,有一个很大的地下指挥部。

安顿下来后,莫洛托夫请毛泽东好好休息,他转告毛泽东:“18时整,斯大林同志约毛主席在克里姆林宫会面。”

二、专列驶向莫斯科

●“我们莫斯科见!”毛泽东以这句话结束了谈话,与周恩来紧紧地握手。

●毛泽东释怀地说:“我们就要出关了,到此岂有不下车之理。”

●毛泽东说:“中苏两国人民是有深厚友谊的。”

● 专列驶向莫斯科毛泽东登上9002专列

1949年12月6日下午,周恩来向滕代远发出命令:

专列于当晚21时由北京出发。

这几天,北京已经连续飘了几天的鹅毛大雪,空气中弥漫着冬天的寒意。

在丰泽园内,古柏参天,青翠欲滴。

几辆小轿车从丰泽园门口缓缓驶出新华门,然后向西直门飞驰而去。

在西直门火车站的站台上,分别静静地停放着3列火车。

第一列是前驱列车,由5节车厢组成,车上有50名警卫部队的干部、战士和一部分铁路工作人员。

第二列是公务列车,由10节车厢组成,上面有1个连的警卫部队。

第三列是后卫列车,也是由5节车厢组成,除有50名警卫部队战士外,在两节行李车上装有各种礼品、蔬菜和水果等。

各列车均装有大功率军用无线电台,可以随时保持联络。

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在晚7时先到车站,随即上车进行检查,检查后,他认为很好。

20时,周恩来在罗瑞卿陪同下上车又仔细地视察了一遍,周恩来表示十分满意。

20时30分,从丰泽园驶来的3辆轿车稳稳地停在西直门车站。

毛泽东身穿一身银灰色中山装,头戴呢帽,外罩一件大衣,神采奕奕地走出车门。

这时,毛泽东发现空旷的月台上站立着几个熟悉的身影,心中一怔。

毛泽东走过去对他们说:“不是讲好不送了吗?”随即他紧紧握住朱德的手。

“主席第一次出国,哪有不送的道理呀!”朱德憨厚地笑道。

原来,在当天下午召开的政治局碰头会议上,毛泽东讲过晚上大家不要送,以后外出大家都不要送。当时大家已经同意了。

没想到,真走的时候,全部都来了。

到车站送行的中央领导同志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及北京市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他们送行后,随即乘车迅速离去。

和送行人员道别后,毛泽东健步走向专列,微笑着向守卫在车厢门口的同志们频频致意,然后由周恩来、滕代远引导登上列车。

车门两侧分别由罗瑞卿、杨奇清、铁道部公安局副局长冯纪和政治保卫处的任远守卫,使别人从侧面无法看清毛泽东登上了哪节车厢。

整个车站站台异常肃静,没有一个闲人走动。

陪同毛泽东访苏的人员还有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苏联交通部部长、苏方总顾问、铁路专家柯瓦廖夫。

护送毛泽东到边境线的中方同志还有李富春、李克农、毛岸英等。

毛泽东上车坐稳后,周恩来向毛泽东报告说:“代远、瑞卿和奇清、克农同志随你到满洲里。还有铁道部公安局副局长冯纪和政治保卫处的任远,也要一路送您到满洲里,要不要认识一下?”

毛泽东笑着说:“是不是刚才在车门口见到的两位,我们已经认识了嘛!”

周恩来请示毛泽东还有什么指示,毛泽东高兴地说:“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喽!”

接着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后,对周恩来说:“家里事你多辛苦了!”

“主席,请放心。家里的事我们会及时发电报向您请示,请您一路保重。”

“我们莫斯科见!”毛泽东以这句话结束了谈话,接着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随后,周恩来走下专列,又把滕代远、罗瑞卿等人叫到一起语气严肃地说:“主席可就交给你们了。一路上要小心,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松懈啊!”

滕代远和罗瑞卿坚决地表示:“一定完成使命!”

周恩来回身走向汽车。

坐上汽车后,周恩来又摇下车窗对他们说:“我在北京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21时,毛泽东乘坐的代号为9002的专列从西直门火车站第一站台正点徐徐开出,逐渐消失在夜色中。罗瑞卿及时排查可疑物

毛泽东乘坐的列车由10节车厢组成,叶子龙、汪东兴、李加吉3人同毛泽东乘坐一节公务车。为了安全起见,毛泽东乘坐的车厢特别加挂在倒数第三节。

这节车共有4个房间,毛泽东用中间的一间,前面一间稍微宽敞的是会客室,叶子龙、汪东兴、李加吉3人用后面的两间。

陈先生和师哲共用一节公务车;滕代远和罗瑞卿共用一节公务车;其他人员都分别乘坐头等卧铺车,主列还包括有餐车和行李车等。

随着机车的轰鸣声越变越大,专列火车开始加速行驶,风驰电掣般地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行进着。

公安部队沿铁路早已开始警卫执勤,一双双警惕的眼睛,巡视着四面八方,不放过任何可疑情况。

为了保证毛主席的正常工作,罗瑞卿下令火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

司机是一位经过战争考验、经验很丰富的老英雄,车开得又快又稳。

肩负着保卫毛泽东出访安全重任的罗瑞卿、杨奇清和铁道部部长滕代远、铁道部公安局长冯纪等人,每到一站都要下车检查一次,及时与前方交流情况。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最重要的专运任务。因为新中国刚刚建立,安全保卫工作实行的还是人海战术。许多地方都是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出马,站岗放哨,护路护桥。

毛泽东的专列所有经过的沿途线路,警卫部队都是提前6小时到现场布控,车过去1小时后才撤岗。

铁路沿线保卫工作做得很严密,沿线的车站、桥梁、涵洞、制高点、居民点以及所有易于隐蔽的树林、土包、暗道,都布置了岗哨。

铁路沿线两侧的每一根电线杆下都站有一名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背朝路基,警惕地守卫在专列经过的每一个地方。

在列车行进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所幸有惊无险。

列车从北京开出不久,前方即将到达天津车站时。停车后警卫上车向罗瑞卿报告:“在专列要经过的铁轨中间发现一颗手榴弹!”

罗瑞卿听后大怒:“简直乱弹琴!你们保卫工作是怎么搞的?出了问题,我们怎么向中央和全国人民交代?”

这时,站在一边的李克农叫人把那枚手榴弹拿来看看,原来是颗长满铁锈的旧弹,不可能再爆炸了。真是虚惊一场。

罗瑞卿当即和杨奇清商量一下,决定临时在天津站下车,对此事进行认真地检查,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情况。后来查明这是一个白俄籍职工所为。

此外,在铁路内部严格的检查中,天津铁路管理局杨村大桥的桥墩上还发现了一个炸药包。罗瑞卿及时指定人员将炸药包排除了。

17时,专列缓缓地停靠在山海关附近车站的站台上。雪已经停了,罗瑞卿和滕代远等人陪同毛泽东走下火车。

毛泽东抬头望着那气势磅礴的“天下第一关”5个大字,深吸了几口新鲜空气,释怀地说:“你们看,天下第一关何等雄伟,历史上的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唐太宗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我们就要出关了,到此岂有不下车之理。”

然后,毛泽东走到警卫列车的公安战士身边,关切地说:“你们辛苦了。”

警卫们听了主席的话,都很感动。

在这之后,毛泽东又沿着铁道两边走了一会儿,雪后乍晴,厚厚的积雪上留下了毛泽东宽大的脚印。毛泽东抬头望着茫茫一片的山峦,出神地凝思起来。

滕代远紧随着毛泽东左右护卫。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毛泽东中途休息都有严格地规定,每一次停车时间都很短。

毛泽东见滕代远不停地看表,收回思绪对他说:“是不是时间到了?”

滕代远回答说:“我们已经下车20分钟了,是不是该走了?”

“你是保护大臣,这一次一切都听你的。”毛泽东深吸了一口烟,扔掉烟蒂风趣地回答。说完,便径直来到车上。

毛泽东上车坐好后,罗瑞卿就下达专列继续行驶的指令。

火车启动,继续向莫斯科方向行进。毛泽东听取出境安排汇报

1949年12月9日9时,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停靠在“国门”满洲里车站站台南侧线路上。

毛泽东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下列车。他下车的地方,警卫两步一岗,任何人没有特别通行证都无法通过公安部队组成的“铁墙”。

在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余光生、满洲里车站站长徐良晨引导下,毛泽东一行进入车站贵宾室,听取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余光生关于换坐列车出境的安排汇报。

贵宾室是一座平房,离毛泽东的专列并不远。室内摆放着一张精致的条桌,桌子上铺着绿色呢料台布,条桌两侧摆放着十几把皮椅,桌子上放有烟茶水果。

毛泽东坐下后,余光生开始作关于换坐列车出境的安排汇报。余光生大约汇报了10分钟。

毛泽东听完后微微点了点头说:“你们安排得很周密,按你们的计划进行,坐火车就要听从你们指挥。”

余光生把满洲里车站站长徐良晨介绍给毛主席。毛主席问:“全站有多少人?任务有多大?”

余光生先就总的情况作了汇报后,徐良晨用具体数字作了补充说:“每天平均有9到10对列车的工作量。”

毛主席关切地问:“有什么问题吗?”

徐良晨说:“主要问题是宽轨来车少,大批积压了中国货。”

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满洲里车站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大门,是重要口岸,一定要管理好。天气这么冷,设备条件差,任务又繁重,大家辛苦了,代我向职工们问好。”

大约15分钟后,罗瑞卿走进火车站贵宾室,他告诉毛泽东发车的时间到了。

毛泽东只吸了一支烟,便站起来。在徐良晨站长和苏方站长等人引导下走出贵宾室,来到候车室北面宽轨一侧。

苏联铁轨比中方的铁轨要宽9厘米,进出的列车都要在这里换轨。公安部队两步一岗五步一哨,站成两排背对着毛泽东。

许多人都梦想亲眼目睹一下伟人的风采,现在只要转一下身就可以见到毛主席,但为了毛主席的安全,没有一个人这样做。

苏联国境线的车站上,早已停着一列迎接毛泽东一行的专列。这是一辆富丽堂皇的高级专车,车上设有会议室、卧室、休息室和浴室。

苏方赤塔州的党政军领导人和苏联外交部一位副部长来到边境线上迎接毛泽东的到来。

毛泽东脸上堆满了慈祥可亲的笑容,和他们一一握手,相互问候之后,又登上苏方的专列。

苏联外交部副部长拉夫伦捷夫等陪同毛泽东登车,并为毛泽东安排好座位。

然后,拉夫伦捷夫等又下车对送行的人们说:“请中国同志放心,我们保证一路照顾好毛主席。”

专列徐徐开动,离开满洲里向苏联境内驶去。

列车在苏联宽广的草原上疾驰着,毛泽东望着这片陌生的草原,脸上露出了微笑。毛泽东顺利抵达莫斯科

1949年12月9日上午,毛泽东一行登上苏联专列后,神态格外平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埋头读书或查阅资料。有时,连工作人员请他吃饭也没有听见。

不知不觉中,专列到达进入苏联境内后的第一站奥特波尔。

毛泽东问:“这是到哪儿了?”

工作人员告诉他地名后,请他下车,因为这里有礼仪队欢迎。

毛泽东走出车厢时,奥特波尔车站前肃立的仪仗队“唰”地一下整齐地向来自中国的领袖敬礼。

毛泽东冒着寒风,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地大步检阅仪仗队,并热情地向他们挥手致意。

毛泽东在车站举行简短的欢迎仪式后,即登车继续向西进发。

专列驶过第一站奥特堡尔后,已到了吃饭的时间。毛泽东说:“好啊,我们要吃洋饭了。”

一会儿,苏联厨师就把饭菜准备好了。

这次为毛泽东服务的,是来自斯大林身边、也是颇受斯大林喜欢的一位老服务员。

毛泽东微笑着,握住老服务员的手:“谢谢你啊,老同志。”

老服务员看着平易近人的中国领袖,感动得连连说道:“谢谢毛泽东同志,谢谢毛泽东同志。”

落座后,毛泽东一手拿着西餐刀,一手拿着筷子,谈笑风生:“你们说这两样东西哪种好啊?”

翻译师哲回答说:“用习惯了,两种都好。”

毛泽东侧脸又问以教授身份随访苏联的陈先生:“你说哪种好啊,陈教授?”

陈先生正把一大块肉送到嘴里,他本来难懂的福建口音更加含混不清:“筷、筷子好。”

毛泽东接过陈先生的话,对筷子发表了一番宏论:

我认为也是筷子好。第一经济,不用多少钱就可以买到,而且还反映了中华民族节俭的精神。第二大众化,中国老百姓都用它,富人不用,他们用的是象牙筷子,和我们说的有区别。第三轻便好带,不怕丢失,不用防盗。

毛泽东这番宏论引得大家一阵开怀大笑。

随后,毛泽东用筷子指着餐桌中央的整烤小乳猪,对着大家说:“你们说猪肉是切成块好吃还是这样整个的好吃?”

汪东兴说:“还是切成块好吃。”

毛泽东兴奋地说道:“对,还是切成块好吃,不但味美,还体现中国人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的精神。”

毛泽东再次把大家逗笑了,那位苏联老服务员也笑了起来。

毛泽东心里清楚地知道,此次苏联之行任重而道远,在中苏两党两国的友好关系上还有一些隔膜和障碍。这首先来自苏联领导人过去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

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给予过热心指导和支持,但也作了一些错事。望着车窗外雄壮的林海雪原,毛泽东陷入沉思当中……

列车继续向前奔驰着,西伯利亚的寒风无情地向中国的客人展示着自己的威力,车窗上开始挂上了一片片晶莹剔透的霜花,展现着这片北国土地的寒冷与美丽。

列车到达新西比尔斯克时,莫斯科把电话挂到车站上,询问毛泽东的身体状况,是否需要什么帮助。

毛泽东听后挥挥手对工作人员说:“告诉苏联同志,我们一切都很好。”

当列车到达思维德洛夫斯克站时,由于疲劳和气候关系,毛泽东的身体感到不适。

列车停稳后,毛泽东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到月台散步。没过几分钟,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随行人员急忙扶住他,把他搀回到火车上。

几个小时后,毛泽东才恢复,随行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

列车到达雅罗夫斯基车站后,专程从莫斯科赶来迎接毛泽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登车陪同前行。

两人相互寒暄之后,手拉着手兴致勃勃地在车窗前聊了起来。

王稼祥一登上列车就兴奋地握住毛泽东的双手说:“主席啊!可把你盼来了!”

毛泽东高兴地说:“稼祥同志,你辛苦了!这一次到莫斯科可少不得你这个苏联问题专家哟!”

毛泽东接着对王稼祥说:“记得斯大林60岁生日时,我们党还不怎么强大,人家也看不起我们。当时我在延安发表了《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文,没想到他70岁生日时,我们已夺取了政权,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吧!”

王稼祥颇有感慨地说:“我记得主席在那篇文章中这样说过:我们中国人民,是处在历史灾难最深重的时候,是需要人们援助最迫切的时候,《诗经》上说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们正处在这种时候……”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毛泽东念诵着这句话。

此时,窗外茫茫雪原在霞光的照射下发出炫目的光彩。列车风驰电掣般地奔向苏联的心脏莫斯科。

1949年12月16日,莫斯科大街小巷银装素裹。快到中午的时候,莫斯科人开始走上街头,他们纷纷议论着今天的热门话题: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将来到莫斯科啦!

当莫斯科车站大钟敲响12时的时候,毛泽东乘坐的专车正好驶进莫斯科车站。

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苏联元帅布尔加宁在车站迎接毛泽东。

列车停稳后,毛泽东高大魁梧的身影出现在车门口,他微笑着向欢呼的人群挥手。

莫洛托夫等人热情地迎上前去与毛泽东亲切握手、拥抱,毛泽东同他们一一握手问候。

因为正值寒冬,天气寒冷,苏方考虑到毛泽东的身体健康,一切从简。

他们知道毛泽东在路上感冒了,身体不适,临时取消了在车站隆重的欢迎仪式,只有一个仪仗队举行迎接礼,只要绕行一圈就可以了。如愿意发表谈话,可以把发言稿子给报社发表。

毛泽东同意苏方的安排,发表了书面讲话,他表示对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兄弟般的友谊是不会忘记的”。

毛泽东指出:

中苏两国人民是有深厚友谊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苏维埃政府根据列宁、斯大林的政策首先废除了帝俄时代对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内,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又曾数次援助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

欢迎仪式后,毛泽东下榻于莫斯科郊外姐妹河畔的斯大林别墅。这里是斯大林卫国战争时期的住所,有一个很大的地下指挥部。

安顿下来后,莫洛托夫请毛泽东好好休息,他转告毛泽东:“18时整,斯大林同志约毛主席在克里姆林宫会面。”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