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 07:04:00

“变幻风云随雨去,浮尘入土莫唏嘘”

-

我被金吾卫带入刑部大牢,不知萧秀用了什么方法,在我入牢一个时辰后,他和邓属出现在牢房。

萧秀与我隔着牢门,他见到我,露出笑容,急忙说:“主公,我们可以走了。”

“你们是如何来的?”我皱眉问道。

他身后的邓属答道:“金吾卫里有我们的人。主公不必担心,我们出去不会有人阻拦。”

“那出去之后呢?”我摇了摇头,拒绝道。接着,我终于将埋在心里三年的话,告诉了他们:“其实,那个钱袋不是我的。柳泌欺骗了你们,我并非你们要找的那个人。如今走到这一步,我若退缩,难以想象接下来会是怎样的血雨腥风······”

“主公,你错了!”萧秀打断我的话,接着跟我解释道:“萧府认你,自是经过周密查访的。那个钱袋是不是你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村祠堂里那个‘璇玑玉衡’。当年汉高祖将两件传国至宝分别传给两支后代。一支在明,就是汉皇,以‘传国玉玺’作为传承信物。另一支在暗,也就是遵从‘黄石诏’隐匿起来的这支,作为传承信物的,便是这‘璇玑玉衡’。‘璇玑玉衡’乃‘正天之器’,绝不会错。你的村子中人,便是这暗脉遗孤。萧府在村子中查访了所有人,唯有你,具有这样的能力和气度。主公,你便是我们要找的人。切莫乱想,请速速随我离开。”

这时,听到门外传来一声:“恭迎圣驾!”

我知道一切都来不及了,便急忙催促萧秀离开:“萧兄、邓叔,你们赶紧离开!若我一人,能换天下安宁,避免杀戮,便是死得其所,何其幸哉!二位不必再劝,速速离去,这是命令!”

萧秀看着我,眼中满含泪水。他鞠躬作揖,我伸出手去,抓住他作揖的手腕,语重心长地说了声:“一切就拜托了!往后我不再是你们主公,二位珍重!”

接着我看向邓属,示意他带萧秀离开。邓属将萧秀敲晕,之后看了我一眼,便疾步离开,消失无影。

我收回手,转身面向牢房那黑暗无光的墙壁。不一会儿,听到嘈杂的人声,脚步声,紧接着就是开门声。

与此同时,牢房里被烛光照亮,一个中气不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当年,若不是饶阳公主临死前,说你只有三年可活,朕不会放你出长安!后来忘了你的事,直到最近时常精神恍惚,才又想起你来。”

“谢陛下高抬贵手,也谢陛下惦念不忘。”我转过身,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人站在我跟前。他面如黄蜡,跟先帝死前很像,完全看不出是十三年前那个微胖的和尚。我看着他,笑道:“呵呵···陛下终究没有信我,还是服了那丹药。”

“朕何曾服过?不过是加了些,作为药引子罢了。都是太医开的药方,是好药!”皇帝有气无力地对我回道。

我无奈地摇摇头,又笑道:“呵呵···为了私心欲望自欺欺人而已,与丹药并无二致。”

“好了!朕今日不是来与你说这些的。”皇帝不耐烦地说道。

我坐到地上,接过话:“我知道!不过,陛下为何一定容不下我呢?这些年,我可曾有过半分忤逆之举?连先帝的子孙,你都容得下,怎么就一定要对我杀无赦呢?”

“这天下,只能是我李家的天下!穆敬文武,皆与朕同宗。虽他们不仁,但朕不会不义。可你不同,你是能伸手换日的人。留你于世,朕难以安心长眠!”皇帝有些激动地回道。

我死死盯着他,有些气愤地反驳道:“这天下,从来都不是谁家的天下。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那不过是你们书生的妄想罢了!你们愚忠,也愚仁。你们宁愿卑躬屈膝的为天下人请命,却不敢揭竿而起去将天下握在手中。可这天下,谁人会纵容你们的愚蠢?只是利用你们罢了,呵呵呵···咳咳咳···”皇帝邪恶又冷漠地说道,随后咳嗽起来。

此时,我知道自己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待他咳嗽完毕,我摇摇头,对他说道:“所有的忠诚都是愚蠢的,然而所有的背叛都是可耻的。忠诚或者背叛,只看我选择相信了什么。一旦相信了,我便不会在乎是否愚蠢。有些事,我并非不敢为,只是不愿!不愿因一己私欲而使天下动荡,不愿因一己私欲而让无数人流离失所,不愿因一己私欲而造成更多杀戮。我知道只有反抗才能得到公平和生机,但我不忍因此而牵连无辜的生命。并非人人都如你这般,将万民视作家奴!你不懂我的仁,也不懂我的真,更不懂我的忠。你的自作聪明,才是愚蠢!”

“你就不是自作聪明吗?你想要的天下,没有谁能真的做到!你的罪,不是你有无反意,而是你想反,便能够反。所以,你必须死!咳咳咳···”皇帝说完话,咳嗽地更严重了。

这次我没有等他咳完,便冲他笑道:“呵呵···我知道你的担心,因为我清楚你的愚蠢。选择来此,从一开始我就看到了结局。只有我死了,你才能安心,对吗?”

“对!咳咳咳···只要你死了,我就安心了。咳咳咳···你放心,你死后,我绝不会动萧府,天下都能平静如常。咳咳咳···”皇帝边咳嗽边说。

与此同时,一个宦官将一金樽放于我跟前。我知道里面是什么,不过此时,我却并不紧张或害怕。

“哈哈哈哈···死得其所!死得其所!”我大笑,接着拿起酒樽,一饮而尽。

“哼!”皇帝嗤之以鼻,随后他转身离开。

我看着他背影,继续大笑:“哈哈哈哈······”

“他笑什么?”皇帝问身边宦官。

“许是悲极生乐?”宦官答道。

“愚不可及!”皇帝说罢,甩袖离去。

没多久,眼前的光一点点远去,我陷入一片黑暗······

-

半个月后,在长安郊外,萧府一处农庄内。邓属手里拿着一份东西,来到萧秀面前。

邓属行完礼后,对萧秀说:“二公子,班心姑娘已安葬好,就在先生一旁。”

“恩···班心在他坟前哭绝,让他们在一起,往后也好有个伴。”萧秀看着眼前的青山碧天,低声回着邓属。

邓属有些伤怀地说:“先生无法立碑,等我们走后,就没人会去看他了。生前先生去哪儿都不让班心姑娘跟着,也不知如此,是否合他的意?”

“他那样做,只是太在乎罢了。他可不是好相处的人,能伴他左右那么久,要说没有生情,我才不信!”萧秀依旧没有看邓属,只是也有些伤怀地说道。

邓属听罢,感慨道:“先生真是···对了,按先前所谋,皇帝已开始着手抹去先生的所有痕迹,连先生的诗也禁止人吟诵传播。”

“恩···让京兆堂那边修史的记录清楚就行了。”萧秀依旧语调平淡地回道。

邓属皱起眉问:“二公子,这样对先生是否太不公?”

“不公?有何不公?”萧秀反问道。

邓属回道:“世人难道不该知晓先生的存在吗?”

“千百年来,我们的存在,不也没人知道吗?他与我们一样,若未显于世,就没必要让人知道。世人只需知道岁月静好就行了,至于负重前行的事,就由我们这种人来做吧!世人知道他的存在,未必是件好事。他生前就不太在意这些,死后更不会在意了。他与你我一样,不是历史选中了我们,而是我们选择了承担。既然选择承担,就不必为这些虚名浮利所动摇。我想,他也不希望自身被所有人知道吧!对了,他留下的那本书呢?”萧秀转过身,对邓属解释道,随后问起书的事。

“那本书已按照先生意愿,交到白崇儒手中。不过,第二日京兆堂的人,就截了一份上表,请示该如何处置。”邓属说罢,将手中的东西递给萧秀。

萧秀打开手中的表文,只见上面写着:

-

《请名表》

臣崇儒言:

臣得幸运,身染书香,父居庙堂,祖受追封,世沐皇恩。初入太学,明理知义,奈何耿直,不通王道,多生抱怨。恰逢彼时,遇益友为师,劝解困心,然愚钝不改。时至今日,年过而立,闻益友殒命,再思其言,渐晓深意,遂痛心疾首,明澈恨晚。

逝者已矣,道路犹存。前事不追,后世当忘。况臣忝居庙堂,虽为稗官,亦受斗食,自当感恩戴德,体察圣心,实录帝迹,书王道以示千秋,记乐土以励百代。悟先人之言,观当世之事,而后愤苍生之误,叹南面之苦。

自陛下继登大宝,励精图治,以求中兴。然内贼未除,外敌犹强,非己之臣远逐江湖,宵小之徒宠立庙堂。此经年之弊,非陛下之过。百年庙堂之溃政,岂为十三载之力可匡弼?故陛下文无新治,武无外功,不及先辈之大业,尽折生来之傲骨,实可谅也!

今天下繁华,百业兴旺,虽民不聊生,多有抱怨,然皆刁蛮之民,微不足道。中原之兵,莫非王卒,纵刁民千万,手无缚鸡,岂能相抗?故陛下威胁四海,闭目塞听,断绝百官之言路,严防贱民之呼声,实乃上策!

陛下尝追太宗功业,欲成千古明君,其心可谓雄,其志可谓大。虽时过境迁,今非昔比,臣非其臣,君非其君,然后世难知当世之事。故陛下伪造功绩,书史自夸,不许今人置微词,杜绝来者知真相,实为高明!

躬逢盛况,前世之功;得遇陛下,涕零难表。又因无知之过,有辱陛下圣辉,今愿捶胸自省,痛改前非,请赐名以“长缨”。臣恳求卑微余生,录万民之聒噪,书盛世之先忧。以呈陛下,证实其罪;以供千秋,彰显帝德。

臣惶惶恭顺之心,苍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赐以恩名,允以录书,臣顿首再求。臣生不负天恩,死不负史命。臣难耐李广封侯之喜,欣然拜表以闻。

-

“呵···李广何曾封侯?”萧秀冷笑道,接着对邓属吩咐说:“不必呈送御前了。他,我虽拦不住,但他生前挚友,我们还是护一下吧。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又有人去送死。”

“诺!门外车已备好,替卫都就位了。此去西域,路途遥远,往后恐难回大唐。二公子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邓属恭敬地回道。

“没有了。有萧家大哥在,我没什么可担心的。”萧秀平静地说道。他转过身去,再看向远处高山和湛蓝的天空。此刻,他深深迷恋这天地,恨不能多看一眼,再多看一眼。

“吕姑娘那里,不去道个别吗?”身后的邓属,又问道。

萧秀伫立良久,等到眼含泪水,才开口回道:“我和吕姑娘都身不由己,没什么好道别的。那个人的一些想法太大胆,他可以做,我们却做不来。不说了,走吧!”

在远去的马车里,萧秀对着窗外,吟道:

岁岁家国天下梦,朝朝盛世太平忧。

自古中华多俊士,今生不负少年头!

第一百三十九章 赴义

“变幻风云随雨去,浮尘入土莫唏嘘”

-

我被金吾卫带入刑部大牢,不知萧秀用了什么方法,在我入牢一个时辰后,他和邓属出现在牢房。

萧秀与我隔着牢门,他见到我,露出笑容,急忙说:“主公,我们可以走了。”

“你们是如何来的?”我皱眉问道。

他身后的邓属答道:“金吾卫里有我们的人。主公不必担心,我们出去不会有人阻拦。”

“那出去之后呢?”我摇了摇头,拒绝道。接着,我终于将埋在心里三年的话,告诉了他们:“其实,那个钱袋不是我的。柳泌欺骗了你们,我并非你们要找的那个人。如今走到这一步,我若退缩,难以想象接下来会是怎样的血雨腥风······”

“主公,你错了!”萧秀打断我的话,接着跟我解释道:“萧府认你,自是经过周密查访的。那个钱袋是不是你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村祠堂里那个‘璇玑玉衡’。当年汉高祖将两件传国至宝分别传给两支后代。一支在明,就是汉皇,以‘传国玉玺’作为传承信物。另一支在暗,也就是遵从‘黄石诏’隐匿起来的这支,作为传承信物的,便是这‘璇玑玉衡’。‘璇玑玉衡’乃‘正天之器’,绝不会错。你的村子中人,便是这暗脉遗孤。萧府在村子中查访了所有人,唯有你,具有这样的能力和气度。主公,你便是我们要找的人。切莫乱想,请速速随我离开。”

这时,听到门外传来一声:“恭迎圣驾!”

我知道一切都来不及了,便急忙催促萧秀离开:“萧兄、邓叔,你们赶紧离开!若我一人,能换天下安宁,避免杀戮,便是死得其所,何其幸哉!二位不必再劝,速速离去,这是命令!”

萧秀看着我,眼中满含泪水。他鞠躬作揖,我伸出手去,抓住他作揖的手腕,语重心长地说了声:“一切就拜托了!往后我不再是你们主公,二位珍重!”

接着我看向邓属,示意他带萧秀离开。邓属将萧秀敲晕,之后看了我一眼,便疾步离开,消失无影。

我收回手,转身面向牢房那黑暗无光的墙壁。不一会儿,听到嘈杂的人声,脚步声,紧接着就是开门声。

与此同时,牢房里被烛光照亮,一个中气不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当年,若不是饶阳公主临死前,说你只有三年可活,朕不会放你出长安!后来忘了你的事,直到最近时常精神恍惚,才又想起你来。”

“谢陛下高抬贵手,也谢陛下惦念不忘。”我转过身,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人站在我跟前。他面如黄蜡,跟先帝死前很像,完全看不出是十三年前那个微胖的和尚。我看着他,笑道:“呵呵···陛下终究没有信我,还是服了那丹药。”

“朕何曾服过?不过是加了些,作为药引子罢了。都是太医开的药方,是好药!”皇帝有气无力地对我回道。

我无奈地摇摇头,又笑道:“呵呵···为了私心欲望自欺欺人而已,与丹药并无二致。”

“好了!朕今日不是来与你说这些的。”皇帝不耐烦地说道。

我坐到地上,接过话:“我知道!不过,陛下为何一定容不下我呢?这些年,我可曾有过半分忤逆之举?连先帝的子孙,你都容得下,怎么就一定要对我杀无赦呢?”

“这天下,只能是我李家的天下!穆敬文武,皆与朕同宗。虽他们不仁,但朕不会不义。可你不同,你是能伸手换日的人。留你于世,朕难以安心长眠!”皇帝有些激动地回道。

我死死盯着他,有些气愤地反驳道:“这天下,从来都不是谁家的天下。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那不过是你们书生的妄想罢了!你们愚忠,也愚仁。你们宁愿卑躬屈膝的为天下人请命,却不敢揭竿而起去将天下握在手中。可这天下,谁人会纵容你们的愚蠢?只是利用你们罢了,呵呵呵···咳咳咳···”皇帝邪恶又冷漠地说道,随后咳嗽起来。

此时,我知道自己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待他咳嗽完毕,我摇摇头,对他说道:“所有的忠诚都是愚蠢的,然而所有的背叛都是可耻的。忠诚或者背叛,只看我选择相信了什么。一旦相信了,我便不会在乎是否愚蠢。有些事,我并非不敢为,只是不愿!不愿因一己私欲而使天下动荡,不愿因一己私欲而让无数人流离失所,不愿因一己私欲而造成更多杀戮。我知道只有反抗才能得到公平和生机,但我不忍因此而牵连无辜的生命。并非人人都如你这般,将万民视作家奴!你不懂我的仁,也不懂我的真,更不懂我的忠。你的自作聪明,才是愚蠢!”

“你就不是自作聪明吗?你想要的天下,没有谁能真的做到!你的罪,不是你有无反意,而是你想反,便能够反。所以,你必须死!咳咳咳···”皇帝说完话,咳嗽地更严重了。

这次我没有等他咳完,便冲他笑道:“呵呵···我知道你的担心,因为我清楚你的愚蠢。选择来此,从一开始我就看到了结局。只有我死了,你才能安心,对吗?”

“对!咳咳咳···只要你死了,我就安心了。咳咳咳···你放心,你死后,我绝不会动萧府,天下都能平静如常。咳咳咳···”皇帝边咳嗽边说。

与此同时,一个宦官将一金樽放于我跟前。我知道里面是什么,不过此时,我却并不紧张或害怕。

“哈哈哈哈···死得其所!死得其所!”我大笑,接着拿起酒樽,一饮而尽。

“哼!”皇帝嗤之以鼻,随后他转身离开。

我看着他背影,继续大笑:“哈哈哈哈······”

“他笑什么?”皇帝问身边宦官。

“许是悲极生乐?”宦官答道。

“愚不可及!”皇帝说罢,甩袖离去。

没多久,眼前的光一点点远去,我陷入一片黑暗······

-

半个月后,在长安郊外,萧府一处农庄内。邓属手里拿着一份东西,来到萧秀面前。

邓属行完礼后,对萧秀说:“二公子,班心姑娘已安葬好,就在先生一旁。”

“恩···班心在他坟前哭绝,让他们在一起,往后也好有个伴。”萧秀看着眼前的青山碧天,低声回着邓属。

邓属有些伤怀地说:“先生无法立碑,等我们走后,就没人会去看他了。生前先生去哪儿都不让班心姑娘跟着,也不知如此,是否合他的意?”

“他那样做,只是太在乎罢了。他可不是好相处的人,能伴他左右那么久,要说没有生情,我才不信!”萧秀依旧没有看邓属,只是也有些伤怀地说道。

邓属听罢,感慨道:“先生真是···对了,按先前所谋,皇帝已开始着手抹去先生的所有痕迹,连先生的诗也禁止人吟诵传播。”

“恩···让京兆堂那边修史的记录清楚就行了。”萧秀依旧语调平淡地回道。

邓属皱起眉问:“二公子,这样对先生是否太不公?”

“不公?有何不公?”萧秀反问道。

邓属回道:“世人难道不该知晓先生的存在吗?”

“千百年来,我们的存在,不也没人知道吗?他与我们一样,若未显于世,就没必要让人知道。世人只需知道岁月静好就行了,至于负重前行的事,就由我们这种人来做吧!世人知道他的存在,未必是件好事。他生前就不太在意这些,死后更不会在意了。他与你我一样,不是历史选中了我们,而是我们选择了承担。既然选择承担,就不必为这些虚名浮利所动摇。我想,他也不希望自身被所有人知道吧!对了,他留下的那本书呢?”萧秀转过身,对邓属解释道,随后问起书的事。

“那本书已按照先生意愿,交到白崇儒手中。不过,第二日京兆堂的人,就截了一份上表,请示该如何处置。”邓属说罢,将手中的东西递给萧秀。

萧秀打开手中的表文,只见上面写着:

-

《请名表》

臣崇儒言:

臣得幸运,身染书香,父居庙堂,祖受追封,世沐皇恩。初入太学,明理知义,奈何耿直,不通王道,多生抱怨。恰逢彼时,遇益友为师,劝解困心,然愚钝不改。时至今日,年过而立,闻益友殒命,再思其言,渐晓深意,遂痛心疾首,明澈恨晚。

逝者已矣,道路犹存。前事不追,后世当忘。况臣忝居庙堂,虽为稗官,亦受斗食,自当感恩戴德,体察圣心,实录帝迹,书王道以示千秋,记乐土以励百代。悟先人之言,观当世之事,而后愤苍生之误,叹南面之苦。

自陛下继登大宝,励精图治,以求中兴。然内贼未除,外敌犹强,非己之臣远逐江湖,宵小之徒宠立庙堂。此经年之弊,非陛下之过。百年庙堂之溃政,岂为十三载之力可匡弼?故陛下文无新治,武无外功,不及先辈之大业,尽折生来之傲骨,实可谅也!

今天下繁华,百业兴旺,虽民不聊生,多有抱怨,然皆刁蛮之民,微不足道。中原之兵,莫非王卒,纵刁民千万,手无缚鸡,岂能相抗?故陛下威胁四海,闭目塞听,断绝百官之言路,严防贱民之呼声,实乃上策!

陛下尝追太宗功业,欲成千古明君,其心可谓雄,其志可谓大。虽时过境迁,今非昔比,臣非其臣,君非其君,然后世难知当世之事。故陛下伪造功绩,书史自夸,不许今人置微词,杜绝来者知真相,实为高明!

躬逢盛况,前世之功;得遇陛下,涕零难表。又因无知之过,有辱陛下圣辉,今愿捶胸自省,痛改前非,请赐名以“长缨”。臣恳求卑微余生,录万民之聒噪,书盛世之先忧。以呈陛下,证实其罪;以供千秋,彰显帝德。

臣惶惶恭顺之心,苍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赐以恩名,允以录书,臣顿首再求。臣生不负天恩,死不负史命。臣难耐李广封侯之喜,欣然拜表以闻。

-

“呵···李广何曾封侯?”萧秀冷笑道,接着对邓属吩咐说:“不必呈送御前了。他,我虽拦不住,但他生前挚友,我们还是护一下吧。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又有人去送死。”

“诺!门外车已备好,替卫都就位了。此去西域,路途遥远,往后恐难回大唐。二公子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邓属恭敬地回道。

“没有了。有萧家大哥在,我没什么可担心的。”萧秀平静地说道。他转过身去,再看向远处高山和湛蓝的天空。此刻,他深深迷恋这天地,恨不能多看一眼,再多看一眼。

“吕姑娘那里,不去道个别吗?”身后的邓属,又问道。

萧秀伫立良久,等到眼含泪水,才开口回道:“我和吕姑娘都身不由己,没什么好道别的。那个人的一些想法太大胆,他可以做,我们却做不来。不说了,走吧!”

在远去的马车里,萧秀对着窗外,吟道:

岁岁家国天下梦,朝朝盛世太平忧。

自古中华多俊士,今生不负少年头!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