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3 13:09:09

公元74年,东汉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次年,北匈奴单于派两万精兵进攻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转而攻打驻扎了数百人的耿恭驻地,将其围入城中。此时正值汉明帝驾崩而无暇发兵,救兵不至,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汉兵粮尽,陷入困境。他们煮铠弩食其筋革,拒绝匈奴的招降,坚守城池。直至章帝继位,才出兵战败匈奴。当援兵来到耿恭守城时,城中仅余26人。待随汉军回至玉门关时,仅剩了13人,而且衣服洞破褴褛,形容憔悴枯槁。玉门关守将感动得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

1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置的管辖机构。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

“都护”是汉西域地方最高长官,“秩比二千石”,相当于内地的“郡都尉”。“郡都尉”是一郡首脑太守的副职,掌管军事。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设“都护”,实际上与郡级区划相等。

其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都护”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三十多个国家,各国“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确认是汉的官员。

2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建元癸卯三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当时在现新疆境的西域三十六国,经考证在如下地方:乌孙、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除此之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乌弋山离等十几西域国。

汉武帝刘彻建元癸卯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寻访大月氏联合抗击匈奴。虽然出使未获成功,但是却沟通了中原与西域诸国的联系和交往。

西域三十六国是对今玉门关名字始出以西地区的总称。

3戊己校尉,官名。西汉初元元年(前48)置,为驻车师屯田的长官。

戊己之意,一说谓甲乙丙丁庚辛壬癸都有相应的方位,戊与己则无。戊己校尉驻地常有移动,故名。时有戊校尉,又有己校尉。另说谓戊与己位在四方之中,汉所置校尉在西域各国之中,故名。二说均《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宋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谓四师位置不在三十六国的中央,应以前说为是。

据近代史学家考证认为,既然戊己不在甲乙丙丁庚辛壬癸之内,而汉朝诸校尉之中依没有甲乙丙丁庚辛壬癸这样的名号,则说明:戊己校尉的统辖范围是没有具体方向的,继而推断,戊己校尉应该是地区最高长官,而没有方向限制。

此官职东汉不常置。魏、晋亦置,但仅有一戊己校尉,并无分为二校尉的事实。东晋咸和二年(327),前凉张骏击俘戊己校尉赵贞,改其治所为高昌郡治,此官遂废。

4西汉后期,匈奴分为南北两支: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引起内部分裂,先后出现五单于争立的情况,混战不断,最后发展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相互攻伐,分为南下附汉的为南匈奴、留在漠北的为北匈奴。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附汉,是为南匈奴,郅支单于部为北匈奴。北匈奴曾击败大宛、乌孙等国,强迫四方各族进贡,威震西域,一度领导了匈奴的短暂复兴。

东汉永元初年(公元89年),北匈奴被东汉和南匈奴击败(窦宪燕然勒功),91年东汉大将军左校尉耿夔又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这导致北匈奴走向没落。大部分西迁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与东汉仍然发生多次战役,便再迁于西边的康居国,后来,余部西迁至中亚地区和东欧地区,其小部分留居鄂尔浑河流域,后被鲜卑所并,北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铁弗人在河套地区建立过胡夏;后全部融入汉族。

5车(jū)师,西域城郭国,属都护。国都交河城(遗址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东南通敦煌,南通楼兰、鄯善,西通焉耆,西北通乌孙,东北通匈奴,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操焉耆─龟兹语。

汉武帝刘彻初通西域,车(音jū)师常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汉使。征和四年(前89),汉遣开陵侯率楼兰等国兵围交河,车师始降。昭帝、宣帝时,匈奴与汉争夺车师,连战不息。汉遣侍郎郑吉屯田渠犁,立军宿为车师王,迁其一部分国人于渠犁。匈奴另立兜莫为王,率馀众保博格达山北麓。自此车师分为前、后部(或称前、后国)。后部王驻务涂谷(今新疆奇台西南山谷中)。神爵二年(前60),匈奴分据西域的日逐王降汉,从此西域完全属汉朝统治,汉始置西域都护。元帝初元元年(前48),又置戊己校尉,屯田于车师前部国都附近。其后,前部王复还交河。当时前部国有户七百,人口六千余,胜兵一千八百余人;后部国有户近六百,人口四千余,胜兵一千八百余人。

王莽时,由于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处理失当,车师前、后部王屡遭杀害,遂叛附匈奴。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前、后部与鄯善等十八国遣子入侍,请复置都护,汉光武帝刘秀不同意,遣还其侍子。后车师兼并邻近小国,仅余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与前、后部共称车师六国。时前部有户一千五百余,人口四千余,胜兵两千人;后部户四千余,人口一万五千余,胜兵三千余人。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汉遣窦固、耿秉等出击车师,前、后部俱降。以耿恭、关宠为戊己校尉,分屯前、后部境。不久,北匈奴围攻恭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汉遣兵击败匈奴,迎恭等还,复弃车师。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窦宪大破北匈奴,车师前、后部王各遣子入侍。八年,后部王涿鞮怨前部王尉卑大,击破之。九年,汉遣王林讨斩涿鞮,立其弟农奇。安帝初(107),西域复附北匈奴。元初六年(119),敦煌太守曹宗遣行长史索班屯驻伊吾,前部王降汉。永宁元年(120),后部王军就引北匈奴攻杀班,击走前部王。延光三年(124)﹐汉遣西域长史班勇击走北匈奴于前部境内。四年,勇进击后部,斩军就。顺帝永建元年(126),勇率农奇子加特奴、八滑等大破北匈奴,遂立加特奴为后部王,八滑为后部亲汉侯。勇屯田柳中(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后北匈奴呼衍王屡攻后部,至永和二年(137),敦煌太守裴岑出伊吾攻杀呼衍王,后部遂安。桓帝永兴元年(153),后部王阿罗多叛,其部众不从,阿罗多逃奔北匈奴,汉立军就子卑君。其后,阿罗多归降,汉赦其罪,使复位为后部王;迁卑君于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属之。帐者,如中原之户数。

6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本名刘阳,南阳蔡阳(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57—75年在位),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

初封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43年),册立为皇太子。中元二年(57年),正式即位。即位之后,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对内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防范贵戚功臣势力。对外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命窦固带兵征伐,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国,设置西域都护,将佛教引进中国。在位期间,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使得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刘庄及其子汉章帝刘炟在位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永平十八年(75年),驾崩于洛阳东宫前殿,时年四十八,在位十八年。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葬于显节陵。

7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汉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归,上书曰:“臣不愿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张岱《夜航船》。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序章 历史背景

公元74年,东汉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次年,北匈奴单于派两万精兵进攻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转而攻打驻扎了数百人的耿恭驻地,将其围入城中。此时正值汉明帝驾崩而无暇发兵,救兵不至,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汉兵粮尽,陷入困境。他们煮铠弩食其筋革,拒绝匈奴的招降,坚守城池。直至章帝继位,才出兵战败匈奴。当援兵来到耿恭守城时,城中仅余26人。待随汉军回至玉门关时,仅剩了13人,而且衣服洞破褴褛,形容憔悴枯槁。玉门关守将感动得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

1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置的管辖机构。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

“都护”是汉西域地方最高长官,“秩比二千石”,相当于内地的“郡都尉”。“郡都尉”是一郡首脑太守的副职,掌管军事。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设“都护”,实际上与郡级区划相等。

其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都护”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三十多个国家,各国“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确认是汉的官员。

2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建元癸卯三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当时在现新疆境的西域三十六国,经考证在如下地方:乌孙、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除此之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乌弋山离等十几西域国。

汉武帝刘彻建元癸卯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寻访大月氏联合抗击匈奴。虽然出使未获成功,但是却沟通了中原与西域诸国的联系和交往。

西域三十六国是对今玉门关名字始出以西地区的总称。

3戊己校尉,官名。西汉初元元年(前48)置,为驻车师屯田的长官。

戊己之意,一说谓甲乙丙丁庚辛壬癸都有相应的方位,戊与己则无。戊己校尉驻地常有移动,故名。时有戊校尉,又有己校尉。另说谓戊与己位在四方之中,汉所置校尉在西域各国之中,故名。二说均《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宋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谓四师位置不在三十六国的中央,应以前说为是。

据近代史学家考证认为,既然戊己不在甲乙丙丁庚辛壬癸之内,而汉朝诸校尉之中依没有甲乙丙丁庚辛壬癸这样的名号,则说明:戊己校尉的统辖范围是没有具体方向的,继而推断,戊己校尉应该是地区最高长官,而没有方向限制。

此官职东汉不常置。魏、晋亦置,但仅有一戊己校尉,并无分为二校尉的事实。东晋咸和二年(327),前凉张骏击俘戊己校尉赵贞,改其治所为高昌郡治,此官遂废。

4西汉后期,匈奴分为南北两支: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引起内部分裂,先后出现五单于争立的情况,混战不断,最后发展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相互攻伐,分为南下附汉的为南匈奴、留在漠北的为北匈奴。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附汉,是为南匈奴,郅支单于部为北匈奴。北匈奴曾击败大宛、乌孙等国,强迫四方各族进贡,威震西域,一度领导了匈奴的短暂复兴。

东汉永元初年(公元89年),北匈奴被东汉和南匈奴击败(窦宪燕然勒功),91年东汉大将军左校尉耿夔又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这导致北匈奴走向没落。大部分西迁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与东汉仍然发生多次战役,便再迁于西边的康居国,后来,余部西迁至中亚地区和东欧地区,其小部分留居鄂尔浑河流域,后被鲜卑所并,北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铁弗人在河套地区建立过胡夏;后全部融入汉族。

5车(jū)师,西域城郭国,属都护。国都交河城(遗址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东南通敦煌,南通楼兰、鄯善,西通焉耆,西北通乌孙,东北通匈奴,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操焉耆─龟兹语。

汉武帝刘彻初通西域,车(音jū)师常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汉使。征和四年(前89),汉遣开陵侯率楼兰等国兵围交河,车师始降。昭帝、宣帝时,匈奴与汉争夺车师,连战不息。汉遣侍郎郑吉屯田渠犁,立军宿为车师王,迁其一部分国人于渠犁。匈奴另立兜莫为王,率馀众保博格达山北麓。自此车师分为前、后部(或称前、后国)。后部王驻务涂谷(今新疆奇台西南山谷中)。神爵二年(前60),匈奴分据西域的日逐王降汉,从此西域完全属汉朝统治,汉始置西域都护。元帝初元元年(前48),又置戊己校尉,屯田于车师前部国都附近。其后,前部王复还交河。当时前部国有户七百,人口六千余,胜兵一千八百余人;后部国有户近六百,人口四千余,胜兵一千八百余人。

王莽时,由于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处理失当,车师前、后部王屡遭杀害,遂叛附匈奴。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前、后部与鄯善等十八国遣子入侍,请复置都护,汉光武帝刘秀不同意,遣还其侍子。后车师兼并邻近小国,仅余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与前、后部共称车师六国。时前部有户一千五百余,人口四千余,胜兵两千人;后部户四千余,人口一万五千余,胜兵三千余人。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汉遣窦固、耿秉等出击车师,前、后部俱降。以耿恭、关宠为戊己校尉,分屯前、后部境。不久,北匈奴围攻恭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汉遣兵击败匈奴,迎恭等还,复弃车师。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窦宪大破北匈奴,车师前、后部王各遣子入侍。八年,后部王涿鞮怨前部王尉卑大,击破之。九年,汉遣王林讨斩涿鞮,立其弟农奇。安帝初(107),西域复附北匈奴。元初六年(119),敦煌太守曹宗遣行长史索班屯驻伊吾,前部王降汉。永宁元年(120),后部王军就引北匈奴攻杀班,击走前部王。延光三年(124)﹐汉遣西域长史班勇击走北匈奴于前部境内。四年,勇进击后部,斩军就。顺帝永建元年(126),勇率农奇子加特奴、八滑等大破北匈奴,遂立加特奴为后部王,八滑为后部亲汉侯。勇屯田柳中(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后北匈奴呼衍王屡攻后部,至永和二年(137),敦煌太守裴岑出伊吾攻杀呼衍王,后部遂安。桓帝永兴元年(153),后部王阿罗多叛,其部众不从,阿罗多逃奔北匈奴,汉立军就子卑君。其后,阿罗多归降,汉赦其罪,使复位为后部王;迁卑君于敦煌,以后部人三百帐属之。帐者,如中原之户数。

6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本名刘阳,南阳蔡阳(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57—75年在位),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

初封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43年),册立为皇太子。中元二年(57年),正式即位。即位之后,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对内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防范贵戚功臣势力。对外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命窦固带兵征伐,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国,设置西域都护,将佛教引进中国。在位期间,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使得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刘庄及其子汉章帝刘炟在位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永平十八年(75年),驾崩于洛阳东宫前殿,时年四十八,在位十八年。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葬于显节陵。

7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汉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归,上书曰:“臣不愿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张岱《夜航船》。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