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0 07:04:00

“挑尽人间毒恨语,不足彻骂卖/国贼”

-

在重新换了匹马,修整好马车后,依旧由夏侯徙驾车向洛阳方向行驶。我与邓属则在车内嘘寒问暖了一番后,聊起关乎己身的事。

“方才那些刺客是何人,邓领卫可晓得?”我问邓属道。

邓属迟疑片刻,回道:“那些人···身无异常,战力平平,似是普通盗匪,但也不排除是某些人在背后捣鬼。具体的,等回洛阳,我禀告老爷后,仔细查清楚了,再告知先生。”

“看起来,那些人不足为惧。能查到最好不过,查不到也没关系。”我对邓属说道,接着问起旁的事:“萧兄还好吧?金吾卫有没有动萧府?”

“二公子无事,连萧家在长安的铺子,也都安然无恙,请先生放心!”邓属很肯定地对我说道。

我怀疑地问:“这些话···不会是二公子教你说的吧?邓叔,你我相处这么长时间了,你可不能把我当外人,与他一起瞒着我。”

“属下不敢,这些都是实情。先生若不信,我愿立毒誓!”邓属很认真地回我道。

我笑道:“呵呵···邓叔,我跟你说笑呢!哪有不信你啊,只是怕陛下要斩草除根罢了。”

“先生放心,二公子早已与萧泽计划好了撤退的事。如遇不测,他们也定能全身而退。”邓属说道。

他的话,打消了我的顾虑,随后我便释怀了,聊起其它事来:“好吧,那我就不多虑了。对了,近两日,可有什么要事发生?”

“我出发前,听说今日朝堂上,有个叫杨宜勇的,提议要引入蛮夷,填充人口,并且建议用唐妇勾/引外邦人留唐,从而扩大街市买卖,形成万邦同国的盛景。”邓属回我道。

“盛景?我看是神经吧!”我听后,惊骇不已,压着火问:“那朝堂上就没人反对吗?”

“有很多人义愤填膺的反驳,但那杨宜勇却诡辩说,大唐包容,当容得下万邦同国,四海共民,此举不仅可使国获利,而且是大势所趋···如此芸芸,反正尽是些无耻的话。”邓属说着,就有些不愿说了。

我气愤道:“哼!大唐可以包容,但不是毫无底线的包容!万邦同国?只怕会是万邦分国吧!‘五胡乱华’的教训何其惨痛,居然还有人提出此等祸国之言。四海共民?只怕你有意共享国,蛮夷未必肯归心!‘安史之乱’才过去区区百年而已,此人难道是个不读史的白痴吗?居然还提出要利用唐妇···真是个贱骨头!汉朝不得已才用女人来换喘息之机,汉武帝花了多大力气才一雪前耻。这个叫杨宜勇的,骨子里是有多卑贱混账,才会说出此等卖/国之言?难道我华/夏的儿郎都死光了吗?”

“听闻此事,我也气愤非常,恨不能立刻屠了那厮。”邓属跟我说道。

我问他:“像杨宜勇这样的愚蠢莽夫,卖/国之贼,怎会立于朝堂?难道他是像安禄山那样的夷狄之臣?陛下是什么态度?”

“不是,说起来让人伤心,他居然是个汉人!因此更惹起众怒,在陛下表态之前,他就被有血性的六部官员给打死了。听说,还有为他辩解,与他同流合污的,一个叫罗天昊的小官,也一同被愤怒的众人给打死了。事后,陛下对此没说什么,算是默许了,并未追责,而且将那二人抛尸荒野,任由豺狼啃食。”邓属回我道。

虽然邓属说得血淋淋,我却觉得还是不解恨。我咬着牙,说道:“像这样卖/国毁族之人,生当受万民唾骂,纵凌迟车裂不足以泄愤;死当入十八层地狱,烤其三魂、烹其七魄不足以解恨!陛下若纵容其人,采纳其言,就真是个无道的昏君了。好在陛下还知道轻重,明白身为华/夏共主,当护华/夏根基。华/夏子民可拥立他,也可推翻他。若毁华/夏,则国必亡!他若采纳杨宜勇的提议,相信不会再有几个华/夏子民拥护大唐了。到时候必定一呼百应,炎黄子孙甘愿受战乱之苦,也要颠覆其国。蝼蚁之怒,可溃千里之堤,可亡无道之国!从暴秦到酷隋,青史所书,无不昭示一个道理,民愤虽微,聚可灭国。”

“若陛下采纳杨宜勇之言,真的会毁了华/夏吗?”邓属皱着眉头,心情沉重地问道。

我想也没想,便回他道:“杨宜勇之言,名为利国,实为毁族!纵观史册,我华/夏之所以千万年屹立不倒,因为所有炎黄子孙都心有傲气。哪怕像‘五胡乱华’之时,国没了,这口傲气也依然在。因为这口傲气,才让隋文帝在掌权后立刻改回本姓;因为这口傲气,即便历经‘安史之乱’,大唐还依然能存国至今。足可见,华/夏可靠这口傲气长存天地。有这口傲气在,可聚民心,可生坚毅,可凝国魂。但若是华/夏被那些西域外邦之人渗透,必致傲气溃散,到时民心屈辱,人无精神,国魂消逝,炎黄子孙守家而不守国,国必不长久。国若覆灭,最苦的还是我华/夏百姓。即便新国立,却再也无法将外邦人尽数驱逐,华/夏必亡矣!除非新国之君,胆魄超神,凡蛮夷驱而不去者,尽皆坑杀,方可保华/夏续存。然若遇蛮夷反抗,又将是一场浩劫,必流血千里,伏尸百万,其状惨不忍睹啊······”

“哦···那岂不是再一次重蹈‘五胡乱华’的覆辙?”邓属感慨道。

我跟着叹道:“是啊···唯有护华/夏,方可护国。打开国门让蛮夷涌入,是我此生听过最愚蠢的话了。”

“如此看来,杨宜勇说出这些话,让他受世间任何酷刑都不为过。先生,若是你来处置此事,你真会车裂杨宜勇吗?”邓属问道。

我用低沉地声音,冷漠地回道:“倘若真交由我处置,我会先凌迟其人,再车裂其尸,与众人分食其肉,共饮其血,挫其骨,扬其灰,以解心头之恨。我还会掘其祖坟,令其先人知子孙之不肖;杀其父母,以惩不教之过;罚其亲近,以明不劝之责;灭其后人,以绝祸族之患。并且我还将书其罪行,传达四境;立其跪像,警示万代。不仅是杨宜勇,还有你刚刚提到的罗天昊,我都会如此处置。”

“如此···会否有些量刑过重?”邓属有些疑惑地问道。

我却坚持自己,回他道:“非重惩无以止罪,非残酷无以禁行!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做到以儆效尤。我知道邓叔心存慈善,但对这些意欲毁我华/夏之人,不可心慈手软。让所有人都看清楚毁华/夏的下场,心怀叵测之人才会噤若寒蝉,不敢妄为。我就是要让他们,连动这样的心思都不敢!即便被史书当成是商鞅那样的残暴之人,我也不改不悔。”

“我知道,先生不是残暴之人。大概有多在乎,就会有多愤怒吧···先生只是对华/夏,感情太深!爱之深,才会责之切。”邓属安抚我道。

我听到他说着自己不擅长的话,笑着问他:“呵呵···倘若我真这样处置他们,你会支/持我吗?”

“我?虽然我觉得有些残忍,但应该还是会支/持先生的,毕竟我也是华/夏子民。若是华/夏毁了,每个炎黄子孙,都将无颜面对先祖,也无法对后世有个交代。国可破,朝代可换,但身上的血脉永远都无法改变。所以,倘若我连华/夏都不维护,就真是个禽/兽不如的千古罪人了。”邓属语重心长地回我道。

我释怀地笑着说:“呵呵···我们都不会是千古罪人!真要说千古罪人,杨宜勇和罗天昊那样卖/国毁族、罪在今朝、遗祸千年之人,才会是被史书问罪、被万世唾骂的败类!”

“先生,若是那些长安的外邦人赖着不走,该如何是好?”邓属问道。

我很惊讶他有此一问,不过想了想,还是将心中的话说了出来:“倘若真有大批外邦人赖着不走,先驱逐之,可去其十之三。对于赶不走的,找个借口令其互杀,杀一人方能活一人。此举势必会引起外邦人反抗,故而要抓其中作奸犯科者,当众屠之,以示决心。然后会有十之一,自动离去,并通晓八荒,莫入唐境,入则死。而剩下的人,将不得不互杀,如此余下十之三。对于余下的十之三,再使其与唐人一样服兵役苦役,征伐作战,如此可再去十之一。另外征收倍税,令其生存无以为继,又去十之一。最后生子则杀,生女方可留,且不得与国人通婚,通婚则皆死,如此可尽去矣。”

“这样太麻烦了,先生可有一言之策?”邓属再问道。

我迟疑了片刻,回他道:“一言之策,今有一阴谋、一阳谋,邓叔想先听哪个?”

“那就···先说阳谋吧。嘿嘿···”邓属憨憨地说道。

我遂回他道:“阳谋者,明收实驱。可颁一道安抚令,先允其留国,但需登记造册。再令其服兵役,讨伐母国。并明确告知,凡不战而降者、临阵脱逃者,皆斩其妻儿老小;凡诈伤不战者、死而不赢者,皆流放其妻儿老小;但若是攻下母国者,不仅可以接回妻儿老小,还可替唐治理其国。此为以夷伐夷之策,虽不周成,尚可实施。”

“那阴谋呢?又该如何?”邓属接着问道。

我毫无保留地回他道:“阴谋者,人收天灭。可择一洼地,于水退时建城,于四周建堤,然后将所有外邦人安置其中。待到夏秋涨水之际,四周堤坝同时溃堤,莫说万人,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人,也绝无生还可能。此为天灾,任谁也难以指责什么。此策虽周成,却太过阴鸷,惨不忍施。”

“先生觉得,是阴谋好,还是阳谋好?”邓属好奇地问道。

我回他说:“都不好!这两策,皆许可了蛮夷留下来,为破国之策。蛮夷如水库中的水,如果堤坝不严、不牢固,哪怕是开一个小口,也会被水流越冲击越大,最后堤毁了,堤坝下的国和族还能存在吗?最终只会造成堤毁国破家亡族灭。故此阴阳两策,虽能解一时之急,却会后患无穷。我最先说的那样做,虽然复杂了些,但步步为营,走得踏实。此谋既可解一时,也可绝后患,为上上之策。然此谋需有胆魄、有决心之人,方能实施彻底,大多数人宁愿选阳谋或阴谋,也不会选如此做法。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懂,蛮夷外邦之人皆惧死,唯有让其不敢轻易的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先生需要我等促成此谋吗?”邓属突然这样问道。

我摇摇头否决了:“不用,如今西域外邦之人,在长安尚属少数,多为流动商贩,不足为惧。倘若有定居聚众过万者,方可实施那些办法。若容其坐大,则遗祸无穷,如此···我们这代人该怎么向子孙后辈交代?至于这些流动商贩,只要不作奸犯科,有助通商纳税,不必刻意驱逐。”

“那···杨宜勇二人呢?需不需要我等让陛下顺着先生的意思,处置他们亲族?”邓属问道。

我想了想,依旧摇摇头道:“哎···算了,既然答应不再涉足政事,便不去做这些了。虽然陛下对我食言,我却不能言而无信,否则岂不真与他一样了?”

“是啊,先生终究是不同的···”邓属感慨道。接着邓属又跟我说:“对了,先生,我来之前,萧泽告诉我,饶阳公主在道观遇到盗匪被杀。”

“呵呵···道观里怎么会有盗匪?看来陛下也不算太没良心,至少这件事,他没有失信于我。”我笑道。

邓属却不以为然地说道:“陛下哪有良心?若非先生相逼,恐怕他也不会守信吧?”

“话不能这么说,陛下若不杀,我也拿饶阳公主没办法。总不能让你们去杀吧?这个时候,岂不是会引火烧身?我可没那么蠢!再说,我苦苦相逼,只是让陛下提前动了杀心。就算我不逼,他也容不下饶阳公主,早晚都会除掉的。”我跟邓属分析道。

邓属点点头,随后不再言语。可能是前天刚服药,昨日到今日都一直未休息,所以即便马车颠簸,我依然在邓属不说话后,很快就睡着了。而且我睡得很沉,直到第二日午时才被邓属叫醒,下车入客栈进食换马。然后再出发,在第三日的午后才到达洛阳萧家。

刚下车,跨进萧家的大门,就见萧墨领着一帮人檐下等着我们。此时的萧墨面色严峻,眼神镇定,与我之前见到的模样,判若两人。我站在门口,对萧墨作揖行礼。萧墨也领着众人,对我躬身回礼。随后我才迈步往里走,萧墨也迎了过来。

“萧墨无能,让主公受惊了!”萧墨恭敬地来到我身前,对我说道。

我忙回话:“事发突然,神人难料,长卿岂可自责?未能让萧府光耀门楣,应该晚辈惭愧才是!”

“主公怎能称属下的字,当直呼其名才是!如主公所言,世事难料,光耀门楣尚需天时,萧府从未有怨,主公亦不可生惭愧之心。”萧墨拉着我的手,边往正堂走,边安抚我道。

我叹道:“哎···长安一行,辜负了许多人,怎能不心生亏欠。”

“那我告诉主公一个好消息,今日有人来报,金堂长公主并未身亡。”萧墨接过话,对我说道。

我睁大眼睛看向他,确认道:“真的?”

“当然是真的,属下岂敢欺瞒主公!”萧墨露出了他一贯的笑容回我道,接着他跟我解释说:“据说那次刺杀,根本没有伤到长公主,误杀的是为长公主暖/床的嬷嬷。不过长公主十分机敏,刺客逃离后,就立刻对外宣称死讯,还像模像样地办了场丧事。同时,为了做得更像一些,竟然让他儿子——郭靖节故意消沉买醉。其实这些都是为了诓骗饶阳公主,等到饶阳公主死后,长公主才现身。”

“如此就好,如此就好···”我的心中,仿佛一块石头落地,瞬间轻松许多。一时间,我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知道傻笑起来:“呵呵···呵呵······”

在我与萧墨等人落座后,外面传来神医孙爽朗地笑声:“哈哈哈···听说你们那位中了‘醉梦令’的毒尸回来了?在哪儿呢?在哪儿呢?”

“你个老药棍,休得胡言!”萧墨对进门的神医孙斥责道,接着对我行礼说:“此人脾气古怪,请主公宽谅!”

“无碍!”我对萧墨应了声,随后起身,对神医孙行礼道:“见过神医!”

“哟···真是你呀!”神医孙看着我说,接着快步来到我跟前,命令道:“快坐下,让老夫瞧瞧!”

我刚坐下,就被神医孙一把抓住手,按在案几上,号起脉来。

我问他:“神医,小猴子呢?”

“那臭小子吃不了苦,早跑了!”神医孙不屑地回我道,接着又命令我说:“哎呀,你别出声,让我好好诊诊脉!”

我听到小猴子的消息,莫名其妙地就心生难过。虽然我知道小猴子也是不良人,可我所认识的小猴子,不过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我摸了摸胸口藏着的那个钱袋,不由得独自在心中感叹道:

犹忆去年桥上话,至今还是那时音。

洛阳如故归如梦,旧路不曾认旧人。

第一百三十一章 愤慨

“挑尽人间毒恨语,不足彻骂卖/国贼”

-

在重新换了匹马,修整好马车后,依旧由夏侯徙驾车向洛阳方向行驶。我与邓属则在车内嘘寒问暖了一番后,聊起关乎己身的事。

“方才那些刺客是何人,邓领卫可晓得?”我问邓属道。

邓属迟疑片刻,回道:“那些人···身无异常,战力平平,似是普通盗匪,但也不排除是某些人在背后捣鬼。具体的,等回洛阳,我禀告老爷后,仔细查清楚了,再告知先生。”

“看起来,那些人不足为惧。能查到最好不过,查不到也没关系。”我对邓属说道,接着问起旁的事:“萧兄还好吧?金吾卫有没有动萧府?”

“二公子无事,连萧家在长安的铺子,也都安然无恙,请先生放心!”邓属很肯定地对我说道。

我怀疑地问:“这些话···不会是二公子教你说的吧?邓叔,你我相处这么长时间了,你可不能把我当外人,与他一起瞒着我。”

“属下不敢,这些都是实情。先生若不信,我愿立毒誓!”邓属很认真地回我道。

我笑道:“呵呵···邓叔,我跟你说笑呢!哪有不信你啊,只是怕陛下要斩草除根罢了。”

“先生放心,二公子早已与萧泽计划好了撤退的事。如遇不测,他们也定能全身而退。”邓属说道。

他的话,打消了我的顾虑,随后我便释怀了,聊起其它事来:“好吧,那我就不多虑了。对了,近两日,可有什么要事发生?”

“我出发前,听说今日朝堂上,有个叫杨宜勇的,提议要引入蛮夷,填充人口,并且建议用唐妇勾/引外邦人留唐,从而扩大街市买卖,形成万邦同国的盛景。”邓属回我道。

“盛景?我看是神经吧!”我听后,惊骇不已,压着火问:“那朝堂上就没人反对吗?”

“有很多人义愤填膺的反驳,但那杨宜勇却诡辩说,大唐包容,当容得下万邦同国,四海共民,此举不仅可使国获利,而且是大势所趋···如此芸芸,反正尽是些无耻的话。”邓属说着,就有些不愿说了。

我气愤道:“哼!大唐可以包容,但不是毫无底线的包容!万邦同国?只怕会是万邦分国吧!‘五胡乱华’的教训何其惨痛,居然还有人提出此等祸国之言。四海共民?只怕你有意共享国,蛮夷未必肯归心!‘安史之乱’才过去区区百年而已,此人难道是个不读史的白痴吗?居然还提出要利用唐妇···真是个贱骨头!汉朝不得已才用女人来换喘息之机,汉武帝花了多大力气才一雪前耻。这个叫杨宜勇的,骨子里是有多卑贱混账,才会说出此等卖/国之言?难道我华/夏的儿郎都死光了吗?”

“听闻此事,我也气愤非常,恨不能立刻屠了那厮。”邓属跟我说道。

我问他:“像杨宜勇这样的愚蠢莽夫,卖/国之贼,怎会立于朝堂?难道他是像安禄山那样的夷狄之臣?陛下是什么态度?”

“不是,说起来让人伤心,他居然是个汉人!因此更惹起众怒,在陛下表态之前,他就被有血性的六部官员给打死了。听说,还有为他辩解,与他同流合污的,一个叫罗天昊的小官,也一同被愤怒的众人给打死了。事后,陛下对此没说什么,算是默许了,并未追责,而且将那二人抛尸荒野,任由豺狼啃食。”邓属回我道。

虽然邓属说得血淋淋,我却觉得还是不解恨。我咬着牙,说道:“像这样卖/国毁族之人,生当受万民唾骂,纵凌迟车裂不足以泄愤;死当入十八层地狱,烤其三魂、烹其七魄不足以解恨!陛下若纵容其人,采纳其言,就真是个无道的昏君了。好在陛下还知道轻重,明白身为华/夏共主,当护华/夏根基。华/夏子民可拥立他,也可推翻他。若毁华/夏,则国必亡!他若采纳杨宜勇的提议,相信不会再有几个华/夏子民拥护大唐了。到时候必定一呼百应,炎黄子孙甘愿受战乱之苦,也要颠覆其国。蝼蚁之怒,可溃千里之堤,可亡无道之国!从暴秦到酷隋,青史所书,无不昭示一个道理,民愤虽微,聚可灭国。”

“若陛下采纳杨宜勇之言,真的会毁了华/夏吗?”邓属皱着眉头,心情沉重地问道。

我想也没想,便回他道:“杨宜勇之言,名为利国,实为毁族!纵观史册,我华/夏之所以千万年屹立不倒,因为所有炎黄子孙都心有傲气。哪怕像‘五胡乱华’之时,国没了,这口傲气也依然在。因为这口傲气,才让隋文帝在掌权后立刻改回本姓;因为这口傲气,即便历经‘安史之乱’,大唐还依然能存国至今。足可见,华/夏可靠这口傲气长存天地。有这口傲气在,可聚民心,可生坚毅,可凝国魂。但若是华/夏被那些西域外邦之人渗透,必致傲气溃散,到时民心屈辱,人无精神,国魂消逝,炎黄子孙守家而不守国,国必不长久。国若覆灭,最苦的还是我华/夏百姓。即便新国立,却再也无法将外邦人尽数驱逐,华/夏必亡矣!除非新国之君,胆魄超神,凡蛮夷驱而不去者,尽皆坑杀,方可保华/夏续存。然若遇蛮夷反抗,又将是一场浩劫,必流血千里,伏尸百万,其状惨不忍睹啊······”

“哦···那岂不是再一次重蹈‘五胡乱华’的覆辙?”邓属感慨道。

我跟着叹道:“是啊···唯有护华/夏,方可护国。打开国门让蛮夷涌入,是我此生听过最愚蠢的话了。”

“如此看来,杨宜勇说出这些话,让他受世间任何酷刑都不为过。先生,若是你来处置此事,你真会车裂杨宜勇吗?”邓属问道。

我用低沉地声音,冷漠地回道:“倘若真交由我处置,我会先凌迟其人,再车裂其尸,与众人分食其肉,共饮其血,挫其骨,扬其灰,以解心头之恨。我还会掘其祖坟,令其先人知子孙之不肖;杀其父母,以惩不教之过;罚其亲近,以明不劝之责;灭其后人,以绝祸族之患。并且我还将书其罪行,传达四境;立其跪像,警示万代。不仅是杨宜勇,还有你刚刚提到的罗天昊,我都会如此处置。”

“如此···会否有些量刑过重?”邓属有些疑惑地问道。

我却坚持自己,回他道:“非重惩无以止罪,非残酷无以禁行!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做到以儆效尤。我知道邓叔心存慈善,但对这些意欲毁我华/夏之人,不可心慈手软。让所有人都看清楚毁华/夏的下场,心怀叵测之人才会噤若寒蝉,不敢妄为。我就是要让他们,连动这样的心思都不敢!即便被史书当成是商鞅那样的残暴之人,我也不改不悔。”

“我知道,先生不是残暴之人。大概有多在乎,就会有多愤怒吧···先生只是对华/夏,感情太深!爱之深,才会责之切。”邓属安抚我道。

我听到他说着自己不擅长的话,笑着问他:“呵呵···倘若我真这样处置他们,你会支/持我吗?”

“我?虽然我觉得有些残忍,但应该还是会支/持先生的,毕竟我也是华/夏子民。若是华/夏毁了,每个炎黄子孙,都将无颜面对先祖,也无法对后世有个交代。国可破,朝代可换,但身上的血脉永远都无法改变。所以,倘若我连华/夏都不维护,就真是个禽/兽不如的千古罪人了。”邓属语重心长地回我道。

我释怀地笑着说:“呵呵···我们都不会是千古罪人!真要说千古罪人,杨宜勇和罗天昊那样卖/国毁族、罪在今朝、遗祸千年之人,才会是被史书问罪、被万世唾骂的败类!”

“先生,若是那些长安的外邦人赖着不走,该如何是好?”邓属问道。

我很惊讶他有此一问,不过想了想,还是将心中的话说了出来:“倘若真有大批外邦人赖着不走,先驱逐之,可去其十之三。对于赶不走的,找个借口令其互杀,杀一人方能活一人。此举势必会引起外邦人反抗,故而要抓其中作奸犯科者,当众屠之,以示决心。然后会有十之一,自动离去,并通晓八荒,莫入唐境,入则死。而剩下的人,将不得不互杀,如此余下十之三。对于余下的十之三,再使其与唐人一样服兵役苦役,征伐作战,如此可再去十之一。另外征收倍税,令其生存无以为继,又去十之一。最后生子则杀,生女方可留,且不得与国人通婚,通婚则皆死,如此可尽去矣。”

“这样太麻烦了,先生可有一言之策?”邓属再问道。

我迟疑了片刻,回他道:“一言之策,今有一阴谋、一阳谋,邓叔想先听哪个?”

“那就···先说阳谋吧。嘿嘿···”邓属憨憨地说道。

我遂回他道:“阳谋者,明收实驱。可颁一道安抚令,先允其留国,但需登记造册。再令其服兵役,讨伐母国。并明确告知,凡不战而降者、临阵脱逃者,皆斩其妻儿老小;凡诈伤不战者、死而不赢者,皆流放其妻儿老小;但若是攻下母国者,不仅可以接回妻儿老小,还可替唐治理其国。此为以夷伐夷之策,虽不周成,尚可实施。”

“那阴谋呢?又该如何?”邓属接着问道。

我毫无保留地回他道:“阴谋者,人收天灭。可择一洼地,于水退时建城,于四周建堤,然后将所有外邦人安置其中。待到夏秋涨水之际,四周堤坝同时溃堤,莫说万人,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人,也绝无生还可能。此为天灾,任谁也难以指责什么。此策虽周成,却太过阴鸷,惨不忍施。”

“先生觉得,是阴谋好,还是阳谋好?”邓属好奇地问道。

我回他说:“都不好!这两策,皆许可了蛮夷留下来,为破国之策。蛮夷如水库中的水,如果堤坝不严、不牢固,哪怕是开一个小口,也会被水流越冲击越大,最后堤毁了,堤坝下的国和族还能存在吗?最终只会造成堤毁国破家亡族灭。故此阴阳两策,虽能解一时之急,却会后患无穷。我最先说的那样做,虽然复杂了些,但步步为营,走得踏实。此谋既可解一时,也可绝后患,为上上之策。然此谋需有胆魄、有决心之人,方能实施彻底,大多数人宁愿选阳谋或阴谋,也不会选如此做法。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懂,蛮夷外邦之人皆惧死,唯有让其不敢轻易的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先生需要我等促成此谋吗?”邓属突然这样问道。

我摇摇头否决了:“不用,如今西域外邦之人,在长安尚属少数,多为流动商贩,不足为惧。倘若有定居聚众过万者,方可实施那些办法。若容其坐大,则遗祸无穷,如此···我们这代人该怎么向子孙后辈交代?至于这些流动商贩,只要不作奸犯科,有助通商纳税,不必刻意驱逐。”

“那···杨宜勇二人呢?需不需要我等让陛下顺着先生的意思,处置他们亲族?”邓属问道。

我想了想,依旧摇摇头道:“哎···算了,既然答应不再涉足政事,便不去做这些了。虽然陛下对我食言,我却不能言而无信,否则岂不真与他一样了?”

“是啊,先生终究是不同的···”邓属感慨道。接着邓属又跟我说:“对了,先生,我来之前,萧泽告诉我,饶阳公主在道观遇到盗匪被杀。”

“呵呵···道观里怎么会有盗匪?看来陛下也不算太没良心,至少这件事,他没有失信于我。”我笑道。

邓属却不以为然地说道:“陛下哪有良心?若非先生相逼,恐怕他也不会守信吧?”

“话不能这么说,陛下若不杀,我也拿饶阳公主没办法。总不能让你们去杀吧?这个时候,岂不是会引火烧身?我可没那么蠢!再说,我苦苦相逼,只是让陛下提前动了杀心。就算我不逼,他也容不下饶阳公主,早晚都会除掉的。”我跟邓属分析道。

邓属点点头,随后不再言语。可能是前天刚服药,昨日到今日都一直未休息,所以即便马车颠簸,我依然在邓属不说话后,很快就睡着了。而且我睡得很沉,直到第二日午时才被邓属叫醒,下车入客栈进食换马。然后再出发,在第三日的午后才到达洛阳萧家。

刚下车,跨进萧家的大门,就见萧墨领着一帮人檐下等着我们。此时的萧墨面色严峻,眼神镇定,与我之前见到的模样,判若两人。我站在门口,对萧墨作揖行礼。萧墨也领着众人,对我躬身回礼。随后我才迈步往里走,萧墨也迎了过来。

“萧墨无能,让主公受惊了!”萧墨恭敬地来到我身前,对我说道。

我忙回话:“事发突然,神人难料,长卿岂可自责?未能让萧府光耀门楣,应该晚辈惭愧才是!”

“主公怎能称属下的字,当直呼其名才是!如主公所言,世事难料,光耀门楣尚需天时,萧府从未有怨,主公亦不可生惭愧之心。”萧墨拉着我的手,边往正堂走,边安抚我道。

我叹道:“哎···长安一行,辜负了许多人,怎能不心生亏欠。”

“那我告诉主公一个好消息,今日有人来报,金堂长公主并未身亡。”萧墨接过话,对我说道。

我睁大眼睛看向他,确认道:“真的?”

“当然是真的,属下岂敢欺瞒主公!”萧墨露出了他一贯的笑容回我道,接着他跟我解释说:“据说那次刺杀,根本没有伤到长公主,误杀的是为长公主暖/床的嬷嬷。不过长公主十分机敏,刺客逃离后,就立刻对外宣称死讯,还像模像样地办了场丧事。同时,为了做得更像一些,竟然让他儿子——郭靖节故意消沉买醉。其实这些都是为了诓骗饶阳公主,等到饶阳公主死后,长公主才现身。”

“如此就好,如此就好···”我的心中,仿佛一块石头落地,瞬间轻松许多。一时间,我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知道傻笑起来:“呵呵···呵呵······”

在我与萧墨等人落座后,外面传来神医孙爽朗地笑声:“哈哈哈···听说你们那位中了‘醉梦令’的毒尸回来了?在哪儿呢?在哪儿呢?”

“你个老药棍,休得胡言!”萧墨对进门的神医孙斥责道,接着对我行礼说:“此人脾气古怪,请主公宽谅!”

“无碍!”我对萧墨应了声,随后起身,对神医孙行礼道:“见过神医!”

“哟···真是你呀!”神医孙看着我说,接着快步来到我跟前,命令道:“快坐下,让老夫瞧瞧!”

我刚坐下,就被神医孙一把抓住手,按在案几上,号起脉来。

我问他:“神医,小猴子呢?”

“那臭小子吃不了苦,早跑了!”神医孙不屑地回我道,接着又命令我说:“哎呀,你别出声,让我好好诊诊脉!”

我听到小猴子的消息,莫名其妙地就心生难过。虽然我知道小猴子也是不良人,可我所认识的小猴子,不过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我摸了摸胸口藏着的那个钱袋,不由得独自在心中感叹道:

犹忆去年桥上话,至今还是那时音。

洛阳如故归如梦,旧路不曾认旧人。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