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5 09:36:00

然后还有让他更吃惊的,弘治皇帝朱佑樘道:“李爱卿你辅导太子有功,竭力用命,朕现在封你为光禄大夫,勋柱国,并予以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妻诰命。

李东阳一惊,这等恩宠是前所未见的啊。

他双膝一软,“扑通”一下,跪叩于地,“臣谢陛下天恩,臣余生岂敢不尽力辅佐太子做一贤明之君?”

弘治皇帝朱佑樘颔道:“如此,朕就放心了。爱卿平身。”

“诺!”

李东阳恭恭敬敬地站了来,躬身而退,“臣告退。”

弘治皇帝朱佑樘来到了毓庆宫,他现在要亲自考察一下儿子的学问,而且还要看他是否能堪当重任,自己要趁自己还在世时,树立起他的威信。

毓庆宫的执戟佩刀卫士、太监、宫女一见皇上驾到,黑压压地跪倒了一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厚照见了马上跑了出来,“老爸!”

看到自己的儿子奔跑如风,知道无事。

弘治皇帝喜极而泣,一把将他搂在怀里,“我的儿,你没有事吧?”

“没有呢。儿臣早就让父皇看过,没有事呀,王者不死,有祖宗护佑,儿臣那会有事呢?”

“朕心里总是不安呢。”

“不要这样惦记儿臣。父皇一天到晚忧心国事,日理万机,还要记挂儿臣,儿臣心有不安。”

“皇儿懂事了。”弘治皇帝慨叹道。

弘治皇帝开始考问太子朱厚照的学问,一问之下,朱厚照对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及《资治通鉴》等等果然是倒背如流。

弘治皇帝心中暗暗惊喜交加,皇儿果然不同凡响啊,朕弗如也。

“父皇,你要兑现诺言吧?”

“知道,君无戏言。”说到这里,弘治皇帝对跟随自己身后的司礼监太监萧敬道:“马上传朕旨意将刘瑾从南京召回。”

“诺!”

司礼监太监萧敬躬身而退。

“皇儿,为父的现在身体愈来愈差,龙驭上宾是迟早的事,在朕去见列祖列宗之前,朕要你开始理政并树立个人威信,以便能顺利继位。”

“父皇,你要孩儿怎么做?”

弘治皇帝回答道:“第一步,每天随同朕按时上朝,观政;第二步,退朝后协助朕批阅奏章,理政。”

朱厚照想了想,一躬身到底,“父皇,儿臣认为此不是当务之急,儿臣这些学得再好也没有用。”

“为什么?”弘治皇帝诧异道。

“还有立皇帝存在啊,因为父皇的宽仁,朝政操持在他们手里,旨由他们出,没有他们同意,父皇圣旨出不了紫禁城。”

“什么立皇帝?”弘治皇帝莫名其妙。

“人言,弘治三阁老李东阳、刘健、谢迁就是立皇帝啊,可以与父皇抗衡,势均力敌,分庭抗礼啊。”

刘健时为少师兼太子太师,任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谢迁为少傅兼太子太傅,加上李东阳人称“弘治三阁老”。

三人中又以李东阳为核心。

时人有“李公谋略高超,刘公办事果断,谢公谈吐尤健。”之谓。

三人操持了整个大明权柄,他们声势显赫,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名震天下,中外瞩目。

在民间,弘治三阁老李东阳、刘健、谢迁有“立皇帝”之称。

弘治皇帝听了,宽仁一笑,“不能这么说,三阁老李东阳、刘健、谢迁他们都是当代大儒,士林领袖,德高望重,老成持重,朕依为长城,以天下事相烦。错了吗?”

“太祖为什么废丞相之位?不就是为了防止丞相揽权,尾大不掉吗?三阁老李东阳、刘健、谢迁虽然无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实。”朱厚照说道。

史载:明之丞相胡惟庸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其后欲犯上作乱,被诛九族。太祖废丞相之职,权分六部。

这样皇帝其实就兼任了丞相之职,天下大小事务都要管,皇帝又没有三头六臂,那里忙得过来?

这样内阁就应运而生。

明初,设立内阁之始,是为了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也就是说内阁此时不是权力机构。

大明太宗皇帝朱棣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日益加重,阁老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

全国上至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及将军提镇,下至普通布衣百姓大大小小的奏章,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批阅批红,再交到内阁阁老,内阁阁老认为皇帝的意见不对,可以行驶封驳权。

内阁可以否定皇帝的旨意,重新拟定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就是说内阁阁老权力极大,皇帝的意见不合已意,可以一票否决。

这样就仍然产生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弘治皇帝听了儿子的话道:“三阁老李东阳、刘健、谢迁公忠体国,他们三人不是胡惟庸之辈,更谈不上犯上作乱。”

“这个吗?他们自然不会,可是皇权受到掣肘,我即使能处理国政,权柄不操于手,又有何用?还不如?”

“还不如什么?”弘治皇帝急忙问道。

“儿臣还不如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做什么事?”

“到西北去,为父皇消除未来的隐患。”

“此话怎么讲?”弘治皇帝被打入闷葫芦里去了,不知儿子所云。

朱厚照的话石破天惊,“斩杀丑虏安化王朱寘鐇,为国除害。”

“安化王朱寘鐇是丑虏?”弘治皇帝惊愕不已。

“尤过之,国之大蠹。不,大明之叛逆,此人一直包藏祸心,有窥觊天下,夺取天下之野心,宜早除之。”

弘治皇帝惊异道:“此话从何说起?安化王朱寘鐇现在有异动了吗?”

在弘治皇帝心里,安化王朱寘鐇可是大大的忠臣啊,没有他挺身而出护太子,皇儿这一顿廷杖是要脱一层皮的。

不是他手下留情,皇儿能有现在活蹦乱跳的样儿?

朕为了奖赏他还为安化王朱寘鐇加拨了一护卫队,而且为他发亲王俸禄。亲王每年的俸禄是一万石,郡王为两千石,由此可见赏赐之厚。

第二十五章 隐患

然后还有让他更吃惊的,弘治皇帝朱佑樘道:“李爱卿你辅导太子有功,竭力用命,朕现在封你为光禄大夫,勋柱国,并予以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妻诰命。

李东阳一惊,这等恩宠是前所未见的啊。

他双膝一软,“扑通”一下,跪叩于地,“臣谢陛下天恩,臣余生岂敢不尽力辅佐太子做一贤明之君?”

弘治皇帝朱佑樘颔道:“如此,朕就放心了。爱卿平身。”

“诺!”

李东阳恭恭敬敬地站了来,躬身而退,“臣告退。”

弘治皇帝朱佑樘来到了毓庆宫,他现在要亲自考察一下儿子的学问,而且还要看他是否能堪当重任,自己要趁自己还在世时,树立起他的威信。

毓庆宫的执戟佩刀卫士、太监、宫女一见皇上驾到,黑压压地跪倒了一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厚照见了马上跑了出来,“老爸!”

看到自己的儿子奔跑如风,知道无事。

弘治皇帝喜极而泣,一把将他搂在怀里,“我的儿,你没有事吧?”

“没有呢。儿臣早就让父皇看过,没有事呀,王者不死,有祖宗护佑,儿臣那会有事呢?”

“朕心里总是不安呢。”

“不要这样惦记儿臣。父皇一天到晚忧心国事,日理万机,还要记挂儿臣,儿臣心有不安。”

“皇儿懂事了。”弘治皇帝慨叹道。

弘治皇帝开始考问太子朱厚照的学问,一问之下,朱厚照对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及《资治通鉴》等等果然是倒背如流。

弘治皇帝心中暗暗惊喜交加,皇儿果然不同凡响啊,朕弗如也。

“父皇,你要兑现诺言吧?”

“知道,君无戏言。”说到这里,弘治皇帝对跟随自己身后的司礼监太监萧敬道:“马上传朕旨意将刘瑾从南京召回。”

“诺!”

司礼监太监萧敬躬身而退。

“皇儿,为父的现在身体愈来愈差,龙驭上宾是迟早的事,在朕去见列祖列宗之前,朕要你开始理政并树立个人威信,以便能顺利继位。”

“父皇,你要孩儿怎么做?”

弘治皇帝回答道:“第一步,每天随同朕按时上朝,观政;第二步,退朝后协助朕批阅奏章,理政。”

朱厚照想了想,一躬身到底,“父皇,儿臣认为此不是当务之急,儿臣这些学得再好也没有用。”

“为什么?”弘治皇帝诧异道。

“还有立皇帝存在啊,因为父皇的宽仁,朝政操持在他们手里,旨由他们出,没有他们同意,父皇圣旨出不了紫禁城。”

“什么立皇帝?”弘治皇帝莫名其妙。

“人言,弘治三阁老李东阳、刘健、谢迁就是立皇帝啊,可以与父皇抗衡,势均力敌,分庭抗礼啊。”

刘健时为少师兼太子太师,任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谢迁为少傅兼太子太傅,加上李东阳人称“弘治三阁老”。

三人中又以李东阳为核心。

时人有“李公谋略高超,刘公办事果断,谢公谈吐尤健。”之谓。

三人操持了整个大明权柄,他们声势显赫,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名震天下,中外瞩目。

在民间,弘治三阁老李东阳、刘健、谢迁有“立皇帝”之称。

弘治皇帝听了,宽仁一笑,“不能这么说,三阁老李东阳、刘健、谢迁他们都是当代大儒,士林领袖,德高望重,老成持重,朕依为长城,以天下事相烦。错了吗?”

“太祖为什么废丞相之位?不就是为了防止丞相揽权,尾大不掉吗?三阁老李东阳、刘健、谢迁虽然无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实。”朱厚照说道。

史载:明之丞相胡惟庸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其后欲犯上作乱,被诛九族。太祖废丞相之职,权分六部。

这样皇帝其实就兼任了丞相之职,天下大小事务都要管,皇帝又没有三头六臂,那里忙得过来?

这样内阁就应运而生。

明初,设立内阁之始,是为了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也就是说内阁此时不是权力机构。

大明太宗皇帝朱棣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日益加重,阁老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

全国上至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及将军提镇,下至普通布衣百姓大大小小的奏章,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批阅批红,再交到内阁阁老,内阁阁老认为皇帝的意见不对,可以行驶封驳权。

内阁可以否定皇帝的旨意,重新拟定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就是说内阁阁老权力极大,皇帝的意见不合已意,可以一票否决。

这样就仍然产生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弘治皇帝听了儿子的话道:“三阁老李东阳、刘健、谢迁公忠体国,他们三人不是胡惟庸之辈,更谈不上犯上作乱。”

“这个吗?他们自然不会,可是皇权受到掣肘,我即使能处理国政,权柄不操于手,又有何用?还不如?”

“还不如什么?”弘治皇帝急忙问道。

“儿臣还不如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做什么事?”

“到西北去,为父皇消除未来的隐患。”

“此话怎么讲?”弘治皇帝被打入闷葫芦里去了,不知儿子所云。

朱厚照的话石破天惊,“斩杀丑虏安化王朱寘鐇,为国除害。”

“安化王朱寘鐇是丑虏?”弘治皇帝惊愕不已。

“尤过之,国之大蠹。不,大明之叛逆,此人一直包藏祸心,有窥觊天下,夺取天下之野心,宜早除之。”

弘治皇帝惊异道:“此话从何说起?安化王朱寘鐇现在有异动了吗?”

在弘治皇帝心里,安化王朱寘鐇可是大大的忠臣啊,没有他挺身而出护太子,皇儿这一顿廷杖是要脱一层皮的。

不是他手下留情,皇儿能有现在活蹦乱跳的样儿?

朕为了奖赏他还为安化王朱寘鐇加拨了一护卫队,而且为他发亲王俸禄。亲王每年的俸禄是一万石,郡王为两千石,由此可见赏赐之厚。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