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9 21:59:12

第二天,皇帝听说昨夜冷宫中起火之事后立即召见禁卫军首领刘阳,让其详细说明前因后果“特别是让仵作言明先皇后的具体死因”见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来,于是便放弃了这条线索。但是,灵帝根本不会相信宋皇后会无故自焚,因为宋皇后被打入冷宫已非一日两日,若是想自杀,岂能等到现在,必然是有人潜入冷宫杀害了宋皇后,然后将其毁尸灭迹。

刘宏冷静下来细细分析之后,觉得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此事乃是张让等人所为,为的是杀人灭口。自宋氏一案后,宋氏一族只剩皇后一人,而且诛杀了宋氏一门后,灵帝也有点后悔,并且开始有点怀疑此事,并派人暗查。没想到刚刚有了些眉目,就出现了冷宫失火“先皇后自焚”之事,看来可能是张让等人发现自己正在查访此事而提前动手,杀害了宋皇后。第二种可能便是刚刚成为皇后的何琳所为,只是灵帝苦于没有证据。所以细细分析起来,灵帝还是相信那两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不管是那种可能性刘宏已经没有安全感迫切需要有自己的军队,今日他们可以杀死先皇后,权利不受控制不是他堂堂东汉皇帝能接受的结果。

刘宏命人秘密搜查皇宫各处,结果最终当然是无功而返了,要么刺客已经逃出皇宫,要么被宫内之人藏了起来。从而使皇帝更加确信自己的那二种猜测,尤其是第二种猜测,但是即使如此,刘宏对张让等人也无可奈何,因为此事没有任何证据,一旦挑明张让等人必然会矢口否认,况且事情闹大了又会有损皇家威严。

刘宏也意识到了宦官势力的尾大不掉之势了,首先他们派自己的弟兄、姻亲、心腹和干儿子到富庶之地为官教唆他们贪污受贿,鱼肉百姓。自己则心安理得地与他们分肥共利,大饱私囊。但是唯一不能触碰的底线就是权利,也到了该杀猪的时候了。让宦官集团和外戚势力拼个两败俱伤,自己可以把刘飞扶持起来为协儿打下基础。

第二,他们假公济私,巧取豪夺。当时由于灵帝“多蓄私藏,收天下之珍”,各地都将其异宝奇珍源源不断地献给朝廷。张让乘机大收“道行费”,先于皇帝而得利。洛阳南宫被大火焚毁,灵帝诏令向各州郡征调建筑材料,以供修复工程之用。当大批贵重木料、石料等运抵京师后,张让示意负责验收的小宦官故意挑剔,迫使押送材料的地方官不得不折价贱卖。小宦官便以原价1/10的价格收购,随后转手以高价卖给朝廷。通过这种手段,张让又大获暴利。

第三,纳贿。《后汉书·张让传》上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有位名叫孟佗的人,是扶风一带有名的富豪。有一次,他带着厚礼进京见张让,却因为“宾客求谒让者,车恒数百千辆”,老是轮不到自己。他不愿排队求见,决定“走后门”。于是,不惜代价地交给了张让府上一个管事的监奴。监奴感到自己无功而多次受厚贿,遂生恻隐之心,问孟佗有何要求。孟佗答道:我只是希望您和您的部下向我拜一拜。数日后,孟佗又来张府,故意排在求谒者队伍的最后面。那监奴一见,连忙带领着手下人穿过人群,迎拜于道,并与孟佗共车入门。众多的求谒者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无不猜测孟佗与张让关系异常。从此,好多人开始贿赂起孟佗来。而孟佗每收到珍贵之物,则及时转赠给张让。张让大喜,不久便安排孟佗为凉州刺史。

第四,索贿。张让并不以坐收贿礼为满足,一有机会,还变着法儿去索贿。如皇帝颁发任官诏书时,他便派遣心腹之人以“中使”的名义向任官者索取贿礼,即使朝廷重臣也躲不了他的敲诈。左中郎将皇甫嵩,因军功被封槐里侯并迁官左车骑将军时,张让向他索贿不成,遂造谣诬蔑,终于将皇甫嵩罢官削封。

此次焚毁冷宫也成了以后清算张让的罪名之一了,也算无心插柳柳成荫,也可以算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刘宏喜欢金钱供自己挥霍,但是他更在乎权利传给子孙后代,谁碰触到这根红线就必须灭亡,这时候刘宏已经决定要削弱宦官集团和外戚势力了,这也算是此次夜闯皇宫的意外收获吧!

这个时候东汉这艘大船该何去何从刘宏真的迷茫了,两次党锢之祸得罪了士人集团,本来是想让士人集团让出一些利益给大汉续命,但是士人集团头铁竟然挑战皇权最后无奈只能扶持起来宦官集团与之对抗,然而宦官集团没有政治眼光和政治手段,只有敛财手段也只是饮鸩止渴,现在宦官集团已经完全掌控了皇宫,连堂堂的先皇后都死的不明不白。如果谋害自己扶持幼帝与外戚合作呢?更有甚者宦官集团已经有与士人集团合流的迹象,放眼天下唯一能够利用的只有宗室子弟了。东汉由来已久的打压宗室子弟终于有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出现了,至于能不能把握住就看宗室子弟的政治敏感度了。

政治就是平衡之道,相互制衡皇权才能更好的体现。但是现在急需解决的是自己的安全问题,不然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刘宏现在没有考虑士人集团是因为时机还没有到来,只要宦官集团和外戚势力进行争斗后,士人集团一定会被代入进来(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士人集团遇到大是损失时自己就可以解除党锢之祸,也能让读书人给自己写一个比较光彩的身前身后名。同时也是让士人集团知道不仅仅有他们,自己还有宗室子弟这一股势力可以用,刘宏的帝王心术也是炉火纯青,可惜从来没有考虑过天下供养他们的百姓的生死,这就是封建王朝的真正写照。

皇权、相权、外戚、宗室、宦官几股势力之间的争斗,士人集团掌握舆论之权,皇帝掌握着生杀大权,皇帝软弱的时会启用后三股势力进行制衡,特权阶级才是封建社会的核心和症结。

第94章 冷宫大火皇帝忧心忡忡

第二天,皇帝听说昨夜冷宫中起火之事后立即召见禁卫军首领刘阳,让其详细说明前因后果“特别是让仵作言明先皇后的具体死因”见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来,于是便放弃了这条线索。但是,灵帝根本不会相信宋皇后会无故自焚,因为宋皇后被打入冷宫已非一日两日,若是想自杀,岂能等到现在,必然是有人潜入冷宫杀害了宋皇后,然后将其毁尸灭迹。

刘宏冷静下来细细分析之后,觉得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此事乃是张让等人所为,为的是杀人灭口。自宋氏一案后,宋氏一族只剩皇后一人,而且诛杀了宋氏一门后,灵帝也有点后悔,并且开始有点怀疑此事,并派人暗查。没想到刚刚有了些眉目,就出现了冷宫失火“先皇后自焚”之事,看来可能是张让等人发现自己正在查访此事而提前动手,杀害了宋皇后。第二种可能便是刚刚成为皇后的何琳所为,只是灵帝苦于没有证据。所以细细分析起来,灵帝还是相信那两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不管是那种可能性刘宏已经没有安全感迫切需要有自己的军队,今日他们可以杀死先皇后,权利不受控制不是他堂堂东汉皇帝能接受的结果。

刘宏命人秘密搜查皇宫各处,结果最终当然是无功而返了,要么刺客已经逃出皇宫,要么被宫内之人藏了起来。从而使皇帝更加确信自己的那二种猜测,尤其是第二种猜测,但是即使如此,刘宏对张让等人也无可奈何,因为此事没有任何证据,一旦挑明张让等人必然会矢口否认,况且事情闹大了又会有损皇家威严。

刘宏也意识到了宦官势力的尾大不掉之势了,首先他们派自己的弟兄、姻亲、心腹和干儿子到富庶之地为官教唆他们贪污受贿,鱼肉百姓。自己则心安理得地与他们分肥共利,大饱私囊。但是唯一不能触碰的底线就是权利,也到了该杀猪的时候了。让宦官集团和外戚势力拼个两败俱伤,自己可以把刘飞扶持起来为协儿打下基础。

第二,他们假公济私,巧取豪夺。当时由于灵帝“多蓄私藏,收天下之珍”,各地都将其异宝奇珍源源不断地献给朝廷。张让乘机大收“道行费”,先于皇帝而得利。洛阳南宫被大火焚毁,灵帝诏令向各州郡征调建筑材料,以供修复工程之用。当大批贵重木料、石料等运抵京师后,张让示意负责验收的小宦官故意挑剔,迫使押送材料的地方官不得不折价贱卖。小宦官便以原价1/10的价格收购,随后转手以高价卖给朝廷。通过这种手段,张让又大获暴利。

第三,纳贿。《后汉书·张让传》上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有位名叫孟佗的人,是扶风一带有名的富豪。有一次,他带着厚礼进京见张让,却因为“宾客求谒让者,车恒数百千辆”,老是轮不到自己。他不愿排队求见,决定“走后门”。于是,不惜代价地交给了张让府上一个管事的监奴。监奴感到自己无功而多次受厚贿,遂生恻隐之心,问孟佗有何要求。孟佗答道:我只是希望您和您的部下向我拜一拜。数日后,孟佗又来张府,故意排在求谒者队伍的最后面。那监奴一见,连忙带领着手下人穿过人群,迎拜于道,并与孟佗共车入门。众多的求谒者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无不猜测孟佗与张让关系异常。从此,好多人开始贿赂起孟佗来。而孟佗每收到珍贵之物,则及时转赠给张让。张让大喜,不久便安排孟佗为凉州刺史。

第四,索贿。张让并不以坐收贿礼为满足,一有机会,还变着法儿去索贿。如皇帝颁发任官诏书时,他便派遣心腹之人以“中使”的名义向任官者索取贿礼,即使朝廷重臣也躲不了他的敲诈。左中郎将皇甫嵩,因军功被封槐里侯并迁官左车骑将军时,张让向他索贿不成,遂造谣诬蔑,终于将皇甫嵩罢官削封。

此次焚毁冷宫也成了以后清算张让的罪名之一了,也算无心插柳柳成荫,也可以算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刘宏喜欢金钱供自己挥霍,但是他更在乎权利传给子孙后代,谁碰触到这根红线就必须灭亡,这时候刘宏已经决定要削弱宦官集团和外戚势力了,这也算是此次夜闯皇宫的意外收获吧!

这个时候东汉这艘大船该何去何从刘宏真的迷茫了,两次党锢之祸得罪了士人集团,本来是想让士人集团让出一些利益给大汉续命,但是士人集团头铁竟然挑战皇权最后无奈只能扶持起来宦官集团与之对抗,然而宦官集团没有政治眼光和政治手段,只有敛财手段也只是饮鸩止渴,现在宦官集团已经完全掌控了皇宫,连堂堂的先皇后都死的不明不白。如果谋害自己扶持幼帝与外戚合作呢?更有甚者宦官集团已经有与士人集团合流的迹象,放眼天下唯一能够利用的只有宗室子弟了。东汉由来已久的打压宗室子弟终于有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出现了,至于能不能把握住就看宗室子弟的政治敏感度了。

政治就是平衡之道,相互制衡皇权才能更好的体现。但是现在急需解决的是自己的安全问题,不然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刘宏现在没有考虑士人集团是因为时机还没有到来,只要宦官集团和外戚势力进行争斗后,士人集团一定会被代入进来(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士人集团遇到大是损失时自己就可以解除党锢之祸,也能让读书人给自己写一个比较光彩的身前身后名。同时也是让士人集团知道不仅仅有他们,自己还有宗室子弟这一股势力可以用,刘宏的帝王心术也是炉火纯青,可惜从来没有考虑过天下供养他们的百姓的生死,这就是封建王朝的真正写照。

皇权、相权、外戚、宗室、宦官几股势力之间的争斗,士人集团掌握舆论之权,皇帝掌握着生杀大权,皇帝软弱的时会启用后三股势力进行制衡,特权阶级才是封建社会的核心和症结。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