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1 19:21:28

一、东方红—08号启航

公元一九七六年八月四日,对我们这群刚刚毕业走出校门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其难忘日子。我们即将背上行囊踏上征程,奔赴那激情燃烧的广阔天地。这一天,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我们人生征途上的第一座里程碑,永远也不会忘记。

清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四峰山船站松花江岸边,停靠着一艘高大的通体红色的客船,船顶的标牌上清晰地写着“东方红—08”。

岸边的沙滩上站满了密密麻麻的知青,还有很多相送的家属,里面有不少老人和小孩。我是在妈妈和姐姐的陪同下来到这里,准备乘坐这艘船去我插队的地方—抚远县。

踏上这艘船我就变成了知识青年,永远告别了学生时代。

每个单位都有带队的干部,我妈把我领了过去,所有知青的肩上都背着方形的行李,手里拎着一个网兜,网兜里面装着洗脸盆、牙缸和一些生活用品,肩上挎着一个黄色的书包,书包的兜盖上印着红色的字“下乡光荣”。

我们开始排队点名,带队的干部向我们宣布了几条纪律和注意事项。这时岸边的高音喇叭突然响起了歌声。

“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歌声激情高昂,唱得我们热血沸腾。一名身穿白色衬衫的男知青,背着行李,双手举着一杆红旗,在嘹亮、震撼心扉的歌声中第一个登上08号客船,随后便是一队队长龙紧随其后。

过了很久才轮到我们登船,船身很高,有两块跳板搭在船舷上,跳板有些颤抖。在带队干部的带领下我们依次登上甲板,进入客船,经过螺旋形的楼梯攀上三层楼的船舱。这艘船可真大,宽敞的船舱里共有四趟纵向床铺,分为上下两层。我们都是头一次坐船觉得很新奇,前面上来的人已经把铺位坐满了,我们这些男男女女二十来人只好在一个拐弯过道的地方暂时安顿了下来。

大家也顾不得说话,放下行李和网兜纷纷跑出船舱涌向甲板的护栏,向岸上张望寻找自己的家人,窄小的甲板上挤满了人,我奋力地往前挤,刚好有一个女生哭得不行了用手绢捂着脸挣脱出来,我趁机挤了进去,后面的人随即把我紧紧的顶靠在护栏上,岸边的沙滩上黑压压的一片送行的人群,在向船上挥手呼喊,我努力地向岸上张望,在密密麻麻的人群里终于看见了妈妈和姐姐,她俩也看到了我,兴奋地向我招手和呼喊。

其实我妈的嗓门还是挺大的,在五七联的大合唱中唯独她的声音特别洪亮,像旋风似的席卷一切,可是我妈有一个特点;唱歌跑调。只要她一放开喉咙,周围的几个人就立刻失去了自控力,不由自主地跟着我妈的曲调跑。可是现在在这人声鼎沸的喊叫声中根本就听不见她的声音,但是通过嘴型我知道她是在嘱咐我;“好好干,听领导的话,多往家里写信等等。”

其实这些话在家里已说过无数次了。我不停地点头,姐姐用手绢擦着眼睛,忽然一股离别的伤感在我心中涌起,我真的就要离开这座城市了,远离亲人和同学,从现在开始我不再是学生了,已变成了知识青年,去那遥远而又陌生的边疆扎根一辈子,想到这里我的鼻子有些发酸,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我急忙扭过头挤出人群,站在后面掏出手绢擦着流连不止的眼泪,透过人头的缝隙远远地看着她俩,姐姐还在擦着眼睛,妈妈则焦急地向船上张望。

“回到船舱去!快开船了!回到船舱去!快开船了!”船上的工作人员开始清理甲板,用力地把人往船舱里推,人群都集中到了一侧船身明显有些倾斜。

“呜——”一声长长的鸣笛声骤然响起,那低沉浑厚,粗犷的船笛声,在毫无遮挡的江面上震荡回旋。客船启动了缓缓地离开了岸边,就在这一刹那所有的人都焦急的呼喊起来,船上船下哭声一片,那一声声悲痛的哭喊撕心裂肺,每个人都被这种离别的悲怆情绪所感染,情不自禁地泪如雨下,尤其是那些女生哭得非常惨烈,全然不顾什么矜持和羞涩了,我前面的那个女生哭得一塌糊涂,眼泪和鼻涕糊弄了一脸,凌乱的头发黏在脸上,张杨着胳膊声嘶力竭地喊着妈妈,岸上的人跟着船跑,几个小男孩追着船跑到了水里,站在没膝深的江水中无奈地望着渐渐远去的客船发呆。

客船慢慢地进入了主航道,岸上送亲的人群逐渐模糊,城市渐渐远去,两岸的田野翠绿盎然,只有造纸厂那个高大的烟囱还在冒着浓浓的白烟,再见了我的城市,再见了我的学校,再见了我的家人。

“回到船舱去,回到船舱去。”工作人员继续催赶着甲板上的人群。

回到船舱找到我们休息的地方,有些人我是认识的,像董学坤,史长明、何伟华,杨念怀,还有一个女生叫刘景芝,我和她都是九连二班的,还有几个挺面熟的,大家都席地而坐,因为有些陌生所以都非常拘谨谁也不吱声,或许还没有从刚才离别的伤痛中缓过神来。过了一会带队的干部来了,说是给我们安排好了铺位,在这个船舱的后面有个大通铺,剩下几个人被安排到别的地方去了。

刘景芝说;“我们这些人是分配到一个知青点的。”

我看着眼前的这些人,有熟悉的还有很多陌生的面孔,心里想从今以后我就要和他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和工作了。

第一章 东方红——08号启航

一、东方红—08号启航

公元一九七六年八月四日,对我们这群刚刚毕业走出校门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其难忘日子。我们即将背上行囊踏上征程,奔赴那激情燃烧的广阔天地。这一天,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我们人生征途上的第一座里程碑,永远也不会忘记。

清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四峰山船站松花江岸边,停靠着一艘高大的通体红色的客船,船顶的标牌上清晰地写着“东方红—08”。

岸边的沙滩上站满了密密麻麻的知青,还有很多相送的家属,里面有不少老人和小孩。我是在妈妈和姐姐的陪同下来到这里,准备乘坐这艘船去我插队的地方—抚远县。

踏上这艘船我就变成了知识青年,永远告别了学生时代。

每个单位都有带队的干部,我妈把我领了过去,所有知青的肩上都背着方形的行李,手里拎着一个网兜,网兜里面装着洗脸盆、牙缸和一些生活用品,肩上挎着一个黄色的书包,书包的兜盖上印着红色的字“下乡光荣”。

我们开始排队点名,带队的干部向我们宣布了几条纪律和注意事项。这时岸边的高音喇叭突然响起了歌声。

“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歌声激情高昂,唱得我们热血沸腾。一名身穿白色衬衫的男知青,背着行李,双手举着一杆红旗,在嘹亮、震撼心扉的歌声中第一个登上08号客船,随后便是一队队长龙紧随其后。

过了很久才轮到我们登船,船身很高,有两块跳板搭在船舷上,跳板有些颤抖。在带队干部的带领下我们依次登上甲板,进入客船,经过螺旋形的楼梯攀上三层楼的船舱。这艘船可真大,宽敞的船舱里共有四趟纵向床铺,分为上下两层。我们都是头一次坐船觉得很新奇,前面上来的人已经把铺位坐满了,我们这些男男女女二十来人只好在一个拐弯过道的地方暂时安顿了下来。

大家也顾不得说话,放下行李和网兜纷纷跑出船舱涌向甲板的护栏,向岸上张望寻找自己的家人,窄小的甲板上挤满了人,我奋力地往前挤,刚好有一个女生哭得不行了用手绢捂着脸挣脱出来,我趁机挤了进去,后面的人随即把我紧紧的顶靠在护栏上,岸边的沙滩上黑压压的一片送行的人群,在向船上挥手呼喊,我努力地向岸上张望,在密密麻麻的人群里终于看见了妈妈和姐姐,她俩也看到了我,兴奋地向我招手和呼喊。

其实我妈的嗓门还是挺大的,在五七联的大合唱中唯独她的声音特别洪亮,像旋风似的席卷一切,可是我妈有一个特点;唱歌跑调。只要她一放开喉咙,周围的几个人就立刻失去了自控力,不由自主地跟着我妈的曲调跑。可是现在在这人声鼎沸的喊叫声中根本就听不见她的声音,但是通过嘴型我知道她是在嘱咐我;“好好干,听领导的话,多往家里写信等等。”

其实这些话在家里已说过无数次了。我不停地点头,姐姐用手绢擦着眼睛,忽然一股离别的伤感在我心中涌起,我真的就要离开这座城市了,远离亲人和同学,从现在开始我不再是学生了,已变成了知识青年,去那遥远而又陌生的边疆扎根一辈子,想到这里我的鼻子有些发酸,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我急忙扭过头挤出人群,站在后面掏出手绢擦着流连不止的眼泪,透过人头的缝隙远远地看着她俩,姐姐还在擦着眼睛,妈妈则焦急地向船上张望。

“回到船舱去!快开船了!回到船舱去!快开船了!”船上的工作人员开始清理甲板,用力地把人往船舱里推,人群都集中到了一侧船身明显有些倾斜。

“呜——”一声长长的鸣笛声骤然响起,那低沉浑厚,粗犷的船笛声,在毫无遮挡的江面上震荡回旋。客船启动了缓缓地离开了岸边,就在这一刹那所有的人都焦急的呼喊起来,船上船下哭声一片,那一声声悲痛的哭喊撕心裂肺,每个人都被这种离别的悲怆情绪所感染,情不自禁地泪如雨下,尤其是那些女生哭得非常惨烈,全然不顾什么矜持和羞涩了,我前面的那个女生哭得一塌糊涂,眼泪和鼻涕糊弄了一脸,凌乱的头发黏在脸上,张杨着胳膊声嘶力竭地喊着妈妈,岸上的人跟着船跑,几个小男孩追着船跑到了水里,站在没膝深的江水中无奈地望着渐渐远去的客船发呆。

客船慢慢地进入了主航道,岸上送亲的人群逐渐模糊,城市渐渐远去,两岸的田野翠绿盎然,只有造纸厂那个高大的烟囱还在冒着浓浓的白烟,再见了我的城市,再见了我的学校,再见了我的家人。

“回到船舱去,回到船舱去。”工作人员继续催赶着甲板上的人群。

回到船舱找到我们休息的地方,有些人我是认识的,像董学坤,史长明、何伟华,杨念怀,还有一个女生叫刘景芝,我和她都是九连二班的,还有几个挺面熟的,大家都席地而坐,因为有些陌生所以都非常拘谨谁也不吱声,或许还没有从刚才离别的伤痛中缓过神来。过了一会带队的干部来了,说是给我们安排好了铺位,在这个船舱的后面有个大通铺,剩下几个人被安排到别的地方去了。

刘景芝说;“我们这些人是分配到一个知青点的。”

我看着眼前的这些人,有熟悉的还有很多陌生的面孔,心里想从今以后我就要和他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和工作了。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