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 07:04:00

“如何静夜愁无月,不若熄灯待日出”

-

马新莹打开窗,然后拉着我去了后厨。用过朝饭后,回来时,还能闻到有些刺鼻的气味。不过我浑身乏力,没顾上那么多,进屋就坐下来,让马新莹和珠玑将门窗关上点,并将屏风挪回原位。

过了巳时,天放晴了,萧秀和邓属从门外进来。一进屋,萧秀便命人将门窗都打开。他跪坐下后,对我说道:“尚兄,有些出乎所料,崔珙回去后并未表现出对崔铉的气愤,倒是对被打的崔春生,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

“呵呵···怎么可能不气愤,只不过将气都撒到崔春生身上了而已。你想想看,曾经他也是同平章事的宰辅,后李让夷上位,愣是用崔铉替掉了他。再后来,若不是李德裕从中斡旋,只怕崔珙这个吏部尚书,也是保不住的。”我冷笑着,跟萧秀说道。

萧秀点点头,接过话道:“嗯···这样的恩怨,终究难以化解。若是外人也就罢了,同族之人这般倾轧,就算崔珙再怎么心胸宽广,也难免不在心中埋下愤恨的种子。那依尚兄看,是否需等一等?”

“等什么?崔珙不过是没有找到一个发泄的口子而已。他找不到,我们就送给他好了。”我回萧秀道。

萧秀转过脸,对邓属说:“立刻让他们动起来吧!”

“诺!”邓属应答着,随即准备起身。

我突然想到什么,立刻补充道:“等一下···为稳妥计,我们最好找个人去将崔武生卖假药,而崔铉对此置若罔闻的事情,跟崔春生好好说说。最好能激怒他,让他将自己委屈地能感动崔珙。同时让韦澳,跟在青州那三人的百米之后。挝完登闻鼓,本该由右监门卫奏闻,可当下朝局,只怕未必如愿。若是右监门卫无所作为,甚至欲扣留,就让韦澳直接将三人领去御前吧。”

“按尚兄所说去办,不可出任何差池!”萧秀对邓属命令道。

邓属一边行礼,一边应道:“诺!”

“邓领卫辛苦!”我看着邓属有所损瘦的身姿,心里颇为感动,对他说道。

邓属依旧憨厚地冲我笑笑,接着转身离去。

待邓属走后,萧秀端起茶杯,突然跟我说道:“对了,尚兄,我思虑许久,觉得崔元式可以接替杜悰。”

“河中节度使崔元式?”萧秀一说,我便立刻在脑海里搜索这个名字。

萧秀没有喝茶水,反而放下杯子,继续跟我说道:“对!他是崔铉的叔父,同出博陵崔氏大房。选择他,一来是因为他身边有我们的人,当初他上位就是我们相助的。调动他,可让我们的人顶上去,不会造成河中府失控。二来他品行端正,不朋不党,不说他为国为民有多少公心,但至少他不会跟鱼弘志、李德裕和饶阳公主这些人一样。至于能力,虽非超群,但也不算太差,可以一用。”

“萧兄选他,应该也是为将来做打算吧?”我会意一笑,反问道。

萧秀依旧平静地跟我解释道:“依尚兄的谋划,崔铉和崔珙必然是无法在长安立足了。博陵崔氏原本有这二位牢牢把控着吏部、户部两大中枢要职,将来事发后,若不补偿一下,定是无法安抚下去的。剪除崔铉、崔珙,能让五姓七望这些人,看到尚兄的实力。助崔元式上位,更可让这些人认清尚兄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将这些平日里目中无人的世族大家的嘴巴缝上,让他们不敢造次。”

“只是···崔元式这样的人,不太好上位吧?”我眉头一皱,追问道。

萧秀倒是没有犹豫,仍然很平淡地对我回道:“是不好上位,但也不是没有可能。杜悰倒台后,我们还需等博陵崔氏登门拜访,之后再答应助崔元式。到时候,博陵崔氏在朝中的剩余势力必然要鼎力支持。有了这股势力,此事算成了一半。”

“另一半,就是我们来做了,对吗?”我端起茶杯,边喝边问道。

萧秀还是用那样的语气跟我说着:“对!我们可让崔元式假意投靠李德裕,然后再劝饶阳公主极力争取刑部尚书这个位子。若刘行深的密报不差,陛下果真有除掉饶阳公主一党的意思,在这个节骨眼上,陛下是不会让饶阳公主所举荐的人,再上位的。而鱼弘志那时已是自身难保,绝没机会插手此事。故而,只要李德裕举荐崔元式,刑部尚书的任职便是十拿九稳的了。”

“刑部,鱼弘志的刑部!呵···”我轻蔑一笑,接着放下空了的茶杯,继续问道:“那户部和吏部呢?萧兄可有合适的顶替之人推荐?”

萧秀此刻才稍稍皱眉,急忙对我回道:“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请尚兄容我仔细思虑以后,再选出妥当之人。”

“户部不是有个侍郎,是用朱砂书名的么?我记得还是个翰林学士,叫···叫什么来着,我一时竟想不起来了。”我倚靠着凭几,努力回想着在千机阁中看到的卷宗里,那个有点印象的红色名字,却始终辨不清楚。

这时,萧秀接过话,说道:“尚兄说的,可是户部侍郎韦琮?”

“对,对,对···正是此人!”我立刻想起来,可却见萧秀紧皱眉头,于是便问道:“怎么?这人不可以顶上崔铉的位子吗?”

萧秀忧心忡忡地回我道:“尚兄有所不知,户部不像刑部。刑部被杜悰搞得乌烟瘴气,反倒是好理顺,只要崔元式到位以后,加以规制便可以了。但户部却大不相同···崔铉的户部,密不透风。当年我们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才将韦琮安插进去,但整个户部,绝大多数都是饶阳公主的亲信。即便除掉崔铉,让韦琮上位了,也很难让户部望风顺从。”

“那···吏部呢?”听完萧秀说的,我也有些担心起来,但此时没空纠结,遂转过话问道。

萧秀此刻才稍舒锁眉,答道:“吏部倒是不像户部那样铁板一块,待寻个妥当之人,助其上位便可。”

“先生、公子,诗岚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萧秀说罢,珠玑突然插话道。

我们都将目光转向一旁沉默许久的珠玑,没等我跟萧秀回答,马新莹先说道:“哎呀···姐姐,有啥话就说呗,就算说错了,他们又能怎样,难不成还要责罚你?我看他们谁敢?”

我也用认可的眼神看着他,微笑着对他说道:“姑娘有什么话,只管畅言!”

“户部另一位侍郎,李回,曾在‘望一楼’中密会过李德裕。他们应不知道‘望一楼’是公主的产业,所以才会在那里见面。此事是我跟上官柳儿说的,所以记忆犹新。”珠玑端坐着,缓缓道来。

听罢,萧秀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我竟把这事儿给忘了!曾听里面提过,户部的人对这两个侍郎,都不怎么亲近。这李回,想来应该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所以才会被饶阳公主和手下不待见吧?”

“呵呵···如此倒是便宜了我们。”我轻声一笑,心生一计。

马新莹一脸茫然地看着我,不解地问道:“嗯?什么意思?”

“我们可让李德裕推举李回上位,这样饶阳公主必然会更加担心李回从此倒向李德裕。只要我们在饶阳公主耳边多说几句离间的话,再让饶阳公主命令户部的亲信转而支持韦琮,架空李回。那户部,还需要担心什么?单单一个李回,毫无势力,又能翻起多大风浪呢?”我对马新莹解释道。

马新莹立刻明白过来,问道:“所以,李德裕看似赢了,实则输了,对吧?”

马新莹见我肯定的点着头,便自顾自地叹道:“嗯···真是好计谋,我咋没想到呢?”

“还不是因为笨!”萧秀毫不怜惜地直言道,看了马新莹一眼,接着仰起头看向房梁。

只见马新莹气鼓鼓地望着他,欲说又止:“你······”

“我什么我?整个屋子里,除了你,都知道!”萧秀作死一般补充道。

我倚着凭几,在一旁偷偷笑着。再看珠玑,也在一旁抿嘴偷笑。

珠玑看了一眼马新莹,见他怨怒地瞪着萧秀,于是忙宽解道:“其实先生的计谋,诗岚起初也恪酢醍懂。还是妹妹聪慧过人,一语道破其中玄机,方让我明白过来。或是萧公子与先生心有灵犀,才能意领神会,旁人自是比不得的。”

“灵个痴犀!我看他就是皮痒痒了,哼!”马新莹生气地怒道,接着站起身,径直向门外走去。

“新莹姑娘!”我见状赶忙喊道。

马新莹没有应答,头也不回地出门了。我看了一眼珠玑,他立刻明白我的意思,站起身,追了出去。

再看萧秀,只见他看了看我,又看向门口,笑着说道:“没事,过会儿就好了。”

我也只好笑笑,不知道说什么好,或许他们小时候就是这般模样吧。

片刻之后,珠玑回来说,马新莹去找三娘做午饭去了。我们便没有继续管他,我与萧秀下起了棋,珠玑在一旁端茶倒水。

-

用过午膳,稍眯片刻后,仆人进来说:“先生,郭靖节递了拜帖,此刻正在府门外候着。”

“二公子呢?”我问道。

“二公子在如厕,似乎是新莹中午在他碗里放了佐料,到现在还没出来。”仆人煞有其事地对我回道。

我噗嗤一笑,心领神会,没有继续谈论他,转而问道:“那两个姑娘呢?”

“两个姑娘还睡着,是否要叫来?”仆人反问我道。

我站起身,对仆人说道:“不用,让他们睡着吧。你去将郭靖节领到这里来,我就不出去了,在这门口等他。”

“诺!”仆人行完礼便去了。

我独自踱步,来到门口,门外是一片白茫茫的雪,除了扫出来的路,就剩树还突出在雪外面。树枝上压着厚厚的雪,就算日头出来半天了,也未见消融的痕迹。

一会儿工夫,就见仆人引着郭靖节过来。郭靖节看到我站在门口,快步向我走来。

我见他过来,赶忙行礼道:“见过郭公子!”

郭靖节见我如此,停下步子,解开斗篷扔给仆人,接着也对我行礼,随后跟我进屋。

待我们在火盆旁跪坐下,我便让仆人出去了。我一边给郭靖节斟茶,一边说道:“昨晚下了一夜的雪,今日太阳出来,也未见消融。靖节一路过来,该有些冷了吧?来,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谢过风月兄!”郭靖节接过茶杯,一口喝下,接着又一边四处张望,一边对我说道:“你这朋友的院子,大是挺大的,就是景致差了些。”

“普通人家的园子,就算再好,那也是没办法跟公主府相比的。你从小出入的都是琼府金穴,这园子,你自是看不上眼,可在我心中却尤为难得。我苦寒出身,对富丽堂皇虽一直向往,但来长安见多了以后,却总觉太过奢侈,故而还是更喜欢素朴一些的。所以此处,于我来说,也算是最合适的住处了,有长安难得的景,也有心中难得的静。”我一边说着,一边给郭靖节续杯。

郭靖节点着头,端起杯说道:“嗯···难怪风月兄不愿去我那儿。看来是我落入俗流了,不懂风月兄的清雅啊······”

说罢,郭靖节一仰头,又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我笑着看向他,不想过多宽解,再多就显得矫情了。于是我边给他添水,边问他道:“你今日有空过来,看来是昨天在清平乐听到妙曲了吧?”

“清平乐的曲自然不差,更何况还是七善亲自谱的曲。风月兄若是身子无碍,真该去听听。其实今日过来,就是认认门。想不到这地方,竟在杜孺休的别院旁边。往日去他那里,不曾向这边瞅过,竟不知道这边还有个院子。主要是这地方看起来就像是个死胡同,太偏了。”郭靖节跟我感叹道。

我放下茶壶,好奇地问道:“你跟杜孺休熟识?”

“嗨···也不算熟识!他比我大几岁,小时候曾一起嬉戏过。后来他学坏了,便不再来往,只不过见面的时候打声招呼而已。哎···其实小时候他还是挺好的,对我们这些小孩,也挺照顾。只不过,自从他爹得势以后,慢慢就变了。”郭靖节自顾自地说着,边说边摇着头。

我见状,安慰道:“这世间本就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一些人总会被境遇所改变,这是我们无法逆转的,而唯一能够不变的,不过是我们自身珍视的那份初心而已。所以,若是你一直秉持初心,又何必感慨事过境迁,人心易变呢?”

“嗯···风月兄说的不错!”郭靖节低下头若有所思地回我,接着抬起头,转移话题道:“嗨···不提他了!我今日在来的时候,看到有人在挝登闻鼓,风月兄可有听闻此事?”

“竟有此事?发生什么大案了吗?”我故作不知,问道。

郭靖节皱着眉头,答道:“听说是青州的人,具体不太清楚。不过那个右监门卫太过分了,竟直接对挝鼓之人鞭打驱赶。要不是新任京兆尹刚好要入宫,撞见了此事,那挝鼓之人还真就被右监门卫给打跑了。”

“哦?还有此事?你竟认识刚刚上任的京兆尹?”我吃惊于郭靖节这个不问世事的公子哥,居然认识韦澳,遂好奇地问道。

郭靖节毫无掩饰地,直接答道:“我哪儿认识,是他自己亮出身份的。若不是他高喊‘吾乃京兆尹韦澳’,只怕那不长眼的右监门卫连他一起驱赶了。”

“呵···原来那登闻鼓,不是给百姓挝的!”我听罢,不屑一顾地笑了一声,讽刺道。

郭靖节摇摇头,无奈地说:“自尧舜时起,便有‘敢谏之鼓’了,从来都是百姓直谏鸣冤所用。我大唐自高宗起,便在东西朝堂前分置肺石和登闻鼓。武氏朝更设有匦使院,凡臣民有怀才自荐、匡政补过、申冤辩诬、进献赋颂者,均能以状分类投匦。但我自记事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见人挝登闻鼓。这鼓···应有十几年都未曾响过了,只怕鼓架都生了蛀虫。哎···也不知是民间再无冤屈,还是世上已无敢挝鼓之人?”

“只怕是有人不想听这鼓声,更有人不愿这鼓声被人听见。”我顺着郭靖节说道,端起杯子也一饮而尽。

郭靖节又皱起眉头,叹道:“是啊···有些人总幻想一直歌舞升平,打死也不愿听黎民疾苦。所以鼓不是不响,也不是没人敢挝,而是有人将挝鼓之人,在鼓前就击退打死了。既然如此,又何必将那鼓明晃晃地立在朝堂之前呢?民间的冤屈就让他们冤屈着又能怎样?朝廷不在乎,民众也就只能憋着,到死也只能憋着。可冤屈就在那里,那些冤屈不会因为朝廷不理会就不存在,相反会越来越强烈,最后更可能被点燃,转化成愤怒······”

“靖节!”我打断他,因为我看到了他眼里燃烧的火焰,不想他陷入其中。于是我对他规劝道:“你有这样的见识,我很钦佩!只是有些事,多思无益。无论发生了什么,哪怕是天塌下来,我们要做的也只是我们能做的那些事。做好我们能做的事情,问心无愧,便足矣。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不知我这样说,可算得善道?若是不入耳,还请你莫要责怪。”

“风月兄的忠告,靖节谨记于胸。昨日风月兄的话,我竟抛之脑后,着实不该。方才是靖节妄言了!”郭靖节一边对我行礼,一边说道。

我望着郭靖节恭敬有礼的样子,又想起萧坤来。他们虽心志不同,却都善良可爱,在各自的环境里,也算着实难得。再想想自己,遂在心中念到:

寒冬观雪静,心怕鼓声惊。

断水流还在,肠愁月不听。

第五十二章 挝鼓

“如何静夜愁无月,不若熄灯待日出”

-

马新莹打开窗,然后拉着我去了后厨。用过朝饭后,回来时,还能闻到有些刺鼻的气味。不过我浑身乏力,没顾上那么多,进屋就坐下来,让马新莹和珠玑将门窗关上点,并将屏风挪回原位。

过了巳时,天放晴了,萧秀和邓属从门外进来。一进屋,萧秀便命人将门窗都打开。他跪坐下后,对我说道:“尚兄,有些出乎所料,崔珙回去后并未表现出对崔铉的气愤,倒是对被打的崔春生,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

“呵呵···怎么可能不气愤,只不过将气都撒到崔春生身上了而已。你想想看,曾经他也是同平章事的宰辅,后李让夷上位,愣是用崔铉替掉了他。再后来,若不是李德裕从中斡旋,只怕崔珙这个吏部尚书,也是保不住的。”我冷笑着,跟萧秀说道。

萧秀点点头,接过话道:“嗯···这样的恩怨,终究难以化解。若是外人也就罢了,同族之人这般倾轧,就算崔珙再怎么心胸宽广,也难免不在心中埋下愤恨的种子。那依尚兄看,是否需等一等?”

“等什么?崔珙不过是没有找到一个发泄的口子而已。他找不到,我们就送给他好了。”我回萧秀道。

萧秀转过脸,对邓属说:“立刻让他们动起来吧!”

“诺!”邓属应答着,随即准备起身。

我突然想到什么,立刻补充道:“等一下···为稳妥计,我们最好找个人去将崔武生卖假药,而崔铉对此置若罔闻的事情,跟崔春生好好说说。最好能激怒他,让他将自己委屈地能感动崔珙。同时让韦澳,跟在青州那三人的百米之后。挝完登闻鼓,本该由右监门卫奏闻,可当下朝局,只怕未必如愿。若是右监门卫无所作为,甚至欲扣留,就让韦澳直接将三人领去御前吧。”

“按尚兄所说去办,不可出任何差池!”萧秀对邓属命令道。

邓属一边行礼,一边应道:“诺!”

“邓领卫辛苦!”我看着邓属有所损瘦的身姿,心里颇为感动,对他说道。

邓属依旧憨厚地冲我笑笑,接着转身离去。

待邓属走后,萧秀端起茶杯,突然跟我说道:“对了,尚兄,我思虑许久,觉得崔元式可以接替杜悰。”

“河中节度使崔元式?”萧秀一说,我便立刻在脑海里搜索这个名字。

萧秀没有喝茶水,反而放下杯子,继续跟我说道:“对!他是崔铉的叔父,同出博陵崔氏大房。选择他,一来是因为他身边有我们的人,当初他上位就是我们相助的。调动他,可让我们的人顶上去,不会造成河中府失控。二来他品行端正,不朋不党,不说他为国为民有多少公心,但至少他不会跟鱼弘志、李德裕和饶阳公主这些人一样。至于能力,虽非超群,但也不算太差,可以一用。”

“萧兄选他,应该也是为将来做打算吧?”我会意一笑,反问道。

萧秀依旧平静地跟我解释道:“依尚兄的谋划,崔铉和崔珙必然是无法在长安立足了。博陵崔氏原本有这二位牢牢把控着吏部、户部两大中枢要职,将来事发后,若不补偿一下,定是无法安抚下去的。剪除崔铉、崔珙,能让五姓七望这些人,看到尚兄的实力。助崔元式上位,更可让这些人认清尚兄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将这些平日里目中无人的世族大家的嘴巴缝上,让他们不敢造次。”

“只是···崔元式这样的人,不太好上位吧?”我眉头一皱,追问道。

萧秀倒是没有犹豫,仍然很平淡地对我回道:“是不好上位,但也不是没有可能。杜悰倒台后,我们还需等博陵崔氏登门拜访,之后再答应助崔元式。到时候,博陵崔氏在朝中的剩余势力必然要鼎力支持。有了这股势力,此事算成了一半。”

“另一半,就是我们来做了,对吗?”我端起茶杯,边喝边问道。

萧秀还是用那样的语气跟我说着:“对!我们可让崔元式假意投靠李德裕,然后再劝饶阳公主极力争取刑部尚书这个位子。若刘行深的密报不差,陛下果真有除掉饶阳公主一党的意思,在这个节骨眼上,陛下是不会让饶阳公主所举荐的人,再上位的。而鱼弘志那时已是自身难保,绝没机会插手此事。故而,只要李德裕举荐崔元式,刑部尚书的任职便是十拿九稳的了。”

“刑部,鱼弘志的刑部!呵···”我轻蔑一笑,接着放下空了的茶杯,继续问道:“那户部和吏部呢?萧兄可有合适的顶替之人推荐?”

萧秀此刻才稍稍皱眉,急忙对我回道:“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请尚兄容我仔细思虑以后,再选出妥当之人。”

“户部不是有个侍郎,是用朱砂书名的么?我记得还是个翰林学士,叫···叫什么来着,我一时竟想不起来了。”我倚靠着凭几,努力回想着在千机阁中看到的卷宗里,那个有点印象的红色名字,却始终辨不清楚。

这时,萧秀接过话,说道:“尚兄说的,可是户部侍郎韦琮?”

“对,对,对···正是此人!”我立刻想起来,可却见萧秀紧皱眉头,于是便问道:“怎么?这人不可以顶上崔铉的位子吗?”

萧秀忧心忡忡地回我道:“尚兄有所不知,户部不像刑部。刑部被杜悰搞得乌烟瘴气,反倒是好理顺,只要崔元式到位以后,加以规制便可以了。但户部却大不相同···崔铉的户部,密不透风。当年我们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才将韦琮安插进去,但整个户部,绝大多数都是饶阳公主的亲信。即便除掉崔铉,让韦琮上位了,也很难让户部望风顺从。”

“那···吏部呢?”听完萧秀说的,我也有些担心起来,但此时没空纠结,遂转过话问道。

萧秀此刻才稍舒锁眉,答道:“吏部倒是不像户部那样铁板一块,待寻个妥当之人,助其上位便可。”

“先生、公子,诗岚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萧秀说罢,珠玑突然插话道。

我们都将目光转向一旁沉默许久的珠玑,没等我跟萧秀回答,马新莹先说道:“哎呀···姐姐,有啥话就说呗,就算说错了,他们又能怎样,难不成还要责罚你?我看他们谁敢?”

我也用认可的眼神看着他,微笑着对他说道:“姑娘有什么话,只管畅言!”

“户部另一位侍郎,李回,曾在‘望一楼’中密会过李德裕。他们应不知道‘望一楼’是公主的产业,所以才会在那里见面。此事是我跟上官柳儿说的,所以记忆犹新。”珠玑端坐着,缓缓道来。

听罢,萧秀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我竟把这事儿给忘了!曾听里面提过,户部的人对这两个侍郎,都不怎么亲近。这李回,想来应该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所以才会被饶阳公主和手下不待见吧?”

“呵呵···如此倒是便宜了我们。”我轻声一笑,心生一计。

马新莹一脸茫然地看着我,不解地问道:“嗯?什么意思?”

“我们可让李德裕推举李回上位,这样饶阳公主必然会更加担心李回从此倒向李德裕。只要我们在饶阳公主耳边多说几句离间的话,再让饶阳公主命令户部的亲信转而支持韦琮,架空李回。那户部,还需要担心什么?单单一个李回,毫无势力,又能翻起多大风浪呢?”我对马新莹解释道。

马新莹立刻明白过来,问道:“所以,李德裕看似赢了,实则输了,对吧?”

马新莹见我肯定的点着头,便自顾自地叹道:“嗯···真是好计谋,我咋没想到呢?”

“还不是因为笨!”萧秀毫不怜惜地直言道,看了马新莹一眼,接着仰起头看向房梁。

只见马新莹气鼓鼓地望着他,欲说又止:“你······”

“我什么我?整个屋子里,除了你,都知道!”萧秀作死一般补充道。

我倚着凭几,在一旁偷偷笑着。再看珠玑,也在一旁抿嘴偷笑。

珠玑看了一眼马新莹,见他怨怒地瞪着萧秀,于是忙宽解道:“其实先生的计谋,诗岚起初也恪酢醍懂。还是妹妹聪慧过人,一语道破其中玄机,方让我明白过来。或是萧公子与先生心有灵犀,才能意领神会,旁人自是比不得的。”

“灵个痴犀!我看他就是皮痒痒了,哼!”马新莹生气地怒道,接着站起身,径直向门外走去。

“新莹姑娘!”我见状赶忙喊道。

马新莹没有应答,头也不回地出门了。我看了一眼珠玑,他立刻明白我的意思,站起身,追了出去。

再看萧秀,只见他看了看我,又看向门口,笑着说道:“没事,过会儿就好了。”

我也只好笑笑,不知道说什么好,或许他们小时候就是这般模样吧。

片刻之后,珠玑回来说,马新莹去找三娘做午饭去了。我们便没有继续管他,我与萧秀下起了棋,珠玑在一旁端茶倒水。

-

用过午膳,稍眯片刻后,仆人进来说:“先生,郭靖节递了拜帖,此刻正在府门外候着。”

“二公子呢?”我问道。

“二公子在如厕,似乎是新莹中午在他碗里放了佐料,到现在还没出来。”仆人煞有其事地对我回道。

我噗嗤一笑,心领神会,没有继续谈论他,转而问道:“那两个姑娘呢?”

“两个姑娘还睡着,是否要叫来?”仆人反问我道。

我站起身,对仆人说道:“不用,让他们睡着吧。你去将郭靖节领到这里来,我就不出去了,在这门口等他。”

“诺!”仆人行完礼便去了。

我独自踱步,来到门口,门外是一片白茫茫的雪,除了扫出来的路,就剩树还突出在雪外面。树枝上压着厚厚的雪,就算日头出来半天了,也未见消融的痕迹。

一会儿工夫,就见仆人引着郭靖节过来。郭靖节看到我站在门口,快步向我走来。

我见他过来,赶忙行礼道:“见过郭公子!”

郭靖节见我如此,停下步子,解开斗篷扔给仆人,接着也对我行礼,随后跟我进屋。

待我们在火盆旁跪坐下,我便让仆人出去了。我一边给郭靖节斟茶,一边说道:“昨晚下了一夜的雪,今日太阳出来,也未见消融。靖节一路过来,该有些冷了吧?来,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谢过风月兄!”郭靖节接过茶杯,一口喝下,接着又一边四处张望,一边对我说道:“你这朋友的院子,大是挺大的,就是景致差了些。”

“普通人家的园子,就算再好,那也是没办法跟公主府相比的。你从小出入的都是琼府金穴,这园子,你自是看不上眼,可在我心中却尤为难得。我苦寒出身,对富丽堂皇虽一直向往,但来长安见多了以后,却总觉太过奢侈,故而还是更喜欢素朴一些的。所以此处,于我来说,也算是最合适的住处了,有长安难得的景,也有心中难得的静。”我一边说着,一边给郭靖节续杯。

郭靖节点着头,端起杯说道:“嗯···难怪风月兄不愿去我那儿。看来是我落入俗流了,不懂风月兄的清雅啊······”

说罢,郭靖节一仰头,又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我笑着看向他,不想过多宽解,再多就显得矫情了。于是我边给他添水,边问他道:“你今日有空过来,看来是昨天在清平乐听到妙曲了吧?”

“清平乐的曲自然不差,更何况还是七善亲自谱的曲。风月兄若是身子无碍,真该去听听。其实今日过来,就是认认门。想不到这地方,竟在杜孺休的别院旁边。往日去他那里,不曾向这边瞅过,竟不知道这边还有个院子。主要是这地方看起来就像是个死胡同,太偏了。”郭靖节跟我感叹道。

我放下茶壶,好奇地问道:“你跟杜孺休熟识?”

“嗨···也不算熟识!他比我大几岁,小时候曾一起嬉戏过。后来他学坏了,便不再来往,只不过见面的时候打声招呼而已。哎···其实小时候他还是挺好的,对我们这些小孩,也挺照顾。只不过,自从他爹得势以后,慢慢就变了。”郭靖节自顾自地说着,边说边摇着头。

我见状,安慰道:“这世间本就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一些人总会被境遇所改变,这是我们无法逆转的,而唯一能够不变的,不过是我们自身珍视的那份初心而已。所以,若是你一直秉持初心,又何必感慨事过境迁,人心易变呢?”

“嗯···风月兄说的不错!”郭靖节低下头若有所思地回我,接着抬起头,转移话题道:“嗨···不提他了!我今日在来的时候,看到有人在挝登闻鼓,风月兄可有听闻此事?”

“竟有此事?发生什么大案了吗?”我故作不知,问道。

郭靖节皱着眉头,答道:“听说是青州的人,具体不太清楚。不过那个右监门卫太过分了,竟直接对挝鼓之人鞭打驱赶。要不是新任京兆尹刚好要入宫,撞见了此事,那挝鼓之人还真就被右监门卫给打跑了。”

“哦?还有此事?你竟认识刚刚上任的京兆尹?”我吃惊于郭靖节这个不问世事的公子哥,居然认识韦澳,遂好奇地问道。

郭靖节毫无掩饰地,直接答道:“我哪儿认识,是他自己亮出身份的。若不是他高喊‘吾乃京兆尹韦澳’,只怕那不长眼的右监门卫连他一起驱赶了。”

“呵···原来那登闻鼓,不是给百姓挝的!”我听罢,不屑一顾地笑了一声,讽刺道。

郭靖节摇摇头,无奈地说:“自尧舜时起,便有‘敢谏之鼓’了,从来都是百姓直谏鸣冤所用。我大唐自高宗起,便在东西朝堂前分置肺石和登闻鼓。武氏朝更设有匦使院,凡臣民有怀才自荐、匡政补过、申冤辩诬、进献赋颂者,均能以状分类投匦。但我自记事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见人挝登闻鼓。这鼓···应有十几年都未曾响过了,只怕鼓架都生了蛀虫。哎···也不知是民间再无冤屈,还是世上已无敢挝鼓之人?”

“只怕是有人不想听这鼓声,更有人不愿这鼓声被人听见。”我顺着郭靖节说道,端起杯子也一饮而尽。

郭靖节又皱起眉头,叹道:“是啊···有些人总幻想一直歌舞升平,打死也不愿听黎民疾苦。所以鼓不是不响,也不是没人敢挝,而是有人将挝鼓之人,在鼓前就击退打死了。既然如此,又何必将那鼓明晃晃地立在朝堂之前呢?民间的冤屈就让他们冤屈着又能怎样?朝廷不在乎,民众也就只能憋着,到死也只能憋着。可冤屈就在那里,那些冤屈不会因为朝廷不理会就不存在,相反会越来越强烈,最后更可能被点燃,转化成愤怒······”

“靖节!”我打断他,因为我看到了他眼里燃烧的火焰,不想他陷入其中。于是我对他规劝道:“你有这样的见识,我很钦佩!只是有些事,多思无益。无论发生了什么,哪怕是天塌下来,我们要做的也只是我们能做的那些事。做好我们能做的事情,问心无愧,便足矣。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不知我这样说,可算得善道?若是不入耳,还请你莫要责怪。”

“风月兄的忠告,靖节谨记于胸。昨日风月兄的话,我竟抛之脑后,着实不该。方才是靖节妄言了!”郭靖节一边对我行礼,一边说道。

我望着郭靖节恭敬有礼的样子,又想起萧坤来。他们虽心志不同,却都善良可爱,在各自的环境里,也算着实难得。再想想自己,遂在心中念到:

寒冬观雪静,心怕鼓声惊。

断水流还在,肠愁月不听。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