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5 08:15:00

于是汉武帝派狄山去治理一个边塞上的鄣堡,让他与匈奴去和平相处,让匈奴畏德怀威。

让他在要塞上用儒家的道理感化匈奴人,让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过了一个多月,匈奴铁骑来犯,面对博士狄山的说教,一个匈奴兵露出狰狞的狂笑,马刀一挥就将他的头砍了下来。

这话明显是嘲笑腐儒,借古嘲今。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听了朱厚照的话,心里五味杂陈,他感觉到这位太子殿下将来绝不会是当今皇上这个样子,大明的天要变了,文官集团再也没有舒适的日子可过了。

李东阳是大明朝廷文官之首,自从英宗时土木堡一役,大明的武官集团几乎连根被瓦剌拔除,在战场上死亡殆尽。

自此武官集团分崩离析,文官集团趁势崛起,一家独大,无人能与其相抗衡,有着极大的话语权。

就连皇帝也要怵其三分,尤其是内阁,权力极大,因为内阁对于皇帝的圣旨,有着封驳权,认为不合他们的心意就可封驳退还皇帝,不予以执行。

在强大的内阁势力面前,皇帝也还要受其制约,许多事皇帝都作不了主。

纵观整个明朝,史书评价最高的就是弘治皇帝朱佑樘。

因为弘治皇帝符合他们的“仁孝恭俭”要求,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在文官集团的一再要求下,弘治皇帝朱佑樘又在早朝之外,另设午朝,每天两次视朝,接受百官面陈国事。

一天两朝,回到乾清宫后又要批阅数不清的奏折,旰食宵衣,常常到深更半夜还在批阅奏章。

这样长此以往,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

弘治皇帝勤政图治的做法,让他成为了儒家眼里的一代明君。

而他却像燃尽了的蜡烛一样,耗尽了生命最后的亮光,圣躬不豫,沉疴在身,早早离开了人世。

朱厚照当然不会做这样的人,他是穿越而来的,当然知道弘治皇帝朱佑樘是如何心力憔悴治国理政,从而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生命的。

历史上的朱厚照一直在与文官集团作着不屈不挠的抗争,从而被整个文人集团抹黑,现在自己更不会屈服,但是不会容许他们抹黑自己。

这些人,这些文官集团的人,其实也是造皇帝的反,只不过他们不是明火执仗,挺着兵刃造反,而是“跪”着造反。

即使身受廷杖及其他刑罚,他们为了青史留名,也都无怨无悔,历史上的正德皇帝对着这样一群不畏生死,舍生取义,前赴后继的所谓“勇士”几乎崩溃了,他一直在逃避他们,眼不见,心不烦。

可是就象梦魇一样,他始终摆脱不了他们。终其一生都是这种状态。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赧颜而退。

李东阳是大明内阁首辅,可以乾纲独断,权倾朝野,中外相望,当今弘治皇帝极为倚重,国家大事一以委之。

只是一旦太子上位后,自己还会有如此权势和地位吗?

太子殿下会更倚重武夫,因为他要开疆拓土,威震天下,慑服万国,这是穷兵黩武啊,国库空虚,海内人口半耗的那一天就要到时来了,他要步汉武帝的后尘啊。

作为大明首揆来说,不,作为整个大明文官集团的首领来说,他遵行的是圣人之道,兵凶战危不足为取。

以长城为界,取守势,不让胡马度阴山,在大明境内轻徭薄赋,保境安民,致百姓五谷丰登,六畜茂盛就是好皇帝。

其他的有违圣人之道的不足取。

他来到了朝清宫见到了弘治皇帝朱佑樘。

弘治皇帝朱佑樘问道:“李爱卿,考察了皇儿吗?他学业如何?”

“太子天份甚高,学业大进,且能言善辩,谈锋雄健,旁征博引,臣比之不及矣。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太子殿下不愿意做一个守成之君。如果他能依从臣等的教导,熟记圣人之言,遵行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轻徭薄赋,庶几不负民望,功绩不会在陛下之下,汉文帝不能专美于前矣。”

“爱卿,是要皇儿日后无为而治?”

弘治皇帝朱佑樘心明如镜,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有经天纬地之能,有澄清天下,睥睨万里之志,这正是自己所缺乏的,他肯定能开创一个不一样的大明。

他内心是嘉许的,自己这一辈子在边境受强敌蒙古小王子欺凌,小王子不时率领强悍的蒙古铁骑入侵,边民惨遭屠戮,自己日夜难安,淆然泪下,深感屈辱,可是一筹莫展。

在朝廷他自从生下来后,一直就没有出过深宫内院,天下之大,他没有巡狩过,他只要一有这个念头,就被大臣们劝谏,“陛下万乘之尊,不可轻动”

然后就是什么劳民伤财,军士会骚扰民间啊等等。

偌大的紫禁城成了自己的“囚禁地”,自己的脚步始终走不出深宫大院,只能看看奏折,每天批阅堆积如山的奏章,如果内阁一看自己的批阅不如他们的意,还会马上封驳,不执行。

权力实际上操持在内阁诸大臣手里。

现在自己的儿子要打破这一切,与文官集团肯定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不摆脱他们的制约的话,皇儿今后肯定会象朕一样,落下个大权旁落,诸事不自专的下场。

朕现在要预为布置,未雨绸缪,否则到时朕一旦龙驭上宾,皇儿身登上九五之尊,建极绥猷时,没有人可用,岂不成了孤家寡人?

能坐稳天下?能对外伸天讨,振国威吗?

首先得笼络住眼前的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他是文官之首啊。

弘治皇帝朱佑樘道:“爱卿,你是我大明的擎天柱啊,太子还要靠你等股肱之臣悉心教导,让他今后作一贤明君,才不负朕望。”

说到这里,弘治皇帝朱佑樘对侍立在一边的司礼监太监萧敬道:“朕现在赐李爱卿玉带织金衣一袭,红蟒衣一件,速去取。”

“诺!”

第二十四章 无为而治?

于是汉武帝派狄山去治理一个边塞上的鄣堡,让他与匈奴去和平相处,让匈奴畏德怀威。

让他在要塞上用儒家的道理感化匈奴人,让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过了一个多月,匈奴铁骑来犯,面对博士狄山的说教,一个匈奴兵露出狰狞的狂笑,马刀一挥就将他的头砍了下来。

这话明显是嘲笑腐儒,借古嘲今。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听了朱厚照的话,心里五味杂陈,他感觉到这位太子殿下将来绝不会是当今皇上这个样子,大明的天要变了,文官集团再也没有舒适的日子可过了。

李东阳是大明朝廷文官之首,自从英宗时土木堡一役,大明的武官集团几乎连根被瓦剌拔除,在战场上死亡殆尽。

自此武官集团分崩离析,文官集团趁势崛起,一家独大,无人能与其相抗衡,有着极大的话语权。

就连皇帝也要怵其三分,尤其是内阁,权力极大,因为内阁对于皇帝的圣旨,有着封驳权,认为不合他们的心意就可封驳退还皇帝,不予以执行。

在强大的内阁势力面前,皇帝也还要受其制约,许多事皇帝都作不了主。

纵观整个明朝,史书评价最高的就是弘治皇帝朱佑樘。

因为弘治皇帝符合他们的“仁孝恭俭”要求,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在文官集团的一再要求下,弘治皇帝朱佑樘又在早朝之外,另设午朝,每天两次视朝,接受百官面陈国事。

一天两朝,回到乾清宫后又要批阅数不清的奏折,旰食宵衣,常常到深更半夜还在批阅奏章。

这样长此以往,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

弘治皇帝勤政图治的做法,让他成为了儒家眼里的一代明君。

而他却像燃尽了的蜡烛一样,耗尽了生命最后的亮光,圣躬不豫,沉疴在身,早早离开了人世。

朱厚照当然不会做这样的人,他是穿越而来的,当然知道弘治皇帝朱佑樘是如何心力憔悴治国理政,从而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生命的。

历史上的朱厚照一直在与文官集团作着不屈不挠的抗争,从而被整个文人集团抹黑,现在自己更不会屈服,但是不会容许他们抹黑自己。

这些人,这些文官集团的人,其实也是造皇帝的反,只不过他们不是明火执仗,挺着兵刃造反,而是“跪”着造反。

即使身受廷杖及其他刑罚,他们为了青史留名,也都无怨无悔,历史上的正德皇帝对着这样一群不畏生死,舍生取义,前赴后继的所谓“勇士”几乎崩溃了,他一直在逃避他们,眼不见,心不烦。

可是就象梦魇一样,他始终摆脱不了他们。终其一生都是这种状态。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赧颜而退。

李东阳是大明内阁首辅,可以乾纲独断,权倾朝野,中外相望,当今弘治皇帝极为倚重,国家大事一以委之。

只是一旦太子上位后,自己还会有如此权势和地位吗?

太子殿下会更倚重武夫,因为他要开疆拓土,威震天下,慑服万国,这是穷兵黩武啊,国库空虚,海内人口半耗的那一天就要到时来了,他要步汉武帝的后尘啊。

作为大明首揆来说,不,作为整个大明文官集团的首领来说,他遵行的是圣人之道,兵凶战危不足为取。

以长城为界,取守势,不让胡马度阴山,在大明境内轻徭薄赋,保境安民,致百姓五谷丰登,六畜茂盛就是好皇帝。

其他的有违圣人之道的不足取。

他来到了朝清宫见到了弘治皇帝朱佑樘。

弘治皇帝朱佑樘问道:“李爱卿,考察了皇儿吗?他学业如何?”

“太子天份甚高,学业大进,且能言善辩,谈锋雄健,旁征博引,臣比之不及矣。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太子殿下不愿意做一个守成之君。如果他能依从臣等的教导,熟记圣人之言,遵行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轻徭薄赋,庶几不负民望,功绩不会在陛下之下,汉文帝不能专美于前矣。”

“爱卿,是要皇儿日后无为而治?”

弘治皇帝朱佑樘心明如镜,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有经天纬地之能,有澄清天下,睥睨万里之志,这正是自己所缺乏的,他肯定能开创一个不一样的大明。

他内心是嘉许的,自己这一辈子在边境受强敌蒙古小王子欺凌,小王子不时率领强悍的蒙古铁骑入侵,边民惨遭屠戮,自己日夜难安,淆然泪下,深感屈辱,可是一筹莫展。

在朝廷他自从生下来后,一直就没有出过深宫内院,天下之大,他没有巡狩过,他只要一有这个念头,就被大臣们劝谏,“陛下万乘之尊,不可轻动”

然后就是什么劳民伤财,军士会骚扰民间啊等等。

偌大的紫禁城成了自己的“囚禁地”,自己的脚步始终走不出深宫大院,只能看看奏折,每天批阅堆积如山的奏章,如果内阁一看自己的批阅不如他们的意,还会马上封驳,不执行。

权力实际上操持在内阁诸大臣手里。

现在自己的儿子要打破这一切,与文官集团肯定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不摆脱他们的制约的话,皇儿今后肯定会象朕一样,落下个大权旁落,诸事不自专的下场。

朕现在要预为布置,未雨绸缪,否则到时朕一旦龙驭上宾,皇儿身登上九五之尊,建极绥猷时,没有人可用,岂不成了孤家寡人?

能坐稳天下?能对外伸天讨,振国威吗?

首先得笼络住眼前的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他是文官之首啊。

弘治皇帝朱佑樘道:“爱卿,你是我大明的擎天柱啊,太子还要靠你等股肱之臣悉心教导,让他今后作一贤明君,才不负朕望。”

说到这里,弘治皇帝朱佑樘对侍立在一边的司礼监太监萧敬道:“朕现在赐李爱卿玉带织金衣一袭,红蟒衣一件,速去取。”

“诺!”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