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10:48:09

●弹群在敌阵中开花,命中敌汽车、坦克40余辆,顿时燃起大火。

●就在飞机刚刚进入俯冲准备投弹时,从一片银白的大地上突然闪出一片火光,接着,一团团钢铁云彩在美机的俯冲航线上绽开。

●走着走着,漆黑的天空中忽然传来一声轰响,紧接着,一道闪亮的弧线划破漆黑的夜空。

● 参加实战炮兵打响出国第一炮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帝国主义公然进行武装干涉。9月15日,美军7�5万人在仁川登陆,使朝鲜战局发生了急剧变化。

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越过三八线,疯狂向中朝边境进犯。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决定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

炮兵第八师第四十五团根据上级指示,由黑龙江密山转到吉林辑安进行了临战训练,为入朝作战做好各方面准备。

10月19日晚,四十五团炮兵随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陆军第四十二军从辑安渡过鸭绿江,行军途中接到于黄草岭担任阻击任务的命令。

经过8昼夜的急行军,四十五团于10月27日到达朝鲜长津地区的黄草岭。

黄草岭位于朝鲜东部,是咸兴至江界的要冲。黄草岭成东北西南走向,在长达20公里的岭脊线上,岗丘密布,地形复杂而险要。

敌人如果占领黄草岭,就会以此为依托长驱直入朝鲜中、北部地区,使整个朝鲜的危险局势更加难以扭转。

因此,美军陆战一师、南朝鲜军第三师、首都师共3个师,在大量坦克、重炮和空军的配合下,对这里狂轰滥炸,发动疯狂的进攻,企图从我防御地域撕开口子、占领此地,以支援其百里之外的西线部队作战,进而占领全朝鲜。

为保证我西线博川、云山一线主力的安全,使西线之敌陷于孤立境地,志愿军首长决心先敌一步,抢占有利地形,阻咸兴北进之敌于黄草岭下。

当四十五团赶到黄草岭时,第一二四师已经到达黄草岭,抢占了部分制高点。美军陆战一师和南朝鲜军首都师的先头部队也进至岭下,形成敌我对峙,一场争夺战即将爆发。

敌我双方的斗争焦点都集中在了黄草岭鞍部烟台峰及周围诸要点。那里位置突出,鞍部又是敌机械化部队北犯的理想通路。敌人抢占了那里,机械化部队就会长驱直入,我军守住了那里,就堵住了敌人的进攻路线。

据侦察得知,南朝鲜军第三师先头部队的两个营已占领此地,并构筑了野战工事,正待后续部队的到达。必须将这伙敌人赶下去。

28日23时,四十五团利用暗夜迅速占领阵地,就地取材构筑了野战工事。侦察通信分队也迅速展开,组成了前沿观察哨,并与炮兵阵地沟通了联络。

24日16时30分,我军发动了夺取黄草岭鞍部烟台峰的战役。

三营以12门三八式野炮配合步兵主力向烟台峰发起攻击。经过炮火准备和支援战斗前后50分钟的火力突击,共发射炮弹400余发,毙敌200余人,伤敌近千人,俘敌30余人。敌表面阵地基本被毁。

在四十五团炮兵的配合下,我军步兵成功地抢占了烟台峰及周围诸点。

为夺回烟台峰,敌调整部署,调集重炮、坦克和飞机反扑,在5天内发动进攻100多次,但始终未能向前推进一步。

11月5日,为加强炮兵火力,四十五团与朝鲜人民军3个炮兵连组成第一二四师炮兵群。

6日晨,太阳刚刚爬上山头,美军陆战一师2个团的兵力、100余辆坦克、30余门火炮,在9架飞机掩护下沿公路,向黄草岭中部三巨里气势汹汹地压过来。

我军炮兵们早已设好标尺,等着敌人“上门”。

当敌进至我前沿500米时,纵队改为横队,步兵成三角队形,漫山遍野地洒了过来。

就在这时,我军跑群开火了,弹群在敌阵中开花,命中敌汽车、坦克40余辆,顿时燃起大火。

在我军猛烈的炮火下,敌军步兵被压制在山坡下不敢动弹,就近利用地形和被毁车辆作掩护转攻为守,待援再犯。

8时整,敌后续梯队两个营上来了。刚刚还趴得漫山遍野的敌军步兵又“活”了过来,向我三巨里以西无名高地方向集中,企图增强突击力量。

四十五团立即组织两个营的火力分别进行集中和拦阻射击。炮兵们打得很巧妙,先是向敌人两翼射击,把敌人赶成一堆,然后又集中炮火向敌人密集的地方开火。敌人成片成片地被炸倒。

这次战斗,炮兵和步兵紧密配合,歼敌一部,剩下的敌人狼狈溃逃。

敌在两次进攻受挫后,改为小群多路在我较大正面上进行试探性进攻,以摸清我阻击线上的薄弱部位。山坡上,敌人步兵这一堆、那一块,跟在坦克后面进攻。

炮兵立即实施拦阻射击,炮弹在敌人面前形成弹幕,使敌人不能前进一步。

11时至14时,敌人先后组织了10余次班、排规模的进攻,都被我军击退。

16时30分,敌军孤注一掷,留一个营的机动兵力外,投入大部兵力在三巨里左右3公里的正面上展开进攻。

这次,敌人先以20余架飞机分两个梯次配合地面炮火对我前沿和纵深阵地实施轰击,四十五团二营不足800米纵深阵地上,就投下了100余枚炸弹,我军炮兵遭受较大伤亡。

六连战士司徒阴森,在其他战友先后负伤的情况下,一人坚持装填、发射15发炮弹,当第16发炮弹上膛时,腿被炸伤。他忍着伤痛爬上炮架,发射出最后一发炮弹。

五连班长刘元吉,在排长张延岭牺牲后,挺身而出代理指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当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阵地与指挥所的有线通信突然中断,二营电话班长侯成汉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查线4次,身上多处受伤,最后一处电话线中断在敌刚刚留下的弹坑两侧。这时,他携带的备用线已用完,便奋不顾身滚进弹坑,用身体接通了线路,保证了战斗任务的顺利完成。

此战一直打到黄昏,敌3次冲击均被我击退,共毙敌800余人,俘敌70余人,击毁击伤坦克、装甲车90辆。

战后,四十五团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表扬,二营荣记集体二等功,五连4炮被授予“黄草岭英雄炮”称号,全团涌现出各类功臣模范84名。

黄草岭阻击战的胜利,严重地打击了敌人进攻的嚣张气焰,保证了我西线主力歼敌,增强了我炮兵作战的信心,实现了全团指战员“打响出国第一炮”的誓言。高炮部队挑战制空权

1950年9月15日,美帝国主义纠集了7万余人的“联合国军”,在朝鲜仁川登陆,将朝鲜人民军拦腰切断,朝鲜战争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自朝鲜战争开战以来,朝鲜人民军就一路凯歌,很快打到了汉城,但也暴露了补给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弱点。美军正是利用了这个弱点,在仁川登陆,不仅切断了人民军的补给线,而且切断了人民军的退路,人民军几个师被隔在三八线以南,最后不得不分散突围。

“联合国军”借助现代化装备的优势,机械化开进,前进速度很快,不久就越过了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门江。

中共中央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要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根据中央军委决策,将东北边防军炮兵改为志愿军炮兵机关,司令员为万毅,政治委员邱创成,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匡裕民,政治部主任吴涛。新生的人民炮兵在朝鲜战场上首次向世界亮相。

1951年10月19日这天的早上,美军攻占朝鲜首都平壤,平壤的人民军守军边打边撤,向中朝边境撤退。

得意洋洋的“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麦克阿瑟乘坐一辆吉普进入了平壤,吉普车碾过一片片焦土,在冒着青烟的瓦砾上摇头摆尾。

麦克阿瑟叼着烟斗,戴着墨镜,满意地看着眼前的残垣断壁,心安理得地接受部下的欢呼和致敬。麦克阿瑟在头脑中想象着朝鲜人民军慌忙撤退的样子,脸上露出奸笑。

麦克阿瑟在得意之时,给美军下达了新的命令:西线美第八集团军和南朝鲜第二军团及一个空降兵团,由平壤、沙里院地区直逼鸭绿江边;东线美第十军和南朝鲜第一军团,由元山、咸兴地区向江界、惠山及图门江进攻。要在大雪封山之前,一举打到鸭绿江边,消灭全部人民军,占领朝鲜全境。

麦克阿瑟对总是跟在身边的随军记者说:“圣诞节之前,送孩子们回家。”

麦克阿瑟并不知道,他一生中最强劲的对手,打得他丢了乌纱帽的对手,已经埋伏在鸭绿江南岸的群山中,张开大网,准备灭掉他的骄傲和狂妄。

就在几天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五师第四十二团一营从安东秘密入朝,在长甸河口占领了阵地。

防空观察哨报告,最近几天,不时有美军飞机飞临鸭绿江大桥侦察。

10月19日早上,碧空如洗,凉风阵阵。东北亚的雪总是来得很早,北京还是花红柳绿的时候,朝鲜长甸河口早早地披上了银装,雪地上洁白如玉。

一个志愿军战士匆匆走在雪地上,突然被什么东西绊倒了,他奇怪地爬起来,看到眼前的树干有点奇怪,怎么这么光滑啊?揉揉眼睛再一看,原来是我军的高射炮炮管。他乐了,“嘿嘿,这下够美国飞机喝一壶了!”他爬起来想找炮兵同志聊上几句,可是没看到人,于是站起身来,身上的雪都没拍,跑着去告诉战友们去了。

9时,天边出现了10个小黑点,飞快地向长甸河口飞来,这是美军的战斗轰炸机,准备对我军的运输线实施轰炸。

自朝鲜开战以来,美国空军从未遇到敌手,朝鲜的天空成了美国空军的天堂,美军飞行员嚼着口香糖,哼着乡村民谣,开着飞机大摇大摆地在天上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地俯冲轰炸。今天,美机向往常一样,一字排开,分两队向运输线俯冲下来。

就在飞机刚刚进入俯冲,准备投弹时,从一片银白的大地上突然闪出一片火光,接着,一团团钢铁云彩在美机的俯冲航线上绽开,美军飞行员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最前面的一架飞机中弹起火,拖着浓烟一头扎在山坡上,“轰”的一声灰飞烟灭。

“高射炮!”第二架飞机上的美军飞行员对着无线电惊呼,“快拉起来!”

但是,飞机一旦进入俯冲,想再拉起可不那么容易,一个俯冲下,没有10公里别想拉起来。

这时,雪地里的炮火更加稠密,火光闪成一片,炮声响成一片,这是两个高射炮营在齐射。

又有两架敌机先后中弹。1架炸弹舱被击中,在空中炸成了碎片;1架被打断了机翼,翻着跟头掉了下来。

余下的7架敌机,把炸弹投到江中,逃窜了。

美军飞行员一落地,就满头大汗地把情况报告给指挥官。一个小时之后,麦克阿瑟就接到了鸭绿江大桥出现中共高炮部队,美军飞机被击落的报告。

“这是一个正常的情况,这并不能证明中共军队介入了韩战。他们的高炮是为了保卫这座大桥。”自开战以来,麦克阿瑟对中国军队参战的情报置若罔闻,他一直不相信刚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的中国敢和世界第一强国较量。

狂妄的麦克阿瑟将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

在麦克阿瑟接到报告的几个小时后,夜幕刚刚垂落,鸭绿江大桥上便响起了火车、汽车的轰鸣声,一队队军车迅速驶过大桥,转眼就消失在朝鲜的茫茫黑夜之中。

晨曦初现时,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乘坐一辆吉普车驶上鸭绿江大桥,彭德怀从车上探出头,看到大桥在晨曦中屹立,桥上一队队志愿军士兵,正快步向前疾进。

彭总已得到报告:志愿军第三十九和四十军主力及炮兵第一师已从安东渡过鸭绿江;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炮兵第二师和高炮团已从长甸河口渡过鸭绿江;第三十八军、第四十二军和炮兵第八师从辑安渡过鸭绿江。

车到鸭绿江边,彭德怀说:“停车,让我下去看看。”

山坡上有几名正在警戒的战士跑了过来。

“报告首长,这里不准停车。”

“你们是哪个部队的?”

“报告首长,我们是炮五师一团一营二连的。”

彭德怀想起来了:“你们是高炮部队,白天打下了3架敌机,首开纪录,打得好!打得好!”

小战士一听高兴地笑了:“首长也知道我们打下飞机了?”

“连毛主席都知道了!小同志,对美国飞机怕不怕?”

“不怕!来一架打一架,来一批打一批!我们一定要保卫好鸭绿江大桥!”

彭总会心地笑了,然后转身上了车,看到了战士高昂的情绪,他心里感到踏实多了。吉普车加大油门,驶过了鸭绿江大桥。

年轻的中国炮兵高炮部队和世界第一空中强国完成了首次交手,他们以骄人的战绩在这个世界战争舞台上精彩亮相了。

1951年4月7日夜里,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第六十三师六○八团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赫赫威名的B-26轰炸机,击落1架。第二天早晨,又击落前来报复的美军F-80战斗机1架,当天共击落敌机5架,击伤2架,活捉美军飞行员1名。

敌人在“秋季攻势”失败之后,集中空军力量对我军的后方仓库和铁路交通狂轰滥炸。

为保卫我交通运输线,上级下令将高炮六十三师调往中坪和阁岩一线执行防空任务。

12月15日晚,六○七和六○八团在阁岩车站以北击落敌机5架,击伤8架。

1952年1月5日早上,志愿军高炮六○七和六○八团在泉洞地区伏击敌大批机群,击落敌机5架,活捉3名美军飞行员。

1952年3月,六十三师转战“东线”,再次与敌人的“空中绞杀战”展开较量,一举击落敌机13架,击伤95架。

4月24日,配合20兵团参加“夏季战役”,击落敌炮兵校正机6架。

六十三师在战斗中越打越硬,越打越强,取得了击落敌机233架、击伤敌机1324架的辉煌战绩。

美国空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不得不改变战法,转而集中兵力对志愿军运输线实施“空中绞杀”。

1952年4月23日凌晨,中朝边境长甸河口一片雾气。高炮一团张团长站在山上观察气象,发现漫山的雾幔,对面都很难看到人。

“美国空军惯于在这种天气,对我重要目标进行偷袭。看来今天敌机是一定要来的。”张团长自言自语地说,转身对身边的高参谋说:“发信号,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是!”高参谋飞快地跑下山去。

“呜……呜……”战斗警报响了。

战士们纷纷冲出隐蔽所,进入炮位,雷达天线转动起来,有线电话已经沟通,侦察兵操作指挥镜搜索目标。

6时20分,电台报告:“观察所发现目标!”

接着雷达也发现了目标,雷达观测手报告:“方向,河口西南,距离80公里,高度8000米,敌机4架一路纵队正向我飞来。”

张团长随即下达命令:“各分队注意,西南搜索!”

高炮飞快地转动着,炮口齐刷刷地指向了西南方向。

6时24分,潜伏在西南高山上的侦察兵报告:“指挥部,指挥部,听到空中有轰鸣声,没有看到敌机,没有看到敌机。”

“指挥部明白。”

1分钟之后,另一观察哨报告:“指挥部,发现F-86A战斗机4架,高度6000米,正向我长甸河口大桥飞来。”

6时26分,我一列满载军用物资的火车,从清水镇驶来。敌机发现了目标,高度一下子降了下来。

张团长下令:“各阵地注意,敌机接近目标,一定要保证目标的安全,不准放跑敌机。”

敌机在空中改变队形,两架在前,两架在后,后面的掩护前面的进攻。

6时27分,敌先头两架飞机呼啸着从山谷中冲了出来,向大桥上正在行驶的火车冲去,眼看着越来越近,只有几百米了。

“开火!”指挥员果断下达命令。

炮群闻声而动,一齐开火,在美机的航路上炸开钢铁云彩。

前面的两架敌机马上拉起了机头,向上窜去。可是后面的两架,欲拉起来已经来不及了,其中一架被打爆,空中开花,另一架机尾中弹起火,拖着长长的黑烟,在空中打转,一连翻了几个跟头,栽进了鸭绿江,激起一道巨大的水柱。

前面的敌机一看后面两架已经中弹,加速向西南方向飞去。可是已经晚了,我军炮兵已经用火力封住了敌机的退路。

只见火网中炮弹齐飞,一串炮弹击中了一架敌机的机身,敌机炸成两截。另一架被击中翅膀摇摇晃晃地飞走了。

志愿军高炮部队在粉碎敌“绞杀战”中,击落敌机264架,击伤敌机1070架。

美空军发言人也不得不承认:“美国飞机在朝鲜通行无阻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北朝鲜的天空成为可怕的天空,死亡的天空!”炮兵敌后侦察老秃山

1952年夏天,志愿军炮兵第一师第二十七团奉命配属步兵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团参加攻打老秃山(即上浦防东山)的战斗。

在敌人眼中,老秃山是“汉城大门的锁链”,它虽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巍峨陡峭,但在战术上却是敌我双方必争之重要阵地。

为了防我进攻,敌军不仅在主峰上筑有18个地堡,而且在主峰反斜面上也构筑了大量工事。这些构筑在主峰反斜面上的工事是在我军方向看不到的,所以,炮兵也打不着。敌军妄图借此别出心裁构筑的工事,确保这个所谓“汉城大门的锁链”不被打掉。

然而,要夺取主峰阵地,就必须敲掉主峰反斜面上的敌军工事,而要敲掉敌之工事,首先必须设法看见它。三四三团首长根据老秃山的具体敌情、地形,决定派遣一个观察小组潜入敌后侦察目标、指挥射击。这个敌后侦察的任务交给了八连指挥排的排长刘建华和无线班副班长李宝一。

将炮兵观察所开设到敌人心脏里去,这是我军炮兵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要完成此项任务,除了观测员要具备勇敢、机智的素质以外,更重要的是做好周密而细致的准备工作。

团首长为确保侦察兵的安全,从多方面进行了严密的部署。

预先选定的潜伏位置在敌346�6高地西坡的树丛中,距离敌前沿工事仅一百多米。为掩护侦察员行动,团首长指定二营甘水峰观察所负责监视潜伏区域,如果敌人出来,就用1个连的火力把他们揍回去。

由于距敌太近,说话时不能大声,所以在联络时必须减低联络时通话的声音。为此,侦察员用雨布自制了隔音桶,说话时把头和送话器套入隔音桶,放在凹坑里,这样30米外就听不到传话的声音了。

敌后侦察的路线十分复杂艰难,由将军洞西南通过驿谷川,经缓冲区无名高地的石砚洞口到达潜伏位置,途中要经过一道敌人由照明弹和机枪组成的封锁区,两道敌炮火封锁区。

为了摸清路线上的情况,7月9日,刘建华和李宝一到上浦防南山和222�9高地观察所,对潜伏位置、运动路线进行了现地勘察,并认真研究了运动途中和潜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处置办法,还在甘水峰我占领的区域内选择类似地形,在相应距离进行反反复复的演练。最后,他们练就了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摸到潜伏位置上的过硬本领。

7月14日,刘建华和李宝一带着指挥作业用具、手枪、手榴弹、刺刀、急救包、防蚊油、干粮等物品,怀着必胜的信念,踏上了插入敌后的征途。

当天13时,他们到达了步兵第一一五师侦察连驻地,找到了该连连长。

当连长听说他们是炮兵观察员,要像他们那样穿过重重封锁区潜伏到敌心脏中去时,兴致一下便提了起来。刘建华和李宝一借机向他讨教步兵侦察兵通过敌封锁区和潜伏敌后的经验和常识。

连长针对纵深的道路情况和敌人防御特点,对他们所提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还提醒说:“敌人夜间常在将军洞一带伏击我侦察分队,你们千万小心。”

刘建华问:“我们夜间行动要注意些什么呢?

连长清了清嗓子,像学生背课文似地说:“一、要保持肃静,负了伤不叫喊;二、脚步要轻,运动中要注意敌人的地雷;三、不能掉队;四、要勇敢机智,遇有情况要搞清楚,冷静处置;五、经过的地区不能留痕迹,潜伏位置要进行严密伪装,并熟记各种联络信号”。

不知不觉天黑了下来,黑得伸手难见五指。正是摸进敌人阵地的好时候。

20时,刘建华和李宝一在侦察连3名同志的护送下,沿着预定的路线,向敌占区前进。

走着走着,漆黑的天空中忽然传来一声轰响,紧接着,一道闪亮的弧线划破漆黑的夜空。

刘建华身旁的步兵侦察员闪电般地把他拉倒,两个人刚卧倒在杂草丛中,漆黑的旷野倏地变得一片明亮。

“这是敌人的照明弹。”步兵侦察员小声向刘建华介绍附近的情况,“这便是敌人设置的照明、机枪封锁区了。”

刘建华和李宝一不由“嘘”了一口气,幸亏有步兵侦察员的带领,我们才没有吃亏。

他们乘照明弹熄灭的间隙,利用杂草作掩护,跳跃前进,顺利闯过了敌人的封锁区。

15日0时,我们一行5人已潜入到敌阵地前沿。这时,步兵侦察员的任务已圆满完成,向炮兵战友们告别后,消失在夜色中。

刘建华和李宝一继续前进,在346�6高地西坡的半山处、一个山坡很陡,四周有很多的树和野草的地方建立了观察所。

沿此处上去仅约100米左右便是敌人设在346�6高地的防御工事,敌随时可能发现他们,十分危险。但是,有时候最危险的地方也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敌人做梦也想不到我军会把观察所建在他们的眼皮底下。

3时30分,借着敌人机枪扫射的声音作掩护,完成了准备工作。李宝一用松树干作伪装,架起报话机天线;刘建华则用刺刀挖掘通话时使用的凹坑,并对观察位置进行了严密伪装,清除了来路的痕迹。拂晓前,他们终于与指挥所通了联络。

天已经亮,刘建华开始对老秃山背后实施侦察。

刘建华看到,狡猾的敌人在老秃山的反斜面上竟构筑了22个地堡。这些地堡呈环形分布,横宽约200多米,其中一个大地堡周围密密麻麻地伸出很多电线,还有无线电天线。

“这是敌人的指挥所。”刘建华心想,先把他敲掉吧。于是,刘建华确定了它的坐标,要李宝一报给指挥所,并请示轰击。

不一会儿,一发炮弹呼啸着落在了大地堡的前面,打远了。

刘建华修正了口令,后方炮兵再次射击。但这个大地堡地形复杂,几次试射均未命中目标。

“先让他多活一会儿”,李宝一在后面说,打别的。刘建华听了,就决定以急促射击先打另一群地堡。

“轰隆隆!”一阵硝烟散去,刘建华高兴地看到,6个地堡顷刻间夷为平地。

“打得太好了!”刘建华高兴地压低声音说。就在他得意之时,公路上驶来敌两辆坦克。

“送上门的买卖不能不做。”刘建华对李宝一说,李宝一抬起头看了看,向刘健华伸出大拇指晃了晃。

刘建华迅速报出坐标,但李宝一却没了动静。刘建华赶忙回过头来问李宝一是怎么回事,只见他额头上挂满了豆大的汗珠,双手在不停地摆弄着报话机。

原来是报话机连续工作时间较长,电子管烧坏了。两个人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这两辆坦克从公路上大摇大摆地溜走了。

为了继续完成敌后侦察的任务,他们当晚连夜赶回前沿步兵驻地更换报话机。

当晚,两个人回到一一五师侦察连,碰到了从三四三团赶来的观察员。

原来,团首长迟迟没有接到两个人报告,以为他们牺牲了,就又派了几个人携带报话机上来。

“你们还活着!”战友们高兴地抱在了一起。

刘建华和李宝一接过报话机,又赶回了潜伏地点。

16日5时,刘建华开始呼唤指挥所向老秃山主峰反斜面上的敌军阵地射击。我军成群的炮弹在敌人地堡上炸开了花,打得敌人东奔西跑。

最后,刘建华决定再向位于山棱线附近的敌指挥所射击,先是逐炮试射,尔后进行急促射,其中有两发炮弹直接命中目标,敌指挥所被破坏了。

敌人的地堡群刚被摧毁,昨天溜走的那两辆坦克又在公路上露脸了。

“哈,奔丧的又回来了!”刘建华连忙指挥炮火轰击,随着一群群炮弹落下,最前面的那一辆坦克升起滚滚浓烟,一下瘫痪在地上,后面的那辆见势不妙,立即调头仓皇逃跑。

17日21时,我军步兵对老秃山发起总攻。在炮火准备之后,步兵仅用6分钟便一举攻占了主峰,15分钟内就占领了全部阵地,全歼敌1个加强连。

就这样,敌人自吹的“看不见的目标”的地堡被我军准确无误的炮弹打掉了。金城战役大显神威

1953年7月13日,夕阳在金黄色的彩霞中滚动,落日闪入一片霞光之中。霞光之中,隐隐显出战争的气息。

“联合国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不得不坐下来与我军谈判,但李承晚集团不甘心失败,屡屡在谈判中制造事端,扣押了本应释放的志愿军被俘人员2万多人。为了打掉敌人的幻想,争取被俘人员归国,志愿军总部决定发动金城战役,把敌人打痛,让敌人老老实实地回到谈判桌旁。

金城以南,从山所里到金城川和北汉江的汇合处,是敌人整个防线的突出部,此处山头连绵起伏,像一条巨人抖动的白带,群山耸向天空,峭壁和磐石如刀削一般,易守难攻。

金城西南方向,是一片开阔地,距我军阵地不过千米,这也是敌人的防御重点,纵深有十多道铁丝网,并有100多米宽的雷区。

驻守在这里的是南韩首都师和第三、第六、第八师。这几个师都是李承晚的王牌,因没有受到我志愿军的沉重打击,气焰十分嚣张。

二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勇下达了进攻的命令。顷刻间,1000门大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一排排火箭炮弹飞向敌阵地,如一道道划破长空的闪电……

敌军阵地上地动山摇,硝烟滚滚,敌人的惨叫声响成一片,就连天边也烧成了暗红色。

在猛烈地炮火掩护下,二十兵团分成3个突击集团,向敌正面发起猛攻,1小时后即全面突破了敌人防线。

7月13日深夜,五十四军三八八团一连仅用10分钟,就冲上了敌前沿的424�2和866高地。

敌人组织3次反冲击没有成功,便全都钻进了地下坑道。几分钟后,敌人有目的地向高地连续发射几百发空炸炮弹。

天亮之后,二连在我炮兵的掩护之下,前来增援。当我炮兵猛轰之时,敌人全都跑进了地沟。二连攻上山头之后,用炸药包将敌盖沟炸开,里面的敌人眼看无处藏身,一下子从洞口冲了出来。战士们一阵扫射,打倒了7个敌人,紧接着冲进地沟,消灭敌人100多名。

7月19日,三九○团四连坚守在580高地。山下公路上开过来17辆坦克。敌人的步兵都坐在坦克上,怀里抱着枪。坦克开到半山腰,便开始向我军守卫的阵地开炮。炮弹东一发西一发地乱飞。

敌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向我军阵地发起冲击,我军阵地岌岌可危。正在这时,我军的炮兵开火了,强大的火力封锁了阵地前沿,敌人倒下一大片。

“炮兵老大哥,打得好!”步兵们高兴地大喊。

我军驻守的602高地,敌人两个营的兵力在10多辆坦克引导下,多路向三连和七连阵地攻击。敌人的炮弹成串地落下来,阵地几次被夷为平地,山坡上一草一木都化成了焦土。

连长麻俊坤牺牲之后,七连三排长王占山站出来指挥,他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当敌人进攻的时候,他命令部队撤到山后,呼叫我军炮兵火力支援。

我炮兵发挥了稳、准、狠的特点,先后20多次开火,每次开火都击中目标。

有几次敌人冲上了山头,王排长便把战士们撤下来,当我军炮火覆盖山头时,再进行反冲击。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炮兵共歼敌15万余人,毁伤敌火炮570余门,汽车730余辆,坦克、装甲车950余辆,击落敌机2300余架,击伤7500余架。炮兵部队有3�23万余人荣立战功,450个单位荣立集体功。

毛泽东在分析朝鲜1952年的战局时说:

我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致胜的要素。炮兵大战一江山岛

1955年1月17日12时20分,三颗红色信号弹从浙江头门岛上空腾空而起,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打响了。

全国大陆解放后,国民党军的残余部队退至东南沿海部分岛屿,企图利用这些岛屿作为拱卫台湾和对大陆实施反攻的基地。

一江山岛位于浙东沿海,主要由南一江、北一江两个岛屿组成,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据守该岛的国民党军由“一江山地区司令部”所辖之第四突击大队、第二突击大队、第四突击中队及1个炮兵中队共计1000余人。

华东军区根据浙东沿海国民党军所占岛屿的指挥中心和防御重点是大陈岛,而一江山岛是屏障大陈岛的前沿据点等情况,遂决定集中兵力,首先攻占一江山岛,尔后再转兵攻取大陈岛,以击破国民党军在浙东沿海岛屿的防御体系。

战役打响之后,我人民空军首先对敌阵地实施轰炸,摧毁了对登陆部队威胁最大的敌军炮兵阵地等重要目标。接着,炮兵接到命令,对敌阵地再次进行火力覆盖。顷刻间,我海岸炮兵的数百门各式火炮齐鸣,吼声响彻海天。1�2万发炮弹,准确地射向一江山岛。头门山海岸炮兵持续炮击2小时7分钟,对一江山岛进行了破坏性轰击。

14时,在登陆发起之前,10门“喀秋莎”火箭炮在船上一字排开,对北一江山敌人阵地进行第二次齐放。火箭弹拖着长长的火舌铺天盖地地落到了敌人190和203高地上,高地上烟火滚滚……

与此同时,港湾的指挥台上,陶勇司令员扬起一面蓝旗,高声命令登陆部队:“起航!”

顿时,港湾内所有的登陆艇和护卫舰艇一起发动起来了,一片马达声隆隆轰鸣,把山那边传来的大炮声都压盖下去了。

在飞机和大炮火力的突击掩护下,载着5000多名陆军部队的70多艘登陆艇和作战舰艇排着严整的防空队形,迅速分路冲向一江山岛。

一幅壮丽的海上大进军立体画卷,全方位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天上战机呼啸,海上舰船驰骋,背后我军炮声隆隆,炮弹飞过海面落在敌人阵地上。蓝天碧水间,三军协同进攻,声势浩大,气壮山河。

当前头登陆艇离登陆点只有几十米的时候,岛上的残余蒋军依托没有被炸毁的工事,猛烈开火射击。

在炮兵阵地上,炮兵参谋长报告:“步兵已准备登陆。”

“做好射击准备!”指挥员下达了命令。

“离敌前沿还有800米,还有500米,还有400米……”

“放!”指挥员下达了命令。

只见乐清礁上冒出了一股浓烟,接着传来了隆隆的爆炸声。

前方侦察兵报告:“命中目标!”

在黑色的硝烟中,升起了三颗绿色信号弹,张爱萍从望远镜里看到,我军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已插上一江山岛的190高地。

“登陆成功了!成功了!”指挥部里一片欢呼声。

张爱萍将军高兴地给炮兵指挥所打电话:“炮兵打得好!”

步兵登上岛时,看到在敌人的前沿阵地上,三道蛇形铁丝网已经被我军的炮火轰成了尺把长的烂铁丝了,许多地堡已面目全非,有的大门被轰塌了,有的盖子被揭开了,有的竟变成了一堆乱石。

在主阵地上敌人的3挺机枪和3挺高射机枪,还有几门战防炮,全都被我炮兵炸成了破铜烂铁。

这排山倒海的气势,犹如战鼓齐擂,激励着前线官兵们的心。

16时多,我军胜利解放了一江山岛。

战士们兴奋地押着俘虏走下山,有一个俘虏被押到了我军指挥所,他只穿了一条单裤,灰头土脸,头上扎着绷带,手里拿着自己的图章,低着头说:“我是王辅弼,突击第四大队的大队长。”

王辅弼说:“自从解放军开始炮击,我们的指挥系统就全部被打乱,无法同部队取得联系。”

被俘虏的国民党军第二突击大队区队副崔殿臣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厉害的火力。飞机加大炮的猛烈轰击,震得我们心里扑通扑通直跳。”

蒋介石接到了国民党国防部一江山岛失陷的报告。报告声称:“共军三军协同如一,炮兵火力甚猛,我军已无还击之力……”万炮齐发轰金门

1958年7月中旬的一天,福建省委书记兼福建军区第一政委叶飞接到从北京打来的保密电话,告诉叶飞,中央决定炮击金门,决定要叶飞负责指挥。

叶飞接到任务后,立即召开省委会议,安排工作,随即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厦门,迅速展开多项准备工作,24日前,一切作战部署均已完成。

就在等待中央军委的命令时,叶飞收到了毛泽东主席致国防部长彭德怀和总参谋长黄克诚的信:

睡不着觉,想了一下。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彼方换防不打,不换防也不打。等彼方无理进攻,再行反攻。

中东解决,要有时间,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暂时不打,总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妙了。这个主意,你看如何?找几个同志议一议如何?

……

如彼来攻,等几天,考虑明白,再作攻击。

以上种种,是不是算得运筹帷幄之中,制敌千里之外,我战则克,较有把握呢?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必须坚持。如你同意,请将此信电告叶飞,过细考虑一下,以其意见见告。

信中提到的“中东“问题,指的是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人民发动革命,推翻了旧统治集团,美帝国主义直接出兵入侵黎巴嫩,随后英国又侵入约旦。同时,美帝国主义于7月15日宣布其远东地区陆海空军进入戒备状态。中东形势骤然紧张,成为世界矛盾的焦点。美、英、法介入后,苏联也有所动作。

对于美、英、法的侵略行径,蒋介石集团在台湾海峡遥相呼应,企图乘机扩大事态,于7月17日宣布所属部队处于“特别戒备状态”。金门、马祖与台湾的国民党军先后进行军事演习,同时加强空军对大陆侦察活动和袭击准备。

叶飞看过信后,立即和有关人员商议,觉得推迟炮击时间较为有利。一是各项准备工作比较紧张;二是福建沿海遭受台风袭击,连续暴雨19天,冲毁大小桥梁43座,公路铁路塌方情况严重;三是部队在阴雨中昼夜作业,疲劳过度;四是空军进入福建前线的转场尚未完成,海军入闽部队尚在调动中。

叶飞当即复电:

根据前线情况,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些再进行炮击,较有把握。

接下来,前线各部队进行了一个月的准备。至8月初,地面炮兵完成了集结和展开,炮兵对金门岛上的所有目标都进行了现场交叉测量和观察,把目标都一一标在了作战图上。

与此同时,空军和海军也完成了转场和部署,指挥部也制定出了炮兵、空军、海军的协同作战方案,一切作战准备就绪了。

8月上旬,地面炮兵全部进入了阵地。海军130毫米岸炮部署在厦门对岸角尾。炮兵阵地从镇海到厦门、大峪、小呢、泉州湾的围头,呈半圆形,长达近200公里,大金门、小金门及其所有港口、海面,都在我远程火炮的射程之内。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待北京来命令。

在炮击金门之前,空军击落了国民党空军36架飞机,国民党空军失去了战斗力。这样,制空权被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为大批炮兵开进厦门,为炮击金门打下了基础。

8月20日,叶飞接到北京电话,要他立即去北戴河。叶飞乘专机于8月21日下午飞到北戴河,15时来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住处。

叶飞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炮击金门的准备情况、炮兵的数量、部署和实施突然猛袭的打法。

毛泽东主席一面听叶飞汇报,一面低头看地图,连在烟灰缸上燃着的香烟也顾不上抽一口。

叶飞汇报完了,毛泽东主席突然问到“你用这么多的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呢?”

叶飞回答说:“哎呀,那是打得到的啊!”那时,美国顾问一直配备到国民党部队的营一级。

毛泽东主席考虑了十几分钟后又问:“能不能不打美国人?”

叶飞回答说:“主席,那无法避免!”

毛泽东宣布休息。

第二天,毛泽东主席下了决心,“那好,照你们的计划打。”

毛泽东主席要叶飞留在北戴河指挥,跟彭德怀部长住在一起。总参作战部王尚荣部长还让人在叶飞的房间里安上专线电话。

8月23日17时30分,炮击开始。

第一批炮弹发射后,前线指挥员观察金门防卫部的弹着点有1/3打近了,落在北太武山山峰以北,于是下令射程增加400米。

第二批炮弹再次呼啸而出。只见金门防卫部、外山游乐场、料罗湾码头、埕下机场和敌军各师指挥所全部淹没在浓烟烈火之中。

金门岛上,国民党军一片混乱。我军从报话机中听到金门防卫司令胡琏向蒋介石报告说:“共军向本岛发射10万发以上炮弹,打得很惨,伤亡很重。3名中、少将殉职,其余官兵伤亡数目无法统计,通信指挥联络线被炮火摧毁,一时难以恢复。”

此次炮击,金门岛上隐蔽在钢筋水泥掩体里的残余国民党炮兵进行了还击。

为摧毁敌军对我军威胁的155毫米榴弹炮阵地,我军在夜间调整了部署,做好了发射准备。

25日14时,我军炮兵对敌人炮兵阵地逐个进行集中破坏射击,首先打掉了敌人在金龟山上的一个155毫米榴弹炮营,然后又给古宁头、美人山上的敌人炮兵阵地以摧毁性打击。从此,敌人的炮兵就变成了哑巴。

我军的大规模炮击惊动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他判断我们不只是要解放金门、马祖,这是要大举渡海解放台湾的前奏。

于是艾森豪威尔下令,将地中海美第六舰队一半舰只调到台湾海峡,和第七舰队会合。加上从本国和菲律宾调来的,美军在台湾海峡就有航空母舰7艘、重巡洋舰3艘、驱逐舰40艘、美国第四十六巡逻航空队、第一海军陆战队3800人已在台湾南部登陆。侵台美军司令部还公然扬言,要在8日的演习中以舰炮封锁我沿海岛屿。

我军的炮击到达了战役意图,将美国的力量吸引到了台湾海峡,中东的紧张局势就此缓解。

对美军的叫嚣,我军决定还敌人以颜色。

8月26日,中央军委指示前线部队:

用火炮封锁大、小金门岛屿,以火力割断诸岛之间的联系。

根据这一指示,福建前线的炮兵加强兵力,调整部署,开始对敌指挥所、观察所、大火力点等实施破坏射击,并用炮火封锁了敌人的通道、坑道口。

我军炮兵专门抽调出两门火炮,对金门防卫司令胡琏的坑道口每1到3分钟打两发炮弹,对各师指挥所也都指派火炮专门进行类似射击。敌人被打得不敢露出地面,吃睡、大小便都在坑道里。

8月下旬,大、小金门蒋占岛屿,包括金门唯一的港口料罗湾和海面,全部在我炮火射程之内,我军炮火完全封锁了金门和台湾的海上通道。

金门蒋军的补给全靠台湾从海上运输,以海军护航,我军炮火随即转向攻击其海上运输线,专门打海上运输船只。蒋军舰只受到严重打击,不断被我海岸炮炮火击沉击伤,最后金门海上运输线完全被我截断了。

到了9月2日,金门岛基本被全面封锁,岛上数万守军的给养、弹药、油料等补给基本断绝。

金门频频向台湾告急。蒋介石即请求美军护航,以恢复金门的海上补给线。

9月8日,国民党海军以美舰护航,组成一支海上大编队。美国军舰蒋军舰只和运输船只夹在中间,美舰和蒋军舰相距仅2海里,由台湾向金门开来。

美蒋联合编队从台湾一出动就被我军雷达上看得一清二楚。

叶飞立即向上请示。

很快,总参作战部王尚荣部长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照打不误。

叶飞又请示:“是不是连美舰一起打?”

王尚荣传达说,主席讲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王尚荣部长指示,要等美蒋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才打,每一小时报告一次美蒋联合编队的位置、编队队形、航行情况,到达金门料罗湾时,要等北京的命令才能开炮。

叶飞又请示:“我们不打美舰,但如果美舰向我开火,我们是否还击?”

王尚荣转达了毛主席的明确指示:“没有命令不准还击。”

为了准确执行毛主席的命令,叶飞亲自向驻厦门某军及各炮兵群下达命令:“待美蒋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北京下了命令后才开炮;各炮群只打蒋舰,不准打美舰;如美舰向我开火,我不予还击!”

各炮群接到这个命令,都很吃惊,纷纷追问。叶飞又把毛主席的命令再复述一次,并问各炮群是否都听清楚,听明白了。

各炮群回答听清楚了,明白了,按毛主席的命令严格执行。

9月8日中午12时正,美蒋海军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运输船只开始在料罗湾港口码头上卸下补给物资。

情况直报北京,毛主席下令开火。

全线所有炮群接到命令,以突然的密集火力攻击蒋舰及其运输船只,集中攻击料罗湾港口码头。

我军一开炮,美舰就立即丢下蒋舰及运输船只不顾,仓皇撤至料罗湾以南5到12海里处,游弋观望,始终未敢妄动。

这时,金门蒋军和在料罗湾的蒋舰纷纷向台湾告急。恼怒的蒋舰军官使用报话机通话,连密码都不用,被我军侦听机听得清清楚楚。

台湾问蒋舰军官道:“美国朋友,美国军舰呢?”

蒋舰军官回答:“什么朋友不朋友!美国军舰已经掉头跑了!”他们大骂“美国人混蛋”。

蒋舰被我们击沉1艘、击伤1艘,台湾即下令蒋舰返航。这一场惊险的战斗就这样打出了戏剧性。

9月11日,4艘美舰再次为国民党海军运输舰护航。

我前线炮兵也再次进行大规模炮击,美舰逃离战区,仍未敢妄动。

从9月13日起,我军前线炮兵按照中央军委指示,开展了零炮射击活动,封锁金门的渡口、交通要道、补给线,破坏其仓库、工事和炮兵阵地,打得敌人日夜不宁。

10月6日,在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实际由毛泽东起草的《告台湾同胞书》中,公开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金门战斗,属于惩罚性质。你们的领导者们过去长时期间太猖狂了,命令飞机向大陆乱钻,远及云、贵、川、康、青海,发传单,丢特务,炸福州,扰江浙。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些炮,引起你们注意。

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这一点你们是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确实不是美国人的领土。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你们领导人与美国人订立军事协定,是片面的,我们不承认,应予废除。美国人总有一天肯定要抛弃你们的。你们不信吗?历史巨人会要出来作证明的。

杜勒斯9月30日的谈话,端倪已见。站在你们的地位,能不寒心?归根结底,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13万金门军民,供应缺乏,饥寒交迫,难为久计。为了人道主义,我已命令福建前线,从10月6日起,暂以7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

你们与我们之间的战争,30年了,尚未结束,这是不好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这一点,周恩来总理在几年前已经告诉你们了。这是中国内部贵我两方有关的问题,不是中美两国有关的问题。美国侵占台澎与台湾海峡,这是中美两方有关的问题,应当由两国举行谈判解决,目前正在华沙举行。

美国人总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早走于美国有利,因为它可以取得主动。迟走不利,因为它老是被动。一个东太平洋国家,为什么跑到西太平洋来了呢?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西太平洋,正如东太平洋是东太平洋人的东太平洋一样。这一点是常识,美国人应当懂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之间并无战争,无所谓停火。无火而谈停火,岂非笑话?台湾的朋友们,我们之间是有战火的,应当停止,并予熄灭。这就需要谈判。当然,再打30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决较为妥善。何去何从,请你们酌定。

这份“文告”的发表,标志着金门炮击进入了新的斗争阶段,即以政治斗争、外交斗争为主的阶段,打打谈谈,打打停停,半打半停。

1960年5月25日前后,美国在远东地区,不断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有的演习公然宣布是针对中国的。这年4月,美国太平洋地区武装部队总司令费耳特公然说:“始终存在着在台湾问题上同共产党中国人发生一场有限战争的危险。”

这是公开的军事挑衅和战争威胁。

1960年6月17日到1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

毛主席决定,在艾森豪威尔到达台湾的前夕和离开台湾的时候,在金门前线举行反美武装示威。并由我们把毛主席起草的《告台、澎、金、马军民同胞书》,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司令部”的名义公开播发。“告同胞书”指出:

艾森豪威尔要到你们那里“访问”了。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

为了支持亚洲各国人民反对艾森豪威尔强盗旅行的正义斗争,为了支持台、澎、金、马爱国同胞反对艾森豪威尔强盗旅行的正义斗争,为了表示伟大的中国人民对艾森豪威尔的蔑视和鄙视,我们决定:按照单日打炮的惯例,在6月17日艾森豪威尔到达台湾的前夕和6月19日艾森豪威尔离开台湾的时候,在金门前线举行反美武装示威,打炮‘迎送’。美国的武装力量,近来不断向我们威胁和挑衅。我们这个决定,完全是为了向美帝国主义示威。

……

在炮轰期间,你们务必躲在安全地带,不要出来,以免误伤。你们的船,在这两天也要注意,切勿驶近炮轰地带,以免危险。倘若有人不遵我们劝告,甘心为虎作怅,胆敢扰乱伟大的反美武装示威,必遭严惩,勿谓言之不预!

6月17日,我福建前线所有火炮一齐开火,炮击金门无人地带,正如当时报纸所形容的:万炮齐发轰“瘟神”。

19日晨,再次炮击金门,轰得艾森豪威尔在海峡对岸心惊肉跳,于是提前结束在台访问,匆忙走上归途。中印边境大炮上树

1962年10月18日,印军总参谋部发布命令:东北军区各部队,开始实施“里窝那计划”。

20世纪50年代未至60年代初,印方不断升级边境冲突,妄图占领麦克马红线以北地区。这次“里窝那计划”就是印军侵略我国领土的计划之一。

在高耸的喜玛拉雅山麓,密集的炮弹从印度一方飞向中国大地,隆隆的巨响响彻群山,浓黑的硝烟融入世界屋脊的云雾之中。

印军旅长达尔维准将站在多拉附近一个山头上的隐蔽部里,透过枪眼观察中国阵地。

英式重炮发出的炮弹急促地飞过他的头顶,发出一声声尖利的呼啸,在中国阵地上炸起火光和烟雾,接着震动从脚下传来。

这时,旅参谋长报告:“准将阁下,炮火已经摧毁了中国军队的70多个据点,目前正准备延伸火力,向中国军队的主阵地进行轰击。”

达尔维面无表情,指着中国阵地说:“我的参谋长,你看到对面哨所里有躲避的士兵吗?你听到中国军队还击的炮声吗?没有!中国军队早有防备,他们一夜之间把士兵从前沿的据点中撤了出去。他们炮兵为什么不还击?他们在等待命令。因为这是一场外交战,他们在等待我们先放第一枪。”

“我明白了。”

“还应该明白,我们面前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而且纪律严明。”说到这里,达尔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有情报说,对面中国的增援部队上来了两个师,怎么上来的,谁也不知道。临行前上司告诉他,在目前的封冻季节,中国绝不会有增援部队,如今证明了这是一派胡言。

作为职业军官,达尔维仔细计算过双方兵力、火力、地形及后勤保障等条件的对比,他明白要打赢一场进攻战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便是防御战,印方多点据守,分散配置的防线也很难挡住中国军队的进攻。

“我要和我的士兵在一起,不管是失败还是胜利……”想到这里,达尔维悲凉地说,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了。

“什么?旅长,您说到胜利了!我们会胜利的!”

“胜利?胜利属于上帝!”达尔维苦笑着说。

就在达尔维对战争的前途哀怨时,在我国东线边防指挥部里,屋里报话机的呼叫声,电话的对答声,电键的敲击声响成一片。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张国华手里掐着半支烟,在一片电台的呼叫声中踱来踱去,屋外不时传来雷鸣般的炮声。

这时,作战处参谋过来报告说:“司令员,一线部队遵照命令已于凌晨陆续撤至有掩体的主阵地,部队伤亡不大,只有昌都军分区独立团,因据守哨所较远,后撤时遭到敌炮轰击,伤亡70多人……”

张国华虎起脸,把烟蒂一扔:“这个团长是怎么搞的,回头看我不撸了他!”

“主要是山路狭窄,难以行走……”

“不要再说了,别的部队怎么下来了?还是个责任心问题,70多个战士的生命啊,开什么玩笑!”

张国华生完气,又问道:“我们的炮兵上来了没有,不能看着敌人这么打!”

参谋报告:“炮兵C4、C6、C8和E0、E1团,全都进入了阵地,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另外军、师炮兵也做好了伴随步兵开进的准备。”

“我们的炮兵要以绝对火力压倒敌人,不能把敌人放回去。”

“炮兵C8团和各团、营属炮兵组成了前指炮兵群,另外两个步兵A5、A4团也组成了炮兵群。明天总攻时将对敌人实施炮火突袭。”

张国华满意地点了点头:“通知各部队,做好反击准备!”

“是!”

10月20日早晨,喜玛拉雅山笼罩在一片雾气之中,山谷里静极了,仿佛它也屏住呼吸,等待大战开始的那一刻。

指挥部里,张国华站在地图前看了看手表,手表的指针指向7时30分,他用力地一挥手,对副司令员邓少东说:“开始吧!”

邓少东操起报话机,大声发布命令:“反击开始!”

我军炮兵阵地上,3个炮兵群747门重炮同时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无数火团腾空而起,数千发炮弹呼啸而出。

印军士兵恐怖地看到,一块巨大的钢铁云彩遮天蔽日地从天上砸了下来,接着,数十吨的钢铁化成烈火、铡刀、热浪、冲击波,撕扯着阵地、枪炮、工事、士兵、残肢……

达尔维正在用早餐,刚刚端起茶杯就听到一声震耳的雷声,接着餐桌剧烈抖动起来,指挥部里的人被震得几乎站不住。

猛烈地炮火持续了30分钟,印军阵地上一片狼藉。侥幸逃过炮火的印军士兵又惊恐地看到,三颗红色信号弹在灰蒙蒙的天空划过,中国军队的步兵开始进攻了。

我5万士兵在中印边界东、西近600公里的防线上同时发起了猛烈反击。喜玛拉雅山麓一座座人迹罕至的皑皑雪山,立刻被一团团浓烈的黑烟所笼罩。

11月16日4时许,我军某边防团,对印军占领的07高地进行了猛烈地火力急袭。

40分钟之后,连长王传斌带领六连以迅猛的动作占领敌07高地的前沿。75炮兵班副班长方纯德,和战友们拉着1门75炮,一直跟在尖刀班的后面。

75炮全称是M1型榴弹炮,结构紧凑,火力凶狠,灵活轻巧,非常适合在山地作战,

印军地堡内的火力,像暴雨般倾泻下来,将突击队挡在离地堡20多米远的地方。

冲在最前面的9班副班长吴太明被一颗子弹打中了胸部,但他依然坚持战斗,他一只手捂住伤口,一只手提着自动步枪,从右边绕到地堡的侧后,一连朝地堡里投了两颗手榴弹。

战士唐世沛冲上来,正要给吴太明包扎,敌人第二道地堡里的机枪响起来,周围的战友又倒下好几个。

“炮火支援!”连长王传斌急得喊了起来。

方纯德把炮架了起来,刚要瞄准,发现眼前的树枝挡住了瞄准视线。如果强行射击,炮弹一出炮膛就会爆炸。

“开炮!快开炮!”王连长大催促着。

“连长,无法开炮,树枝挡住了弹道。”

“你们是干什么吃的!”王连长怒吼起来。

看着战友在流血,75炮班的战士们急得团团转。

方纯德爬到了一棵大树上,顿时眼前一亮,敌人的十几个地堡看得清清楚楚。他心想要是把炮架到树上,那敌人一个也跑不掉。

想到这里,他找出背包带,把炮筒绑住,拉到了树上,又选了一处树杈,把炮筒吊在上面,接着他又用腰带把自己也绑到了树上,又喊“把炮弹递上来!”

几个战士搭成人梯把两箱炮弹吊到了树上。

方纯德瞄准冲下山的敌人,接连打了两炮,敌人鬼哭狼嚎地跑回了07高地。接着,方纯德又瞄准了印军的地堡,连发两炮,敌人的两个地堡飞上了天。

“打得好!”战士们叫了起来。

方纯德又打掉了敌人两个地堡。

一个印军军官发现了中国军队树上的火炮,大叫着指挥机枪射击,可是地堡里的机枪射界太低根本打不着。一名印军机枪手抱着1挺机枪跑出地堡,刚刚架好,方纯德手疾眼快,一炮把他炸上了天。

由于树上火炮的支持,印军开始动摇了,接着弃阵而逃。

此战,我英雄的炮兵战士,创造了山林中火炮上树的奇迹。许多炮兵专家看到这个战例赞不绝口。从此,我军75炮兵的教材上,有了树上射击的方法。紧急开炮保卫珍宝岛

1969年3月2日,由苏联边防部队挑起的这场边境武装冲突,使中苏关系严重恶化,两国边防部队已进入实战状态。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后,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中苏边界开始多事。

60年代中期后,苏联不断对中国实施军事压力和威胁,在中苏边界上挑起事端,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2月,苏联军队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各种边境事件达4180余起。

1967年后,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巡逻队上岛巡逻,多次制造流血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官兵多人,抓捕中国渔民。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生产活动,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

对于苏军的挑衅行径,中国边防部队严格执行中国政府、中央军委的指示,采取了极大的克制忍让的态度,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和警告置若罔闻,苏联边防军的挑衅行为毫无收敛。

3月15日凌晨3时,正在珍宝岛上潜伏待敌的我侦察排排长于洪东,听到对岸发出一阵阵沙沙啦啦的响声,便向地上抛了一块石头,向全排发出了战斗信号。

过了一会儿,借着雪地上反射的月光,于洪东看到苏军的6辆装甲车开到了江边,接着,从车上跳下来30多个苏军士兵,手端冲锋枪,猫着腰向珍宝岛逼近。

于排长马上向指挥部报告:“敌人距岛只有30多米了,是否开火消灭这一小股敌人。”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肖全夫接到报告,沉思了一会说:“注意监视,敌人不开第一枪,我们绝不开火。”

果然,上岛的敌人在岛的东北部的丛林里悄悄隐藏了起来。

8时整,黑龙江亮子边防站站长孙玉国带领着12人的巡逻队上岛,走到敌人潜伏的东北部,眼看就要进入敌人的伏击圈了,孙玉国命令巡逻队停了下来,在敌人面前晃来晃去,就是不朝前走。等到江岸上的敌人开始行动了,孙玉国下令:“全队撤回!”

苏军沉不住气了,向我军巡逻部队开了第一枪。

5分钟之后,在3辆装甲车的引导下,苏军步兵20多人沿着封冻的江面,向孙玉国率领的巡逻队的位置冲了过来,正好撞在了于洪东潜伏分队的枪口下面。

“准备战斗!”于洪东断然下达了命令。

“50米,40米,35米……”

“打!”于洪东一声大喝,顿时珍宝岛上枪炮齐鸣。

枪声一响,江岸上的我军两个炮兵群随即开炮,密集的炮火,将苏军潜伏阵地炸成了一个浓烟包裹的火球,江面上的装甲车也连连中弹起火,潜伏的敌人再也呆不住了,跑到江面上乱窜。

江面上无遮无拦,苏军步兵成了我军的活靶子,我军抓住机会猛烈射击,江面上遗留下苏军10多具士兵的尸体,1辆被击毁的装甲车冒着浓烈的黑烟。

江对岸的苏军指挥官列昂诺夫从望远镜里已经看到了中国军队的炮兵群,下令停止进攻。

就在几天之前,苏军制定了一个大规模袭击中国军队的计划,300多门重炮对中国境内一连轰击了好几天,也没有遭到任何还击。这让列昂诺夫纳闷不已,他担心勇敢机灵的中国军队有什么“阴谋”,果然,苏军在今天的战斗中吃了亏。

列昂诺夫的担心是对的,中国军人从来没有挨打不吭声的。14日晚上,我军炮兵某团二营,星夜向中苏边境开进。夜色中不时传来苏军的炮声。在茫茫的雪地上,没有路也没有平地,甚至连一片可以作为炮阵地的空地也很难找到。

二营多数火炮在公路上占领了阵地,因为树林中根本没有空地可占领。接着,战士们便用炮斧猛砍树杈,为火炮开辟射界。

“轰隆……轰隆……”先占领阵地的火炮,向着中苏边境开炮了。

3月15日9时46分,苏军第二次进攻开始了。

苏军的炮火异常猛烈,把这个小岛炸得体无完肤,爆炸的气浪将岩石般坚硬的冻土掀起1丈多高,然后又像降冰雹一般“劈里啪啦”地砸下来。

正面,苏军用3辆坦克、3辆装甲车引导,吸引中国军队的火力,另外1个坦克中队4辆坦克向岛的南侧迂回,从岛后的江汊上冲了上来。

孙玉国率领的巡逻组先敌开火,将敌人坦克后尾随的步兵打得全趴到了地上,不敢动弹。

于洪东指挥着两挺机枪也开了火,子弹打在苏军“乌龟壳”上,发出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火箭弹击中苏军的1辆装甲车,装甲车冒起了黑烟,停住不动了。

珍宝岛岛岸很高,所以苏军坦克无法从正面登岛作战,坦克引导的步兵又被我军火力打得抬不起头来,坦克只好停在江面上,像一座座孤立的铁碉堡,不断用坦克上的滑膛炮向岛上轰击。

这时,我军岸上的炮兵也相继开火,双方展开了激烈对射。

突然,于洪东身边的贾玉明叫了起来:“排长,敌人坦克从后面冲上来了!”

于洪东回身一看,果然,4辆苏军坦克和2辆装甲车,绕过了岛南端,从中国内河的岛西江汊上包抄过来。于洪东不惊反喜,反坦克地雷该起作用了。

他随即命令战士周锡金:“用四○火箭筒,敲它两炮,把他们引过来。”

小周装上了火箭弹,瞄准第一辆坦克的侧甲板,“嗵!”地一声,火箭弹准确地命中了坦克的中部,响了一声,但是没有穿透,苏军坦克只是微微一颤。

苏军驾驶员被这一打给打怒了,驾驶坦克轰隆隆地冲了过来,一下子就冲进了我军布设的反坦克雷区。江面上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苏军坦克履带被炸断了,刚才还乱冲乱闯的铁家伙,顿时死在那儿不能动了。

“快,火箭筒,给我打后面的那辆装甲车,一定要击中!”

周锡金马上装上火箭弹,扳机一扣,“轰”地一声,最后一辆装甲车歪倒在了江面上。

“好啊!”战士们欢呼起来。

被打瘫的苏军坦克成了白色江面上非常显眼的目标,我军岛上岸上的大小火炮、手榴弹一齐开火了,将坦克上的车灯、天线、履带护板炸得四处乱飞。

3辆苏军坦克在江面上受阻,退路又被自己的装甲车挡住,急得前后打转。最后,苏军驾驶员不得不用力将后面挡道的装甲车撞碎,带着累累伤痕,顶着我军炮兵的轰击,从原路逃了回去。

苏军的步兵几次欲冲过来抢救这辆打坏的坦克,都被我军的炮兵拦了回去。

一名苏军上尉从坦克里跳了出来,没有跑出几步远,于洪东举手一枪,敌人的脑袋开了花。这时,于洪东瞅准了敌人坦克射击的死角,冲过去,跳上坦克,拉开盖子,将一颗手榴弹丢了进去。

“轰”地一声,这辆坦克成了死疙瘩,再也不能动了。于洪东当时不知道,苏军的中校指挥官杨辛就在这辆坦克里,当时被炸得血肉模糊。

苏军上午在战斗中吃了亏,下午开始了疯狂的报复。

15时13分,苏军炮弹飞蝗般倾泻到中国的土地上。我军岸上的两个炮兵群也开始还击,中苏炮兵进行了15分钟的炮战。

炮声停息后,苏军迫不及待地发起了进攻。

苏军24辆坦克和装甲车,分几路排开,引导一个连的步兵,向我珍宝岛冲了过来。

战斗异常残酷和激烈,火炮在轰鸣,铁甲在奔突,机枪在猛喷,手雷在飞舞,双方杀得难分难解。

副营长冷鹏飞率领增援部队冲了上来,穿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冲到了岛上来,我军的火力得到了加强。

苏军的坦克还在猛冲,前面的被击毁了后面的又冲了上来……

中国75无后座力炮手,将两门75炮推出了掩体,在不到100米的距离上,对着苏军坦克一阵猛轰,又有几辆坦克中弹不动了,苏军坦克的火力被压了下去。

苏军的指挥所里,列昂诺夫看到进攻受挫,火冒三丈,正准备下令让在江边待命的70多辆坦克一齐杀过江去。

突然,一发炮弹准确地落在了指挥所的顶上,指挥所里天塌地陷,几个参谋立刻被炸得血肉横飞。

列昂诺夫推开压在身上的横木,吃力地爬了出来,还没有直起身子,一颗流弹飞来,不偏不倚地穿透了他的心脏又从后背穿出,列昂诺夫哼了一声,重重地倒在了雪地上。

失去了指挥官,苏军阵脚大乱,被迫撤出战斗。

战斗结束的时候,我参战部队官兵只能看到击毁的坦克和倒在雪地上的苏军士兵,并不知道苏军的一名上校和一名中校被击毙。事过一个多月之后,苏联《红星报》上才披露了列昂诺夫和杨辛阵亡的细节。

此次珍宝岛之战,我军炮兵勇猛顽强,配合步兵作战,有力地支援了边防部队,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国史全鉴》本书编委会编团结出版社

《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炮兵回忆史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解放军出版社

《炮兵传奇》左东孙晓著黄河出版社

《中南海三代领导集体与共和国军事实录》蒋建农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中国人民军队建设纵览》姚延进著国防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解放军》邓力群马洪武衡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

《聚焦红墙》文辉抗叶健主编湖南出版社

《志愿军援朝纪实》李庆山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抗美援朝战争纪事》中国军事博物馆编著解放军出版社

《周恩来传》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红墙大事》张树德著中央文献出版社

五、参加实战

●弹群在敌阵中开花,命中敌汽车、坦克40余辆,顿时燃起大火。

●就在飞机刚刚进入俯冲准备投弹时,从一片银白的大地上突然闪出一片火光,接着,一团团钢铁云彩在美机的俯冲航线上绽开。

●走着走着,漆黑的天空中忽然传来一声轰响,紧接着,一道闪亮的弧线划破漆黑的夜空。

● 参加实战炮兵打响出国第一炮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帝国主义公然进行武装干涉。9月15日,美军7�5万人在仁川登陆,使朝鲜战局发生了急剧变化。

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越过三八线,疯狂向中朝边境进犯。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决定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

炮兵第八师第四十五团根据上级指示,由黑龙江密山转到吉林辑安进行了临战训练,为入朝作战做好各方面准备。

10月19日晚,四十五团炮兵随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陆军第四十二军从辑安渡过鸭绿江,行军途中接到于黄草岭担任阻击任务的命令。

经过8昼夜的急行军,四十五团于10月27日到达朝鲜长津地区的黄草岭。

黄草岭位于朝鲜东部,是咸兴至江界的要冲。黄草岭成东北西南走向,在长达20公里的岭脊线上,岗丘密布,地形复杂而险要。

敌人如果占领黄草岭,就会以此为依托长驱直入朝鲜中、北部地区,使整个朝鲜的危险局势更加难以扭转。

因此,美军陆战一师、南朝鲜军第三师、首都师共3个师,在大量坦克、重炮和空军的配合下,对这里狂轰滥炸,发动疯狂的进攻,企图从我防御地域撕开口子、占领此地,以支援其百里之外的西线部队作战,进而占领全朝鲜。

为保证我西线博川、云山一线主力的安全,使西线之敌陷于孤立境地,志愿军首长决心先敌一步,抢占有利地形,阻咸兴北进之敌于黄草岭下。

当四十五团赶到黄草岭时,第一二四师已经到达黄草岭,抢占了部分制高点。美军陆战一师和南朝鲜军首都师的先头部队也进至岭下,形成敌我对峙,一场争夺战即将爆发。

敌我双方的斗争焦点都集中在了黄草岭鞍部烟台峰及周围诸要点。那里位置突出,鞍部又是敌机械化部队北犯的理想通路。敌人抢占了那里,机械化部队就会长驱直入,我军守住了那里,就堵住了敌人的进攻路线。

据侦察得知,南朝鲜军第三师先头部队的两个营已占领此地,并构筑了野战工事,正待后续部队的到达。必须将这伙敌人赶下去。

28日23时,四十五团利用暗夜迅速占领阵地,就地取材构筑了野战工事。侦察通信分队也迅速展开,组成了前沿观察哨,并与炮兵阵地沟通了联络。

24日16时30分,我军发动了夺取黄草岭鞍部烟台峰的战役。

三营以12门三八式野炮配合步兵主力向烟台峰发起攻击。经过炮火准备和支援战斗前后50分钟的火力突击,共发射炮弹400余发,毙敌200余人,伤敌近千人,俘敌30余人。敌表面阵地基本被毁。

在四十五团炮兵的配合下,我军步兵成功地抢占了烟台峰及周围诸点。

为夺回烟台峰,敌调整部署,调集重炮、坦克和飞机反扑,在5天内发动进攻100多次,但始终未能向前推进一步。

11月5日,为加强炮兵火力,四十五团与朝鲜人民军3个炮兵连组成第一二四师炮兵群。

6日晨,太阳刚刚爬上山头,美军陆战一师2个团的兵力、100余辆坦克、30余门火炮,在9架飞机掩护下沿公路,向黄草岭中部三巨里气势汹汹地压过来。

我军炮兵们早已设好标尺,等着敌人“上门”。

当敌进至我前沿500米时,纵队改为横队,步兵成三角队形,漫山遍野地洒了过来。

就在这时,我军跑群开火了,弹群在敌阵中开花,命中敌汽车、坦克40余辆,顿时燃起大火。

在我军猛烈的炮火下,敌军步兵被压制在山坡下不敢动弹,就近利用地形和被毁车辆作掩护转攻为守,待援再犯。

8时整,敌后续梯队两个营上来了。刚刚还趴得漫山遍野的敌军步兵又“活”了过来,向我三巨里以西无名高地方向集中,企图增强突击力量。

四十五团立即组织两个营的火力分别进行集中和拦阻射击。炮兵们打得很巧妙,先是向敌人两翼射击,把敌人赶成一堆,然后又集中炮火向敌人密集的地方开火。敌人成片成片地被炸倒。

这次战斗,炮兵和步兵紧密配合,歼敌一部,剩下的敌人狼狈溃逃。

敌在两次进攻受挫后,改为小群多路在我较大正面上进行试探性进攻,以摸清我阻击线上的薄弱部位。山坡上,敌人步兵这一堆、那一块,跟在坦克后面进攻。

炮兵立即实施拦阻射击,炮弹在敌人面前形成弹幕,使敌人不能前进一步。

11时至14时,敌人先后组织了10余次班、排规模的进攻,都被我军击退。

16时30分,敌军孤注一掷,留一个营的机动兵力外,投入大部兵力在三巨里左右3公里的正面上展开进攻。

这次,敌人先以20余架飞机分两个梯次配合地面炮火对我前沿和纵深阵地实施轰击,四十五团二营不足800米纵深阵地上,就投下了100余枚炸弹,我军炮兵遭受较大伤亡。

六连战士司徒阴森,在其他战友先后负伤的情况下,一人坚持装填、发射15发炮弹,当第16发炮弹上膛时,腿被炸伤。他忍着伤痛爬上炮架,发射出最后一发炮弹。

五连班长刘元吉,在排长张延岭牺牲后,挺身而出代理指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当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阵地与指挥所的有线通信突然中断,二营电话班长侯成汉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查线4次,身上多处受伤,最后一处电话线中断在敌刚刚留下的弹坑两侧。这时,他携带的备用线已用完,便奋不顾身滚进弹坑,用身体接通了线路,保证了战斗任务的顺利完成。

此战一直打到黄昏,敌3次冲击均被我击退,共毙敌800余人,俘敌70余人,击毁击伤坦克、装甲车90辆。

战后,四十五团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表扬,二营荣记集体二等功,五连4炮被授予“黄草岭英雄炮”称号,全团涌现出各类功臣模范84名。

黄草岭阻击战的胜利,严重地打击了敌人进攻的嚣张气焰,保证了我西线主力歼敌,增强了我炮兵作战的信心,实现了全团指战员“打响出国第一炮”的誓言。高炮部队挑战制空权

1950年9月15日,美帝国主义纠集了7万余人的“联合国军”,在朝鲜仁川登陆,将朝鲜人民军拦腰切断,朝鲜战争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自朝鲜战争开战以来,朝鲜人民军就一路凯歌,很快打到了汉城,但也暴露了补给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弱点。美军正是利用了这个弱点,在仁川登陆,不仅切断了人民军的补给线,而且切断了人民军的退路,人民军几个师被隔在三八线以南,最后不得不分散突围。

“联合国军”借助现代化装备的优势,机械化开进,前进速度很快,不久就越过了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门江。

中共中央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要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根据中央军委决策,将东北边防军炮兵改为志愿军炮兵机关,司令员为万毅,政治委员邱创成,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匡裕民,政治部主任吴涛。新生的人民炮兵在朝鲜战场上首次向世界亮相。

1951年10月19日这天的早上,美军攻占朝鲜首都平壤,平壤的人民军守军边打边撤,向中朝边境撤退。

得意洋洋的“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麦克阿瑟乘坐一辆吉普进入了平壤,吉普车碾过一片片焦土,在冒着青烟的瓦砾上摇头摆尾。

麦克阿瑟叼着烟斗,戴着墨镜,满意地看着眼前的残垣断壁,心安理得地接受部下的欢呼和致敬。麦克阿瑟在头脑中想象着朝鲜人民军慌忙撤退的样子,脸上露出奸笑。

麦克阿瑟在得意之时,给美军下达了新的命令:西线美第八集团军和南朝鲜第二军团及一个空降兵团,由平壤、沙里院地区直逼鸭绿江边;东线美第十军和南朝鲜第一军团,由元山、咸兴地区向江界、惠山及图门江进攻。要在大雪封山之前,一举打到鸭绿江边,消灭全部人民军,占领朝鲜全境。

麦克阿瑟对总是跟在身边的随军记者说:“圣诞节之前,送孩子们回家。”

麦克阿瑟并不知道,他一生中最强劲的对手,打得他丢了乌纱帽的对手,已经埋伏在鸭绿江南岸的群山中,张开大网,准备灭掉他的骄傲和狂妄。

就在几天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五师第四十二团一营从安东秘密入朝,在长甸河口占领了阵地。

防空观察哨报告,最近几天,不时有美军飞机飞临鸭绿江大桥侦察。

10月19日早上,碧空如洗,凉风阵阵。东北亚的雪总是来得很早,北京还是花红柳绿的时候,朝鲜长甸河口早早地披上了银装,雪地上洁白如玉。

一个志愿军战士匆匆走在雪地上,突然被什么东西绊倒了,他奇怪地爬起来,看到眼前的树干有点奇怪,怎么这么光滑啊?揉揉眼睛再一看,原来是我军的高射炮炮管。他乐了,“嘿嘿,这下够美国飞机喝一壶了!”他爬起来想找炮兵同志聊上几句,可是没看到人,于是站起身来,身上的雪都没拍,跑着去告诉战友们去了。

9时,天边出现了10个小黑点,飞快地向长甸河口飞来,这是美军的战斗轰炸机,准备对我军的运输线实施轰炸。

自朝鲜开战以来,美国空军从未遇到敌手,朝鲜的天空成了美国空军的天堂,美军飞行员嚼着口香糖,哼着乡村民谣,开着飞机大摇大摆地在天上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地俯冲轰炸。今天,美机向往常一样,一字排开,分两队向运输线俯冲下来。

就在飞机刚刚进入俯冲,准备投弹时,从一片银白的大地上突然闪出一片火光,接着,一团团钢铁云彩在美机的俯冲航线上绽开,美军飞行员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最前面的一架飞机中弹起火,拖着浓烟一头扎在山坡上,“轰”的一声灰飞烟灭。

“高射炮!”第二架飞机上的美军飞行员对着无线电惊呼,“快拉起来!”

但是,飞机一旦进入俯冲,想再拉起可不那么容易,一个俯冲下,没有10公里别想拉起来。

这时,雪地里的炮火更加稠密,火光闪成一片,炮声响成一片,这是两个高射炮营在齐射。

又有两架敌机先后中弹。1架炸弹舱被击中,在空中炸成了碎片;1架被打断了机翼,翻着跟头掉了下来。

余下的7架敌机,把炸弹投到江中,逃窜了。

美军飞行员一落地,就满头大汗地把情况报告给指挥官。一个小时之后,麦克阿瑟就接到了鸭绿江大桥出现中共高炮部队,美军飞机被击落的报告。

“这是一个正常的情况,这并不能证明中共军队介入了韩战。他们的高炮是为了保卫这座大桥。”自开战以来,麦克阿瑟对中国军队参战的情报置若罔闻,他一直不相信刚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的中国敢和世界第一强国较量。

狂妄的麦克阿瑟将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

在麦克阿瑟接到报告的几个小时后,夜幕刚刚垂落,鸭绿江大桥上便响起了火车、汽车的轰鸣声,一队队军车迅速驶过大桥,转眼就消失在朝鲜的茫茫黑夜之中。

晨曦初现时,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乘坐一辆吉普车驶上鸭绿江大桥,彭德怀从车上探出头,看到大桥在晨曦中屹立,桥上一队队志愿军士兵,正快步向前疾进。

彭总已得到报告:志愿军第三十九和四十军主力及炮兵第一师已从安东渡过鸭绿江;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炮兵第二师和高炮团已从长甸河口渡过鸭绿江;第三十八军、第四十二军和炮兵第八师从辑安渡过鸭绿江。

车到鸭绿江边,彭德怀说:“停车,让我下去看看。”

山坡上有几名正在警戒的战士跑了过来。

“报告首长,这里不准停车。”

“你们是哪个部队的?”

“报告首长,我们是炮五师一团一营二连的。”

彭德怀想起来了:“你们是高炮部队,白天打下了3架敌机,首开纪录,打得好!打得好!”

小战士一听高兴地笑了:“首长也知道我们打下飞机了?”

“连毛主席都知道了!小同志,对美国飞机怕不怕?”

“不怕!来一架打一架,来一批打一批!我们一定要保卫好鸭绿江大桥!”

彭总会心地笑了,然后转身上了车,看到了战士高昂的情绪,他心里感到踏实多了。吉普车加大油门,驶过了鸭绿江大桥。

年轻的中国炮兵高炮部队和世界第一空中强国完成了首次交手,他们以骄人的战绩在这个世界战争舞台上精彩亮相了。

1951年4月7日夜里,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第六十三师六○八团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赫赫威名的B-26轰炸机,击落1架。第二天早晨,又击落前来报复的美军F-80战斗机1架,当天共击落敌机5架,击伤2架,活捉美军飞行员1名。

敌人在“秋季攻势”失败之后,集中空军力量对我军的后方仓库和铁路交通狂轰滥炸。

为保卫我交通运输线,上级下令将高炮六十三师调往中坪和阁岩一线执行防空任务。

12月15日晚,六○七和六○八团在阁岩车站以北击落敌机5架,击伤8架。

1952年1月5日早上,志愿军高炮六○七和六○八团在泉洞地区伏击敌大批机群,击落敌机5架,活捉3名美军飞行员。

1952年3月,六十三师转战“东线”,再次与敌人的“空中绞杀战”展开较量,一举击落敌机13架,击伤95架。

4月24日,配合20兵团参加“夏季战役”,击落敌炮兵校正机6架。

六十三师在战斗中越打越硬,越打越强,取得了击落敌机233架、击伤敌机1324架的辉煌战绩。

美国空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不得不改变战法,转而集中兵力对志愿军运输线实施“空中绞杀”。

1952年4月23日凌晨,中朝边境长甸河口一片雾气。高炮一团张团长站在山上观察气象,发现漫山的雾幔,对面都很难看到人。

“美国空军惯于在这种天气,对我重要目标进行偷袭。看来今天敌机是一定要来的。”张团长自言自语地说,转身对身边的高参谋说:“发信号,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是!”高参谋飞快地跑下山去。

“呜……呜……”战斗警报响了。

战士们纷纷冲出隐蔽所,进入炮位,雷达天线转动起来,有线电话已经沟通,侦察兵操作指挥镜搜索目标。

6时20分,电台报告:“观察所发现目标!”

接着雷达也发现了目标,雷达观测手报告:“方向,河口西南,距离80公里,高度8000米,敌机4架一路纵队正向我飞来。”

张团长随即下达命令:“各分队注意,西南搜索!”

高炮飞快地转动着,炮口齐刷刷地指向了西南方向。

6时24分,潜伏在西南高山上的侦察兵报告:“指挥部,指挥部,听到空中有轰鸣声,没有看到敌机,没有看到敌机。”

“指挥部明白。”

1分钟之后,另一观察哨报告:“指挥部,发现F-86A战斗机4架,高度6000米,正向我长甸河口大桥飞来。”

6时26分,我一列满载军用物资的火车,从清水镇驶来。敌机发现了目标,高度一下子降了下来。

张团长下令:“各阵地注意,敌机接近目标,一定要保证目标的安全,不准放跑敌机。”

敌机在空中改变队形,两架在前,两架在后,后面的掩护前面的进攻。

6时27分,敌先头两架飞机呼啸着从山谷中冲了出来,向大桥上正在行驶的火车冲去,眼看着越来越近,只有几百米了。

“开火!”指挥员果断下达命令。

炮群闻声而动,一齐开火,在美机的航路上炸开钢铁云彩。

前面的两架敌机马上拉起了机头,向上窜去。可是后面的两架,欲拉起来已经来不及了,其中一架被打爆,空中开花,另一架机尾中弹起火,拖着长长的黑烟,在空中打转,一连翻了几个跟头,栽进了鸭绿江,激起一道巨大的水柱。

前面的敌机一看后面两架已经中弹,加速向西南方向飞去。可是已经晚了,我军炮兵已经用火力封住了敌机的退路。

只见火网中炮弹齐飞,一串炮弹击中了一架敌机的机身,敌机炸成两截。另一架被击中翅膀摇摇晃晃地飞走了。

志愿军高炮部队在粉碎敌“绞杀战”中,击落敌机264架,击伤敌机1070架。

美空军发言人也不得不承认:“美国飞机在朝鲜通行无阻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北朝鲜的天空成为可怕的天空,死亡的天空!”炮兵敌后侦察老秃山

1952年夏天,志愿军炮兵第一师第二十七团奉命配属步兵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团参加攻打老秃山(即上浦防东山)的战斗。

在敌人眼中,老秃山是“汉城大门的锁链”,它虽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巍峨陡峭,但在战术上却是敌我双方必争之重要阵地。

为了防我进攻,敌军不仅在主峰上筑有18个地堡,而且在主峰反斜面上也构筑了大量工事。这些构筑在主峰反斜面上的工事是在我军方向看不到的,所以,炮兵也打不着。敌军妄图借此别出心裁构筑的工事,确保这个所谓“汉城大门的锁链”不被打掉。

然而,要夺取主峰阵地,就必须敲掉主峰反斜面上的敌军工事,而要敲掉敌之工事,首先必须设法看见它。三四三团首长根据老秃山的具体敌情、地形,决定派遣一个观察小组潜入敌后侦察目标、指挥射击。这个敌后侦察的任务交给了八连指挥排的排长刘建华和无线班副班长李宝一。

将炮兵观察所开设到敌人心脏里去,这是我军炮兵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要完成此项任务,除了观测员要具备勇敢、机智的素质以外,更重要的是做好周密而细致的准备工作。

团首长为确保侦察兵的安全,从多方面进行了严密的部署。

预先选定的潜伏位置在敌346�6高地西坡的树丛中,距离敌前沿工事仅一百多米。为掩护侦察员行动,团首长指定二营甘水峰观察所负责监视潜伏区域,如果敌人出来,就用1个连的火力把他们揍回去。

由于距敌太近,说话时不能大声,所以在联络时必须减低联络时通话的声音。为此,侦察员用雨布自制了隔音桶,说话时把头和送话器套入隔音桶,放在凹坑里,这样30米外就听不到传话的声音了。

敌后侦察的路线十分复杂艰难,由将军洞西南通过驿谷川,经缓冲区无名高地的石砚洞口到达潜伏位置,途中要经过一道敌人由照明弹和机枪组成的封锁区,两道敌炮火封锁区。

为了摸清路线上的情况,7月9日,刘建华和李宝一到上浦防南山和222�9高地观察所,对潜伏位置、运动路线进行了现地勘察,并认真研究了运动途中和潜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处置办法,还在甘水峰我占领的区域内选择类似地形,在相应距离进行反反复复的演练。最后,他们练就了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摸到潜伏位置上的过硬本领。

7月14日,刘建华和李宝一带着指挥作业用具、手枪、手榴弹、刺刀、急救包、防蚊油、干粮等物品,怀着必胜的信念,踏上了插入敌后的征途。

当天13时,他们到达了步兵第一一五师侦察连驻地,找到了该连连长。

当连长听说他们是炮兵观察员,要像他们那样穿过重重封锁区潜伏到敌心脏中去时,兴致一下便提了起来。刘建华和李宝一借机向他讨教步兵侦察兵通过敌封锁区和潜伏敌后的经验和常识。

连长针对纵深的道路情况和敌人防御特点,对他们所提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还提醒说:“敌人夜间常在将军洞一带伏击我侦察分队,你们千万小心。”

刘建华问:“我们夜间行动要注意些什么呢?

连长清了清嗓子,像学生背课文似地说:“一、要保持肃静,负了伤不叫喊;二、脚步要轻,运动中要注意敌人的地雷;三、不能掉队;四、要勇敢机智,遇有情况要搞清楚,冷静处置;五、经过的地区不能留痕迹,潜伏位置要进行严密伪装,并熟记各种联络信号”。

不知不觉天黑了下来,黑得伸手难见五指。正是摸进敌人阵地的好时候。

20时,刘建华和李宝一在侦察连3名同志的护送下,沿着预定的路线,向敌占区前进。

走着走着,漆黑的天空中忽然传来一声轰响,紧接着,一道闪亮的弧线划破漆黑的夜空。

刘建华身旁的步兵侦察员闪电般地把他拉倒,两个人刚卧倒在杂草丛中,漆黑的旷野倏地变得一片明亮。

“这是敌人的照明弹。”步兵侦察员小声向刘建华介绍附近的情况,“这便是敌人设置的照明、机枪封锁区了。”

刘建华和李宝一不由“嘘”了一口气,幸亏有步兵侦察员的带领,我们才没有吃亏。

他们乘照明弹熄灭的间隙,利用杂草作掩护,跳跃前进,顺利闯过了敌人的封锁区。

15日0时,我们一行5人已潜入到敌阵地前沿。这时,步兵侦察员的任务已圆满完成,向炮兵战友们告别后,消失在夜色中。

刘建华和李宝一继续前进,在346�6高地西坡的半山处、一个山坡很陡,四周有很多的树和野草的地方建立了观察所。

沿此处上去仅约100米左右便是敌人设在346�6高地的防御工事,敌随时可能发现他们,十分危险。但是,有时候最危险的地方也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敌人做梦也想不到我军会把观察所建在他们的眼皮底下。

3时30分,借着敌人机枪扫射的声音作掩护,完成了准备工作。李宝一用松树干作伪装,架起报话机天线;刘建华则用刺刀挖掘通话时使用的凹坑,并对观察位置进行了严密伪装,清除了来路的痕迹。拂晓前,他们终于与指挥所通了联络。

天已经亮,刘建华开始对老秃山背后实施侦察。

刘建华看到,狡猾的敌人在老秃山的反斜面上竟构筑了22个地堡。这些地堡呈环形分布,横宽约200多米,其中一个大地堡周围密密麻麻地伸出很多电线,还有无线电天线。

“这是敌人的指挥所。”刘建华心想,先把他敲掉吧。于是,刘建华确定了它的坐标,要李宝一报给指挥所,并请示轰击。

不一会儿,一发炮弹呼啸着落在了大地堡的前面,打远了。

刘建华修正了口令,后方炮兵再次射击。但这个大地堡地形复杂,几次试射均未命中目标。

“先让他多活一会儿”,李宝一在后面说,打别的。刘建华听了,就决定以急促射击先打另一群地堡。

“轰隆隆!”一阵硝烟散去,刘建华高兴地看到,6个地堡顷刻间夷为平地。

“打得太好了!”刘建华高兴地压低声音说。就在他得意之时,公路上驶来敌两辆坦克。

“送上门的买卖不能不做。”刘建华对李宝一说,李宝一抬起头看了看,向刘健华伸出大拇指晃了晃。

刘建华迅速报出坐标,但李宝一却没了动静。刘建华赶忙回过头来问李宝一是怎么回事,只见他额头上挂满了豆大的汗珠,双手在不停地摆弄着报话机。

原来是报话机连续工作时间较长,电子管烧坏了。两个人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这两辆坦克从公路上大摇大摆地溜走了。

为了继续完成敌后侦察的任务,他们当晚连夜赶回前沿步兵驻地更换报话机。

当晚,两个人回到一一五师侦察连,碰到了从三四三团赶来的观察员。

原来,团首长迟迟没有接到两个人报告,以为他们牺牲了,就又派了几个人携带报话机上来。

“你们还活着!”战友们高兴地抱在了一起。

刘建华和李宝一接过报话机,又赶回了潜伏地点。

16日5时,刘建华开始呼唤指挥所向老秃山主峰反斜面上的敌军阵地射击。我军成群的炮弹在敌人地堡上炸开了花,打得敌人东奔西跑。

最后,刘建华决定再向位于山棱线附近的敌指挥所射击,先是逐炮试射,尔后进行急促射,其中有两发炮弹直接命中目标,敌指挥所被破坏了。

敌人的地堡群刚被摧毁,昨天溜走的那两辆坦克又在公路上露脸了。

“哈,奔丧的又回来了!”刘建华连忙指挥炮火轰击,随着一群群炮弹落下,最前面的那一辆坦克升起滚滚浓烟,一下瘫痪在地上,后面的那辆见势不妙,立即调头仓皇逃跑。

17日21时,我军步兵对老秃山发起总攻。在炮火准备之后,步兵仅用6分钟便一举攻占了主峰,15分钟内就占领了全部阵地,全歼敌1个加强连。

就这样,敌人自吹的“看不见的目标”的地堡被我军准确无误的炮弹打掉了。金城战役大显神威

1953年7月13日,夕阳在金黄色的彩霞中滚动,落日闪入一片霞光之中。霞光之中,隐隐显出战争的气息。

“联合国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不得不坐下来与我军谈判,但李承晚集团不甘心失败,屡屡在谈判中制造事端,扣押了本应释放的志愿军被俘人员2万多人。为了打掉敌人的幻想,争取被俘人员归国,志愿军总部决定发动金城战役,把敌人打痛,让敌人老老实实地回到谈判桌旁。

金城以南,从山所里到金城川和北汉江的汇合处,是敌人整个防线的突出部,此处山头连绵起伏,像一条巨人抖动的白带,群山耸向天空,峭壁和磐石如刀削一般,易守难攻。

金城西南方向,是一片开阔地,距我军阵地不过千米,这也是敌人的防御重点,纵深有十多道铁丝网,并有100多米宽的雷区。

驻守在这里的是南韩首都师和第三、第六、第八师。这几个师都是李承晚的王牌,因没有受到我志愿军的沉重打击,气焰十分嚣张。

二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勇下达了进攻的命令。顷刻间,1000门大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一排排火箭炮弹飞向敌阵地,如一道道划破长空的闪电……

敌军阵地上地动山摇,硝烟滚滚,敌人的惨叫声响成一片,就连天边也烧成了暗红色。

在猛烈地炮火掩护下,二十兵团分成3个突击集团,向敌正面发起猛攻,1小时后即全面突破了敌人防线。

7月13日深夜,五十四军三八八团一连仅用10分钟,就冲上了敌前沿的424�2和866高地。

敌人组织3次反冲击没有成功,便全都钻进了地下坑道。几分钟后,敌人有目的地向高地连续发射几百发空炸炮弹。

天亮之后,二连在我炮兵的掩护之下,前来增援。当我炮兵猛轰之时,敌人全都跑进了地沟。二连攻上山头之后,用炸药包将敌盖沟炸开,里面的敌人眼看无处藏身,一下子从洞口冲了出来。战士们一阵扫射,打倒了7个敌人,紧接着冲进地沟,消灭敌人100多名。

7月19日,三九○团四连坚守在580高地。山下公路上开过来17辆坦克。敌人的步兵都坐在坦克上,怀里抱着枪。坦克开到半山腰,便开始向我军守卫的阵地开炮。炮弹东一发西一发地乱飞。

敌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向我军阵地发起冲击,我军阵地岌岌可危。正在这时,我军的炮兵开火了,强大的火力封锁了阵地前沿,敌人倒下一大片。

“炮兵老大哥,打得好!”步兵们高兴地大喊。

我军驻守的602高地,敌人两个营的兵力在10多辆坦克引导下,多路向三连和七连阵地攻击。敌人的炮弹成串地落下来,阵地几次被夷为平地,山坡上一草一木都化成了焦土。

连长麻俊坤牺牲之后,七连三排长王占山站出来指挥,他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当敌人进攻的时候,他命令部队撤到山后,呼叫我军炮兵火力支援。

我炮兵发挥了稳、准、狠的特点,先后20多次开火,每次开火都击中目标。

有几次敌人冲上了山头,王排长便把战士们撤下来,当我军炮火覆盖山头时,再进行反冲击。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炮兵共歼敌15万余人,毁伤敌火炮570余门,汽车730余辆,坦克、装甲车950余辆,击落敌机2300余架,击伤7500余架。炮兵部队有3�23万余人荣立战功,450个单位荣立集体功。

毛泽东在分析朝鲜1952年的战局时说:

我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致胜的要素。炮兵大战一江山岛

1955年1月17日12时20分,三颗红色信号弹从浙江头门岛上空腾空而起,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打响了。

全国大陆解放后,国民党军的残余部队退至东南沿海部分岛屿,企图利用这些岛屿作为拱卫台湾和对大陆实施反攻的基地。

一江山岛位于浙东沿海,主要由南一江、北一江两个岛屿组成,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据守该岛的国民党军由“一江山地区司令部”所辖之第四突击大队、第二突击大队、第四突击中队及1个炮兵中队共计1000余人。

华东军区根据浙东沿海国民党军所占岛屿的指挥中心和防御重点是大陈岛,而一江山岛是屏障大陈岛的前沿据点等情况,遂决定集中兵力,首先攻占一江山岛,尔后再转兵攻取大陈岛,以击破国民党军在浙东沿海岛屿的防御体系。

战役打响之后,我人民空军首先对敌阵地实施轰炸,摧毁了对登陆部队威胁最大的敌军炮兵阵地等重要目标。接着,炮兵接到命令,对敌阵地再次进行火力覆盖。顷刻间,我海岸炮兵的数百门各式火炮齐鸣,吼声响彻海天。1�2万发炮弹,准确地射向一江山岛。头门山海岸炮兵持续炮击2小时7分钟,对一江山岛进行了破坏性轰击。

14时,在登陆发起之前,10门“喀秋莎”火箭炮在船上一字排开,对北一江山敌人阵地进行第二次齐放。火箭弹拖着长长的火舌铺天盖地地落到了敌人190和203高地上,高地上烟火滚滚……

与此同时,港湾的指挥台上,陶勇司令员扬起一面蓝旗,高声命令登陆部队:“起航!”

顿时,港湾内所有的登陆艇和护卫舰艇一起发动起来了,一片马达声隆隆轰鸣,把山那边传来的大炮声都压盖下去了。

在飞机和大炮火力的突击掩护下,载着5000多名陆军部队的70多艘登陆艇和作战舰艇排着严整的防空队形,迅速分路冲向一江山岛。

一幅壮丽的海上大进军立体画卷,全方位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天上战机呼啸,海上舰船驰骋,背后我军炮声隆隆,炮弹飞过海面落在敌人阵地上。蓝天碧水间,三军协同进攻,声势浩大,气壮山河。

当前头登陆艇离登陆点只有几十米的时候,岛上的残余蒋军依托没有被炸毁的工事,猛烈开火射击。

在炮兵阵地上,炮兵参谋长报告:“步兵已准备登陆。”

“做好射击准备!”指挥员下达了命令。

“离敌前沿还有800米,还有500米,还有400米……”

“放!”指挥员下达了命令。

只见乐清礁上冒出了一股浓烟,接着传来了隆隆的爆炸声。

前方侦察兵报告:“命中目标!”

在黑色的硝烟中,升起了三颗绿色信号弹,张爱萍从望远镜里看到,我军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已插上一江山岛的190高地。

“登陆成功了!成功了!”指挥部里一片欢呼声。

张爱萍将军高兴地给炮兵指挥所打电话:“炮兵打得好!”

步兵登上岛时,看到在敌人的前沿阵地上,三道蛇形铁丝网已经被我军的炮火轰成了尺把长的烂铁丝了,许多地堡已面目全非,有的大门被轰塌了,有的盖子被揭开了,有的竟变成了一堆乱石。

在主阵地上敌人的3挺机枪和3挺高射机枪,还有几门战防炮,全都被我炮兵炸成了破铜烂铁。

这排山倒海的气势,犹如战鼓齐擂,激励着前线官兵们的心。

16时多,我军胜利解放了一江山岛。

战士们兴奋地押着俘虏走下山,有一个俘虏被押到了我军指挥所,他只穿了一条单裤,灰头土脸,头上扎着绷带,手里拿着自己的图章,低着头说:“我是王辅弼,突击第四大队的大队长。”

王辅弼说:“自从解放军开始炮击,我们的指挥系统就全部被打乱,无法同部队取得联系。”

被俘虏的国民党军第二突击大队区队副崔殿臣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厉害的火力。飞机加大炮的猛烈轰击,震得我们心里扑通扑通直跳。”

蒋介石接到了国民党国防部一江山岛失陷的报告。报告声称:“共军三军协同如一,炮兵火力甚猛,我军已无还击之力……”万炮齐发轰金门

1958年7月中旬的一天,福建省委书记兼福建军区第一政委叶飞接到从北京打来的保密电话,告诉叶飞,中央决定炮击金门,决定要叶飞负责指挥。

叶飞接到任务后,立即召开省委会议,安排工作,随即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厦门,迅速展开多项准备工作,24日前,一切作战部署均已完成。

就在等待中央军委的命令时,叶飞收到了毛泽东主席致国防部长彭德怀和总参谋长黄克诚的信:

睡不着觉,想了一下。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彼方换防不打,不换防也不打。等彼方无理进攻,再行反攻。

中东解决,要有时间,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暂时不打,总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妙了。这个主意,你看如何?找几个同志议一议如何?

……

如彼来攻,等几天,考虑明白,再作攻击。

以上种种,是不是算得运筹帷幄之中,制敌千里之外,我战则克,较有把握呢?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必须坚持。如你同意,请将此信电告叶飞,过细考虑一下,以其意见见告。

信中提到的“中东“问题,指的是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人民发动革命,推翻了旧统治集团,美帝国主义直接出兵入侵黎巴嫩,随后英国又侵入约旦。同时,美帝国主义于7月15日宣布其远东地区陆海空军进入戒备状态。中东形势骤然紧张,成为世界矛盾的焦点。美、英、法介入后,苏联也有所动作。

对于美、英、法的侵略行径,蒋介石集团在台湾海峡遥相呼应,企图乘机扩大事态,于7月17日宣布所属部队处于“特别戒备状态”。金门、马祖与台湾的国民党军先后进行军事演习,同时加强空军对大陆侦察活动和袭击准备。

叶飞看过信后,立即和有关人员商议,觉得推迟炮击时间较为有利。一是各项准备工作比较紧张;二是福建沿海遭受台风袭击,连续暴雨19天,冲毁大小桥梁43座,公路铁路塌方情况严重;三是部队在阴雨中昼夜作业,疲劳过度;四是空军进入福建前线的转场尚未完成,海军入闽部队尚在调动中。

叶飞当即复电:

根据前线情况,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些再进行炮击,较有把握。

接下来,前线各部队进行了一个月的准备。至8月初,地面炮兵完成了集结和展开,炮兵对金门岛上的所有目标都进行了现场交叉测量和观察,把目标都一一标在了作战图上。

与此同时,空军和海军也完成了转场和部署,指挥部也制定出了炮兵、空军、海军的协同作战方案,一切作战准备就绪了。

8月上旬,地面炮兵全部进入了阵地。海军130毫米岸炮部署在厦门对岸角尾。炮兵阵地从镇海到厦门、大峪、小呢、泉州湾的围头,呈半圆形,长达近200公里,大金门、小金门及其所有港口、海面,都在我远程火炮的射程之内。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待北京来命令。

在炮击金门之前,空军击落了国民党空军36架飞机,国民党空军失去了战斗力。这样,制空权被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为大批炮兵开进厦门,为炮击金门打下了基础。

8月20日,叶飞接到北京电话,要他立即去北戴河。叶飞乘专机于8月21日下午飞到北戴河,15时来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住处。

叶飞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炮击金门的准备情况、炮兵的数量、部署和实施突然猛袭的打法。

毛泽东主席一面听叶飞汇报,一面低头看地图,连在烟灰缸上燃着的香烟也顾不上抽一口。

叶飞汇报完了,毛泽东主席突然问到“你用这么多的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呢?”

叶飞回答说:“哎呀,那是打得到的啊!”那时,美国顾问一直配备到国民党部队的营一级。

毛泽东主席考虑了十几分钟后又问:“能不能不打美国人?”

叶飞回答说:“主席,那无法避免!”

毛泽东宣布休息。

第二天,毛泽东主席下了决心,“那好,照你们的计划打。”

毛泽东主席要叶飞留在北戴河指挥,跟彭德怀部长住在一起。总参作战部王尚荣部长还让人在叶飞的房间里安上专线电话。

8月23日17时30分,炮击开始。

第一批炮弹发射后,前线指挥员观察金门防卫部的弹着点有1/3打近了,落在北太武山山峰以北,于是下令射程增加400米。

第二批炮弹再次呼啸而出。只见金门防卫部、外山游乐场、料罗湾码头、埕下机场和敌军各师指挥所全部淹没在浓烟烈火之中。

金门岛上,国民党军一片混乱。我军从报话机中听到金门防卫司令胡琏向蒋介石报告说:“共军向本岛发射10万发以上炮弹,打得很惨,伤亡很重。3名中、少将殉职,其余官兵伤亡数目无法统计,通信指挥联络线被炮火摧毁,一时难以恢复。”

此次炮击,金门岛上隐蔽在钢筋水泥掩体里的残余国民党炮兵进行了还击。

为摧毁敌军对我军威胁的155毫米榴弹炮阵地,我军在夜间调整了部署,做好了发射准备。

25日14时,我军炮兵对敌人炮兵阵地逐个进行集中破坏射击,首先打掉了敌人在金龟山上的一个155毫米榴弹炮营,然后又给古宁头、美人山上的敌人炮兵阵地以摧毁性打击。从此,敌人的炮兵就变成了哑巴。

我军的大规模炮击惊动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他判断我们不只是要解放金门、马祖,这是要大举渡海解放台湾的前奏。

于是艾森豪威尔下令,将地中海美第六舰队一半舰只调到台湾海峡,和第七舰队会合。加上从本国和菲律宾调来的,美军在台湾海峡就有航空母舰7艘、重巡洋舰3艘、驱逐舰40艘、美国第四十六巡逻航空队、第一海军陆战队3800人已在台湾南部登陆。侵台美军司令部还公然扬言,要在8日的演习中以舰炮封锁我沿海岛屿。

我军的炮击到达了战役意图,将美国的力量吸引到了台湾海峡,中东的紧张局势就此缓解。

对美军的叫嚣,我军决定还敌人以颜色。

8月26日,中央军委指示前线部队:

用火炮封锁大、小金门岛屿,以火力割断诸岛之间的联系。

根据这一指示,福建前线的炮兵加强兵力,调整部署,开始对敌指挥所、观察所、大火力点等实施破坏射击,并用炮火封锁了敌人的通道、坑道口。

我军炮兵专门抽调出两门火炮,对金门防卫司令胡琏的坑道口每1到3分钟打两发炮弹,对各师指挥所也都指派火炮专门进行类似射击。敌人被打得不敢露出地面,吃睡、大小便都在坑道里。

8月下旬,大、小金门蒋占岛屿,包括金门唯一的港口料罗湾和海面,全部在我炮火射程之内,我军炮火完全封锁了金门和台湾的海上通道。

金门蒋军的补给全靠台湾从海上运输,以海军护航,我军炮火随即转向攻击其海上运输线,专门打海上运输船只。蒋军舰只受到严重打击,不断被我海岸炮炮火击沉击伤,最后金门海上运输线完全被我截断了。

到了9月2日,金门岛基本被全面封锁,岛上数万守军的给养、弹药、油料等补给基本断绝。

金门频频向台湾告急。蒋介石即请求美军护航,以恢复金门的海上补给线。

9月8日,国民党海军以美舰护航,组成一支海上大编队。美国军舰蒋军舰只和运输船只夹在中间,美舰和蒋军舰相距仅2海里,由台湾向金门开来。

美蒋联合编队从台湾一出动就被我军雷达上看得一清二楚。

叶飞立即向上请示。

很快,总参作战部王尚荣部长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照打不误。

叶飞又请示:“是不是连美舰一起打?”

王尚荣传达说,主席讲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王尚荣部长指示,要等美蒋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才打,每一小时报告一次美蒋联合编队的位置、编队队形、航行情况,到达金门料罗湾时,要等北京的命令才能开炮。

叶飞又请示:“我们不打美舰,但如果美舰向我开火,我们是否还击?”

王尚荣转达了毛主席的明确指示:“没有命令不准还击。”

为了准确执行毛主席的命令,叶飞亲自向驻厦门某军及各炮兵群下达命令:“待美蒋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北京下了命令后才开炮;各炮群只打蒋舰,不准打美舰;如美舰向我开火,我不予还击!”

各炮群接到这个命令,都很吃惊,纷纷追问。叶飞又把毛主席的命令再复述一次,并问各炮群是否都听清楚,听明白了。

各炮群回答听清楚了,明白了,按毛主席的命令严格执行。

9月8日中午12时正,美蒋海军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运输船只开始在料罗湾港口码头上卸下补给物资。

情况直报北京,毛主席下令开火。

全线所有炮群接到命令,以突然的密集火力攻击蒋舰及其运输船只,集中攻击料罗湾港口码头。

我军一开炮,美舰就立即丢下蒋舰及运输船只不顾,仓皇撤至料罗湾以南5到12海里处,游弋观望,始终未敢妄动。

这时,金门蒋军和在料罗湾的蒋舰纷纷向台湾告急。恼怒的蒋舰军官使用报话机通话,连密码都不用,被我军侦听机听得清清楚楚。

台湾问蒋舰军官道:“美国朋友,美国军舰呢?”

蒋舰军官回答:“什么朋友不朋友!美国军舰已经掉头跑了!”他们大骂“美国人混蛋”。

蒋舰被我们击沉1艘、击伤1艘,台湾即下令蒋舰返航。这一场惊险的战斗就这样打出了戏剧性。

9月11日,4艘美舰再次为国民党海军运输舰护航。

我前线炮兵也再次进行大规模炮击,美舰逃离战区,仍未敢妄动。

从9月13日起,我军前线炮兵按照中央军委指示,开展了零炮射击活动,封锁金门的渡口、交通要道、补给线,破坏其仓库、工事和炮兵阵地,打得敌人日夜不宁。

10月6日,在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实际由毛泽东起草的《告台湾同胞书》中,公开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金门战斗,属于惩罚性质。你们的领导者们过去长时期间太猖狂了,命令飞机向大陆乱钻,远及云、贵、川、康、青海,发传单,丢特务,炸福州,扰江浙。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些炮,引起你们注意。

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这一点你们是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确实不是美国人的领土。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你们领导人与美国人订立军事协定,是片面的,我们不承认,应予废除。美国人总有一天肯定要抛弃你们的。你们不信吗?历史巨人会要出来作证明的。

杜勒斯9月30日的谈话,端倪已见。站在你们的地位,能不寒心?归根结底,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13万金门军民,供应缺乏,饥寒交迫,难为久计。为了人道主义,我已命令福建前线,从10月6日起,暂以7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

你们与我们之间的战争,30年了,尚未结束,这是不好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这一点,周恩来总理在几年前已经告诉你们了。这是中国内部贵我两方有关的问题,不是中美两国有关的问题。美国侵占台澎与台湾海峡,这是中美两方有关的问题,应当由两国举行谈判解决,目前正在华沙举行。

美国人总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早走于美国有利,因为它可以取得主动。迟走不利,因为它老是被动。一个东太平洋国家,为什么跑到西太平洋来了呢?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西太平洋,正如东太平洋是东太平洋人的东太平洋一样。这一点是常识,美国人应当懂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之间并无战争,无所谓停火。无火而谈停火,岂非笑话?台湾的朋友们,我们之间是有战火的,应当停止,并予熄灭。这就需要谈判。当然,再打30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决较为妥善。何去何从,请你们酌定。

这份“文告”的发表,标志着金门炮击进入了新的斗争阶段,即以政治斗争、外交斗争为主的阶段,打打谈谈,打打停停,半打半停。

1960年5月25日前后,美国在远东地区,不断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有的演习公然宣布是针对中国的。这年4月,美国太平洋地区武装部队总司令费耳特公然说:“始终存在着在台湾问题上同共产党中国人发生一场有限战争的危险。”

这是公开的军事挑衅和战争威胁。

1960年6月17日到1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

毛主席决定,在艾森豪威尔到达台湾的前夕和离开台湾的时候,在金门前线举行反美武装示威。并由我们把毛主席起草的《告台、澎、金、马军民同胞书》,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司令部”的名义公开播发。“告同胞书”指出:

艾森豪威尔要到你们那里“访问”了。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

为了支持亚洲各国人民反对艾森豪威尔强盗旅行的正义斗争,为了支持台、澎、金、马爱国同胞反对艾森豪威尔强盗旅行的正义斗争,为了表示伟大的中国人民对艾森豪威尔的蔑视和鄙视,我们决定:按照单日打炮的惯例,在6月17日艾森豪威尔到达台湾的前夕和6月19日艾森豪威尔离开台湾的时候,在金门前线举行反美武装示威,打炮‘迎送’。美国的武装力量,近来不断向我们威胁和挑衅。我们这个决定,完全是为了向美帝国主义示威。

……

在炮轰期间,你们务必躲在安全地带,不要出来,以免误伤。你们的船,在这两天也要注意,切勿驶近炮轰地带,以免危险。倘若有人不遵我们劝告,甘心为虎作怅,胆敢扰乱伟大的反美武装示威,必遭严惩,勿谓言之不预!

6月17日,我福建前线所有火炮一齐开火,炮击金门无人地带,正如当时报纸所形容的:万炮齐发轰“瘟神”。

19日晨,再次炮击金门,轰得艾森豪威尔在海峡对岸心惊肉跳,于是提前结束在台访问,匆忙走上归途。中印边境大炮上树

1962年10月18日,印军总参谋部发布命令:东北军区各部队,开始实施“里窝那计划”。

20世纪50年代未至60年代初,印方不断升级边境冲突,妄图占领麦克马红线以北地区。这次“里窝那计划”就是印军侵略我国领土的计划之一。

在高耸的喜玛拉雅山麓,密集的炮弹从印度一方飞向中国大地,隆隆的巨响响彻群山,浓黑的硝烟融入世界屋脊的云雾之中。

印军旅长达尔维准将站在多拉附近一个山头上的隐蔽部里,透过枪眼观察中国阵地。

英式重炮发出的炮弹急促地飞过他的头顶,发出一声声尖利的呼啸,在中国阵地上炸起火光和烟雾,接着震动从脚下传来。

这时,旅参谋长报告:“准将阁下,炮火已经摧毁了中国军队的70多个据点,目前正准备延伸火力,向中国军队的主阵地进行轰击。”

达尔维面无表情,指着中国阵地说:“我的参谋长,你看到对面哨所里有躲避的士兵吗?你听到中国军队还击的炮声吗?没有!中国军队早有防备,他们一夜之间把士兵从前沿的据点中撤了出去。他们炮兵为什么不还击?他们在等待命令。因为这是一场外交战,他们在等待我们先放第一枪。”

“我明白了。”

“还应该明白,我们面前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而且纪律严明。”说到这里,达尔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有情报说,对面中国的增援部队上来了两个师,怎么上来的,谁也不知道。临行前上司告诉他,在目前的封冻季节,中国绝不会有增援部队,如今证明了这是一派胡言。

作为职业军官,达尔维仔细计算过双方兵力、火力、地形及后勤保障等条件的对比,他明白要打赢一场进攻战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便是防御战,印方多点据守,分散配置的防线也很难挡住中国军队的进攻。

“我要和我的士兵在一起,不管是失败还是胜利……”想到这里,达尔维悲凉地说,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了。

“什么?旅长,您说到胜利了!我们会胜利的!”

“胜利?胜利属于上帝!”达尔维苦笑着说。

就在达尔维对战争的前途哀怨时,在我国东线边防指挥部里,屋里报话机的呼叫声,电话的对答声,电键的敲击声响成一片。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张国华手里掐着半支烟,在一片电台的呼叫声中踱来踱去,屋外不时传来雷鸣般的炮声。

这时,作战处参谋过来报告说:“司令员,一线部队遵照命令已于凌晨陆续撤至有掩体的主阵地,部队伤亡不大,只有昌都军分区独立团,因据守哨所较远,后撤时遭到敌炮轰击,伤亡70多人……”

张国华虎起脸,把烟蒂一扔:“这个团长是怎么搞的,回头看我不撸了他!”

“主要是山路狭窄,难以行走……”

“不要再说了,别的部队怎么下来了?还是个责任心问题,70多个战士的生命啊,开什么玩笑!”

张国华生完气,又问道:“我们的炮兵上来了没有,不能看着敌人这么打!”

参谋报告:“炮兵C4、C6、C8和E0、E1团,全都进入了阵地,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另外军、师炮兵也做好了伴随步兵开进的准备。”

“我们的炮兵要以绝对火力压倒敌人,不能把敌人放回去。”

“炮兵C8团和各团、营属炮兵组成了前指炮兵群,另外两个步兵A5、A4团也组成了炮兵群。明天总攻时将对敌人实施炮火突袭。”

张国华满意地点了点头:“通知各部队,做好反击准备!”

“是!”

10月20日早晨,喜玛拉雅山笼罩在一片雾气之中,山谷里静极了,仿佛它也屏住呼吸,等待大战开始的那一刻。

指挥部里,张国华站在地图前看了看手表,手表的指针指向7时30分,他用力地一挥手,对副司令员邓少东说:“开始吧!”

邓少东操起报话机,大声发布命令:“反击开始!”

我军炮兵阵地上,3个炮兵群747门重炮同时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无数火团腾空而起,数千发炮弹呼啸而出。

印军士兵恐怖地看到,一块巨大的钢铁云彩遮天蔽日地从天上砸了下来,接着,数十吨的钢铁化成烈火、铡刀、热浪、冲击波,撕扯着阵地、枪炮、工事、士兵、残肢……

达尔维正在用早餐,刚刚端起茶杯就听到一声震耳的雷声,接着餐桌剧烈抖动起来,指挥部里的人被震得几乎站不住。

猛烈地炮火持续了30分钟,印军阵地上一片狼藉。侥幸逃过炮火的印军士兵又惊恐地看到,三颗红色信号弹在灰蒙蒙的天空划过,中国军队的步兵开始进攻了。

我5万士兵在中印边界东、西近600公里的防线上同时发起了猛烈反击。喜玛拉雅山麓一座座人迹罕至的皑皑雪山,立刻被一团团浓烈的黑烟所笼罩。

11月16日4时许,我军某边防团,对印军占领的07高地进行了猛烈地火力急袭。

40分钟之后,连长王传斌带领六连以迅猛的动作占领敌07高地的前沿。75炮兵班副班长方纯德,和战友们拉着1门75炮,一直跟在尖刀班的后面。

75炮全称是M1型榴弹炮,结构紧凑,火力凶狠,灵活轻巧,非常适合在山地作战,

印军地堡内的火力,像暴雨般倾泻下来,将突击队挡在离地堡20多米远的地方。

冲在最前面的9班副班长吴太明被一颗子弹打中了胸部,但他依然坚持战斗,他一只手捂住伤口,一只手提着自动步枪,从右边绕到地堡的侧后,一连朝地堡里投了两颗手榴弹。

战士唐世沛冲上来,正要给吴太明包扎,敌人第二道地堡里的机枪响起来,周围的战友又倒下好几个。

“炮火支援!”连长王传斌急得喊了起来。

方纯德把炮架了起来,刚要瞄准,发现眼前的树枝挡住了瞄准视线。如果强行射击,炮弹一出炮膛就会爆炸。

“开炮!快开炮!”王连长大催促着。

“连长,无法开炮,树枝挡住了弹道。”

“你们是干什么吃的!”王连长怒吼起来。

看着战友在流血,75炮班的战士们急得团团转。

方纯德爬到了一棵大树上,顿时眼前一亮,敌人的十几个地堡看得清清楚楚。他心想要是把炮架到树上,那敌人一个也跑不掉。

想到这里,他找出背包带,把炮筒绑住,拉到了树上,又选了一处树杈,把炮筒吊在上面,接着他又用腰带把自己也绑到了树上,又喊“把炮弹递上来!”

几个战士搭成人梯把两箱炮弹吊到了树上。

方纯德瞄准冲下山的敌人,接连打了两炮,敌人鬼哭狼嚎地跑回了07高地。接着,方纯德又瞄准了印军的地堡,连发两炮,敌人的两个地堡飞上了天。

“打得好!”战士们叫了起来。

方纯德又打掉了敌人两个地堡。

一个印军军官发现了中国军队树上的火炮,大叫着指挥机枪射击,可是地堡里的机枪射界太低根本打不着。一名印军机枪手抱着1挺机枪跑出地堡,刚刚架好,方纯德手疾眼快,一炮把他炸上了天。

由于树上火炮的支持,印军开始动摇了,接着弃阵而逃。

此战,我英雄的炮兵战士,创造了山林中火炮上树的奇迹。许多炮兵专家看到这个战例赞不绝口。从此,我军75炮兵的教材上,有了树上射击的方法。紧急开炮保卫珍宝岛

1969年3月2日,由苏联边防部队挑起的这场边境武装冲突,使中苏关系严重恶化,两国边防部队已进入实战状态。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后,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中苏边界开始多事。

60年代中期后,苏联不断对中国实施军事压力和威胁,在中苏边界上挑起事端,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2月,苏联军队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各种边境事件达4180余起。

1967年后,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巡逻队上岛巡逻,多次制造流血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官兵多人,抓捕中国渔民。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生产活动,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

对于苏军的挑衅行径,中国边防部队严格执行中国政府、中央军委的指示,采取了极大的克制忍让的态度,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和警告置若罔闻,苏联边防军的挑衅行为毫无收敛。

3月15日凌晨3时,正在珍宝岛上潜伏待敌的我侦察排排长于洪东,听到对岸发出一阵阵沙沙啦啦的响声,便向地上抛了一块石头,向全排发出了战斗信号。

过了一会儿,借着雪地上反射的月光,于洪东看到苏军的6辆装甲车开到了江边,接着,从车上跳下来30多个苏军士兵,手端冲锋枪,猫着腰向珍宝岛逼近。

于排长马上向指挥部报告:“敌人距岛只有30多米了,是否开火消灭这一小股敌人。”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肖全夫接到报告,沉思了一会说:“注意监视,敌人不开第一枪,我们绝不开火。”

果然,上岛的敌人在岛的东北部的丛林里悄悄隐藏了起来。

8时整,黑龙江亮子边防站站长孙玉国带领着12人的巡逻队上岛,走到敌人潜伏的东北部,眼看就要进入敌人的伏击圈了,孙玉国命令巡逻队停了下来,在敌人面前晃来晃去,就是不朝前走。等到江岸上的敌人开始行动了,孙玉国下令:“全队撤回!”

苏军沉不住气了,向我军巡逻部队开了第一枪。

5分钟之后,在3辆装甲车的引导下,苏军步兵20多人沿着封冻的江面,向孙玉国率领的巡逻队的位置冲了过来,正好撞在了于洪东潜伏分队的枪口下面。

“准备战斗!”于洪东断然下达了命令。

“50米,40米,35米……”

“打!”于洪东一声大喝,顿时珍宝岛上枪炮齐鸣。

枪声一响,江岸上的我军两个炮兵群随即开炮,密集的炮火,将苏军潜伏阵地炸成了一个浓烟包裹的火球,江面上的装甲车也连连中弹起火,潜伏的敌人再也呆不住了,跑到江面上乱窜。

江面上无遮无拦,苏军步兵成了我军的活靶子,我军抓住机会猛烈射击,江面上遗留下苏军10多具士兵的尸体,1辆被击毁的装甲车冒着浓烈的黑烟。

江对岸的苏军指挥官列昂诺夫从望远镜里已经看到了中国军队的炮兵群,下令停止进攻。

就在几天之前,苏军制定了一个大规模袭击中国军队的计划,300多门重炮对中国境内一连轰击了好几天,也没有遭到任何还击。这让列昂诺夫纳闷不已,他担心勇敢机灵的中国军队有什么“阴谋”,果然,苏军在今天的战斗中吃了亏。

列昂诺夫的担心是对的,中国军人从来没有挨打不吭声的。14日晚上,我军炮兵某团二营,星夜向中苏边境开进。夜色中不时传来苏军的炮声。在茫茫的雪地上,没有路也没有平地,甚至连一片可以作为炮阵地的空地也很难找到。

二营多数火炮在公路上占领了阵地,因为树林中根本没有空地可占领。接着,战士们便用炮斧猛砍树杈,为火炮开辟射界。

“轰隆……轰隆……”先占领阵地的火炮,向着中苏边境开炮了。

3月15日9时46分,苏军第二次进攻开始了。

苏军的炮火异常猛烈,把这个小岛炸得体无完肤,爆炸的气浪将岩石般坚硬的冻土掀起1丈多高,然后又像降冰雹一般“劈里啪啦”地砸下来。

正面,苏军用3辆坦克、3辆装甲车引导,吸引中国军队的火力,另外1个坦克中队4辆坦克向岛的南侧迂回,从岛后的江汊上冲了上来。

孙玉国率领的巡逻组先敌开火,将敌人坦克后尾随的步兵打得全趴到了地上,不敢动弹。

于洪东指挥着两挺机枪也开了火,子弹打在苏军“乌龟壳”上,发出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火箭弹击中苏军的1辆装甲车,装甲车冒起了黑烟,停住不动了。

珍宝岛岛岸很高,所以苏军坦克无法从正面登岛作战,坦克引导的步兵又被我军火力打得抬不起头来,坦克只好停在江面上,像一座座孤立的铁碉堡,不断用坦克上的滑膛炮向岛上轰击。

这时,我军岸上的炮兵也相继开火,双方展开了激烈对射。

突然,于洪东身边的贾玉明叫了起来:“排长,敌人坦克从后面冲上来了!”

于洪东回身一看,果然,4辆苏军坦克和2辆装甲车,绕过了岛南端,从中国内河的岛西江汊上包抄过来。于洪东不惊反喜,反坦克地雷该起作用了。

他随即命令战士周锡金:“用四○火箭筒,敲它两炮,把他们引过来。”

小周装上了火箭弹,瞄准第一辆坦克的侧甲板,“嗵!”地一声,火箭弹准确地命中了坦克的中部,响了一声,但是没有穿透,苏军坦克只是微微一颤。

苏军驾驶员被这一打给打怒了,驾驶坦克轰隆隆地冲了过来,一下子就冲进了我军布设的反坦克雷区。江面上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苏军坦克履带被炸断了,刚才还乱冲乱闯的铁家伙,顿时死在那儿不能动了。

“快,火箭筒,给我打后面的那辆装甲车,一定要击中!”

周锡金马上装上火箭弹,扳机一扣,“轰”地一声,最后一辆装甲车歪倒在了江面上。

“好啊!”战士们欢呼起来。

被打瘫的苏军坦克成了白色江面上非常显眼的目标,我军岛上岸上的大小火炮、手榴弹一齐开火了,将坦克上的车灯、天线、履带护板炸得四处乱飞。

3辆苏军坦克在江面上受阻,退路又被自己的装甲车挡住,急得前后打转。最后,苏军驾驶员不得不用力将后面挡道的装甲车撞碎,带着累累伤痕,顶着我军炮兵的轰击,从原路逃了回去。

苏军的步兵几次欲冲过来抢救这辆打坏的坦克,都被我军的炮兵拦了回去。

一名苏军上尉从坦克里跳了出来,没有跑出几步远,于洪东举手一枪,敌人的脑袋开了花。这时,于洪东瞅准了敌人坦克射击的死角,冲过去,跳上坦克,拉开盖子,将一颗手榴弹丢了进去。

“轰”地一声,这辆坦克成了死疙瘩,再也不能动了。于洪东当时不知道,苏军的中校指挥官杨辛就在这辆坦克里,当时被炸得血肉模糊。

苏军上午在战斗中吃了亏,下午开始了疯狂的报复。

15时13分,苏军炮弹飞蝗般倾泻到中国的土地上。我军岸上的两个炮兵群也开始还击,中苏炮兵进行了15分钟的炮战。

炮声停息后,苏军迫不及待地发起了进攻。

苏军24辆坦克和装甲车,分几路排开,引导一个连的步兵,向我珍宝岛冲了过来。

战斗异常残酷和激烈,火炮在轰鸣,铁甲在奔突,机枪在猛喷,手雷在飞舞,双方杀得难分难解。

副营长冷鹏飞率领增援部队冲了上来,穿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冲到了岛上来,我军的火力得到了加强。

苏军的坦克还在猛冲,前面的被击毁了后面的又冲了上来……

中国75无后座力炮手,将两门75炮推出了掩体,在不到100米的距离上,对着苏军坦克一阵猛轰,又有几辆坦克中弹不动了,苏军坦克的火力被压了下去。

苏军的指挥所里,列昂诺夫看到进攻受挫,火冒三丈,正准备下令让在江边待命的70多辆坦克一齐杀过江去。

突然,一发炮弹准确地落在了指挥所的顶上,指挥所里天塌地陷,几个参谋立刻被炸得血肉横飞。

列昂诺夫推开压在身上的横木,吃力地爬了出来,还没有直起身子,一颗流弹飞来,不偏不倚地穿透了他的心脏又从后背穿出,列昂诺夫哼了一声,重重地倒在了雪地上。

失去了指挥官,苏军阵脚大乱,被迫撤出战斗。

战斗结束的时候,我参战部队官兵只能看到击毁的坦克和倒在雪地上的苏军士兵,并不知道苏军的一名上校和一名中校被击毙。事过一个多月之后,苏联《红星报》上才披露了列昂诺夫和杨辛阵亡的细节。

此次珍宝岛之战,我军炮兵勇猛顽强,配合步兵作战,有力地支援了边防部队,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国史全鉴》本书编委会编团结出版社

《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炮兵回忆史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解放军出版社

《炮兵传奇》左东孙晓著黄河出版社

《中南海三代领导集体与共和国军事实录》蒋建农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中国人民军队建设纵览》姚延进著国防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解放军》邓力群马洪武衡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

《聚焦红墙》文辉抗叶健主编湖南出版社

《志愿军援朝纪实》李庆山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抗美援朝战争纪事》中国军事博物馆编著解放军出版社

《周恩来传》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红墙大事》张树德著中央文献出版社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