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10:44:36

●李向群涨红着脸对指导员说:“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支部在‘水线’上考验我,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最危险的地方让我上,我一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的入党誓言。”

●上救护车前,吴良珠左手按住腹部,右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身上仅有的10元钱,对战友说:“早上听广播,全国人民都在捐款支援灾区,我也表示一点心意吧!”

●“生死牌”上,鲜红的大字写着周菊英的誓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誓死保卫大堤,誓死保卫家园!”

● 表彰英雄人民大会堂表彰抗洪英雄

1998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江泽民、李鹏、朱�基、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大会由朱�基主持,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

江泽民说:

坚决战胜这场洪水,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一场重大斗争,也是对中国人民与天奋斗的勇气、信心和力量的一场严峻考验。在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现出了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

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抗洪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大发扬,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1998年10月8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军抗洪抢险庆功表彰大会。

在会上,江泽民发表讲话指出:

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我军充分展示出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视人民利益重于一切的高度政治觉悟;充分展示出指挥果断、反应迅速、战无不胜的过硬素质;充分展示出英勇顽强、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充分展示出令行禁止、秋毫无犯的严明组织纪律性;充分展示出密切配合、官兵一致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展示出全面、快速、高效的保障能力。

……

抗洪精神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凝聚力的又一次展示,是世世代代继承和宏扬的民族精神,它将激励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高建成为救战友光荣牺牲

高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高炮团二二五营一连指导员。1998年8月1日,随部队参加抗洪抢险,在湖北省嘉鱼县洲湾地段抗洪时,高建成为抢救战友光荣牺牲。

1998年8月1日,高建成和战士们吃过晚饭,正像往常一样召开有关抗洪抢险的例会。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湖北省防总指挥部命令:洲湾中堡村堤垸发生严重管涌,部队火速赶赴抢险。

接到命令不到3分钟,168名官兵就踏上5部大型牵引车,向险堤急驶而去。车越往前行,路面上的水越多,车队两旁都是成群结队向后撤退的群众。

高建成看到人群中一位老大爷和一位老大娘互相搀扶着,颤微微挪不动步,立即停车将两位老人扶上车来。

20时30分,车队距离洲湾堤坝只有100多米时,因多日浸泡变得松散的大堤,在管涌的压力下轰然决口,落差近10米的洪水裹挟着泥沙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而来,冲撞着一部部大块头的牵引车。激流中,牵引车剧烈摇晃。

高建成高声叫道:“不要慌!快解背包带,把车连在一起!”在他的指挥下,战士们迅速展开自救与互救。突击队员脱下救生衣穿在不会水的战士身上。

高建成带领战士爬上车顶,解下背包带与前面一连连长黄顺华带队的车连在一起。由于高建成所在牵引车已开始倾斜,高建成命令车上的战士和老百姓顺着背包带迅速转移到黄连长的车上,高建成最后一个离开后,车子即被洪水吞没。

此时,黄连长看到高建成脸色发青,知道他几天来一直带病扛沙包筑堤坝,身体极度虚弱,便不由分说将一件救生衣套在他身上。

此时,高建成扭头看见不会水的新兵赵文源正不知所措,便一把脱下救生衣套在他身上,并叫过一个会水的班长说:“快带他到树上去!”

滔滔激流中,高建成和黄顺华带领战士们将背包带拴在一起,大家向树上转移。肆虐的洪水还在疯狂上涨,高建成一边组织疏散战士,一边不断大声喊着:“同志们,不要惊慌,有我和连长在,有党员干部在,就一定要保住战士们的生命,就是牺牲我们也要保住大家。”

突然,一阵浊浪涌来,高建成被掀入激流之中。漆黑的夜色中,高建成在激流中飘游着,多日的劳累和病痛使他疲惫不堪,按他的水性他完全能够游到旁边的树上求生,但他没有,考虑到水中可能还有战友和群众,他边游边开始寻找,他喊道:“水中有人吗?”

突然,身边响起微弱的呻吟声:“我是一连的刘楠。”高建成奋力游到他身边,告诉他:“我是指导员高建成,别慌,跟我来!”

一只大手抓住了刘楠的胳膊,高建成拖着刘楠游近了树丛。此时,刘楠已无力爬到树上,高建成也筋疲力尽。他和刘楠在水中时沉时浮。

高建成边游边鼓励小刘:“一定要顶住!”正说着,一个浪头打来,高建成借势用肩膀把刘楠顶到树上。刘楠高喊着:“指导员,太危险,你也上来吧!”

高建成摆了摆手,再次游向激流中寻找落水的战友。“救救我!”高建成循声游去,一把抓住正在下沉的13班战士何董华的手,拖着小何不顾一切地游着,一米、两米……终于游到了一棵树旁,虚弱的小何被高建成猛力一推,就势抓住了树枝。

当小何回过头寻找指导员时,只看见他的头和手露了一下,便被洪流裹挟而去。8月3日中午时分,在距洪水决口3公里处,高建成的遗体被打捞上来。

为了抗洪,为了战友,高建成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33岁的青春年华。

9月4日,中央军委授予高建成“抗洪英雄”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京隆重举行,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宣读了江泽民主席签署的中央军委授予高建成同志“抗洪英雄”荣誉称号的命令。大会还号召全体指战员向高建成同志学习。李向群极度疲劳献出生命

1998年8月22日,年仅20岁、参军20个月,党龄只有8天的李向群,家富不忘报效国家,舍生忘死为民献身,牺牲在荆江大堤上,可歌可泣,英名永存。

正像他生前所说: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为人民勇于牺牲奉献,就是一个有价值的革命军人。

1998年6月13日,李向群回家探亲。也就是从那个时日开始,我国广阔的大地开始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李向群虽然回到了家里,但他每天晚上都打开电视关注着各地的水情。6月22日,休假仅8天的李向群为了抗洪提前返回部队。

6月24日,漓江水位暴涨,桂林市区大面积进水,火车站北站水深达1�2米。部队接到紧急任务,要到青狮潭水库抢险。刚刚归队两天的李向群和大家一起扛沙包垒大堤,干了两天两夜,圆满完成了任务。

1998年8月5日,李向群所在部队接到紧急命令,立即赶赴湖北灾区。部队没来得及吃饭,又饿又渴,经过30几个小时,到达湖北沙市,就立即奔上大堤抢险。

8月7日14时,李向群随部队从沙市到达弥市镇。8月8日8时30分,荆江干堤马浩段大面积散漫,部分地段出现滑坡,情况紧急,部队迅速上堤抢险。

李向群迅速穿上救生衣,扛着铁锹,和战友们一起赶往大堤,立即投入抢险。别人一次扛一个沙包,李向群扛两个,排长郭秀磊劝他,说:“向群,悠着点劲,干得太猛,明天怎么办?”

李向群笑着说:“排长,没关系,我年轻有的是力气,再说,力气用完了还可以再长啊!”太阳当头照,李向群扛着两个沙包,不一会儿,衣服就被汗水湿透了。

战友朱天平看到李向群这样拼命干,也非常心疼。朱天平知道劝也没用,就在给李向群装沙土的时候少装一些。李向群发现后,撑开编织袋,使劲嚷着:“再装点!再装满一点!”

李向群嫌小朱动作慢,干脆把铁锹抢过来自己装。两个半小时,李向群双肩被编织袋蹭破了皮,渗出了鲜血,一共扛了50多趟,是全营扛包最多的。

8月7日晚,李向群在湖北沙市的弥市镇大口村,怀着激动的心情趴在背包上连夜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

8日早上,李向群涨红着脸对指导员说:“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支部在‘水线’上考验我,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最危险的地方让我上,我一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的入党誓言。”

8日23时,为迎战长江第四次高峰,九连的临时会议室里,正在热烈讨论参加抗洪抢险突击队人员名单。

李向群刚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心想加入突击队。可是,他听说参加突击队的都必须是党员、干部和骨干。可他什么都不是,想什么办法才能加入突击队呢?

李向群来到会议室门口,大着胆子喊了一声“报告”,就推开了会议室的门。正在屋里开会的人都不做声了,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李向群看到大家疑惑的目光,也有些不自在,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了。

这时,指导员胡纯林开了口,他明白李向群是来干什么的。他说:“怎么还没休息?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说不定一会儿还要去抢险呢!”

李向群定了定神,大声说:“我正是为这事来的,请批准我参加突击队吧!”他说得很恳切,两只眼睛看着大家。

指导员听了李向群的话非常感动,说道:“你提的要求很好,我们很高兴。但是,作为一名战士,要服从组织的安排!”

李向群有点着急,说:“我自幼在江边长大,身体结实,水性好,最适合担任抗洪抢险突击队员了。”

连长说:“你的心情我们理解。可是,突击队员要求是党员和骨干。你不是骨干,也没入党,就不要参加了。”

李向群急着说:“连长,指导员,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已交了入党申请书,让我在突击队里接受考验吧!”

大家听了李向群的话,觉得有道理。连长和指导员也交换了一下眼色,会心地点了点头。

指导员站起来说:“好了,根据李向群同志的一贯表现和他强烈的要求,我同意他参加突击队!凡是同意的举手!”

李向群如愿成了突击队员,高兴地走出了会议室,抓紧做抢险的准备去了。

8月13日10时25分,李向群随部队火速赶到弥市大坪口幸福闸排险。这时候,长江第五次洪峰逼近沙市,幸福闸发生较大面积散浸,需要迅速查清漏洞,排除险情。

福闸这个地方,江面弯多水急,漩涡不断,恶浪一个接着一个扑向堤岸。连长正在考虑下水排险的人选,李向群拨开人群走到闸前对连长说:“我下去试试!”说完一个猛子扎下去。

30秒、50秒,李向群一直没露头。大家都着急起来。1分钟过后,李向群才从下游10几米的水面冒出来。

指导员忙问:“怎么样?”

李向群说:“水流太急,控制不住身子。”连长命令拿背包带,把6只沙袋捆在一起放入水里,脱掉衣服要亲自下去。

李向群一下子把背包绳抢过来,说:“连长,我下去过一次,心里有底,还是我下吧!”说完,李向群抱着沙袋沉入了水中。

在下沉当中,李向群的右脚踝关节不小心碰到闸门,被划开一个4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可他全然不顾,手脚并用,来回探寻,终于找到了闸门渗水口的准确位置。

李向群上岸后,连长见他右脚踝流血不止,立即叫卫生员为他包扎,并让他去休息。李向群不肯,说:“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多扛一袋沙包,大堤就多一分安全。这个时候,我怎么能休息!”李向群又和大家投入了封堵管涌的战斗。

在全连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封住了渗水洞,排除了险情。

8月14日,由于李向群在抗洪抢险中表现出色,经连队党支部大会讨论,一致同意接受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8月16日,长江第六次洪峰到达荆江,沙市水位45�22米,创历史最高记录。17时30分,李向群和战友们来不及吃晚饭,火速赶到南平大堤投入抢险。

这时,有的堤段河水已漫过大堤,次日凌晨4时,九连作业区正南侧约300米处突然发生10多米长的内滑坡,情况紧急。

李向群大喊一声:“不好!快上!”带头跳入水中,随即,九连官兵也纷纷跳入水中,大家手拉手筑起两道人墙护住大堤。

8月17日上午,与洪水搏斗了一夜的李向群,悄悄来到营部找到卫生员。他向卫生员要感冒药,一试表,发烧挺厉害。卫生员给他开了两包药,让他签个字,回去休息。李向群想,签了名就不能上大堤了,一点感冒用不着休息。

卫生员王稳容曾和李向群一起参加函授学习,就对他说:“大家都在大堤上抢险,我又刚入党,怎么能休息,如果连里干部问起这件事,你可要给我保密。”卫生员说,这次我给你保密,下次可不行了。

8月19日上午,李向群仍然没有退烧,听到天兴堤段又出现8个管涌群后,又和战友们奔向天兴堤。其实他请个假就可在家休息,但是他觉得堤上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制服洪魔的力量,况且,自己已是一名共产党员了,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应该轻伤不下火线。

在天兴大堤,李向群看到浑浊的江水从管涌口喷出,扛起沙袋就跑,两袋、三袋、四袋,忘记了病痛,渐渐地,他的脚步慢了下来,头不怎么痛了,可昏沉沉的。

突然,他觉得好像碰到什么东西,一看,是指导员和排长。排长责怪李向群,说:“休息一下,不要劳累过度了。别人扛一包,你老是扛两包,这怎么行!”

指导员看到李向群脸色发青,用手一摸他的额头,真烫手,就对排长说:“把他送回去!”李向群不肯走,分辩说:“这点小病不算什么!”指导员说:“你带病坚持抢险,精神可嘉,但这种做法不可取。”

李向群死活不下堤,一直带病坚持战斗,直到晕倒在大堤上。李向群被送进了卫生队。

在卫生队里,李向群躺不住,一听有情况就不顾一切地往堤上跑,前后三次“出逃”。他说:“都什么时候了,我还能躺得下!”

8月21日,南平大堤有一段堤基塌陷,引发70米的内滑坡,汹涌的江水不断冲击着江堤,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

8时,全团官兵到南平大堤险段抢险,有的挥舞铁锨装填沙包,有的肩扛手抱沙包,干得热火朝天。

忽然,一班长王绍发现李向群也在大堤上。指导员跑过去,说:“快回去,你还要不要命?”

李向群真诚地说:“指导员,险情这么急,全团都上了,我在医院里躺着不踏实。”

指导员命令道:“不行!你必须回去!一班长,你把他送回去!”李向群被推上了车。可是,不大会儿,李向群又出现在大堤上。

李向群带病坚持抢险,和战友们一起装填沙土,搬运沙包。他感到阵阵头晕,却不肯少填一铲沙,少扛一个沙包,少跑一步路。战友们看他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都劝他休息,他微微一笑,“我没事的!”

10时左右,李向群已经非常疲累。当他扛着两只沙包再次爬上大堤时,头一阵儿发晕,一个跟头栽倒在大堤上。

战友们赶紧围过来一看,沙袋压在李向群肩膀上,他的鼻孔渗出了鲜血。一位在堤上送水的老大娘唐书秀,将李向群抱在怀里,急忙褪下手镯给他刮痧。

55岁的唐书秀看着不省人事的李向群眼泪汪汪,心里一阵难过。15分钟以后,李向群苏醒过来。他喝了两碗水,休息了几分钟,不顾大家的劝阻,又扛起了沙包。

这时,他每走一步,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还直打颤。他咬紧牙关,紧锁眉头,心里默念着:坚持,坚持,再坚持。满头汗水的李向群扛到20多包沙袋时,终因疲劳过度,一头扑倒在大堤上,口吐鲜血,昏死过去。

11时5分,李向群在教导员王战飞的护送下,被送进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李向群才慢慢睁开了双眼。

李向群此时生命垂危,但还用微弱的声音对教导员说:“管涌堵住了没有?还滑不滑坡?晚上还有没有任务?”

教导员流着眼泪说:“向群!你安心治病吧,大堤没事了。”

当天下午,李向群被紧急送到武汉抢救。因为他极度劳累,导致心力衰竭,肺部大面积出血,经多方抢救无效,于22日10时10分永远闭上了眼睛。

1998年8月28日,南平镇港关中学校门口挂着“李向群同志永垂不朽”的横幅。13时30分,在港关中学为抗洪英雄李向群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师政委曾求腾噙着泪花念悼词,念着念着失声痛哭起来。琼山市副市长王舜边哭边说:“向群是党的好儿子,是我们琼崖人民的好儿子啊!”

从此,李向群,一个崇高的形象永远屹立在千万人的心头;李向群,又一位伟大的英雄,英名千古!

钢铁战士吴良珠带病抗洪

1998年8月21日,26岁抗洪战士吴良珠,终因劳累过度,病情恶化,栽倒在大堤上。

在105医院,他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医生们无法想象,身患晚期肝癌的吴良珠,竟在抗洪一线英勇战斗55个日夜。专家们眼里噙着泪:“简直不敢相信,这样危重的病情还在大堤上战斗,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6月下旬,从到长江干堤到住进医院,安庆军分区专业军士、汽车驾驶员吴良珠在大堤上整整战斗55天。

安庆军分区抗洪前线指挥所设在长江同马大堤,吴良珠负责保障指挥所的指挥用车。按说,任务只是开车,但是,吴良珠却把自己“编”入了突击队。

7月27日,同马大堤杨湾闸口东西两侧同时出现渗水,碗口粗的水柱向闸外喷涌而出。此闸一破,将直接威胁下游20多个乡镇80多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搏斗48小时,险情排除了,吴良珠却昏倒在大堤上。

7月31日,沟口电站出现特大管涌。跟随军分区领导赶到现场的吴良珠,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洪水中传递沙袋,慢慢地,他的速度慢了下来,接过最后一个沙袋便一头栽倒在水里。

连战友们也记不清楚,吴良珠在大堤上昏倒了多少次,只是多次听他说:“作为一名战士,应该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吴良珠的家乡就在长江边望江县同马大堤巩固圩,也遭受了水灾。乡亲们捎来口信:“良珠,你父母都70多岁了,身体又不好,正盼你早点回去搬家呢。”

吴良珠犹豫再三没回去,他想:大堤保不住,更多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就像自己家乡一样了吗?他对捎信人说:“请转告我父母,现在正是抗洪的节骨眼上,我走不开……”

50多天里,吴良珠四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一次也没有进去。吴良珠觉得人在大堤上心里才踏实,他几次对命令他回家看看的领导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劳累使吴良珠病情更加恶化。7月下旬以来,吴良珠的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饭量一天比一天减少,还经常用手捂着肚子。

每次病情发作时,吴良珠就到卫生所拿点止痛药,医生问他哪不舒服,他只是说:“胃有点疼,没关系,我年轻,睡一觉就好了。”

然而,“睡了一觉”的吴良珠还是不能遏制病情的恶化。

8月3日上午8时,吴良珠发起了高烧,在指挥所里打吊针。那天,中央电视台的两名记者急着要赶往抢险救灾现场,吴良珠听说后立即拔去吊针,驾车直奔广济圩大堤。

8月10日,冒着40度的高温战斗在江调圩上的吴良珠腹痛不止,他咬紧牙关,用草包顶住腹部坚持战斗。终于,他累倒在堤脚的沙包上。

那天半夜,战友赵胜伟一觉醒来发现吴良珠不在,便四处寻找,只见他蹲在车库旁的大树边,双手紧紧抵住腹部,发出轻微的呻吟声。小赵忙问怎么回事,吴良珠说:“没事,肚子有点疼。”

第二天,赵胜伟要求接替吴良珠,承担起往抗洪指挥部送急件的任务。吴良殊坚决不肯:“你的车况不好,又不熟悉路线,还是我跑吧!”

“熟悉”成了吴良珠不下“水线”的最好理由。50多天里,吴良珠每天都至少要跑300公里以上,睡眠只有两三个小时。

8月16日晚,军分区徐政委见忙了一天的吴良珠只喝了一碗汤,不忍喊他出车。吴良珠急了:“长江大堤的路我熟悉,我去速度快!”一个晚上,他拉着军分区领导从广济圩到枞阳江堤,直到凌晨3时才回来。

那夜,吴良珠再次昏了过去。

没人想到平日里体壮如牛的吴良珠这些日子会“说昏说昏”。当领导、干部、战士知道他的病情后,许多人痛哭失声,“他是累成这样的啊!”

8月21日,安庆军分区门诊部的医生,送吴良珠转院检查治疗。上救护车前,吴良珠左手按住腹部,右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身上仅有的10元钱,对战友涂潜生说:“早上听广播,全国人民都在捐款支援灾区,我也表示一点心意吧!”

手术当天下午,吴良珠从昏迷中醒来。陪护的虞伟根说:“分区那边有事,我不能陪你了,让杨助理员陪你。”虚弱不堪的吴良珠忙问:“是不是江堤又发生险情了?”

分区政委徐如栋赶到合肥看望吴良珠,望着在抗洪前线日日夜夜战斗在身边的战士枯槁的面容,徐政委泣不成声。

9月16日,中央军委授予吴良珠“抗洪钢铁战士”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合肥举行。人们说,是钢铁般的意志铸就了这个钢铁战士。

周菊英栽倒在抗洪大堤上

1998年盛夏,暴雨肆虐,江水猛涨,百年一遇的洪水不期而至,奔腾咆哮,以强劲凶猛的势头,袭击险中之险的荆江。

大垸乡黄木山村妇女主任、共产党员周菊英,在大堤上连续奋战37个昼夜,终因劳累过度,于8月8日凌晨4时,一头栽倒在自己树起的“生死牌”下,用年仅44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凯歌。

进入汛期,黄木山村奉命镇守在荆江险段合作垸鱼尾洲。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正当村支部为选任“粮草官”犯愁时,周菊英主动请缨,承担通汛联络、召集劳力、筹集防汛器材等工作。

周菊英深知责任重大,接受任务后,她索性住进村部值班室,昼夜不停地接通知、传命令、催劳力、送器材,整天忙得团团转。

7月2日深夜23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洪水一个劲地疯涨,周菊英接到乡防汛指挥部的命令:限在3日6时前,按户平均10条编织袋收齐运到指挥部。

“时间就是生命”,时限仅有7个小时,周菊英火速跑到广播室,连续数遍向务农户传达命令,然后推上三轮车,到地形复杂、农户居住分散地段,挨户收集编织袋。暴雨如鞭,大风刮翻了手中的雨伞,她浑身湿透,挨家挨户收齐2700多条编织袋运到村部。

村里的机动车已全部上堤待命,这些编织袋怎么运到指定的地点呢?周菊英叫醒刚从外地回娘家的女儿、女婿,连夜用两辆板车,拖着沉甸甸的编织袋冒雨赶路。

天黑路滑,周菊英患上严重风湿关节炎的双腿不听使唤,她摔倒了又爬起来,爬起来又摔倒,雨水、汗水、泥水顺着发梢往下淌。事后,周菊英才发现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受伤达11处之多。

3日晨4时15分,周菊英将编织袋送到指定堤段,她累得趴在指挥部的门槛上,喘息着问:“还需要我做什么?”

周菊英刚返回村部,又接到指挣部的命令:紧急组织100名劳动力,增援抢险堤段。周菊英顾不得喝一口水,换一件衣服,又冒雨组织人员上堤增援。一连20多天,周菊英没吃上一顿安稳饭,没睡上一个囫囵觉。

连日劳累,使她的双腿像灌了铅似的,连迈步都感到极度困难,但周菊英一声不吭,咬牙坚持,先后收集编织袋1�7万条,出色完成了指挥部每次下达的防汛器材筹集任务。

所有通讯联络,命令传达,劳力调配,后勤保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没有出现一次差错,她多次受到乡防汛指挥部的肯定和表扬。

超历史水位居高不下,洪峰一次次紧逼荆江大堤,危急时刻,周菊英奔赴大堤,和村干部在防守堤段树起“生死牌”。

酷暑下,她抢筑子堤,搬运袋土,处处和小伙子争先;夜幕下,她巡堤查险,挖沟导滤,事事以身作则;烈日下,她浑身被汗水湿透,衣服没有一根干纱;深夜换班时,随手搂把稻草,靠着墙角打会盹。

8月7日凌晨,鱼尾洲堤段发生溃口性特大翻沙鼓水群险情,刚巡堤换班的周菊英又投入抢险,40多公斤重的袋土,她一趟接一趟跟着小伙子们跑步扛运,一干就是3个多小时,她肩上蹭破了皮,双手满是血泡,硬是坚持到险情被完全控制,她累得趴在地上再也不能动弹。

仅两小时后,周菊英又拄着木棍顽强地站了起来,带班巡堤查险。她两腿关节剧烈疼痛,只好双膝着地,一步一步往前爬,膝盖磨破了,鲜血渗入了养育她的沃土,50余米长的地段留下了一行殷红的血迹,她仍然坚持细心查险。

周菊英凭着女人特有的细心,在一口老井旁发现了一处翻沙鼓水险情。她自己守在井口,派人火速报告指挥部,经及时抢护,避免了一场毁灭性的灾害。

8月8日7时,周菊英又上堤巡堤查险,哪知她走不到30米,便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生死牌”下,等到医生和救护车赶来,周菊英的心脏已停止了跳动。“生死牌”上,鲜红的大字写着: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誓死保卫大堤,誓死保卫家园!

周菊英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用有限的生命在石首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尊基层干部为党和人民利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不朽丰碑!

周菊英牺牲后,中共石首市委、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开展向周菊英同志学习的活动。荆州市人民政府追授她为“三八”红旗手,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她为烈士,湖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追授她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

江泽民总书记在听取周菊英事迹汇报后,称赞她是“抗洪女英雄”。全国妇联追授周菊英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妇女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并决定在全国广泛开展宣传学习活动。

在1998年的抗洪大战中,从上到下,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多少勇于奉献的感人故事,我们无法一一说清,但是,抗洪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中国人民战胜困难,不断前进的动力!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众志成城》张德崇等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98中国大洪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五洲传播出版社

《长江悲鸣曲》郭同旭著花城出版社

《薪火相传:“抗洪抢险英雄连”纪实》福恒著白山出版社

《屹立:98武警九江抗洪纪实》刘秉荣著人民武警出版社

《李向群和他的战友抗洪日记选》谢良进选编广西人民出版社

《98中国大抗洪》乔林生,程文胜著长征出版社

《凝眸1998:一位省纪委书记抗洪抢险手记》马世昌著江西人民出版社

《橄榄绿防线:98中国武警抗洪抢险实录》吴天智主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宜昌奇迹:一九九八年抗洪抢险纪实》杨尚聘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四、表彰英雄

●李向群涨红着脸对指导员说:“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支部在‘水线’上考验我,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最危险的地方让我上,我一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的入党誓言。”

●上救护车前,吴良珠左手按住腹部,右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身上仅有的10元钱,对战友说:“早上听广播,全国人民都在捐款支援灾区,我也表示一点心意吧!”

●“生死牌”上,鲜红的大字写着周菊英的誓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誓死保卫大堤,誓死保卫家园!”

● 表彰英雄人民大会堂表彰抗洪英雄

1998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江泽民、李鹏、朱�基、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大会由朱�基主持,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

江泽民说:

坚决战胜这场洪水,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一场重大斗争,也是对中国人民与天奋斗的勇气、信心和力量的一场严峻考验。在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现出了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

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抗洪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大发扬,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1998年10月8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军抗洪抢险庆功表彰大会。

在会上,江泽民发表讲话指出:

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我军充分展示出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视人民利益重于一切的高度政治觉悟;充分展示出指挥果断、反应迅速、战无不胜的过硬素质;充分展示出英勇顽强、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充分展示出令行禁止、秋毫无犯的严明组织纪律性;充分展示出密切配合、官兵一致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展示出全面、快速、高效的保障能力。

……

抗洪精神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凝聚力的又一次展示,是世世代代继承和宏扬的民族精神,它将激励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高建成为救战友光荣牺牲

高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高炮团二二五营一连指导员。1998年8月1日,随部队参加抗洪抢险,在湖北省嘉鱼县洲湾地段抗洪时,高建成为抢救战友光荣牺牲。

1998年8月1日,高建成和战士们吃过晚饭,正像往常一样召开有关抗洪抢险的例会。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湖北省防总指挥部命令:洲湾中堡村堤垸发生严重管涌,部队火速赶赴抢险。

接到命令不到3分钟,168名官兵就踏上5部大型牵引车,向险堤急驶而去。车越往前行,路面上的水越多,车队两旁都是成群结队向后撤退的群众。

高建成看到人群中一位老大爷和一位老大娘互相搀扶着,颤微微挪不动步,立即停车将两位老人扶上车来。

20时30分,车队距离洲湾堤坝只有100多米时,因多日浸泡变得松散的大堤,在管涌的压力下轰然决口,落差近10米的洪水裹挟着泥沙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而来,冲撞着一部部大块头的牵引车。激流中,牵引车剧烈摇晃。

高建成高声叫道:“不要慌!快解背包带,把车连在一起!”在他的指挥下,战士们迅速展开自救与互救。突击队员脱下救生衣穿在不会水的战士身上。

高建成带领战士爬上车顶,解下背包带与前面一连连长黄顺华带队的车连在一起。由于高建成所在牵引车已开始倾斜,高建成命令车上的战士和老百姓顺着背包带迅速转移到黄连长的车上,高建成最后一个离开后,车子即被洪水吞没。

此时,黄连长看到高建成脸色发青,知道他几天来一直带病扛沙包筑堤坝,身体极度虚弱,便不由分说将一件救生衣套在他身上。

此时,高建成扭头看见不会水的新兵赵文源正不知所措,便一把脱下救生衣套在他身上,并叫过一个会水的班长说:“快带他到树上去!”

滔滔激流中,高建成和黄顺华带领战士们将背包带拴在一起,大家向树上转移。肆虐的洪水还在疯狂上涨,高建成一边组织疏散战士,一边不断大声喊着:“同志们,不要惊慌,有我和连长在,有党员干部在,就一定要保住战士们的生命,就是牺牲我们也要保住大家。”

突然,一阵浊浪涌来,高建成被掀入激流之中。漆黑的夜色中,高建成在激流中飘游着,多日的劳累和病痛使他疲惫不堪,按他的水性他完全能够游到旁边的树上求生,但他没有,考虑到水中可能还有战友和群众,他边游边开始寻找,他喊道:“水中有人吗?”

突然,身边响起微弱的呻吟声:“我是一连的刘楠。”高建成奋力游到他身边,告诉他:“我是指导员高建成,别慌,跟我来!”

一只大手抓住了刘楠的胳膊,高建成拖着刘楠游近了树丛。此时,刘楠已无力爬到树上,高建成也筋疲力尽。他和刘楠在水中时沉时浮。

高建成边游边鼓励小刘:“一定要顶住!”正说着,一个浪头打来,高建成借势用肩膀把刘楠顶到树上。刘楠高喊着:“指导员,太危险,你也上来吧!”

高建成摆了摆手,再次游向激流中寻找落水的战友。“救救我!”高建成循声游去,一把抓住正在下沉的13班战士何董华的手,拖着小何不顾一切地游着,一米、两米……终于游到了一棵树旁,虚弱的小何被高建成猛力一推,就势抓住了树枝。

当小何回过头寻找指导员时,只看见他的头和手露了一下,便被洪流裹挟而去。8月3日中午时分,在距洪水决口3公里处,高建成的遗体被打捞上来。

为了抗洪,为了战友,高建成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33岁的青春年华。

9月4日,中央军委授予高建成“抗洪英雄”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京隆重举行,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宣读了江泽民主席签署的中央军委授予高建成同志“抗洪英雄”荣誉称号的命令。大会还号召全体指战员向高建成同志学习。李向群极度疲劳献出生命

1998年8月22日,年仅20岁、参军20个月,党龄只有8天的李向群,家富不忘报效国家,舍生忘死为民献身,牺牲在荆江大堤上,可歌可泣,英名永存。

正像他生前所说: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为人民勇于牺牲奉献,就是一个有价值的革命军人。

1998年6月13日,李向群回家探亲。也就是从那个时日开始,我国广阔的大地开始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李向群虽然回到了家里,但他每天晚上都打开电视关注着各地的水情。6月22日,休假仅8天的李向群为了抗洪提前返回部队。

6月24日,漓江水位暴涨,桂林市区大面积进水,火车站北站水深达1�2米。部队接到紧急任务,要到青狮潭水库抢险。刚刚归队两天的李向群和大家一起扛沙包垒大堤,干了两天两夜,圆满完成了任务。

1998年8月5日,李向群所在部队接到紧急命令,立即赶赴湖北灾区。部队没来得及吃饭,又饿又渴,经过30几个小时,到达湖北沙市,就立即奔上大堤抢险。

8月7日14时,李向群随部队从沙市到达弥市镇。8月8日8时30分,荆江干堤马浩段大面积散漫,部分地段出现滑坡,情况紧急,部队迅速上堤抢险。

李向群迅速穿上救生衣,扛着铁锹,和战友们一起赶往大堤,立即投入抢险。别人一次扛一个沙包,李向群扛两个,排长郭秀磊劝他,说:“向群,悠着点劲,干得太猛,明天怎么办?”

李向群笑着说:“排长,没关系,我年轻有的是力气,再说,力气用完了还可以再长啊!”太阳当头照,李向群扛着两个沙包,不一会儿,衣服就被汗水湿透了。

战友朱天平看到李向群这样拼命干,也非常心疼。朱天平知道劝也没用,就在给李向群装沙土的时候少装一些。李向群发现后,撑开编织袋,使劲嚷着:“再装点!再装满一点!”

李向群嫌小朱动作慢,干脆把铁锹抢过来自己装。两个半小时,李向群双肩被编织袋蹭破了皮,渗出了鲜血,一共扛了50多趟,是全营扛包最多的。

8月7日晚,李向群在湖北沙市的弥市镇大口村,怀着激动的心情趴在背包上连夜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

8日早上,李向群涨红着脸对指导员说:“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支部在‘水线’上考验我,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最危险的地方让我上,我一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的入党誓言。”

8日23时,为迎战长江第四次高峰,九连的临时会议室里,正在热烈讨论参加抗洪抢险突击队人员名单。

李向群刚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心想加入突击队。可是,他听说参加突击队的都必须是党员、干部和骨干。可他什么都不是,想什么办法才能加入突击队呢?

李向群来到会议室门口,大着胆子喊了一声“报告”,就推开了会议室的门。正在屋里开会的人都不做声了,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李向群看到大家疑惑的目光,也有些不自在,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了。

这时,指导员胡纯林开了口,他明白李向群是来干什么的。他说:“怎么还没休息?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说不定一会儿还要去抢险呢!”

李向群定了定神,大声说:“我正是为这事来的,请批准我参加突击队吧!”他说得很恳切,两只眼睛看着大家。

指导员听了李向群的话非常感动,说道:“你提的要求很好,我们很高兴。但是,作为一名战士,要服从组织的安排!”

李向群有点着急,说:“我自幼在江边长大,身体结实,水性好,最适合担任抗洪抢险突击队员了。”

连长说:“你的心情我们理解。可是,突击队员要求是党员和骨干。你不是骨干,也没入党,就不要参加了。”

李向群急着说:“连长,指导员,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已交了入党申请书,让我在突击队里接受考验吧!”

大家听了李向群的话,觉得有道理。连长和指导员也交换了一下眼色,会心地点了点头。

指导员站起来说:“好了,根据李向群同志的一贯表现和他强烈的要求,我同意他参加突击队!凡是同意的举手!”

李向群如愿成了突击队员,高兴地走出了会议室,抓紧做抢险的准备去了。

8月13日10时25分,李向群随部队火速赶到弥市大坪口幸福闸排险。这时候,长江第五次洪峰逼近沙市,幸福闸发生较大面积散浸,需要迅速查清漏洞,排除险情。

福闸这个地方,江面弯多水急,漩涡不断,恶浪一个接着一个扑向堤岸。连长正在考虑下水排险的人选,李向群拨开人群走到闸前对连长说:“我下去试试!”说完一个猛子扎下去。

30秒、50秒,李向群一直没露头。大家都着急起来。1分钟过后,李向群才从下游10几米的水面冒出来。

指导员忙问:“怎么样?”

李向群说:“水流太急,控制不住身子。”连长命令拿背包带,把6只沙袋捆在一起放入水里,脱掉衣服要亲自下去。

李向群一下子把背包绳抢过来,说:“连长,我下去过一次,心里有底,还是我下吧!”说完,李向群抱着沙袋沉入了水中。

在下沉当中,李向群的右脚踝关节不小心碰到闸门,被划开一个4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可他全然不顾,手脚并用,来回探寻,终于找到了闸门渗水口的准确位置。

李向群上岸后,连长见他右脚踝流血不止,立即叫卫生员为他包扎,并让他去休息。李向群不肯,说:“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多扛一袋沙包,大堤就多一分安全。这个时候,我怎么能休息!”李向群又和大家投入了封堵管涌的战斗。

在全连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封住了渗水洞,排除了险情。

8月14日,由于李向群在抗洪抢险中表现出色,经连队党支部大会讨论,一致同意接受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8月16日,长江第六次洪峰到达荆江,沙市水位45�22米,创历史最高记录。17时30分,李向群和战友们来不及吃晚饭,火速赶到南平大堤投入抢险。

这时,有的堤段河水已漫过大堤,次日凌晨4时,九连作业区正南侧约300米处突然发生10多米长的内滑坡,情况紧急。

李向群大喊一声:“不好!快上!”带头跳入水中,随即,九连官兵也纷纷跳入水中,大家手拉手筑起两道人墙护住大堤。

8月17日上午,与洪水搏斗了一夜的李向群,悄悄来到营部找到卫生员。他向卫生员要感冒药,一试表,发烧挺厉害。卫生员给他开了两包药,让他签个字,回去休息。李向群想,签了名就不能上大堤了,一点感冒用不着休息。

卫生员王稳容曾和李向群一起参加函授学习,就对他说:“大家都在大堤上抢险,我又刚入党,怎么能休息,如果连里干部问起这件事,你可要给我保密。”卫生员说,这次我给你保密,下次可不行了。

8月19日上午,李向群仍然没有退烧,听到天兴堤段又出现8个管涌群后,又和战友们奔向天兴堤。其实他请个假就可在家休息,但是他觉得堤上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制服洪魔的力量,况且,自己已是一名共产党员了,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应该轻伤不下火线。

在天兴大堤,李向群看到浑浊的江水从管涌口喷出,扛起沙袋就跑,两袋、三袋、四袋,忘记了病痛,渐渐地,他的脚步慢了下来,头不怎么痛了,可昏沉沉的。

突然,他觉得好像碰到什么东西,一看,是指导员和排长。排长责怪李向群,说:“休息一下,不要劳累过度了。别人扛一包,你老是扛两包,这怎么行!”

指导员看到李向群脸色发青,用手一摸他的额头,真烫手,就对排长说:“把他送回去!”李向群不肯走,分辩说:“这点小病不算什么!”指导员说:“你带病坚持抢险,精神可嘉,但这种做法不可取。”

李向群死活不下堤,一直带病坚持战斗,直到晕倒在大堤上。李向群被送进了卫生队。

在卫生队里,李向群躺不住,一听有情况就不顾一切地往堤上跑,前后三次“出逃”。他说:“都什么时候了,我还能躺得下!”

8月21日,南平大堤有一段堤基塌陷,引发70米的内滑坡,汹涌的江水不断冲击着江堤,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

8时,全团官兵到南平大堤险段抢险,有的挥舞铁锨装填沙包,有的肩扛手抱沙包,干得热火朝天。

忽然,一班长王绍发现李向群也在大堤上。指导员跑过去,说:“快回去,你还要不要命?”

李向群真诚地说:“指导员,险情这么急,全团都上了,我在医院里躺着不踏实。”

指导员命令道:“不行!你必须回去!一班长,你把他送回去!”李向群被推上了车。可是,不大会儿,李向群又出现在大堤上。

李向群带病坚持抢险,和战友们一起装填沙土,搬运沙包。他感到阵阵头晕,却不肯少填一铲沙,少扛一个沙包,少跑一步路。战友们看他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都劝他休息,他微微一笑,“我没事的!”

10时左右,李向群已经非常疲累。当他扛着两只沙包再次爬上大堤时,头一阵儿发晕,一个跟头栽倒在大堤上。

战友们赶紧围过来一看,沙袋压在李向群肩膀上,他的鼻孔渗出了鲜血。一位在堤上送水的老大娘唐书秀,将李向群抱在怀里,急忙褪下手镯给他刮痧。

55岁的唐书秀看着不省人事的李向群眼泪汪汪,心里一阵难过。15分钟以后,李向群苏醒过来。他喝了两碗水,休息了几分钟,不顾大家的劝阻,又扛起了沙包。

这时,他每走一步,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还直打颤。他咬紧牙关,紧锁眉头,心里默念着:坚持,坚持,再坚持。满头汗水的李向群扛到20多包沙袋时,终因疲劳过度,一头扑倒在大堤上,口吐鲜血,昏死过去。

11时5分,李向群在教导员王战飞的护送下,被送进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李向群才慢慢睁开了双眼。

李向群此时生命垂危,但还用微弱的声音对教导员说:“管涌堵住了没有?还滑不滑坡?晚上还有没有任务?”

教导员流着眼泪说:“向群!你安心治病吧,大堤没事了。”

当天下午,李向群被紧急送到武汉抢救。因为他极度劳累,导致心力衰竭,肺部大面积出血,经多方抢救无效,于22日10时10分永远闭上了眼睛。

1998年8月28日,南平镇港关中学校门口挂着“李向群同志永垂不朽”的横幅。13时30分,在港关中学为抗洪英雄李向群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师政委曾求腾噙着泪花念悼词,念着念着失声痛哭起来。琼山市副市长王舜边哭边说:“向群是党的好儿子,是我们琼崖人民的好儿子啊!”

从此,李向群,一个崇高的形象永远屹立在千万人的心头;李向群,又一位伟大的英雄,英名千古!

钢铁战士吴良珠带病抗洪

1998年8月21日,26岁抗洪战士吴良珠,终因劳累过度,病情恶化,栽倒在大堤上。

在105医院,他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医生们无法想象,身患晚期肝癌的吴良珠,竟在抗洪一线英勇战斗55个日夜。专家们眼里噙着泪:“简直不敢相信,这样危重的病情还在大堤上战斗,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6月下旬,从到长江干堤到住进医院,安庆军分区专业军士、汽车驾驶员吴良珠在大堤上整整战斗55天。

安庆军分区抗洪前线指挥所设在长江同马大堤,吴良珠负责保障指挥所的指挥用车。按说,任务只是开车,但是,吴良珠却把自己“编”入了突击队。

7月27日,同马大堤杨湾闸口东西两侧同时出现渗水,碗口粗的水柱向闸外喷涌而出。此闸一破,将直接威胁下游20多个乡镇80多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搏斗48小时,险情排除了,吴良珠却昏倒在大堤上。

7月31日,沟口电站出现特大管涌。跟随军分区领导赶到现场的吴良珠,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洪水中传递沙袋,慢慢地,他的速度慢了下来,接过最后一个沙袋便一头栽倒在水里。

连战友们也记不清楚,吴良珠在大堤上昏倒了多少次,只是多次听他说:“作为一名战士,应该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吴良珠的家乡就在长江边望江县同马大堤巩固圩,也遭受了水灾。乡亲们捎来口信:“良珠,你父母都70多岁了,身体又不好,正盼你早点回去搬家呢。”

吴良珠犹豫再三没回去,他想:大堤保不住,更多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就像自己家乡一样了吗?他对捎信人说:“请转告我父母,现在正是抗洪的节骨眼上,我走不开……”

50多天里,吴良珠四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一次也没有进去。吴良珠觉得人在大堤上心里才踏实,他几次对命令他回家看看的领导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劳累使吴良珠病情更加恶化。7月下旬以来,吴良珠的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饭量一天比一天减少,还经常用手捂着肚子。

每次病情发作时,吴良珠就到卫生所拿点止痛药,医生问他哪不舒服,他只是说:“胃有点疼,没关系,我年轻,睡一觉就好了。”

然而,“睡了一觉”的吴良珠还是不能遏制病情的恶化。

8月3日上午8时,吴良珠发起了高烧,在指挥所里打吊针。那天,中央电视台的两名记者急着要赶往抢险救灾现场,吴良珠听说后立即拔去吊针,驾车直奔广济圩大堤。

8月10日,冒着40度的高温战斗在江调圩上的吴良珠腹痛不止,他咬紧牙关,用草包顶住腹部坚持战斗。终于,他累倒在堤脚的沙包上。

那天半夜,战友赵胜伟一觉醒来发现吴良珠不在,便四处寻找,只见他蹲在车库旁的大树边,双手紧紧抵住腹部,发出轻微的呻吟声。小赵忙问怎么回事,吴良珠说:“没事,肚子有点疼。”

第二天,赵胜伟要求接替吴良珠,承担起往抗洪指挥部送急件的任务。吴良殊坚决不肯:“你的车况不好,又不熟悉路线,还是我跑吧!”

“熟悉”成了吴良珠不下“水线”的最好理由。50多天里,吴良珠每天都至少要跑300公里以上,睡眠只有两三个小时。

8月16日晚,军分区徐政委见忙了一天的吴良珠只喝了一碗汤,不忍喊他出车。吴良珠急了:“长江大堤的路我熟悉,我去速度快!”一个晚上,他拉着军分区领导从广济圩到枞阳江堤,直到凌晨3时才回来。

那夜,吴良珠再次昏了过去。

没人想到平日里体壮如牛的吴良珠这些日子会“说昏说昏”。当领导、干部、战士知道他的病情后,许多人痛哭失声,“他是累成这样的啊!”

8月21日,安庆军分区门诊部的医生,送吴良珠转院检查治疗。上救护车前,吴良珠左手按住腹部,右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身上仅有的10元钱,对战友涂潜生说:“早上听广播,全国人民都在捐款支援灾区,我也表示一点心意吧!”

手术当天下午,吴良珠从昏迷中醒来。陪护的虞伟根说:“分区那边有事,我不能陪你了,让杨助理员陪你。”虚弱不堪的吴良珠忙问:“是不是江堤又发生险情了?”

分区政委徐如栋赶到合肥看望吴良珠,望着在抗洪前线日日夜夜战斗在身边的战士枯槁的面容,徐政委泣不成声。

9月16日,中央军委授予吴良珠“抗洪钢铁战士”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合肥举行。人们说,是钢铁般的意志铸就了这个钢铁战士。

周菊英栽倒在抗洪大堤上

1998年盛夏,暴雨肆虐,江水猛涨,百年一遇的洪水不期而至,奔腾咆哮,以强劲凶猛的势头,袭击险中之险的荆江。

大垸乡黄木山村妇女主任、共产党员周菊英,在大堤上连续奋战37个昼夜,终因劳累过度,于8月8日凌晨4时,一头栽倒在自己树起的“生死牌”下,用年仅44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凯歌。

进入汛期,黄木山村奉命镇守在荆江险段合作垸鱼尾洲。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正当村支部为选任“粮草官”犯愁时,周菊英主动请缨,承担通汛联络、召集劳力、筹集防汛器材等工作。

周菊英深知责任重大,接受任务后,她索性住进村部值班室,昼夜不停地接通知、传命令、催劳力、送器材,整天忙得团团转。

7月2日深夜23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洪水一个劲地疯涨,周菊英接到乡防汛指挥部的命令:限在3日6时前,按户平均10条编织袋收齐运到指挥部。

“时间就是生命”,时限仅有7个小时,周菊英火速跑到广播室,连续数遍向务农户传达命令,然后推上三轮车,到地形复杂、农户居住分散地段,挨户收集编织袋。暴雨如鞭,大风刮翻了手中的雨伞,她浑身湿透,挨家挨户收齐2700多条编织袋运到村部。

村里的机动车已全部上堤待命,这些编织袋怎么运到指定的地点呢?周菊英叫醒刚从外地回娘家的女儿、女婿,连夜用两辆板车,拖着沉甸甸的编织袋冒雨赶路。

天黑路滑,周菊英患上严重风湿关节炎的双腿不听使唤,她摔倒了又爬起来,爬起来又摔倒,雨水、汗水、泥水顺着发梢往下淌。事后,周菊英才发现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受伤达11处之多。

3日晨4时15分,周菊英将编织袋送到指定堤段,她累得趴在指挥部的门槛上,喘息着问:“还需要我做什么?”

周菊英刚返回村部,又接到指挣部的命令:紧急组织100名劳动力,增援抢险堤段。周菊英顾不得喝一口水,换一件衣服,又冒雨组织人员上堤增援。一连20多天,周菊英没吃上一顿安稳饭,没睡上一个囫囵觉。

连日劳累,使她的双腿像灌了铅似的,连迈步都感到极度困难,但周菊英一声不吭,咬牙坚持,先后收集编织袋1�7万条,出色完成了指挥部每次下达的防汛器材筹集任务。

所有通讯联络,命令传达,劳力调配,后勤保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没有出现一次差错,她多次受到乡防汛指挥部的肯定和表扬。

超历史水位居高不下,洪峰一次次紧逼荆江大堤,危急时刻,周菊英奔赴大堤,和村干部在防守堤段树起“生死牌”。

酷暑下,她抢筑子堤,搬运袋土,处处和小伙子争先;夜幕下,她巡堤查险,挖沟导滤,事事以身作则;烈日下,她浑身被汗水湿透,衣服没有一根干纱;深夜换班时,随手搂把稻草,靠着墙角打会盹。

8月7日凌晨,鱼尾洲堤段发生溃口性特大翻沙鼓水群险情,刚巡堤换班的周菊英又投入抢险,40多公斤重的袋土,她一趟接一趟跟着小伙子们跑步扛运,一干就是3个多小时,她肩上蹭破了皮,双手满是血泡,硬是坚持到险情被完全控制,她累得趴在地上再也不能动弹。

仅两小时后,周菊英又拄着木棍顽强地站了起来,带班巡堤查险。她两腿关节剧烈疼痛,只好双膝着地,一步一步往前爬,膝盖磨破了,鲜血渗入了养育她的沃土,50余米长的地段留下了一行殷红的血迹,她仍然坚持细心查险。

周菊英凭着女人特有的细心,在一口老井旁发现了一处翻沙鼓水险情。她自己守在井口,派人火速报告指挥部,经及时抢护,避免了一场毁灭性的灾害。

8月8日7时,周菊英又上堤巡堤查险,哪知她走不到30米,便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生死牌”下,等到医生和救护车赶来,周菊英的心脏已停止了跳动。“生死牌”上,鲜红的大字写着: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誓死保卫大堤,誓死保卫家园!

周菊英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用有限的生命在石首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尊基层干部为党和人民利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不朽丰碑!

周菊英牺牲后,中共石首市委、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开展向周菊英同志学习的活动。荆州市人民政府追授她为“三八”红旗手,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她为烈士,湖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追授她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

江泽民总书记在听取周菊英事迹汇报后,称赞她是“抗洪女英雄”。全国妇联追授周菊英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妇女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并决定在全国广泛开展宣传学习活动。

在1998年的抗洪大战中,从上到下,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多少勇于奉献的感人故事,我们无法一一说清,但是,抗洪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中国人民战胜困难,不断前进的动力!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众志成城》张德崇等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98中国大洪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五洲传播出版社

《长江悲鸣曲》郭同旭著花城出版社

《薪火相传:“抗洪抢险英雄连”纪实》福恒著白山出版社

《屹立:98武警九江抗洪纪实》刘秉荣著人民武警出版社

《李向群和他的战友抗洪日记选》谢良进选编广西人民出版社

《98中国大抗洪》乔林生,程文胜著长征出版社

《凝眸1998:一位省纪委书记抗洪抢险手记》马世昌著江西人民出版社

《橄榄绿防线:98中国武警抗洪抢险实录》吴天智主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宜昌奇迹:一九九八年抗洪抢险纪实》杨尚聘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