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10:53:23

●张震寰命令“起飞!”瞬间,机场上那架机翼达30多米的飞机,吐着长长的红色火焰,怒吼着从跑道上移动、加速、升空,扶摇直上。

●毛泽东在电话中得知氢弹爆炸成功后,高兴地说:“要发给他一个一吨重的勋章。”

●周恩来平静地说:“不光氢弹,整个核武器我们还在试验阶段。试验速度比较快。”

● 爆炸成功氢弹空投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凌晨,氢弹试验现场总指挥张震寰迎着晨曦驱车来到氢弹现场指挥部一座半地下的掩蔽所,进行最后的工作检查。

7时前,总指挥聂荣臻元帅带领基地司令张蕴钰及九院领导等一同进入掩蔽所。

聂帅见到张震寰后认真地问到:“各队情况怎样?”

张震寰回答:“一切正常。”

随后,张震寰就观测取样、投弹飞机、居民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向聂帅作了详细的汇报。

汇报结束后,聂帅点点头说“很好”,然后指着身旁那架红色电话机说:

从现在起到“0点”后,总理将一直守候在电话机的另一边。

这时的马兰机场,笼罩着一种紧张和繁忙的气氛。

轰-6甲型飞机静静地停在机坪上,机长、领航员和地面指挥员、调度人员都在做起飞前的准备工作。

场站站长和政委亲自带领场站人员在机场周围担任警戒任务。派往机场坐镇指挥的是基地张志善副司令和邓易非副政委。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飞机起飞了。

7时,电话中传来了机场调度的声音:“飞机准备完毕,请求起飞。”

张震寰命令“起飞!”

瞬间,机场上那架机翼达30多米的飞机,吐着长长的红色火焰,怒吼着从跑道上移动、加速、升空,扶摇直上。

飞机穿过一片薄霞,一双双戴着防护墨镜的眼睛久久仰视天空。

聂荣臻元帅始终站在参观现场最高的山丘上,不时地看看手表,又看看蓝天。

8时整,徐克江驾驶飞机进入空投区。

紧接着,指挥员立即发出响亮而庄重的报时令:“5、4、3、2、1,起爆!”

……

半分钟过去,仍无声响。飞机还在空中盘旋。氢弹没有投下。

后来,徐克江和当时在机场指挥塔上的于福海讲述了当时安装没投下的原因,他们说:

投弹前的那天晚上,我们都没睡觉。让提前睡,好好休息,可是在床上就是睡不着,一遍又一遍地想党把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我们,可不能出问题啊!4点钟,天还不亮我们就起床了,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投弹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有点紧张,当时每人都有一张工作程序表,作一个动作就划掉一项,同时报告一次,一个忘了,大家都没听出来。

这架飞机上负责投弹的是第一领航员孙福长,在晚年的回忆中说:

当时,我太紧张,忘了按自动投掷器,氢弹没能在预定的8时整投下。

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从电话中得知这一情况,随即指示罗布泊指挥所:

请告诉飞行员,要沉着冷静,不要紧张。

机长徐克江要求再次投弹。批准后,飞机再次盘旋于试爆区的上空。

8时19分50秒时,随着指挥员喊出“9、8、7、6、5、4、3、2、1起爆”命令,机舱随即打开,氢弹脱钩,携着降落伞向空中急速落下……

核弹降到距地面2930米的高度时,只听一声巨响,闪出一道炽热的白光,碧蓝的天空随即翻腾起熊熊烈火,传来滚滚的雷鸣声……红色烟尘向空中急剧翻卷,愈来愈大,火球也愈来愈红,火球上方渐渐形成了草帽状云雾,与地面卷起的尘柱形成了巨大的蘑菇云。

此刻,前方地平线上出现了两颗火红的太阳,一颗在上,一颗在下,上面那颗强烈的光芒,使另一颗黯然失色。这蔚为壮观的景象,撼人心魄。

这是一颗人造“太阳”,它的光亮比1000个真正的太阳还亮。强烈的光辐射,将距爆心投影点400米处的钢板铸件烧化,水泥构件的表面被烙成了玻璃体;布放在8公里以内的狗、10公里以内的兔子,当场死亡一半;700米处的轻型坦克被完全破坏,车内动物全部炭化;冲击波把距爆心投影点近3公里、重约54吨的火车吹出18米,3�4公里处的半地下仓库被揭去半截,14公里处的砖房被吹散……“成功了!成功了!”九院理论部的同志首先欢呼起来。罗布泊一片欢声雷动,人们忘情地把手中的帽子抛向空中,互相拥抱。

接着,对冲击波到达时间、烟云高度、火球最小危度时间推算,证明氢弹已达到了预定的威力指标。

科技人员把爆炸当量的数据送上来――330万吨。

望着天空巨大的蘑菇云,聂荣臻欣慰地自言自语说:

300万吨,够了,够了。

随后,聂荣臻拿起战壕里的专线电话,向周恩来报告:试验成功了!

听到成功的消息,周恩来脱口而出:毛主席万岁!聂荣臻也跟着高呼:毛主席万岁!

紧接着向毛泽东进行汇报。

毛泽东在电话中得知氢弹爆炸成功后,高兴地说:

两年零八个月搞出氢弹,我们现在在世界上已是第四位。我们搞原子弹、导弹有很大成绩,这是赫鲁晓夫帮忙的结果,撤走专家,逼我们走自己的路,要发给他一个一吨重的勋章。聂荣臻慰问机组人员

6月17日11时,聂荣臻乘飞机赶回马兰机场,向执行任务的机组人员表示感谢、慰问和祝贺。

在基地,驾驶员、领航员、机务人员列队向聂荣臻报告:任务已完成!

聂荣臻问他们:“你们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投下这颗氢弹?”

飞行人员回答:是!

在场的人,看到他们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精神,不禁从内心中产生一种敬佩。

最后,在离开基地的时候,聂荣臻同工作人员共同合影,与副总理的合影也成了这些飞行人员一生最珍贵的纪念。

在回去的路上,有人向聂荣臻说起了各个国家关于氢弹和原子弹的跨越时间。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而我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以最快的速度,赶在法国之前,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这两个发展阶段的跨越。

听完后,聂荣臻自豪地对身边的人说:

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我们的科学家该有多好啊!

而据有关资料表明:

我国在突破原子弹和氢弹以后,很快又掌握了中子弹技术。美国和苏联先后做了上千次核试验,法国也做了200多次核试验,我国总共只做了45次,但我国核武器的技术水平并不低。我国核试验的成功率和效费比,在世界上是最高的。氢弹爆炸震惊全世界

17日下午,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新闻公报》,庄严宣告:

我国在两年零八个月时间内进行了五次核试验之后,今天,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接着,中国政府再次向全世界郑重声明:

中国进行必要的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我们再一次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我们说的话,从来是算数的。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和国家一道,共同努力,坚持斗争,为完全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崇高目标而奋斗!

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它对于加强中国的国防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拥有了氢弹,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也有着战略性的作用。它标志着中国从此真正跨入了核大国的行列。

世界又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北京。

[新华社伦敦十九日电]英《每日简报》6月19日发表评论:

他们有7亿人,而现在他们有一颗氢弹了。

他们进行了试验,告诉了我们这个消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上,谁也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他们在说谎。

在朗读毛主席语录,和用糨糊抹英国外交人员以及互相戴纸帽子的当儿,中国人却有时间在核弹事业中从原子弹发展到氢弹,其速度比任何其他初搞核弹的国家都快。

而合众国际社的一则消息说,美国国务院的官员注意到毛泽东主席和目前的其他高级领导人昨晚在北京看京剧。也许这是为了这次爆炸的成功。

费鲁齐奥・帕里主编的《观象仪》周刊6月25日的一期发表了卢查诺・瓦斯科尼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可信任的氢弹》。

文章是以下述的小故事开头:

听说,6月17日一位塔斯社记者气喘吁吁地跑到了玻璃宫――那里联大特别会议刚开始――走到柯西金面前说:“总理同志,北京电台已经宣布,中国掌握了氢弹……”

柯西金瞅着这位记者,但是说不出话来。记者又说:“总理同志,这次爆炸是在新疆进行的,就是反毛派所控制的省份……我们曾经报道过此事……他们会让氢弹爆炸吗?”

柯西金更加注意地瞅着记者,面容显得越来越可悲可怜。后来,他终于开了腔:“同志,你为什么如此慌张,你信任塔斯社吗?”

《星期日泰晤士报》以《中国爆炸氢弹》为题评论:

中国在通向完全核地位的道路上前进的速度,又一次使西方专家们大为惊诧。它的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实现,比预计的早了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中国由原子武器到制造热核武器所用的时间,比任何其他国家短,现在已经追上了法国。

这次爆炸肯定地使毛主席走在法国前头,法国尽管戴高乐总统热心,却预计要到70年代初期才能试验其第一颗氢弹。

对西方来说,中国如此神速地爆炸了氢弹,这似乎是一个不解之谜。就连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对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速度也感到十分惊奇。

1970年10月19日20时35分,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第二次会见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和夫人。斯诺问,为什么相对工业不那么发达的中国试验氢弹方面取得成就的速度要比法国和美国快一倍?

周恩来平静地说:

不光氢弹,整个核武器我们还在试验阶段。试验速度比较快,其中一个原因还得感谢赫鲁晓夫,是他撕毁了在原子能方面同我们签订的合作协定,是他在1959年撤回了在中国的全部苏联专家,迫使我们自力更生解决问题。所以,在1964年,比我们原来预计的提前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但那么凑巧,正好成了把赫鲁晓夫送下台的一个礼物。赫鲁晓夫15日下台,第二天我们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这完全是巧合,完全没有预计,我们怎么可能晓得苏联国内的政局到那么准确的程度?第一次试验也不能就一定那么准确,即使知道他要下台,马上爆炸,除非我们手里掌握了大量的原子弹,像放焰火似的。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国史全鉴》本书编委会编团结出版社

《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彭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风云七十年》郭德宏主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请历史记住他们》科学时报社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两弹一星实录》岳庆平主编中国经济出版

《天地颂――“两弹一星”内幕》东生著新华出版社

《中国人民军队建设纵览》姚延进著国防大学出版社

《中国空军纪事》罗胸怀编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作战实录》陈辉亭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中南海三代领导集体与共和国科教实录》岳庆平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中南海三代领导集体与共和国军事实录》蒋建农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四、爆炸成功

●张震寰命令“起飞!”瞬间,机场上那架机翼达30多米的飞机,吐着长长的红色火焰,怒吼着从跑道上移动、加速、升空,扶摇直上。

●毛泽东在电话中得知氢弹爆炸成功后,高兴地说:“要发给他一个一吨重的勋章。”

●周恩来平静地说:“不光氢弹,整个核武器我们还在试验阶段。试验速度比较快。”

● 爆炸成功氢弹空投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凌晨,氢弹试验现场总指挥张震寰迎着晨曦驱车来到氢弹现场指挥部一座半地下的掩蔽所,进行最后的工作检查。

7时前,总指挥聂荣臻元帅带领基地司令张蕴钰及九院领导等一同进入掩蔽所。

聂帅见到张震寰后认真地问到:“各队情况怎样?”

张震寰回答:“一切正常。”

随后,张震寰就观测取样、投弹飞机、居民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向聂帅作了详细的汇报。

汇报结束后,聂帅点点头说“很好”,然后指着身旁那架红色电话机说:

从现在起到“0点”后,总理将一直守候在电话机的另一边。

这时的马兰机场,笼罩着一种紧张和繁忙的气氛。

轰-6甲型飞机静静地停在机坪上,机长、领航员和地面指挥员、调度人员都在做起飞前的准备工作。

场站站长和政委亲自带领场站人员在机场周围担任警戒任务。派往机场坐镇指挥的是基地张志善副司令和邓易非副政委。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飞机起飞了。

7时,电话中传来了机场调度的声音:“飞机准备完毕,请求起飞。”

张震寰命令“起飞!”

瞬间,机场上那架机翼达30多米的飞机,吐着长长的红色火焰,怒吼着从跑道上移动、加速、升空,扶摇直上。

飞机穿过一片薄霞,一双双戴着防护墨镜的眼睛久久仰视天空。

聂荣臻元帅始终站在参观现场最高的山丘上,不时地看看手表,又看看蓝天。

8时整,徐克江驾驶飞机进入空投区。

紧接着,指挥员立即发出响亮而庄重的报时令:“5、4、3、2、1,起爆!”

……

半分钟过去,仍无声响。飞机还在空中盘旋。氢弹没有投下。

后来,徐克江和当时在机场指挥塔上的于福海讲述了当时安装没投下的原因,他们说:

投弹前的那天晚上,我们都没睡觉。让提前睡,好好休息,可是在床上就是睡不着,一遍又一遍地想党把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我们,可不能出问题啊!4点钟,天还不亮我们就起床了,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投弹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有点紧张,当时每人都有一张工作程序表,作一个动作就划掉一项,同时报告一次,一个忘了,大家都没听出来。

这架飞机上负责投弹的是第一领航员孙福长,在晚年的回忆中说:

当时,我太紧张,忘了按自动投掷器,氢弹没能在预定的8时整投下。

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从电话中得知这一情况,随即指示罗布泊指挥所:

请告诉飞行员,要沉着冷静,不要紧张。

机长徐克江要求再次投弹。批准后,飞机再次盘旋于试爆区的上空。

8时19分50秒时,随着指挥员喊出“9、8、7、6、5、4、3、2、1起爆”命令,机舱随即打开,氢弹脱钩,携着降落伞向空中急速落下……

核弹降到距地面2930米的高度时,只听一声巨响,闪出一道炽热的白光,碧蓝的天空随即翻腾起熊熊烈火,传来滚滚的雷鸣声……红色烟尘向空中急剧翻卷,愈来愈大,火球也愈来愈红,火球上方渐渐形成了草帽状云雾,与地面卷起的尘柱形成了巨大的蘑菇云。

此刻,前方地平线上出现了两颗火红的太阳,一颗在上,一颗在下,上面那颗强烈的光芒,使另一颗黯然失色。这蔚为壮观的景象,撼人心魄。

这是一颗人造“太阳”,它的光亮比1000个真正的太阳还亮。强烈的光辐射,将距爆心投影点400米处的钢板铸件烧化,水泥构件的表面被烙成了玻璃体;布放在8公里以内的狗、10公里以内的兔子,当场死亡一半;700米处的轻型坦克被完全破坏,车内动物全部炭化;冲击波把距爆心投影点近3公里、重约54吨的火车吹出18米,3�4公里处的半地下仓库被揭去半截,14公里处的砖房被吹散……“成功了!成功了!”九院理论部的同志首先欢呼起来。罗布泊一片欢声雷动,人们忘情地把手中的帽子抛向空中,互相拥抱。

接着,对冲击波到达时间、烟云高度、火球最小危度时间推算,证明氢弹已达到了预定的威力指标。

科技人员把爆炸当量的数据送上来――330万吨。

望着天空巨大的蘑菇云,聂荣臻欣慰地自言自语说:

300万吨,够了,够了。

随后,聂荣臻拿起战壕里的专线电话,向周恩来报告:试验成功了!

听到成功的消息,周恩来脱口而出:毛主席万岁!聂荣臻也跟着高呼:毛主席万岁!

紧接着向毛泽东进行汇报。

毛泽东在电话中得知氢弹爆炸成功后,高兴地说:

两年零八个月搞出氢弹,我们现在在世界上已是第四位。我们搞原子弹、导弹有很大成绩,这是赫鲁晓夫帮忙的结果,撤走专家,逼我们走自己的路,要发给他一个一吨重的勋章。聂荣臻慰问机组人员

6月17日11时,聂荣臻乘飞机赶回马兰机场,向执行任务的机组人员表示感谢、慰问和祝贺。

在基地,驾驶员、领航员、机务人员列队向聂荣臻报告:任务已完成!

聂荣臻问他们:“你们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投下这颗氢弹?”

飞行人员回答:是!

在场的人,看到他们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精神,不禁从内心中产生一种敬佩。

最后,在离开基地的时候,聂荣臻同工作人员共同合影,与副总理的合影也成了这些飞行人员一生最珍贵的纪念。

在回去的路上,有人向聂荣臻说起了各个国家关于氢弹和原子弹的跨越时间。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而我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以最快的速度,赶在法国之前,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这两个发展阶段的跨越。

听完后,聂荣臻自豪地对身边的人说:

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我们的科学家该有多好啊!

而据有关资料表明:

我国在突破原子弹和氢弹以后,很快又掌握了中子弹技术。美国和苏联先后做了上千次核试验,法国也做了200多次核试验,我国总共只做了45次,但我国核武器的技术水平并不低。我国核试验的成功率和效费比,在世界上是最高的。氢弹爆炸震惊全世界

17日下午,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新闻公报》,庄严宣告:

我国在两年零八个月时间内进行了五次核试验之后,今天,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接着,中国政府再次向全世界郑重声明:

中国进行必要的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我们再一次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我们说的话,从来是算数的。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和国家一道,共同努力,坚持斗争,为完全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崇高目标而奋斗!

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它对于加强中国的国防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拥有了氢弹,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也有着战略性的作用。它标志着中国从此真正跨入了核大国的行列。

世界又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北京。

[新华社伦敦十九日电]英《每日简报》6月19日发表评论:

他们有7亿人,而现在他们有一颗氢弹了。

他们进行了试验,告诉了我们这个消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上,谁也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他们在说谎。

在朗读毛主席语录,和用糨糊抹英国外交人员以及互相戴纸帽子的当儿,中国人却有时间在核弹事业中从原子弹发展到氢弹,其速度比任何其他初搞核弹的国家都快。

而合众国际社的一则消息说,美国国务院的官员注意到毛泽东主席和目前的其他高级领导人昨晚在北京看京剧。也许这是为了这次爆炸的成功。

费鲁齐奥・帕里主编的《观象仪》周刊6月25日的一期发表了卢查诺・瓦斯科尼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可信任的氢弹》。

文章是以下述的小故事开头:

听说,6月17日一位塔斯社记者气喘吁吁地跑到了玻璃宫――那里联大特别会议刚开始――走到柯西金面前说:“总理同志,北京电台已经宣布,中国掌握了氢弹……”

柯西金瞅着这位记者,但是说不出话来。记者又说:“总理同志,这次爆炸是在新疆进行的,就是反毛派所控制的省份……我们曾经报道过此事……他们会让氢弹爆炸吗?”

柯西金更加注意地瞅着记者,面容显得越来越可悲可怜。后来,他终于开了腔:“同志,你为什么如此慌张,你信任塔斯社吗?”

《星期日泰晤士报》以《中国爆炸氢弹》为题评论:

中国在通向完全核地位的道路上前进的速度,又一次使西方专家们大为惊诧。它的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实现,比预计的早了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中国由原子武器到制造热核武器所用的时间,比任何其他国家短,现在已经追上了法国。

这次爆炸肯定地使毛主席走在法国前头,法国尽管戴高乐总统热心,却预计要到70年代初期才能试验其第一颗氢弹。

对西方来说,中国如此神速地爆炸了氢弹,这似乎是一个不解之谜。就连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对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速度也感到十分惊奇。

1970年10月19日20时35分,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第二次会见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和夫人。斯诺问,为什么相对工业不那么发达的中国试验氢弹方面取得成就的速度要比法国和美国快一倍?

周恩来平静地说:

不光氢弹,整个核武器我们还在试验阶段。试验速度比较快,其中一个原因还得感谢赫鲁晓夫,是他撕毁了在原子能方面同我们签订的合作协定,是他在1959年撤回了在中国的全部苏联专家,迫使我们自力更生解决问题。所以,在1964年,比我们原来预计的提前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但那么凑巧,正好成了把赫鲁晓夫送下台的一个礼物。赫鲁晓夫15日下台,第二天我们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这完全是巧合,完全没有预计,我们怎么可能晓得苏联国内的政局到那么准确的程度?第一次试验也不能就一定那么准确,即使知道他要下台,马上爆炸,除非我们手里掌握了大量的原子弹,像放焰火似的。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国史全鉴》本书编委会编团结出版社

《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彭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风云七十年》郭德宏主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请历史记住他们》科学时报社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两弹一星实录》岳庆平主编中国经济出版

《天地颂――“两弹一星”内幕》东生著新华出版社

《中国人民军队建设纵览》姚延进著国防大学出版社

《中国空军纪事》罗胸怀编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作战实录》陈辉亭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中南海三代领导集体与共和国科教实录》岳庆平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中南海三代领导集体与共和国军事实录》蒋建农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