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9 14:17:35

朱棣看向他道:“哦!那你倒是说说,你为啥赞成这件事?”

这一次,朱高燧倒是少有的懂事了一回:“爹!我觉得我回答您这个之前,还是先问问老大、老二和瞻基的意见吧!”

于是朱棣又转向他们三人:“你们仨的意见呢?”

太子道:“爹!儿臣反对迁都。虽然顺天是儿臣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儿臣也愿意生活在那里。”

“可是现在国库里没什么钱;您之前打阿鲁台,可是花了不少钱的。修《永乐大典》,也是花钱如流水。”

“现在又要迁都,这钱更是少不了花。国家实在是支撑不住啊!”

汉王道:“爹!我对这事是无所谓了。反正我都准备到袋鼠洲去开疆拓土了,您定都应天还是顺天,我都管不着。”

最后是朱瞻基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皇爷爷!孙儿觉得,这都城是应该迁到顺天去的。但现在国库的实际情况在那摆着;我觉得可以缓几年,等国库宽裕一些再迁。”

朱棣有些失望地叹了口气;他觉得太子和太孙都不能理解他。

至于汉王,汉王这事不关己的态度,倒是符合他现在的立场。

而朱高燧的支持,却是出乎他的意料。

现在自己这三个儿子中,太子属于文臣势力的代表,太孙自然也是跟随太子的。

而汉王则是武将和军功势力的代表,现在属于被压制的那一派。

而赵王朱高燧,原来是汉王的跟班;现在朱棣感觉他有倒向文臣势力的趋势。

反正刚才在朝堂上,他玩的那一手道德绑架的好戏,不但把朱棣架在了火上烤;那满殿的文臣,也都被他借着道德的名义彻底绑上了战车。

不过朱棣还是决定要好好问问朱高燧的看法,毕竟这个“时光神棍”,还是要重视的。

“老三啊!现在能说说你为什么支持迁都了吧?”

朱高燧:“首先是格局上的原因;定都南方,一向都是偏安之局;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爹您也应该知道,我中华历史上,一向都是由北统南的;甚少见到由南统北能成功的。”

“惟一的特例,也就是我皇爷爷北伐蒙元成功了。但是随后不久,建文不就是被咱们靖难成功了吗?这也算是由北统南了。”

“定都应天,是偏安一隅;但是如果定都顺天,那可是离北方草原相当近了。坐镇在那里,才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势。”

“而且!从地理上说,如果要彻底解决北方草原的心腹大患的话;打仗以顺天作为后勤基地,在后勤压力上可是比顺天要小得多。”

朱棣听完朱高燧支持的理由很兴奋。他是马上得天下的天子,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显触到了他的兴奋点。

他很高兴地道:“老三啊!既然你如此支持迁都,那不如朕把迁都顺天的事情交给你去办。你代朕提前去顺天经营造反怎么样?”

他满以为老三会一口答应,没想到朱高燧却直接泼了他一盆冷水:“爹!我不去。我没兴趣。”

朱棣又把眼睛瞪圆了:“你既然支持,怎么还不肯去?”

朱高燧:“因为懒啊!爹!再说了,我的脑疾还没好全呢,您忍心派一个病人去担这样的重任?我是支持迁都不假,但这不代表我就愿意自己去干这个累活。”

“而且!爹,这里最合适去办这件事的人选,可不是我;是你的好圣孙才对。”

朱高棣:“嗯?!你的意思是让瞻基去北方独当一面?这合适吗?”

朱高燧:“怎么不合适?瞻基以后也是注定要当上皇帝的人。现在去历练一下,最好不过。”

“因为您和大哥都在,就算是出了问题,也可以及时把控的住。”

“所以瞻基在独当一面的历练中,不怕出什么错;出错也有积累经验。”

“他现在出错,还能有人给他善后,也有人给他兜着;总比他以后自己当了皇帝,到时再出错强吧?”

这时,太子开口了:“爹!三弟!不行啊!国库真的支撑不住啊!”

朱高燧:“大哥!你也不用太在意钱的事。我现在是手头有活,比较忙。等忙完了手头上的事以后,我会抽出时间帮咱们大明敛敛财的。这对我来说,是小道而已。”

“而且迁都这个事吧,又不是说一天时间就要搬完;我们现在可以先让人过去做做准备工作,打个前站。这样花不了多少钱的。”

然后他又转向朱棣道:“爹!这事朝臣肯定是会反对的,意料之中。您没必要和他们硬刚,那样您就算是刚出肛裂了,估计也没什么好结果。”

“咱们就不能变通一下,用打着羊头卖狗肉办法把事办成了?反正你要的是把事做成的结果,又不是想和他们来个意气之争?”

听着朱高燧说话如此没溜,又是什么“肛裂”,又是什么“挂羊头卖狗肉”,朱棣又想抄起鞭子抽他了。

可是环顾四周,都没有发现自己特意准备好的鞭子;这才想起那鞭子是被太子收起来,不知道藏哪里去了。

无奈的朱棣,只好问道:“那你倒是说说看,用怎么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办法?”

朱高燧:“简单!您不是喜欢北伐蒙元吗?就用这个借口就行。您就对大臣们做出要又一次北伐的姿态,他们肯定反对的很厉害。”

“这个时候,您就退一步;表示体恤国库没钱,民生艰难;所以暂时先不北伐了。”

“但是当国库缓过来以后,还是要继续打的。而在这之前,您就借着筹措准备后勤的名义,常驻顺天不就成了?”

“再接下来,您就借口方便处理政务,把大臣们都叫到顺天去办公。这样就可以造成一个既成事实。”

“然后您不是让瞻基去给您到顺天造办吗?等到他把皇宫给您建好了,您到时顺势搬进顺天的皇宫去;然后再宣布迁都,朝臣们就算想再反对,也已经晚了。”

“您看!这样你全程都没有说迁都的事,最后不是还把事办成了?天下的事不是非要硬刚才能办成的。”

第29章 挂羊头卖狗肉

朱棣看向他道:“哦!那你倒是说说,你为啥赞成这件事?”

这一次,朱高燧倒是少有的懂事了一回:“爹!我觉得我回答您这个之前,还是先问问老大、老二和瞻基的意见吧!”

于是朱棣又转向他们三人:“你们仨的意见呢?”

太子道:“爹!儿臣反对迁都。虽然顺天是儿臣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儿臣也愿意生活在那里。”

“可是现在国库里没什么钱;您之前打阿鲁台,可是花了不少钱的。修《永乐大典》,也是花钱如流水。”

“现在又要迁都,这钱更是少不了花。国家实在是支撑不住啊!”

汉王道:“爹!我对这事是无所谓了。反正我都准备到袋鼠洲去开疆拓土了,您定都应天还是顺天,我都管不着。”

最后是朱瞻基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皇爷爷!孙儿觉得,这都城是应该迁到顺天去的。但现在国库的实际情况在那摆着;我觉得可以缓几年,等国库宽裕一些再迁。”

朱棣有些失望地叹了口气;他觉得太子和太孙都不能理解他。

至于汉王,汉王这事不关己的态度,倒是符合他现在的立场。

而朱高燧的支持,却是出乎他的意料。

现在自己这三个儿子中,太子属于文臣势力的代表,太孙自然也是跟随太子的。

而汉王则是武将和军功势力的代表,现在属于被压制的那一派。

而赵王朱高燧,原来是汉王的跟班;现在朱棣感觉他有倒向文臣势力的趋势。

反正刚才在朝堂上,他玩的那一手道德绑架的好戏,不但把朱棣架在了火上烤;那满殿的文臣,也都被他借着道德的名义彻底绑上了战车。

不过朱棣还是决定要好好问问朱高燧的看法,毕竟这个“时光神棍”,还是要重视的。

“老三啊!现在能说说你为什么支持迁都了吧?”

朱高燧:“首先是格局上的原因;定都南方,一向都是偏安之局;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爹您也应该知道,我中华历史上,一向都是由北统南的;甚少见到由南统北能成功的。”

“惟一的特例,也就是我皇爷爷北伐蒙元成功了。但是随后不久,建文不就是被咱们靖难成功了吗?这也算是由北统南了。”

“定都应天,是偏安一隅;但是如果定都顺天,那可是离北方草原相当近了。坐镇在那里,才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势。”

“而且!从地理上说,如果要彻底解决北方草原的心腹大患的话;打仗以顺天作为后勤基地,在后勤压力上可是比顺天要小得多。”

朱棣听完朱高燧支持的理由很兴奋。他是马上得天下的天子,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显触到了他的兴奋点。

他很高兴地道:“老三啊!既然你如此支持迁都,那不如朕把迁都顺天的事情交给你去办。你代朕提前去顺天经营造反怎么样?”

他满以为老三会一口答应,没想到朱高燧却直接泼了他一盆冷水:“爹!我不去。我没兴趣。”

朱棣又把眼睛瞪圆了:“你既然支持,怎么还不肯去?”

朱高燧:“因为懒啊!爹!再说了,我的脑疾还没好全呢,您忍心派一个病人去担这样的重任?我是支持迁都不假,但这不代表我就愿意自己去干这个累活。”

“而且!爹,这里最合适去办这件事的人选,可不是我;是你的好圣孙才对。”

朱高棣:“嗯?!你的意思是让瞻基去北方独当一面?这合适吗?”

朱高燧:“怎么不合适?瞻基以后也是注定要当上皇帝的人。现在去历练一下,最好不过。”

“因为您和大哥都在,就算是出了问题,也可以及时把控的住。”

“所以瞻基在独当一面的历练中,不怕出什么错;出错也有积累经验。”

“他现在出错,还能有人给他善后,也有人给他兜着;总比他以后自己当了皇帝,到时再出错强吧?”

这时,太子开口了:“爹!三弟!不行啊!国库真的支撑不住啊!”

朱高燧:“大哥!你也不用太在意钱的事。我现在是手头有活,比较忙。等忙完了手头上的事以后,我会抽出时间帮咱们大明敛敛财的。这对我来说,是小道而已。”

“而且迁都这个事吧,又不是说一天时间就要搬完;我们现在可以先让人过去做做准备工作,打个前站。这样花不了多少钱的。”

然后他又转向朱棣道:“爹!这事朝臣肯定是会反对的,意料之中。您没必要和他们硬刚,那样您就算是刚出肛裂了,估计也没什么好结果。”

“咱们就不能变通一下,用打着羊头卖狗肉办法把事办成了?反正你要的是把事做成的结果,又不是想和他们来个意气之争?”

听着朱高燧说话如此没溜,又是什么“肛裂”,又是什么“挂羊头卖狗肉”,朱棣又想抄起鞭子抽他了。

可是环顾四周,都没有发现自己特意准备好的鞭子;这才想起那鞭子是被太子收起来,不知道藏哪里去了。

无奈的朱棣,只好问道:“那你倒是说说看,用怎么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办法?”

朱高燧:“简单!您不是喜欢北伐蒙元吗?就用这个借口就行。您就对大臣们做出要又一次北伐的姿态,他们肯定反对的很厉害。”

“这个时候,您就退一步;表示体恤国库没钱,民生艰难;所以暂时先不北伐了。”

“但是当国库缓过来以后,还是要继续打的。而在这之前,您就借着筹措准备后勤的名义,常驻顺天不就成了?”

“再接下来,您就借口方便处理政务,把大臣们都叫到顺天去办公。这样就可以造成一个既成事实。”

“然后您不是让瞻基去给您到顺天造办吗?等到他把皇宫给您建好了,您到时顺势搬进顺天的皇宫去;然后再宣布迁都,朝臣们就算想再反对,也已经晚了。”

“您看!这样你全程都没有说迁都的事,最后不是还把事办成了?天下的事不是非要硬刚才能办成的。”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