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 11:43:53

海哥有一次酒后和战智湛闲聊,说起埠头的历史时说过,八杂市又称“南市场”,是俄语市场“рынок”的音译,是埠头的传统商业中心区“道里菜市场”的前身。当年,埠头有四大八杂市,道里八杂市是其中之一,是当年道里最大的杂品蔬菜市场。八杂市建筑奇特,有如圆形城堡结构,城堡外围由若干店铺房屋围拢,每家店铺有内外两个门,外门临街,进入店铺后,通过内门直接进入市场内。整个八杂市东南西北各有一扇大铁门,每扇大门的内侧都有一个厕所。东门面对索菲亚教堂,南门临近透笼街,西门对着新城大街。来自火车站方向的摩电就停靠在八杂市的西门站。北门对面是埠头市政府大楼。这四扇不同方向的大门,不论是送货的车辆,还是购物的市民,从各个方向都可进入市场。

鑫子说着,透着十分亲热的又指着大汉给战智湛介绍道:“八爷,这是我们哥儿仨中的大哥瞿小梁,八爷叫他‘梁子’就行。我们哥儿仨是一个大院里一块儿长大的邻居。我们小学是同学,中学也是同学,下乡去了‘建三江’还在一个连,贼拉对撇子!”

那个中等身材的的青年踏前一步,说道:“八爷,我叫朱大常,人家都叫我‘大常’……”

“啥?‘猪大肠’?好木秧咋叫这么个怪名字?”战智湛感觉很好笑。

战智湛的精神一溜号,“猪大肠”说什么就没听清。他急忙认真听“猪大肠”继续说下去:“八爷,我们哥儿仨不是四六不懂的人。下乡返城后,工作也找不着,整天闲得无稽六瘦的。幸好,鑫子他爸是木匠,我们哥儿仨就跟着辛大爷学木匠,晚上在家打个‘一头沉’、‘靠边站’啥的,早晨起来用手推车推到兆麟街话剧院门前的早市儿上去卖,挣个辛苦钱啥的。”

旁边的梁子察言观色,见战智湛紧皱眉头,显然不信,急忙插话道:“八爷,我就猜您准划魂儿,认为这是投机倒把的事儿,政府一准儿管。那前儿工商局是抓来的,整的鸡飞狗跳的。后来好了,政府说是要规范管理,每天早晨交五毛钱管理费,管市场的在桌子腿儿上盖个大红戳,你就可以卖了。一个‘一头沉’可以挣二三十,比上班那是强多了。”

梁子说的一点也不假,战智湛只不过孤陋寡闻,所知不详而已。“猪大肠”所说的兆麟街话剧院门前的早市儿,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风光无限的透笼家具市场的前身。后来,透笼市场越发火爆,这条街上先后开办了透笼农贸、家具、轻工三家专业市场。

梁子不满的说道:“可……可是好日子不长,我们这些个个体户眼目前儿又难受了。政府说由于马路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张,严重阻碍交通,要改善经营条件,让经营规模、产品种类、服务水平都迈上个新台阶,把我们都赶到透笼街去了。”

梁子的不满自然有他的道理,但绝对过于狭隘。要不是埠头市政府当时高瞻远瞩,对兆麟街话剧院门前这一带的商业活动进行了规范,把这些经营者集中至透笼街,建成了透笼家具市场,就不会使透笼出产的家具成为闻名全国的品牌。有人说,那时透笼家具的知名度,丝毫也不亚于后来辽宁西柳的服装、山东寿光的蔬菜。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日,《黎民日报》以《一座不要国家投资的工厂》为题,对埠头市的“沙发街”进行了专题报道。一时之间,埠头市的“沙发街”在全国成了推广的样板儿。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埠头“透笼家具”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品牌。不仅使返城知青看到了希望,缓解了就业压力,也带动了全省家具制造业整体的发展和壮大。在当时,到透笼买家具可是相当时髦的消费。透笼家具除了畅销省内各地,燕京、吉林、辽宁、河北等外省市也有大量用户前来选购。有自用的,有往回倒卖的。还有外地一些家具作坊,来透笼买配套小件和原材料半成品的,整个浪儿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见战智湛耐心地听梁子讲故事,鑫子就壮着胆子,接过梁子的话,愤愤不平的说道:“哼!在话剧院那旮沓我们带简易扶手的‘火箭式’和‘捷克式’沙发卖得贼拉火,谁愿意搬呀。可是,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搬就搬吧。可是……可是搬到透笼街,唉……都是我们命不好!”

说到这里,鑫子吞吞吐吐,“猪大肠”狠了狠心,说道:“八爷,我说一句话你这个可不行急眼呀。”

见战智湛微笑着点头,“猪大肠”壮着胆子接着说道:“搬到透笼街头一天,太平‘二膘子’二……二哥手下的人就来收‘保护费’,一天得一块钱呢。八爷,您是大仁大义的人,您给评评这个理儿,我们一天还得交五毛钱的市场管理费,这一天能挣多少钱呀?我们……我们又不敢和二哥对着干,就去求好兄弟,跟着‘道里双拐’玩儿的‘二德子’。可‘二德子’很为难,说‘二膘子’是八……八爷您罩着的。要是换个人,‘道里双拐’早就灭他了!”

“原来是这种事儿呀!”战智湛挠了挠脑袋说道:“这么着吧,俺明后天去一趟透笼街,见到‘二膘子’之后问问是咋回事,完了再给你们回话。你们看好吗?”

强子他们三个人不由得又惊又喜,连声道谢之后离开了。

第五十六章 对付聪明人最好用笨办法(六)

海哥有一次酒后和战智湛闲聊,说起埠头的历史时说过,八杂市又称“南市场”,是俄语市场“рынок”的音译,是埠头的传统商业中心区“道里菜市场”的前身。当年,埠头有四大八杂市,道里八杂市是其中之一,是当年道里最大的杂品蔬菜市场。八杂市建筑奇特,有如圆形城堡结构,城堡外围由若干店铺房屋围拢,每家店铺有内外两个门,外门临街,进入店铺后,通过内门直接进入市场内。整个八杂市东南西北各有一扇大铁门,每扇大门的内侧都有一个厕所。东门面对索菲亚教堂,南门临近透笼街,西门对着新城大街。来自火车站方向的摩电就停靠在八杂市的西门站。北门对面是埠头市政府大楼。这四扇不同方向的大门,不论是送货的车辆,还是购物的市民,从各个方向都可进入市场。

鑫子说着,透着十分亲热的又指着大汉给战智湛介绍道:“八爷,这是我们哥儿仨中的大哥瞿小梁,八爷叫他‘梁子’就行。我们哥儿仨是一个大院里一块儿长大的邻居。我们小学是同学,中学也是同学,下乡去了‘建三江’还在一个连,贼拉对撇子!”

那个中等身材的的青年踏前一步,说道:“八爷,我叫朱大常,人家都叫我‘大常’……”

“啥?‘猪大肠’?好木秧咋叫这么个怪名字?”战智湛感觉很好笑。

战智湛的精神一溜号,“猪大肠”说什么就没听清。他急忙认真听“猪大肠”继续说下去:“八爷,我们哥儿仨不是四六不懂的人。下乡返城后,工作也找不着,整天闲得无稽六瘦的。幸好,鑫子他爸是木匠,我们哥儿仨就跟着辛大爷学木匠,晚上在家打个‘一头沉’、‘靠边站’啥的,早晨起来用手推车推到兆麟街话剧院门前的早市儿上去卖,挣个辛苦钱啥的。”

旁边的梁子察言观色,见战智湛紧皱眉头,显然不信,急忙插话道:“八爷,我就猜您准划魂儿,认为这是投机倒把的事儿,政府一准儿管。那前儿工商局是抓来的,整的鸡飞狗跳的。后来好了,政府说是要规范管理,每天早晨交五毛钱管理费,管市场的在桌子腿儿上盖个大红戳,你就可以卖了。一个‘一头沉’可以挣二三十,比上班那是强多了。”

梁子说的一点也不假,战智湛只不过孤陋寡闻,所知不详而已。“猪大肠”所说的兆麟街话剧院门前的早市儿,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风光无限的透笼家具市场的前身。后来,透笼市场越发火爆,这条街上先后开办了透笼农贸、家具、轻工三家专业市场。

梁子不满的说道:“可……可是好日子不长,我们这些个个体户眼目前儿又难受了。政府说由于马路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张,严重阻碍交通,要改善经营条件,让经营规模、产品种类、服务水平都迈上个新台阶,把我们都赶到透笼街去了。”

梁子的不满自然有他的道理,但绝对过于狭隘。要不是埠头市政府当时高瞻远瞩,对兆麟街话剧院门前这一带的商业活动进行了规范,把这些经营者集中至透笼街,建成了透笼家具市场,就不会使透笼出产的家具成为闻名全国的品牌。有人说,那时透笼家具的知名度,丝毫也不亚于后来辽宁西柳的服装、山东寿光的蔬菜。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日,《黎民日报》以《一座不要国家投资的工厂》为题,对埠头市的“沙发街”进行了专题报道。一时之间,埠头市的“沙发街”在全国成了推广的样板儿。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埠头“透笼家具”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品牌。不仅使返城知青看到了希望,缓解了就业压力,也带动了全省家具制造业整体的发展和壮大。在当时,到透笼买家具可是相当时髦的消费。透笼家具除了畅销省内各地,燕京、吉林、辽宁、河北等外省市也有大量用户前来选购。有自用的,有往回倒卖的。还有外地一些家具作坊,来透笼买配套小件和原材料半成品的,整个浪儿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见战智湛耐心地听梁子讲故事,鑫子就壮着胆子,接过梁子的话,愤愤不平的说道:“哼!在话剧院那旮沓我们带简易扶手的‘火箭式’和‘捷克式’沙发卖得贼拉火,谁愿意搬呀。可是,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搬就搬吧。可是……可是搬到透笼街,唉……都是我们命不好!”

说到这里,鑫子吞吞吐吐,“猪大肠”狠了狠心,说道:“八爷,我说一句话你这个可不行急眼呀。”

见战智湛微笑着点头,“猪大肠”壮着胆子接着说道:“搬到透笼街头一天,太平‘二膘子’二……二哥手下的人就来收‘保护费’,一天得一块钱呢。八爷,您是大仁大义的人,您给评评这个理儿,我们一天还得交五毛钱的市场管理费,这一天能挣多少钱呀?我们……我们又不敢和二哥对着干,就去求好兄弟,跟着‘道里双拐’玩儿的‘二德子’。可‘二德子’很为难,说‘二膘子’是八……八爷您罩着的。要是换个人,‘道里双拐’早就灭他了!”

“原来是这种事儿呀!”战智湛挠了挠脑袋说道:“这么着吧,俺明后天去一趟透笼街,见到‘二膘子’之后问问是咋回事,完了再给你们回话。你们看好吗?”

强子他们三个人不由得又惊又喜,连声道谢之后离开了。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