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7 07:04:00

“君行百里知千万,跬步不积怎了难”

-

“兄长······”李椅走近,看到被绑着手的李浑,欲言又止。接着李椅才对我和萧秀行礼,问道:“尚兄和萧兄登门,椅不甚荣幸。不知二位此时过来,所为何事?”

“子殊,不知令尊可在?”我没答李椅,反问他道。

李椅皱起眉头,看了看身边那个叫他来的人,迟疑道:“父亲······”

“哦···在!老爷下午回来后,便没有出去。”那人忙接过话,回道。

我听罢,便对李椅说:“子殊,这件事需令尊定夺,还请容我冒昧一见。”

“好!”李椅瞄了眼李浑,一口答应,随后对身边那人吩咐道:“你先去找管家,将正堂掌灯,备好茶点待客。再去书房让父亲移步正堂,就说贵客临门,有要事相商。倘若父亲忙碌,便告知关乎家运,不可不来。”

“诺!”那人见状,再也不敢怠慢,立刻跑了进去。

那人跑开后,李椅拿着灯笼,在前面领我们往里走:“诸位请随我移步正堂。”

我和萧秀跟在李椅身后,邓属提着李浑紧随。走到过堂的时候,一个人匆忙跑来。李椅见到他,便吩咐道:“刘管家,今夜正堂有要事,百步之内不可有人。等茶点置好,你让他们都下去。府里这么多年规矩,你应该比谁都清楚。”

“三公子放心,老奴清楚该如何做。”刘管家应道,随后从李椅手中接过灯笼,在前面领路。

没多久我们便来到正堂,堂内已灯火通明,仆人们正忙着布置案几和茶点。过了片刻,仆人们布置好以后,都在刘管家的示意下,退了出去。门口摆上了屏风,灯却依然在风中摇摆不定。我与萧秀在李椅的招呼下分别落座,邓属没有放开李浑,他们一起站在一旁。

李椅并没有好奇地问什么,只是与我们一同焦急地等着李德裕,时不时望向门口。萧秀却气定神闲,拿着一块糕点,边吃边喝边等。而我,此刻疲乏得很,虽然脑子很清楚,可眼睛却有些睁不开了。为了保持精神,我不得不自己掐了一下大腿,然后端起跟前案几上的茶,喝了一口。

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脚步声,随后一个长须大腹、身着锦衣的人绕过屏风进来。这人虽一脸倦容,眼睛却炯炯有神。他先是看到了李浑,接着看了一眼李椅,然后上下打量起我和萧秀。

李椅见他进来,忙起身迎上前行礼:“父亲!”

“嗯···这几位是?”李德裕问李椅道。

“哦,这几位是小儿好友。这位是洛阳萧家的二公子萧秀,这位是我曾提过的才子尚风月。”李椅对李德裕介绍道。

我和萧秀跟着李椅起身,也上前去。听罢,我便作揖行礼道:“见过卫国公,晚生冒昧打扰,万望见谅!”

“尔便是自诩凌烟才子的尚风月?”李德裕没有搭理我,直接走向正席,边走边说。等落座后,又问道:“尔等今夜前来,所为何事?”

“子殊,我有些冷,可否烦请你去弄一个火盆来?”我没有直接回李德裕,而是转身对李椅说道。

此刻李德裕插话道:“不必了,尔若真觉冷,何必暗夜前来?今夜无论何事,小儿都可在一旁听着,无需回避,尔等直言便是。”

“既然如此,那萧兄,你来说吧。”我突然倍感无力,便看了一眼萧秀,示意他将事情告知李德裕,随后缓缓回到自己座位上。

萧秀没有多客气,直接说道:“卫国公,今日我家护卫偶然间遇到贵府大公子与吐蕃人接触,便上前听了一耳,发现大公子竟然打算拿庆州城防图与吐蕃人做交易。我家护卫见状,便当场刺死了吐蕃贼人,并将大公子缉拿。想来这件事国公应当不知情,尚兄与我觉得此事也无需小题大做。故用夜色作掩,我等便将大公子送来贵府,交由国公亲自处置。对了,这有一份口供,也一并移送国公。”

说罢,萧秀从怀中掏出一张写满字的纸,走到李德裕案前,双手递了过去。李德裕听完,大惊失色,双手颤抖着接过纸,认真看着上面的一字一句。

“什么?”李椅刚刚坐下,听到这些话,忙又起身。他快步跑到李德裕案前,粗略看了一眼那纸,又看向邓属身旁的李浑,说道:“兄长···你好生糊涂啊···”

“我糊涂?哼···你远离朝堂,许多事,你不清楚。”李浑冷笑着说道。

李椅急了,忙走到他跟前,回道:“无论发生何事···无论何事···你也不能行此叛国之举啊!”

“你懂什么?你有何资格来指责我?这些年来,你只顾自己四处逍遥,可曾为这个家做过什么?你可知如今杞王已四面受困,若让兖王上位,将来父亲、我,还有二郎,都会被饶阳公主排挤出朝堂。我这样做,不过是帮杞王争一个机会,为这个家争一个好的前程。”李浑反驳李椅道。

李椅颤抖着声音,质问道:“你行此之举,还有何前程可言?今日若非尚兄和萧兄,而是被其他人看到,你可想过后果?”

“有些事父亲不想让你知道,但今日我不得不说了。你可知你生母是如何死的?是当年饶阳公主想毒害父亲,阴差阳错毒死的!你以为杞王不上位,这个家仅仅是不复荣宠吗?只怕连活着,都没机会。而今陛下时日无多,父亲在朝中也越发不称心。鱼弘志死后,杞王前路未卜,而马元贽又意向不明,同时还有饶阳公主对父亲虎视眈眈。倘若杞王不能顺利继位,不仅杞王对我的许诺都会落空,你生母的仇也无处可报,连这个家都只有家破人亡这一个结局。因此无论后果为何,我都要这样做,没有退路!如今事情败露,我亦想清楚了,所有事···所有事···我都会一个人承担,断不会连累家里。”李浑皱着眉头对李椅回道。他有些惧怕,可表情又露出些坚定。

“汝将以何承担?”许久不言的李德裕质问道,接着又听他用低沉而痛苦的声音斥责道:“国仇比家恨,痛彻犹切肤。竖子,何以愚昧至此?!”

“父···父亲!”李浑见李德裕这样说,面露惧色,扑通跪地。

李德裕看着李浑,悲恸地继续说道:“自先祖赵武安君李牧始,吾赵郡李氏,出过多少忠臣良将,自古便是忠义传家。西房一脉,亦有汝祖父两度入相,辅佐宪宗开创元和之治。而今汝行此之举,可曾想过会辱没列祖列宗?吾自知后继无人,本就未指望汝来兴旺家族。为汝谋兵部员外郎一职,便是想让汝能安度此生。而汝却心生不满,时常抱怨。汝可曾想过,若汝乃真才实学之辈,吾会不举否?如今事已至此,汝罪孽深重,唯有余生长跪宗祠方可自赎。来人······”

“父亲,兄长他······”李椅刚准备求情,就被李德裕怒视一眼,给挡住了。

随后就见那个刘管家进来:“老爷···”

“即刻安排车马,今夜便将大郎送回赞皇老家,投入宗祠,自省己过,永世不得离开半步。”李德裕吩咐道。

刘管家迟疑道:“老爷,这······”

“无需多言,照做便是!”李浑泪流满面打断刘管家。接着他对着李德裕磕了三个头后,泣不成声地说道:“父亲···孩儿不肖,深知罪重,甘愿领罚。往后···往后无法侍奉左右,望···望···望父亲···保重!”

李德裕听完,不忍看李浑,背过身去站着,从侧后看过去,能看到他微微颤抖的胡须。

李浑在刘管家和李椅的搀扶下起身,随后就听李浑对李椅说:“三郎,往后收些性子,多在家照看着。你本是我三兄弟中,最聪慧的,可惜你无意功名。父亲这些年刻意冷落你,并非不在意,而是怕你生母的事会重演。你心如明镜,定要体察其意,往后好生侍奉。”

“大哥,愚弟知错。二哥外放后,这些年家里的事,辛苦你了。请大哥放心,愚弟定不负所托,再不会放浪形骸。”李椅眼含着泪,对李浑承诺道。

李浑肯定地拍了拍李椅的肩膀,接着又对刘管家吩咐道:“父亲总阅卷至深夜,以往都是贱内侍奉,总备些羊汤之类的。往后你安排一两个下人,如常便是。对了,还有两季交替之时,父亲易感风寒,被褥衣衫,你要及时更换,宜暖不宜寒。其余诸事,往常都有交代,你该知道如何行事的。”

“世子放心,老奴···都记下了···”刘管家也含着泪,对李浑回道。

随后李浑又对着我和萧秀作揖行礼,我们也起身回礼,互相之间没有过多言语。李浑此刻脸上除了泪水,还生出了羞愧之色。之后李浑同刘管家一起绕过屏风出门去了,李椅将李浑送到屏风旁,看着李浑离开后才回来。

“父亲,大哥走了。”李椅对李德裕说道。

接着就听李德裕感慨道:“汝兄长行此悖逆之举,乃为父之过。本就无辅政之能,何以许其踏入朝堂?二郎亦无政才,好在外放象州,不过是个立山县尉,未涉入过深。汝无心仕/途,为父不强求。只是往后这家,怕是真要落败了,为父无能啊······”

“父亲不必伤怀,还有殷衡、延古这些后辈们,这家不会衰落的。我曾路过立山,听二哥说,殷衡颇有志气。我看着,也是极刻苦聪颖,想必将来定能光耀门楣。”李椅安抚李德裕道。

“但愿如此吧!”李德裕叹道,接着他转过身,用疑惑地眼神看着我和萧秀,问李椅道:“椅儿,那日劝吾守拙自保,可是眼前这二位?”

“正是!当时未告知父亲实情,是怕父亲多忧。”李椅答道。

李德裕随后问我和萧秀道:“二位相助之恩,老夫感激。不知二位今夜前来,究竟意欲何为?二位闲居长安,却插手朝堂,又欲行何事?”

“为世间可为之人,行天下该行之事。”我整襟危坐,正色直言道。

李德裕皱起眉头,质疑道:“小子不过弱冠之年,如何知天下之事?”

“一叶可知秋,弱冠为何不能知世?国公身居宰辅之位,江海何以逆小流?”我反问道。

李德裕又说:“吾非江海,尔亦非小流。尔等所作所为,吾虽未全知,不过推测一二亦能估其深浅。若如小儿所言,尔入长安不过数月。细想来,这段时日发生了不少事。”

“我也听靖节说了,是发生了不少事。可这些事与尚兄何干?尚兄是个德才兼备之人,父亲不可听信小人谗言!”李椅在一旁替我辩解道。

李德裕却转过脸去,对李椅说道:“椅儿,汝曾言,去游历古南岳是此人的建议。此刻,该谢谢人家。他未邀汝一同回长安,是在刻意庇护汝。若在长安,诸多事,汝难免牵涉其中,或许身陷险境也未可知。”

“父亲的话,孩儿越发不明白了······”李椅疑惑不解地看向李德裕。

“汝会明白的!”李德裕打断他,随后又继续对我说道:“尚风月···呵呵,尔高于他人之处,就是无人会言尔之不是。时至今日,吾方看清,现下长安的时局变动,桩桩件件看似都与尔皆无干系,可哪一件又不是出自尔手?”

“国公虚怀若谷,亦是站在高处看棋盘之人,想必看得清楚,时局的每一处变动,于国于民皆有益处。若非如此,国公大概也不会纵容风月恣意而为这么久。”我回李德裕道。

李德裕却又笑道:“风月···呵呵,是啊,风和月何其常见,却又有谁见过其真容呢?若非今日此事,吾仍不知尔便是幕后推手。任何事都摆在明面上,所有人皆认作同路人。如今,吾亦不得不与尔同路而行。此刻,尔得意否?”

“若我不知国公,或许我会得意片刻。可当我体察国公之心,明晰国公之贤,此刻,风月岂敢放肆?唯余‘敬佩’二字。国公肯垂青眼,风月诚为荣幸。”我忙应承道。

李德裕依旧笑道:“哈哈···世人皆言吾独断专权,小子之言,谬矣!”

“世人不知国公,乃世人之谬。权生于利,集权方能集利,集利方可为大事,获大利。然此举必会占用众人之利,易生不公。不公则众人不满,必生诽语。权分则利分,利分则人人可得利,却难为大事,难获大利,易止步不前,固守私利而沉湎安逸。想必此乃国公之忧,故宁愿背负世人诽谤,也要集权以振国兴业。”我反驳道。

“兴业何其难,此生能守业,便知足了···”李德裕感慨道,随后又看着我说:“小子有此见识,老夫倍感欣慰。曾听闻,世人皆修七重境界,一重如小儿,万物如一;二重似入世,眼中生恶;三重归于内,心中留善;四重高于俗,常怀悲悯;五重观众生,多生无奈;六重通天地,静如山月;七重忘生死,知生生,随死死,犹初生,好万物,忘外事,乐在其中。老夫不才,知天命之年方入第三重境界。耳顺之后,或能入第四重。不过老夫观小子非常人,不知身在第几重?若异位而处,又将何为?是集权还是分利?”

“若要权与利和,则需世人达成共识。纵观古今,无论权与利是集是分,每每改变,必将伴随众人认知之变。而世间最不乏的,便是因循守旧之人。因此,欲变,则必会引来抗争和冲突。国公不正是为了避免此等冲突,才会意满于守业么?国公殚精竭虑,安邦维宁,挽狂澜于即起,扶大厦于将倾,平四海之涌动,复江山之易色。国公之贤,千古难觅,风月只可敬仰,岂敢愧比?”我给李德裕分析着,之后长舒一口气,无奈地说道:“等等吧,等有一日民智开启,众人皆能理智并冷静地对待思想进步,和权与利的重新分配,便不会再做无用的抗争。唯有那时,才不会再有冲突,自然也就不会再生战事。万世太平,或不再是一句空话。”

“在此之前,可否改之?”李德裕皱眉问道。

我微微一笑,摇摇头道:“在此之前,世人要摆脱愚昧和兽/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走过这段路,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人若想更进一步,需不懈努力,一直探索和思考,否则人或在跨过这段路之前,就被万物遗弃。虽然人之结局,必是灭绝,然存世之时,身而为人,便当看得更高,走得更远。如此方能不辱使命,不枉存世一息。”

“尔见万年,吾观三秋;尔怀万物,吾止域内。二者之差,实乃云泥之别,非朝夕可弥。不知小子此生之志,可愿与老夫一言?”李德裕听完我说的,没有笑我,反而面露愧色,认真地问道。

我见状,也不再保留什么,答道:“此生之志,安邦而已。至于征伐四方,统一万邦,永止刀兵,治化蛮夷,平天下,成大同,虽妄想过,可深知此非一世之功。大同之世,乃史之必然,不可逆转。若言出入之处,无非华/夏治化蛮夷,或蛮夷覆灭华/夏。而我辈所可为,便是从现下始,为大同之世做万全之备。唯子子孙孙皆传其志,知其命,行其事,方能在大势所趋之时,保华/夏屹立不灭。后辈若有拨乱之才面世,或可期天下大同,出于华/夏。”

“听君一席话,老夫可休矣!此刻方知,椅儿所言非虚。”李德裕看了看李椅,又看着我继续说道:“二位放心,老夫知道该如何做。不过有一言,老夫想与风月单独说。”

听罢,李椅和萧秀、邓属一起行礼离开。之后,我也起身,对李德裕行礼道:“晚生口无遮拦,恭聆训诫。”

李德裕见状,起身来到我身边,紧紧握住我行礼的手,用和善而期待地眼光看着我,低声说道:“老夫哪有何训诫,不过是想告知,若是不限己身,以汝之材,位极人臣屈矣!此言不可为他人道,故而单独相告。此后,诸事便交之汝手,任重道远,老夫将静观其变。至于大唐,呵呵······”

李德裕摇摇头苦笑,欲言又止,眼神中充满无奈和憔悴。他放开我的手,转过身去,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他仰起头,闭上眼,我看到他眼角的泪顺着皱纹流入斑白的鬓发。他没有去擦拭,而是伸出手,捋起长须来。

“大唐仍是大唐,国公放心!神器有命,士不可窥。国公珍重,风月告辞!”我回道,遂对着李德裕的背,再一次深深地鞠躬作揖,之后才转身离去。独自绕过屏风,我站在门口,望了一眼头顶皎洁的寒月,心中明亮又沉重。在院内与李椅道别后,我便同萧秀和邓属一起出门,动身回去。方才说着话,没察觉困顿,在马车内安静下来,我才倍感疲乏。望着透过帘子照进来的月光,半睡半醒间,我无意中吟道:

皓月当空照赤心,寒风迎面醒浑人。

不知月下谁独饮,白首功名笑此身。

第一百零八章 谒见

“君行百里知千万,跬步不积怎了难”

-

“兄长······”李椅走近,看到被绑着手的李浑,欲言又止。接着李椅才对我和萧秀行礼,问道:“尚兄和萧兄登门,椅不甚荣幸。不知二位此时过来,所为何事?”

“子殊,不知令尊可在?”我没答李椅,反问他道。

李椅皱起眉头,看了看身边那个叫他来的人,迟疑道:“父亲······”

“哦···在!老爷下午回来后,便没有出去。”那人忙接过话,回道。

我听罢,便对李椅说:“子殊,这件事需令尊定夺,还请容我冒昧一见。”

“好!”李椅瞄了眼李浑,一口答应,随后对身边那人吩咐道:“你先去找管家,将正堂掌灯,备好茶点待客。再去书房让父亲移步正堂,就说贵客临门,有要事相商。倘若父亲忙碌,便告知关乎家运,不可不来。”

“诺!”那人见状,再也不敢怠慢,立刻跑了进去。

那人跑开后,李椅拿着灯笼,在前面领我们往里走:“诸位请随我移步正堂。”

我和萧秀跟在李椅身后,邓属提着李浑紧随。走到过堂的时候,一个人匆忙跑来。李椅见到他,便吩咐道:“刘管家,今夜正堂有要事,百步之内不可有人。等茶点置好,你让他们都下去。府里这么多年规矩,你应该比谁都清楚。”

“三公子放心,老奴清楚该如何做。”刘管家应道,随后从李椅手中接过灯笼,在前面领路。

没多久我们便来到正堂,堂内已灯火通明,仆人们正忙着布置案几和茶点。过了片刻,仆人们布置好以后,都在刘管家的示意下,退了出去。门口摆上了屏风,灯却依然在风中摇摆不定。我与萧秀在李椅的招呼下分别落座,邓属没有放开李浑,他们一起站在一旁。

李椅并没有好奇地问什么,只是与我们一同焦急地等着李德裕,时不时望向门口。萧秀却气定神闲,拿着一块糕点,边吃边喝边等。而我,此刻疲乏得很,虽然脑子很清楚,可眼睛却有些睁不开了。为了保持精神,我不得不自己掐了一下大腿,然后端起跟前案几上的茶,喝了一口。

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脚步声,随后一个长须大腹、身着锦衣的人绕过屏风进来。这人虽一脸倦容,眼睛却炯炯有神。他先是看到了李浑,接着看了一眼李椅,然后上下打量起我和萧秀。

李椅见他进来,忙起身迎上前行礼:“父亲!”

“嗯···这几位是?”李德裕问李椅道。

“哦,这几位是小儿好友。这位是洛阳萧家的二公子萧秀,这位是我曾提过的才子尚风月。”李椅对李德裕介绍道。

我和萧秀跟着李椅起身,也上前去。听罢,我便作揖行礼道:“见过卫国公,晚生冒昧打扰,万望见谅!”

“尔便是自诩凌烟才子的尚风月?”李德裕没有搭理我,直接走向正席,边走边说。等落座后,又问道:“尔等今夜前来,所为何事?”

“子殊,我有些冷,可否烦请你去弄一个火盆来?”我没有直接回李德裕,而是转身对李椅说道。

此刻李德裕插话道:“不必了,尔若真觉冷,何必暗夜前来?今夜无论何事,小儿都可在一旁听着,无需回避,尔等直言便是。”

“既然如此,那萧兄,你来说吧。”我突然倍感无力,便看了一眼萧秀,示意他将事情告知李德裕,随后缓缓回到自己座位上。

萧秀没有多客气,直接说道:“卫国公,今日我家护卫偶然间遇到贵府大公子与吐蕃人接触,便上前听了一耳,发现大公子竟然打算拿庆州城防图与吐蕃人做交易。我家护卫见状,便当场刺死了吐蕃贼人,并将大公子缉拿。想来这件事国公应当不知情,尚兄与我觉得此事也无需小题大做。故用夜色作掩,我等便将大公子送来贵府,交由国公亲自处置。对了,这有一份口供,也一并移送国公。”

说罢,萧秀从怀中掏出一张写满字的纸,走到李德裕案前,双手递了过去。李德裕听完,大惊失色,双手颤抖着接过纸,认真看着上面的一字一句。

“什么?”李椅刚刚坐下,听到这些话,忙又起身。他快步跑到李德裕案前,粗略看了一眼那纸,又看向邓属身旁的李浑,说道:“兄长···你好生糊涂啊···”

“我糊涂?哼···你远离朝堂,许多事,你不清楚。”李浑冷笑着说道。

李椅急了,忙走到他跟前,回道:“无论发生何事···无论何事···你也不能行此叛国之举啊!”

“你懂什么?你有何资格来指责我?这些年来,你只顾自己四处逍遥,可曾为这个家做过什么?你可知如今杞王已四面受困,若让兖王上位,将来父亲、我,还有二郎,都会被饶阳公主排挤出朝堂。我这样做,不过是帮杞王争一个机会,为这个家争一个好的前程。”李浑反驳李椅道。

李椅颤抖着声音,质问道:“你行此之举,还有何前程可言?今日若非尚兄和萧兄,而是被其他人看到,你可想过后果?”

“有些事父亲不想让你知道,但今日我不得不说了。你可知你生母是如何死的?是当年饶阳公主想毒害父亲,阴差阳错毒死的!你以为杞王不上位,这个家仅仅是不复荣宠吗?只怕连活着,都没机会。而今陛下时日无多,父亲在朝中也越发不称心。鱼弘志死后,杞王前路未卜,而马元贽又意向不明,同时还有饶阳公主对父亲虎视眈眈。倘若杞王不能顺利继位,不仅杞王对我的许诺都会落空,你生母的仇也无处可报,连这个家都只有家破人亡这一个结局。因此无论后果为何,我都要这样做,没有退路!如今事情败露,我亦想清楚了,所有事···所有事···我都会一个人承担,断不会连累家里。”李浑皱着眉头对李椅回道。他有些惧怕,可表情又露出些坚定。

“汝将以何承担?”许久不言的李德裕质问道,接着又听他用低沉而痛苦的声音斥责道:“国仇比家恨,痛彻犹切肤。竖子,何以愚昧至此?!”

“父···父亲!”李浑见李德裕这样说,面露惧色,扑通跪地。

李德裕看着李浑,悲恸地继续说道:“自先祖赵武安君李牧始,吾赵郡李氏,出过多少忠臣良将,自古便是忠义传家。西房一脉,亦有汝祖父两度入相,辅佐宪宗开创元和之治。而今汝行此之举,可曾想过会辱没列祖列宗?吾自知后继无人,本就未指望汝来兴旺家族。为汝谋兵部员外郎一职,便是想让汝能安度此生。而汝却心生不满,时常抱怨。汝可曾想过,若汝乃真才实学之辈,吾会不举否?如今事已至此,汝罪孽深重,唯有余生长跪宗祠方可自赎。来人······”

“父亲,兄长他······”李椅刚准备求情,就被李德裕怒视一眼,给挡住了。

随后就见那个刘管家进来:“老爷···”

“即刻安排车马,今夜便将大郎送回赞皇老家,投入宗祠,自省己过,永世不得离开半步。”李德裕吩咐道。

刘管家迟疑道:“老爷,这······”

“无需多言,照做便是!”李浑泪流满面打断刘管家。接着他对着李德裕磕了三个头后,泣不成声地说道:“父亲···孩儿不肖,深知罪重,甘愿领罚。往后···往后无法侍奉左右,望···望···望父亲···保重!”

李德裕听完,不忍看李浑,背过身去站着,从侧后看过去,能看到他微微颤抖的胡须。

李浑在刘管家和李椅的搀扶下起身,随后就听李浑对李椅说:“三郎,往后收些性子,多在家照看着。你本是我三兄弟中,最聪慧的,可惜你无意功名。父亲这些年刻意冷落你,并非不在意,而是怕你生母的事会重演。你心如明镜,定要体察其意,往后好生侍奉。”

“大哥,愚弟知错。二哥外放后,这些年家里的事,辛苦你了。请大哥放心,愚弟定不负所托,再不会放浪形骸。”李椅眼含着泪,对李浑承诺道。

李浑肯定地拍了拍李椅的肩膀,接着又对刘管家吩咐道:“父亲总阅卷至深夜,以往都是贱内侍奉,总备些羊汤之类的。往后你安排一两个下人,如常便是。对了,还有两季交替之时,父亲易感风寒,被褥衣衫,你要及时更换,宜暖不宜寒。其余诸事,往常都有交代,你该知道如何行事的。”

“世子放心,老奴···都记下了···”刘管家也含着泪,对李浑回道。

随后李浑又对着我和萧秀作揖行礼,我们也起身回礼,互相之间没有过多言语。李浑此刻脸上除了泪水,还生出了羞愧之色。之后李浑同刘管家一起绕过屏风出门去了,李椅将李浑送到屏风旁,看着李浑离开后才回来。

“父亲,大哥走了。”李椅对李德裕说道。

接着就听李德裕感慨道:“汝兄长行此悖逆之举,乃为父之过。本就无辅政之能,何以许其踏入朝堂?二郎亦无政才,好在外放象州,不过是个立山县尉,未涉入过深。汝无心仕/途,为父不强求。只是往后这家,怕是真要落败了,为父无能啊······”

“父亲不必伤怀,还有殷衡、延古这些后辈们,这家不会衰落的。我曾路过立山,听二哥说,殷衡颇有志气。我看着,也是极刻苦聪颖,想必将来定能光耀门楣。”李椅安抚李德裕道。

“但愿如此吧!”李德裕叹道,接着他转过身,用疑惑地眼神看着我和萧秀,问李椅道:“椅儿,那日劝吾守拙自保,可是眼前这二位?”

“正是!当时未告知父亲实情,是怕父亲多忧。”李椅答道。

李德裕随后问我和萧秀道:“二位相助之恩,老夫感激。不知二位今夜前来,究竟意欲何为?二位闲居长安,却插手朝堂,又欲行何事?”

“为世间可为之人,行天下该行之事。”我整襟危坐,正色直言道。

李德裕皱起眉头,质疑道:“小子不过弱冠之年,如何知天下之事?”

“一叶可知秋,弱冠为何不能知世?国公身居宰辅之位,江海何以逆小流?”我反问道。

李德裕又说:“吾非江海,尔亦非小流。尔等所作所为,吾虽未全知,不过推测一二亦能估其深浅。若如小儿所言,尔入长安不过数月。细想来,这段时日发生了不少事。”

“我也听靖节说了,是发生了不少事。可这些事与尚兄何干?尚兄是个德才兼备之人,父亲不可听信小人谗言!”李椅在一旁替我辩解道。

李德裕却转过脸去,对李椅说道:“椅儿,汝曾言,去游历古南岳是此人的建议。此刻,该谢谢人家。他未邀汝一同回长安,是在刻意庇护汝。若在长安,诸多事,汝难免牵涉其中,或许身陷险境也未可知。”

“父亲的话,孩儿越发不明白了······”李椅疑惑不解地看向李德裕。

“汝会明白的!”李德裕打断他,随后又继续对我说道:“尚风月···呵呵,尔高于他人之处,就是无人会言尔之不是。时至今日,吾方看清,现下长安的时局变动,桩桩件件看似都与尔皆无干系,可哪一件又不是出自尔手?”

“国公虚怀若谷,亦是站在高处看棋盘之人,想必看得清楚,时局的每一处变动,于国于民皆有益处。若非如此,国公大概也不会纵容风月恣意而为这么久。”我回李德裕道。

李德裕却又笑道:“风月···呵呵,是啊,风和月何其常见,却又有谁见过其真容呢?若非今日此事,吾仍不知尔便是幕后推手。任何事都摆在明面上,所有人皆认作同路人。如今,吾亦不得不与尔同路而行。此刻,尔得意否?”

“若我不知国公,或许我会得意片刻。可当我体察国公之心,明晰国公之贤,此刻,风月岂敢放肆?唯余‘敬佩’二字。国公肯垂青眼,风月诚为荣幸。”我忙应承道。

李德裕依旧笑道:“哈哈···世人皆言吾独断专权,小子之言,谬矣!”

“世人不知国公,乃世人之谬。权生于利,集权方能集利,集利方可为大事,获大利。然此举必会占用众人之利,易生不公。不公则众人不满,必生诽语。权分则利分,利分则人人可得利,却难为大事,难获大利,易止步不前,固守私利而沉湎安逸。想必此乃国公之忧,故宁愿背负世人诽谤,也要集权以振国兴业。”我反驳道。

“兴业何其难,此生能守业,便知足了···”李德裕感慨道,随后又看着我说:“小子有此见识,老夫倍感欣慰。曾听闻,世人皆修七重境界,一重如小儿,万物如一;二重似入世,眼中生恶;三重归于内,心中留善;四重高于俗,常怀悲悯;五重观众生,多生无奈;六重通天地,静如山月;七重忘生死,知生生,随死死,犹初生,好万物,忘外事,乐在其中。老夫不才,知天命之年方入第三重境界。耳顺之后,或能入第四重。不过老夫观小子非常人,不知身在第几重?若异位而处,又将何为?是集权还是分利?”

“若要权与利和,则需世人达成共识。纵观古今,无论权与利是集是分,每每改变,必将伴随众人认知之变。而世间最不乏的,便是因循守旧之人。因此,欲变,则必会引来抗争和冲突。国公不正是为了避免此等冲突,才会意满于守业么?国公殚精竭虑,安邦维宁,挽狂澜于即起,扶大厦于将倾,平四海之涌动,复江山之易色。国公之贤,千古难觅,风月只可敬仰,岂敢愧比?”我给李德裕分析着,之后长舒一口气,无奈地说道:“等等吧,等有一日民智开启,众人皆能理智并冷静地对待思想进步,和权与利的重新分配,便不会再做无用的抗争。唯有那时,才不会再有冲突,自然也就不会再生战事。万世太平,或不再是一句空话。”

“在此之前,可否改之?”李德裕皱眉问道。

我微微一笑,摇摇头道:“在此之前,世人要摆脱愚昧和兽/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走过这段路,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人若想更进一步,需不懈努力,一直探索和思考,否则人或在跨过这段路之前,就被万物遗弃。虽然人之结局,必是灭绝,然存世之时,身而为人,便当看得更高,走得更远。如此方能不辱使命,不枉存世一息。”

“尔见万年,吾观三秋;尔怀万物,吾止域内。二者之差,实乃云泥之别,非朝夕可弥。不知小子此生之志,可愿与老夫一言?”李德裕听完我说的,没有笑我,反而面露愧色,认真地问道。

我见状,也不再保留什么,答道:“此生之志,安邦而已。至于征伐四方,统一万邦,永止刀兵,治化蛮夷,平天下,成大同,虽妄想过,可深知此非一世之功。大同之世,乃史之必然,不可逆转。若言出入之处,无非华/夏治化蛮夷,或蛮夷覆灭华/夏。而我辈所可为,便是从现下始,为大同之世做万全之备。唯子子孙孙皆传其志,知其命,行其事,方能在大势所趋之时,保华/夏屹立不灭。后辈若有拨乱之才面世,或可期天下大同,出于华/夏。”

“听君一席话,老夫可休矣!此刻方知,椅儿所言非虚。”李德裕看了看李椅,又看着我继续说道:“二位放心,老夫知道该如何做。不过有一言,老夫想与风月单独说。”

听罢,李椅和萧秀、邓属一起行礼离开。之后,我也起身,对李德裕行礼道:“晚生口无遮拦,恭聆训诫。”

李德裕见状,起身来到我身边,紧紧握住我行礼的手,用和善而期待地眼光看着我,低声说道:“老夫哪有何训诫,不过是想告知,若是不限己身,以汝之材,位极人臣屈矣!此言不可为他人道,故而单独相告。此后,诸事便交之汝手,任重道远,老夫将静观其变。至于大唐,呵呵······”

李德裕摇摇头苦笑,欲言又止,眼神中充满无奈和憔悴。他放开我的手,转过身去,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他仰起头,闭上眼,我看到他眼角的泪顺着皱纹流入斑白的鬓发。他没有去擦拭,而是伸出手,捋起长须来。

“大唐仍是大唐,国公放心!神器有命,士不可窥。国公珍重,风月告辞!”我回道,遂对着李德裕的背,再一次深深地鞠躬作揖,之后才转身离去。独自绕过屏风,我站在门口,望了一眼头顶皎洁的寒月,心中明亮又沉重。在院内与李椅道别后,我便同萧秀和邓属一起出门,动身回去。方才说着话,没察觉困顿,在马车内安静下来,我才倍感疲乏。望着透过帘子照进来的月光,半睡半醒间,我无意中吟道:

皓月当空照赤心,寒风迎面醒浑人。

不知月下谁独饮,白首功名笑此身。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