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2 15:02:41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汽车爬上了一条山路放慢了速度,刚拐过一个山头,前方赫然出现了一条又长又宽巨大的闪着光亮的白色光带,它是那么的耀眼,气势恢弘,宛如横空出世!我心头一惊,那是什么啊?蓦地!我恍然大悟;那就是黑龙江啊!我顿时无比兴奋。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她,她是那么的雄伟壮观,像是一条平坦笔直而又宽阔的巨型跑道,从东向西横亘在天地之间,将南北两岸分隔成两个国家。沿着抚远县城的城郭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

黑龙江,这条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大江,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此刻,她正以独特的视角和身姿向世人展现其雄浑的磅礴气势,着实令人震撼!

黑龙江的对岸是一片广袤的沼泽地,荒芜而又沉寂。

山下是一片开阔的平地,里面嵌满了密密麻麻的颜色不同的方块,我再仔细地辨认方弄明白,原来是平房的房盖,整个县城尽收眼底。

这条山路的拐弯处是一个Z字型的胳膊肘弯,靠山崖这面是人工凿出来的峭壁,另一侧则是草木丛生的深渊,看着就让人心惊肉跳。

汽车顺着山路径直向下驶去,坡路有些陡,司机不时地点踩着刹车以控制着车速。进入县城不远向左拐进了一个大院,这就是抚远县客运站。

文化馆在客运站的上边,坐落在公路边的西侧,在汽车刚进入县城的时候我看到了房子上的牌子,所以便直接找过去了。文化馆的形状像个电影院,两扇对开的大门,两侧各有一扇窗户,上面探出一个小雨搭。

门开着,我径直走了进去,大厅很宽敞也很凉快,一个很大的长形的桌子旁坐着五六个人,其中还有两个女的,一个岁数稍大点的人站起来向我投来了询问的目光。

“我找华老师。”我怯怯地说。

“啊!我就是,”随即又问;“你是哪个公社的?”一口浙江的口音。

“我是曙光公社创业队的。”

“魏旭东是吧。”他很热情地把我拉到大桌子旁与那几个人见面。

华老师叫“华继庚”,是杭州知青,三十来岁,中等个,穿着蓝色的中山服,唇上和下巴长着稀稀落落的胡子,显然有好几天没刮了。说话和蔼也很客气,他向我介绍那几个人,有海清公社的还有向阳公社的。其中有一个人我认识,他是江南的知青,叫“张文阁”,他父亲和我父亲都是铁路房产段的,我俩是一个学年但不在一个班。我知道他喜欢美术,每逢学校搞活动都是他和王雨田画宣传画和写标语,他现在县里黑龙江捕鱼队。

坐定后华老师说;“后面还要来些人,为了庆祝十一国庆节,县文化馆准备搞一次宣传活动,举办一个画展和其他的文艺创作,在每个公社抽调两名有才华的知青来参加这次创作活动。”他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现在时间还早,先别着急,等人员到齐了我们再研究。”

我与他们都不熟悉所以也没什么话可说,坐在那里听着他们唠嗑。大约四点半左右,华老师说;“今天就到这里吧,”然后又对我说,“小魏,你今天刚来就在招待所住下吧,他们都在那里住,有什么事也便于联系,明天七点半来就行。”

招待所我有印象,我们刚下船时就是在那里吃的早餐,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横道,横道的下面是一排低矮的平房,再往前三百多米远就是黑龙江。站在招待所的台阶上,可以举目眺望宽阔的江面和一片沉寂荒芜的苏国。

一进门靠东面是登记室,里面坐着一位与我相仿的女服务员,穿着白色的半袖衬衫,扎着两只小揪,脸蛋白嫩光亮,水灵灵的。后来知道她叫张萍。登完记后,她递给我一个用塑料袋装着的住宿证。随后有一个老头拎着一大串钥匙领着我去开门,走廊里很暗,老头随手在墙边上拉了一下灯绳,“咔哒”一声,走廊里的灯一下子亮了。

走廊里一面是窗户,一面是带有玻璃窗门的房间,地板上的油漆斑驳脱落吱嘎作响。

104房间内靠墙有四张铁床,都是上下铺,每张床的下面都有一个洗脸盆。靠窗有一个长方形的桌子,上面有一个暖水瓶和几个玻璃杯子,我选了里面的一个下铺。

第二十一章雄伟的黑龙江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汽车爬上了一条山路放慢了速度,刚拐过一个山头,前方赫然出现了一条又长又宽巨大的闪着光亮的白色光带,它是那么的耀眼,气势恢弘,宛如横空出世!我心头一惊,那是什么啊?蓦地!我恍然大悟;那就是黑龙江啊!我顿时无比兴奋。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她,她是那么的雄伟壮观,像是一条平坦笔直而又宽阔的巨型跑道,从东向西横亘在天地之间,将南北两岸分隔成两个国家。沿着抚远县城的城郭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

黑龙江,这条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大江,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此刻,她正以独特的视角和身姿向世人展现其雄浑的磅礴气势,着实令人震撼!

黑龙江的对岸是一片广袤的沼泽地,荒芜而又沉寂。

山下是一片开阔的平地,里面嵌满了密密麻麻的颜色不同的方块,我再仔细地辨认方弄明白,原来是平房的房盖,整个县城尽收眼底。

这条山路的拐弯处是一个Z字型的胳膊肘弯,靠山崖这面是人工凿出来的峭壁,另一侧则是草木丛生的深渊,看着就让人心惊肉跳。

汽车顺着山路径直向下驶去,坡路有些陡,司机不时地点踩着刹车以控制着车速。进入县城不远向左拐进了一个大院,这就是抚远县客运站。

文化馆在客运站的上边,坐落在公路边的西侧,在汽车刚进入县城的时候我看到了房子上的牌子,所以便直接找过去了。文化馆的形状像个电影院,两扇对开的大门,两侧各有一扇窗户,上面探出一个小雨搭。

门开着,我径直走了进去,大厅很宽敞也很凉快,一个很大的长形的桌子旁坐着五六个人,其中还有两个女的,一个岁数稍大点的人站起来向我投来了询问的目光。

“我找华老师。”我怯怯地说。

“啊!我就是,”随即又问;“你是哪个公社的?”一口浙江的口音。

“我是曙光公社创业队的。”

“魏旭东是吧。”他很热情地把我拉到大桌子旁与那几个人见面。

华老师叫“华继庚”,是杭州知青,三十来岁,中等个,穿着蓝色的中山服,唇上和下巴长着稀稀落落的胡子,显然有好几天没刮了。说话和蔼也很客气,他向我介绍那几个人,有海清公社的还有向阳公社的。其中有一个人我认识,他是江南的知青,叫“张文阁”,他父亲和我父亲都是铁路房产段的,我俩是一个学年但不在一个班。我知道他喜欢美术,每逢学校搞活动都是他和王雨田画宣传画和写标语,他现在县里黑龙江捕鱼队。

坐定后华老师说;“后面还要来些人,为了庆祝十一国庆节,县文化馆准备搞一次宣传活动,举办一个画展和其他的文艺创作,在每个公社抽调两名有才华的知青来参加这次创作活动。”他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现在时间还早,先别着急,等人员到齐了我们再研究。”

我与他们都不熟悉所以也没什么话可说,坐在那里听着他们唠嗑。大约四点半左右,华老师说;“今天就到这里吧,”然后又对我说,“小魏,你今天刚来就在招待所住下吧,他们都在那里住,有什么事也便于联系,明天七点半来就行。”

招待所我有印象,我们刚下船时就是在那里吃的早餐,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横道,横道的下面是一排低矮的平房,再往前三百多米远就是黑龙江。站在招待所的台阶上,可以举目眺望宽阔的江面和一片沉寂荒芜的苏国。

一进门靠东面是登记室,里面坐着一位与我相仿的女服务员,穿着白色的半袖衬衫,扎着两只小揪,脸蛋白嫩光亮,水灵灵的。后来知道她叫张萍。登完记后,她递给我一个用塑料袋装着的住宿证。随后有一个老头拎着一大串钥匙领着我去开门,走廊里很暗,老头随手在墙边上拉了一下灯绳,“咔哒”一声,走廊里的灯一下子亮了。

走廊里一面是窗户,一面是带有玻璃窗门的房间,地板上的油漆斑驳脱落吱嘎作响。

104房间内靠墙有四张铁床,都是上下铺,每张床的下面都有一个洗脸盆。靠窗有一个长方形的桌子,上面有一个暖水瓶和几个玻璃杯子,我选了里面的一个下铺。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