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10:46:40

●袁隆平拍案而起,理直气壮地回答美国人:“高科技养活中国人!”

●这位美国农业科学家亲眼目睹了充满生机的袁氏杂交水稻以后,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响指,赞叹道:“这简直是袁氏绝唱!”

●袁隆平饱含深情地说:“杂交水稻这一科研成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 造福世界人民

国际学者盛赞杂交稻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曾经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到下个世纪的20年代,中国的人口将达到16亿,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袁隆平听说后,拍案而起,他理直气壮地回答美国人:“高科技养活中国人!”

袁隆平的弟子罗孝和接着说:“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中国人!”

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力地推动了许多国家农业生产的发展……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2亿亩稻田,即使只拿出一半来改种杂交稻,每年增加的粮食就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

袁隆平用事实响亮地回答了以布郎博士为代表的一些人对中国的质疑,也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与智慧。

袁隆平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以后,在国际引起广泛的关注。

在国外,人们则把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中国第五大发明”。

“东方魔稻”的出现,成功地解决了中国人的吃粮问题,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绿色风暴”。

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的专家、学者赶来湖南贺家山、海南岛南红农场,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美国一位叫唐・帕尔伯格的农业科学家,在参观了袁隆平和他的助手经营的杂交稻田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一篇题为《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的文章。文章中写道:

在中国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饥饿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

这个国家拥有世界1/4的人口。虽然有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每年仍以1�3%的速度增长着。人均耕地只有1/4英亩,只有美国人均耕地的1/8。所以,凡探索发起一场人类所期待的、旨在使世界人民的营养更丰富的运动,以及任何一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必须把中国考虑在内……

这位美国学者赞叹道:

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种植杂交水稻……目前在中国杂交水稻的产量已经超过常规稻的20%。这是他们在为满足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的粮食需求问题上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这位美国学者对于袁隆平的科研成果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

袁隆平给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这样也就等于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的研究成果击退了饥饿的威胁。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还给极少数人上了难能可贵的一课,即东方农业科学的成就,已经超越了它的发源地西方各国……

与此同时,国际水稻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也撰写文章,对于袁隆平的科研成果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袁隆平的科研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因为袁先生所创造的“绿色神话”将有希望解决整个世界的饥饿问题。

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世界农业科技学者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对袁隆平的赞扬在世界农业科学界引起极大的反响。

斯瓦米纳森博士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誉为“绿色神话”。他倡导各国水稻专家重视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引种中国的杂交水稻。

与此同时,美国最具权威性的《科学》杂志也刊发了袁隆平关于杂交水稻研究成功的消息,并登载袁隆平通过亚种间杂交和形态改变而培养出来的杂交水稻株形照片。

一位美国农业科学家对研制出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十分敬仰,他特意来到中国,参观“袁氏杂交水稻”。

当这位科学家亲眼目睹了充满生机的袁氏杂交水稻以后,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响指,赞叹道:“这简直是袁氏绝唱!”

美国引进杂交水稻

1979年5月,美国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闻讯赶到北京。他惊奇地发现中国人正在种植一种前所未有的杂交水稻。

美国是杂交玉米和杂交高粱的故乡。美国的种子公司靠向全世界提供杂交玉米和杂交高粱种子,不知积聚了多少财富。但是,美国却至今尚未攻克杂交水稻研究的难关,尽管洛克菲勒财团斥巨资建立了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结果该项研究还是半途而废。

威尔其没有想到,中国人竟然走在美国人的前头,率先发明了杂交水稻。

威尔其感到这是一个重大的商机。他当即向中国农业部种子公司的接待官员询问这个发明权的享有人是谁,他还主动提出想跟这个人探讨一下有偿转让技术专利的问题。

经过协商,我国农业部种子公司送给威尔其1�5公斤杂交稻种,这些杂交稻种共有3个组合,每个组合0�5公斤。

威尔其把这些珍贵的杂交稻种带回美国以后,美国圆环种子公司当年就把这三个组合的杂交稻种子播种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农业实验站的稻田里。

到收获的季节,这些美国人惊喜地发现杂交稻种与美国的水稻良种比较,可以增产33%至93%。其中产量最低的一个组合,也比美国水稻的产量高出很多。

美国人惊得目瞪日呆,他们把这些来自中国的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

这一年的12月,威尔其再次来华,经过谈判,与我国种子公司签订在种子技术方面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原则协议。

1980年1月,威尔其第三次来华,双方正式签订了合同。合同规定:

中方将杂交稻制种技术传授给美方,在美国制种。制出的种子在美国、巴西、埃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6国销售。圆环种子公司每年从制种总收入中提取6%付给中国作为报酬,合同期为20年。

这是中国农业第一个对外技术转让的合同。

根据合同规定,袁隆平一行3人应邀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制种基地传授杂交稻制种技术。

1980年5月9日,当地时间9时,袁隆平作为首席专家,带领着由他和湖南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陈一吾,和慈利县良种场场长杜慎余组成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组,乘飞机到达洛杉矾。

威尔其和几个美国专家数人很早就打着牌子在机场迎候。

看到袁隆平等人走下飞机舷梯,撑着牌子的威尔其等人连忙满面笑容热情地迎了过来。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威尔其与第一个向他伸过手来的首席专家袁隆平只是礼貌性地轻轻握了一下,就放过去了,却紧紧地握住第二位接上来的陈一吾的手,又是拥抱,又是贴脸,嘴里还十分亲热地说:“您好,尊敬的袁先生!我是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能够结识您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并在美国接待您,我感到非常荣幸!”

陈一吾知道威尔其认错人了,感到十分尴尬。

原来,威尔其虽然多次到中国谈判引进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但却一次也没见过这项技术的发明者袁隆平。在他的想象中,袁隆平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肯定是一副养尊处优、衣着考究、书卷气十足的派头,因此,他一见到风度翩翩的陈一吾,就误认为是袁隆平了。

袁隆平和杜慎余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都不禁掩口而笑。

威尔其知道自己认错了人,他随机应变,做了一个幽默的怪脸,跟着客人放声大笑起来。

接着,威尔其一面耸肩摊手表示遗憾,一面连声道歉说:“对不起,你们哪一位是袁先生?”

陈一吾连忙推过袁隆平用英语介绍说:“威尔其先生,这位才是首席专家袁隆平先生。我们都是他的助手。”

威尔期这才认真地打量着皮肤黝黑、其貌不扬的袁隆平。他没有想到,这位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竟然活像一个勤劳朴实的乡下老农。

“尊敬的袁先生,我认错人了。请您原谅!请让我再次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您将是我们公司和所有美国人最尊贵的客人和朋友。我衷心地祝愿您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得愉快!”威尔其一边热情地说着,一边再次握住袁隆平的手,并紧紧地与他拥抱、贴脸。

袁隆平面带微笑,很诚恳地对威尔其说:“谢谢您的热情迎接,威尔其先生。您认错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是一名水稻专家,长年在田间试验,所以看上去与中国农民没有多少区别。”

威尔其不禁被袁隆平的友好与坦诚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微笑着邀请袁隆平和他的同伴们上车。

袁隆平刚到美国不久,就应加州大学农学院的邀请,与教授、研究生们举行座谈,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后来又应邀参加全美水稻技术会议。

美国许多农业科技人员在得知中国的杂交水稻从开始研究到“三系”配套成功只用了9年时间以后,都对此表示敬佩。

美国当地报纸、杂志和电视台专题报道中国杂交水稻的成就和袁降平等人到美国传授制种技术的消息。

一次,袁隆平身着中山装,在旧金山唐人街与当地《华侨日报》一记者相遇。起初,记者认为袁隆平是来美国学习先进技术的,当他得知袁隆平是来美国传授杂交稻制种技术时,感到十分惊讶,立即对袁隆平进行跟踪采访,并邀请袁隆平到旧金山华侨商会座谈。

第二天,《华侨日报》刊登“中国水稻专家来美传授技术”的新闻。旧金山电视台也竞相报道。

这些报道,使美国人感到震惊,也使中国侨胞深感自豪。

1980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在湖南农业科学院主办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

来自五大洲10多个国家的水稻专家赶往长沙市东郊的马坡岭,参加杂交稻培训班。袁隆平任主讲教师,他经营的杂交稻田就是这个培训班的实习课堂。

使人们感到意外的是,袁隆平的授课竟然是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开始的。袁隆平说:

恩格斯告诉我们:物质的任何有限存在形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的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

接着,袁隆平开始谈到水稻杂交的问题:

人们曾经把‘水稻白花授粉’的习性看成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而我们则依据自然规律将它改变为杂交作物……

众所周知,大自然是极其复杂的,可是,当我们用现代科学对它揭密以后,谁能想到,它竟是用最简单的法则构成的。构成一个事物,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按照一种模式来复制,大自然所用的正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大自然却用它创造出了种种奇迹,创造出了一个多姿多彩、充满了生机的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既要崇拜自然,又要鼓起征服自然的勇气……

袁隆平的讲课,生动幽默,却又充满睿智的思考与不倦的探索激情,深受各国学者的喜爱。

一位外国学者说:

听袁先生讲课,总觉得有一股不可遏制的科学冲动,有对新鲜事物的灵敏嗅觉兼之深沉的思考,有乐而不疲的创新欲望。从哲学的层面看,袁先生对科学的贡献超越了创建杂交水稻本身,其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样有借鉴意义。

还有一位外国学者称赞说:

中华民族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是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民族。在袁隆平身上,我们看到这个民族优秀子孙的良好品格。袁先生所创建的杂交水稻,是中华民族开掘出的新的瑰宝。

1994年2月,应美国得克萨斯州水稻技术公司总裁的邀请,袁隆平率团再一次赴美国休斯敦与该公司就共同开发两系杂交稻举行谈判,草签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两系杂交稻的协议。

同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这一协议。这预示着杂交水稻走向世界又迈出新的步伐。

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向全世界证实了中国农业科学家在发展中国农业科学的事业和探索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甚至世界经济的发展。

杂交水稻造福世界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大厅内,有一幅袁隆平的亲笔题词: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为了让杂交水稻造福人类,袁隆平立下心愿,要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

袁隆平知道这样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

全世界还有8亿多人,仍然处在饥饿的威胁之中,这是一个比欧洲人口还要多的困难群体;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900万人死于饥饿和因饥饿引起的疾病;

每天有2万4千人,每4秒钟大约有一人,因为饥饿或者与饥饿有关的原因而离开人世;

每年有大约500万儿童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

所有这一切,都让袁隆平心中难以平静。

袁隆平曾经饱含深情地说:

杂交水稻这一科研成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衷心希望这项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杂交水稻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任何国家。袁隆平说:“全球水稻的平均产量为每公顷3�9吨;印度是全球种粮面积最大国家,平均产量每公顷仅3吨;日本是农业发达国家,精耕细作,平均产量为每公顷6�6吨;而中国第二期超级杂交水稻已突破了每公顷12吨。”

如今,杂交水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它飘洋过海,在世界许多地方生根、开花和结实。

从1979年开始,按照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安排,袁隆平不断出访世界各国,帮助不同肤色的民族培植杂交水稻。

袁隆平多次赴菲律宾、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缅甸等发展中国家,指导当地科学技术人员培植杂交水稻。

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登台讲学,传授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专家。

袁隆平说:“在几内亚,本地品种产量每公顷1�5至2吨,我们杂交水稻随便种就每公顷有6至7吨;在马达加斯加,当地品种产量每公顷2至2�5吨,我们的产量可达每公顷7至8吨。与此同时,日本、美国等也都给予了马达加斯加种子援助,但产量都没有超过中国;在印尼,最高单产达每公顷12�08吨,创下了这个国家的新纪录;目前,包括美国等先进国家也引进了杂交水稻;越南引进了我们种子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

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缺粮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东南亚、南亚、南美、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或引种,增产效益十分显著,

1982年的初秋季节。国际水稻科技界在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举行盛大集会。

这一天,装饰精致考察的报告大厅座无虚席。

袁隆平也应邀参加这次盛会。

会议开始后,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将袁隆平引向主席台。

投影机在字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头像下方,显现出一行特大号的黑体英文字: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无数的目光都聚焦在袁隆平身上,报告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斯瓦米纳森博士做了一个“暂停”手势以后,人们才安静下来。

斯瓦米纳森博士声音洪亮地说:

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十分荣幸地在这里向你们郑重地介绍我的伟大的朋友、杰出的中国科学家、我们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特邀研究员――袁隆平先生。

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

……

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大厅里再次响起掌声和欢呼声。

袁隆平站起身来,向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专家、学者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用流利的英语说道:

各位先生、各位朋友:

今天,能和各位老朋友在这里再次相聚,与各位新朋友在这里相识,我感到无比的愉快和荣幸!

非常感激斯瓦米纳森博士对我的介绍和夸奖。我虽然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方面做出了一点成绩,但不值得各位朋友如此隆重地推崇。

……

我感谢大家的深情厚意,并愿借此机会在这里表示,我们中国科学家非常乐意和世界各国科技界朋友互相学习,携手并肩,为科学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创造出更多的新成果。

我也希望在这里听到更多关于水稻研究方面的精辟见解和新颖思路,使我从大家的发言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教益……

接着,袁隆平十分郑重地说:

我很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能够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很希望为解决全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专家、学者,都对台上的袁隆平投去尊敬和钦羡的目光……

此后,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又先后多次飞往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开展广泛协作,指导当地的水稻栽培,与各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对于研制杂交水稻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涨,他愿意研制出更多更好的大米,使普天下人民摆脱饥饿。

袁隆平算了笔账:如果全球1�1亿公顷的水稻田,能有50%种上杂交水稻,保守估计,每公顷仅增产2吨粮食,那么全球每年将增产1�1亿吨粮食,按人均每年消耗300公斤粮食算,意味着可以多养活3�6亿人。

“而实际上每公顷增产不可能仅有2吨,”袁隆平说,“面对世界粮食短缺,中国杂交水稻可以更大步伐走出去,在更大程度上造福人类。”

袁隆平有一个深藏在心底的美好愿望:

将自己培育的优质米给每个国家的每个人都分得一份,整个地球村吃着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幸福和温馨……

这是袁隆平此生追求的目标。

如今,中国大地有一半的水稻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是这位科学家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

水稻平均亩产从1950年的140公斤增至1998年的450公斤。

1975年至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相当于每年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研究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该组织的一项战略计划。

受联合国粮农组织之聘,袁隆平担当首席顾问。

在中国的帮助下,越南和印度的杂交水稻达20万公顷,印度为10万公顷,并取得了比当地良种还要高产的效果。

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的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美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说:

“随着农业科学的发展,饥饿的威胁在退出。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把荣誉献给党和人民

从1985年开始,袁隆平多次荣获国际性科学大奖。花环、荣誉和奖章一起向袁隆平飞来……

1987年11月,在法国巴黎,袁隆平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至1987年度科学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在颁奖会上称赞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将这次获奖的1�5万美元全部捐献给国家,作为杂交水稻奖励基金,以奖励在这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以期望中国在这一领域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对于袁隆平的举动,许多外国记者感到难以理解。在巴黎领奖时就有不少记者跟踪采访。

不少记者问袁隆平:“袁先生,您把奖金全部献给国家,那么,你搞科研的动力是什么?”

袁隆平不假思索地回答记者:“成绩与荣誉归功于祖国,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1995年1月12日,首届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袁隆平荣获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他面带微笑,走上领奖台,说:

这次我只是作为农业科技战线上的一个代表获得了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所得的荣誉应该属于全体农业科技战线上勇于攀登高峰的科技工作者。

今后,我将更进一步努力工作,为我国的粮食增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奖”的有钱学森等24名著名科学家。

其中,袁隆平是是农业科学领域中的唯一获奖者。

2000年4月,袁隆平的秘书辛业芸在她的一篇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

在20世纪的长空里,灿若星辰的科技文明造就了许多奇迹。

“东方魔稻”这一神话般的奇迹,它不仅使一个泱泱大国――中国,走出了吃粮受限的低谷,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掀起了一股“绿色风暴”,给不同肤色的人民带来福音。

这是一个中国科学家创造的奇迹,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世界农业发展史册上已定格了他的名字和成就,他的影响将延伸至下一个世纪,乃至更久更远……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所以能研究成功,除了他锐意进取,含辛茹苦地劳动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怀和支持。

因此,袁隆平一直说自己是“寸草仰春晖”。

1981年6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袁隆平撰写了题为《寸草仰春晖》的文章。

他在文章中深情地写道:

党的60周年诞辰来到了。此时此刻,我回顾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功的历程,激情自然而然从心房喷发出来,涌向笔端。我要歌颂党,是党的阳光和雨露养育了科技花苑中杂交水稻这朵奇葩。

这项成果的幼芽刚破土冒出地面,就受到了党的阳光的照耀……

接着,袁隆平深有感触地回顾了他在发明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得到的大力支持。

他说:

1964年我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以后,需要挤课余时间进行试验和配备助手短期帮忙,安江农校党支部书记管彦健同志便通知教务科,把我的课排在10时以前或下午。

试验材料抽穗扬花的时候,安江农校又调了一位教师,帮我搞了一个月的杂交工作。

1966年,我把试验结果写成《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文章在《科学通报》第4期上发表后,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同志立即致函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指出杂交水稻研究很有意义,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给予大力支持。

……

我深感赵石英同志具有远见卓识,不愧是党的好领导、好干部;同时也感激我所在单位的同志们当时保护了科研……

为加快研究的步伐,我们先后到过广东南海县,海南岛陵水县、崖县,雷州半岛徐闻县,云南元江县等地,都得到了当地党组织和各族人民的热情支持。

1970年以后,我们得到的支持更多了。

当年6月,在常德召开了全省第二次农业科学经验交流会,湖南省负责同志非常重视,把我请上主席台,并给我们科研小组发了奖状。

1971年元月,中国科学院业务组副组长黄正夏同志到了海南,他得知我们在搞杂交水稻科研以后,便召集在海南搞“南繁”的有关省和单位开会,号召搞协作研究。

会后,从1月到3月,先后有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的30多位同志来我组跟班学习。

3月初,湖南省科委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组织了20余人到海南参观。

接着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学院、湖南师范学院牵头,成立了全国性的科研协作组,9月在长沙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

自此,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议,交流经验、讨论问题和制定研究计划,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这项研究工作……

袁隆平回顾往事,感慨万千,他在文章中接着写道:

有一回,在一次会议上,有人当面指责当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负责人何光文同志不该支持杂交水稻的研究,但何光文同志坚持正确的观点,仍然大力支持和鼓励我们进一步研究。

……

想到有党的支持,浑身就有劲了。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和试种成功以后,这一成果没有沦为展品、样品,而是迅速得到推广应用,转化为生产力,这又是因为有党的重视,有陈洪新、贺湘楚、伍绍荃、邹国清等一批热心扶持杂交水稻的党的领导干部。

陈洪新同志不辞辛劳,“周游列国”,深入到湘南10多个县宣传发动,并与有关领导同志一道研究,制定了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的周密计划,包括准备种子,建立大样板,培训技术力量,等等。

1975年,湖南省委主要领导人在参观了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104亩杂交水稻示范田后,一次拿出100万元、150万公斤粮食,组织了8000人去海南制种。

……

这年冬,国务院领导同志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一年三代易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来发展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文章的结尾,十分郑重地表达了自己对党的敬爱与感激之情,他深情地写道:

我不厌其烦地写下这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是因为每一件事都体现了党对我们的关心和培育,都加深了我对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

今天,面对鲜花和赞美,我反复思考,我国杂交水稻为什么能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呢?

寸草仰春晖,全靠党的好领导啊!

我决心在党的指引下,戒骄戒躁,为发展杂交水稻做出新的贡献,让社会主义祖国的科学事业永远兴旺发达,走在前列……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国史全鉴》本书编委会编团结出版社

《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彭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共和国的记忆》李庄主编人民出版社

《共和国要事珍闻》郑毅李冬梅李梦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

《光辉的榜样》本书编写组中国文史出版社

《青年的榜样》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

《袁隆平传》祁淑英魏晓雯编山西人民出版社

《袁隆平传》庄志霞编上海远东出版社

《科学发明故事》颜煦之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李少元赵北志主编金盾出版社

《时代楷模》朱新民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

《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邓湘子叶清华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

五、造福世界人民

●袁隆平拍案而起,理直气壮地回答美国人:“高科技养活中国人!”

●这位美国农业科学家亲眼目睹了充满生机的袁氏杂交水稻以后,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响指,赞叹道:“这简直是袁氏绝唱!”

●袁隆平饱含深情地说:“杂交水稻这一科研成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 造福世界人民

国际学者盛赞杂交稻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曾经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到下个世纪的20年代,中国的人口将达到16亿,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袁隆平听说后,拍案而起,他理直气壮地回答美国人:“高科技养活中国人!”

袁隆平的弟子罗孝和接着说:“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中国人!”

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力地推动了许多国家农业生产的发展……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2亿亩稻田,即使只拿出一半来改种杂交稻,每年增加的粮食就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

袁隆平用事实响亮地回答了以布郎博士为代表的一些人对中国的质疑,也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与智慧。

袁隆平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以后,在国际引起广泛的关注。

在国外,人们则把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中国第五大发明”。

“东方魔稻”的出现,成功地解决了中国人的吃粮问题,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绿色风暴”。

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的专家、学者赶来湖南贺家山、海南岛南红农场,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美国一位叫唐・帕尔伯格的农业科学家,在参观了袁隆平和他的助手经营的杂交稻田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一篇题为《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的文章。文章中写道:

在中国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饥饿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

这个国家拥有世界1/4的人口。虽然有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每年仍以1�3%的速度增长着。人均耕地只有1/4英亩,只有美国人均耕地的1/8。所以,凡探索发起一场人类所期待的、旨在使世界人民的营养更丰富的运动,以及任何一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必须把中国考虑在内……

这位美国学者赞叹道:

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种植杂交水稻……目前在中国杂交水稻的产量已经超过常规稻的20%。这是他们在为满足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的粮食需求问题上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这位美国学者对于袁隆平的科研成果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

袁隆平给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这样也就等于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的研究成果击退了饥饿的威胁。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还给极少数人上了难能可贵的一课,即东方农业科学的成就,已经超越了它的发源地西方各国……

与此同时,国际水稻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也撰写文章,对于袁隆平的科研成果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袁隆平的科研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因为袁先生所创造的“绿色神话”将有希望解决整个世界的饥饿问题。

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世界农业科技学者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对袁隆平的赞扬在世界农业科学界引起极大的反响。

斯瓦米纳森博士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誉为“绿色神话”。他倡导各国水稻专家重视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引种中国的杂交水稻。

与此同时,美国最具权威性的《科学》杂志也刊发了袁隆平关于杂交水稻研究成功的消息,并登载袁隆平通过亚种间杂交和形态改变而培养出来的杂交水稻株形照片。

一位美国农业科学家对研制出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十分敬仰,他特意来到中国,参观“袁氏杂交水稻”。

当这位科学家亲眼目睹了充满生机的袁氏杂交水稻以后,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响指,赞叹道:“这简直是袁氏绝唱!”

美国引进杂交水稻

1979年5月,美国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闻讯赶到北京。他惊奇地发现中国人正在种植一种前所未有的杂交水稻。

美国是杂交玉米和杂交高粱的故乡。美国的种子公司靠向全世界提供杂交玉米和杂交高粱种子,不知积聚了多少财富。但是,美国却至今尚未攻克杂交水稻研究的难关,尽管洛克菲勒财团斥巨资建立了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结果该项研究还是半途而废。

威尔其没有想到,中国人竟然走在美国人的前头,率先发明了杂交水稻。

威尔其感到这是一个重大的商机。他当即向中国农业部种子公司的接待官员询问这个发明权的享有人是谁,他还主动提出想跟这个人探讨一下有偿转让技术专利的问题。

经过协商,我国农业部种子公司送给威尔其1�5公斤杂交稻种,这些杂交稻种共有3个组合,每个组合0�5公斤。

威尔其把这些珍贵的杂交稻种带回美国以后,美国圆环种子公司当年就把这三个组合的杂交稻种子播种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农业实验站的稻田里。

到收获的季节,这些美国人惊喜地发现杂交稻种与美国的水稻良种比较,可以增产33%至93%。其中产量最低的一个组合,也比美国水稻的产量高出很多。

美国人惊得目瞪日呆,他们把这些来自中国的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

这一年的12月,威尔其再次来华,经过谈判,与我国种子公司签订在种子技术方面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原则协议。

1980年1月,威尔其第三次来华,双方正式签订了合同。合同规定:

中方将杂交稻制种技术传授给美方,在美国制种。制出的种子在美国、巴西、埃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6国销售。圆环种子公司每年从制种总收入中提取6%付给中国作为报酬,合同期为20年。

这是中国农业第一个对外技术转让的合同。

根据合同规定,袁隆平一行3人应邀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制种基地传授杂交稻制种技术。

1980年5月9日,当地时间9时,袁隆平作为首席专家,带领着由他和湖南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陈一吾,和慈利县良种场场长杜慎余组成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组,乘飞机到达洛杉矾。

威尔其和几个美国专家数人很早就打着牌子在机场迎候。

看到袁隆平等人走下飞机舷梯,撑着牌子的威尔其等人连忙满面笑容热情地迎了过来。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威尔其与第一个向他伸过手来的首席专家袁隆平只是礼貌性地轻轻握了一下,就放过去了,却紧紧地握住第二位接上来的陈一吾的手,又是拥抱,又是贴脸,嘴里还十分亲热地说:“您好,尊敬的袁先生!我是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能够结识您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并在美国接待您,我感到非常荣幸!”

陈一吾知道威尔其认错人了,感到十分尴尬。

原来,威尔其虽然多次到中国谈判引进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但却一次也没见过这项技术的发明者袁隆平。在他的想象中,袁隆平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肯定是一副养尊处优、衣着考究、书卷气十足的派头,因此,他一见到风度翩翩的陈一吾,就误认为是袁隆平了。

袁隆平和杜慎余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都不禁掩口而笑。

威尔其知道自己认错了人,他随机应变,做了一个幽默的怪脸,跟着客人放声大笑起来。

接着,威尔其一面耸肩摊手表示遗憾,一面连声道歉说:“对不起,你们哪一位是袁先生?”

陈一吾连忙推过袁隆平用英语介绍说:“威尔其先生,这位才是首席专家袁隆平先生。我们都是他的助手。”

威尔期这才认真地打量着皮肤黝黑、其貌不扬的袁隆平。他没有想到,这位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竟然活像一个勤劳朴实的乡下老农。

“尊敬的袁先生,我认错人了。请您原谅!请让我再次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您将是我们公司和所有美国人最尊贵的客人和朋友。我衷心地祝愿您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得愉快!”威尔其一边热情地说着,一边再次握住袁隆平的手,并紧紧地与他拥抱、贴脸。

袁隆平面带微笑,很诚恳地对威尔其说:“谢谢您的热情迎接,威尔其先生。您认错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是一名水稻专家,长年在田间试验,所以看上去与中国农民没有多少区别。”

威尔其不禁被袁隆平的友好与坦诚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微笑着邀请袁隆平和他的同伴们上车。

袁隆平刚到美国不久,就应加州大学农学院的邀请,与教授、研究生们举行座谈,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后来又应邀参加全美水稻技术会议。

美国许多农业科技人员在得知中国的杂交水稻从开始研究到“三系”配套成功只用了9年时间以后,都对此表示敬佩。

美国当地报纸、杂志和电视台专题报道中国杂交水稻的成就和袁降平等人到美国传授制种技术的消息。

一次,袁隆平身着中山装,在旧金山唐人街与当地《华侨日报》一记者相遇。起初,记者认为袁隆平是来美国学习先进技术的,当他得知袁隆平是来美国传授杂交稻制种技术时,感到十分惊讶,立即对袁隆平进行跟踪采访,并邀请袁隆平到旧金山华侨商会座谈。

第二天,《华侨日报》刊登“中国水稻专家来美传授技术”的新闻。旧金山电视台也竞相报道。

这些报道,使美国人感到震惊,也使中国侨胞深感自豪。

1980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在湖南农业科学院主办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

来自五大洲10多个国家的水稻专家赶往长沙市东郊的马坡岭,参加杂交稻培训班。袁隆平任主讲教师,他经营的杂交稻田就是这个培训班的实习课堂。

使人们感到意外的是,袁隆平的授课竟然是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开始的。袁隆平说:

恩格斯告诉我们:物质的任何有限存在形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的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

接着,袁隆平开始谈到水稻杂交的问题:

人们曾经把‘水稻白花授粉’的习性看成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而我们则依据自然规律将它改变为杂交作物……

众所周知,大自然是极其复杂的,可是,当我们用现代科学对它揭密以后,谁能想到,它竟是用最简单的法则构成的。构成一个事物,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按照一种模式来复制,大自然所用的正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大自然却用它创造出了种种奇迹,创造出了一个多姿多彩、充满了生机的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既要崇拜自然,又要鼓起征服自然的勇气……

袁隆平的讲课,生动幽默,却又充满睿智的思考与不倦的探索激情,深受各国学者的喜爱。

一位外国学者说:

听袁先生讲课,总觉得有一股不可遏制的科学冲动,有对新鲜事物的灵敏嗅觉兼之深沉的思考,有乐而不疲的创新欲望。从哲学的层面看,袁先生对科学的贡献超越了创建杂交水稻本身,其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样有借鉴意义。

还有一位外国学者称赞说:

中华民族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是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民族。在袁隆平身上,我们看到这个民族优秀子孙的良好品格。袁先生所创建的杂交水稻,是中华民族开掘出的新的瑰宝。

1994年2月,应美国得克萨斯州水稻技术公司总裁的邀请,袁隆平率团再一次赴美国休斯敦与该公司就共同开发两系杂交稻举行谈判,草签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两系杂交稻的协议。

同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这一协议。这预示着杂交水稻走向世界又迈出新的步伐。

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向全世界证实了中国农业科学家在发展中国农业科学的事业和探索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甚至世界经济的发展。

杂交水稻造福世界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大厅内,有一幅袁隆平的亲笔题词: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为了让杂交水稻造福人类,袁隆平立下心愿,要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

袁隆平知道这样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

全世界还有8亿多人,仍然处在饥饿的威胁之中,这是一个比欧洲人口还要多的困难群体;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900万人死于饥饿和因饥饿引起的疾病;

每天有2万4千人,每4秒钟大约有一人,因为饥饿或者与饥饿有关的原因而离开人世;

每年有大约500万儿童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

所有这一切,都让袁隆平心中难以平静。

袁隆平曾经饱含深情地说:

杂交水稻这一科研成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衷心希望这项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杂交水稻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任何国家。袁隆平说:“全球水稻的平均产量为每公顷3�9吨;印度是全球种粮面积最大国家,平均产量每公顷仅3吨;日本是农业发达国家,精耕细作,平均产量为每公顷6�6吨;而中国第二期超级杂交水稻已突破了每公顷12吨。”

如今,杂交水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它飘洋过海,在世界许多地方生根、开花和结实。

从1979年开始,按照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安排,袁隆平不断出访世界各国,帮助不同肤色的民族培植杂交水稻。

袁隆平多次赴菲律宾、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缅甸等发展中国家,指导当地科学技术人员培植杂交水稻。

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登台讲学,传授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专家。

袁隆平说:“在几内亚,本地品种产量每公顷1�5至2吨,我们杂交水稻随便种就每公顷有6至7吨;在马达加斯加,当地品种产量每公顷2至2�5吨,我们的产量可达每公顷7至8吨。与此同时,日本、美国等也都给予了马达加斯加种子援助,但产量都没有超过中国;在印尼,最高单产达每公顷12�08吨,创下了这个国家的新纪录;目前,包括美国等先进国家也引进了杂交水稻;越南引进了我们种子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

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缺粮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东南亚、南亚、南美、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或引种,增产效益十分显著,

1982年的初秋季节。国际水稻科技界在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举行盛大集会。

这一天,装饰精致考察的报告大厅座无虚席。

袁隆平也应邀参加这次盛会。

会议开始后,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将袁隆平引向主席台。

投影机在字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头像下方,显现出一行特大号的黑体英文字: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无数的目光都聚焦在袁隆平身上,报告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斯瓦米纳森博士做了一个“暂停”手势以后,人们才安静下来。

斯瓦米纳森博士声音洪亮地说:

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十分荣幸地在这里向你们郑重地介绍我的伟大的朋友、杰出的中国科学家、我们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特邀研究员――袁隆平先生。

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

……

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大厅里再次响起掌声和欢呼声。

袁隆平站起身来,向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专家、学者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用流利的英语说道:

各位先生、各位朋友:

今天,能和各位老朋友在这里再次相聚,与各位新朋友在这里相识,我感到无比的愉快和荣幸!

非常感激斯瓦米纳森博士对我的介绍和夸奖。我虽然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方面做出了一点成绩,但不值得各位朋友如此隆重地推崇。

……

我感谢大家的深情厚意,并愿借此机会在这里表示,我们中国科学家非常乐意和世界各国科技界朋友互相学习,携手并肩,为科学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创造出更多的新成果。

我也希望在这里听到更多关于水稻研究方面的精辟见解和新颖思路,使我从大家的发言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教益……

接着,袁隆平十分郑重地说:

我很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能够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很希望为解决全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专家、学者,都对台上的袁隆平投去尊敬和钦羡的目光……

此后,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又先后多次飞往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开展广泛协作,指导当地的水稻栽培,与各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对于研制杂交水稻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涨,他愿意研制出更多更好的大米,使普天下人民摆脱饥饿。

袁隆平算了笔账:如果全球1�1亿公顷的水稻田,能有50%种上杂交水稻,保守估计,每公顷仅增产2吨粮食,那么全球每年将增产1�1亿吨粮食,按人均每年消耗300公斤粮食算,意味着可以多养活3�6亿人。

“而实际上每公顷增产不可能仅有2吨,”袁隆平说,“面对世界粮食短缺,中国杂交水稻可以更大步伐走出去,在更大程度上造福人类。”

袁隆平有一个深藏在心底的美好愿望:

将自己培育的优质米给每个国家的每个人都分得一份,整个地球村吃着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幸福和温馨……

这是袁隆平此生追求的目标。

如今,中国大地有一半的水稻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是这位科学家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

水稻平均亩产从1950年的140公斤增至1998年的450公斤。

1975年至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相当于每年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研究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该组织的一项战略计划。

受联合国粮农组织之聘,袁隆平担当首席顾问。

在中国的帮助下,越南和印度的杂交水稻达20万公顷,印度为10万公顷,并取得了比当地良种还要高产的效果。

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的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美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说:

“随着农业科学的发展,饥饿的威胁在退出。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把荣誉献给党和人民

从1985年开始,袁隆平多次荣获国际性科学大奖。花环、荣誉和奖章一起向袁隆平飞来……

1987年11月,在法国巴黎,袁隆平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至1987年度科学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在颁奖会上称赞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将这次获奖的1�5万美元全部捐献给国家,作为杂交水稻奖励基金,以奖励在这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以期望中国在这一领域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对于袁隆平的举动,许多外国记者感到难以理解。在巴黎领奖时就有不少记者跟踪采访。

不少记者问袁隆平:“袁先生,您把奖金全部献给国家,那么,你搞科研的动力是什么?”

袁隆平不假思索地回答记者:“成绩与荣誉归功于祖国,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1995年1月12日,首届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袁隆平荣获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他面带微笑,走上领奖台,说:

这次我只是作为农业科技战线上的一个代表获得了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所得的荣誉应该属于全体农业科技战线上勇于攀登高峰的科技工作者。

今后,我将更进一步努力工作,为我国的粮食增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奖”的有钱学森等24名著名科学家。

其中,袁隆平是是农业科学领域中的唯一获奖者。

2000年4月,袁隆平的秘书辛业芸在她的一篇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

在20世纪的长空里,灿若星辰的科技文明造就了许多奇迹。

“东方魔稻”这一神话般的奇迹,它不仅使一个泱泱大国――中国,走出了吃粮受限的低谷,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掀起了一股“绿色风暴”,给不同肤色的人民带来福音。

这是一个中国科学家创造的奇迹,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世界农业发展史册上已定格了他的名字和成就,他的影响将延伸至下一个世纪,乃至更久更远……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所以能研究成功,除了他锐意进取,含辛茹苦地劳动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怀和支持。

因此,袁隆平一直说自己是“寸草仰春晖”。

1981年6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袁隆平撰写了题为《寸草仰春晖》的文章。

他在文章中深情地写道:

党的60周年诞辰来到了。此时此刻,我回顾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功的历程,激情自然而然从心房喷发出来,涌向笔端。我要歌颂党,是党的阳光和雨露养育了科技花苑中杂交水稻这朵奇葩。

这项成果的幼芽刚破土冒出地面,就受到了党的阳光的照耀……

接着,袁隆平深有感触地回顾了他在发明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得到的大力支持。

他说:

1964年我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以后,需要挤课余时间进行试验和配备助手短期帮忙,安江农校党支部书记管彦健同志便通知教务科,把我的课排在10时以前或下午。

试验材料抽穗扬花的时候,安江农校又调了一位教师,帮我搞了一个月的杂交工作。

1966年,我把试验结果写成《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文章在《科学通报》第4期上发表后,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同志立即致函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指出杂交水稻研究很有意义,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给予大力支持。

……

我深感赵石英同志具有远见卓识,不愧是党的好领导、好干部;同时也感激我所在单位的同志们当时保护了科研……

为加快研究的步伐,我们先后到过广东南海县,海南岛陵水县、崖县,雷州半岛徐闻县,云南元江县等地,都得到了当地党组织和各族人民的热情支持。

1970年以后,我们得到的支持更多了。

当年6月,在常德召开了全省第二次农业科学经验交流会,湖南省负责同志非常重视,把我请上主席台,并给我们科研小组发了奖状。

1971年元月,中国科学院业务组副组长黄正夏同志到了海南,他得知我们在搞杂交水稻科研以后,便召集在海南搞“南繁”的有关省和单位开会,号召搞协作研究。

会后,从1月到3月,先后有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的30多位同志来我组跟班学习。

3月初,湖南省科委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组织了20余人到海南参观。

接着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学院、湖南师范学院牵头,成立了全国性的科研协作组,9月在长沙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

自此,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议,交流经验、讨论问题和制定研究计划,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这项研究工作……

袁隆平回顾往事,感慨万千,他在文章中接着写道:

有一回,在一次会议上,有人当面指责当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负责人何光文同志不该支持杂交水稻的研究,但何光文同志坚持正确的观点,仍然大力支持和鼓励我们进一步研究。

……

想到有党的支持,浑身就有劲了。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和试种成功以后,这一成果没有沦为展品、样品,而是迅速得到推广应用,转化为生产力,这又是因为有党的重视,有陈洪新、贺湘楚、伍绍荃、邹国清等一批热心扶持杂交水稻的党的领导干部。

陈洪新同志不辞辛劳,“周游列国”,深入到湘南10多个县宣传发动,并与有关领导同志一道研究,制定了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的周密计划,包括准备种子,建立大样板,培训技术力量,等等。

1975年,湖南省委主要领导人在参观了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104亩杂交水稻示范田后,一次拿出100万元、150万公斤粮食,组织了8000人去海南制种。

……

这年冬,国务院领导同志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一年三代易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来发展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文章的结尾,十分郑重地表达了自己对党的敬爱与感激之情,他深情地写道:

我不厌其烦地写下这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是因为每一件事都体现了党对我们的关心和培育,都加深了我对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

今天,面对鲜花和赞美,我反复思考,我国杂交水稻为什么能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呢?

寸草仰春晖,全靠党的好领导啊!

我决心在党的指引下,戒骄戒躁,为发展杂交水稻做出新的贡献,让社会主义祖国的科学事业永远兴旺发达,走在前列……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国史全鉴》本书编委会编团结出版社

《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彭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共和国的记忆》李庄主编人民出版社

《共和国要事珍闻》郑毅李冬梅李梦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

《光辉的榜样》本书编写组中国文史出版社

《青年的榜样》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

《袁隆平传》祁淑英魏晓雯编山西人民出版社

《袁隆平传》庄志霞编上海远东出版社

《科学发明故事》颜煦之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李少元赵北志主编金盾出版社

《时代楷模》朱新民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

《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邓湘子叶清华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