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9 20:32:46

青龙镇,背后依靠着一座燕子山,连绵几个小山头,要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青龙镇则是有些憋屈的慌,向南至少还有几百地才能到海边,打渔是极难维持生计的,毕竟有点远,而靠着几座小山头,也是相当的贫瘠,资源上比较匮乏。

第二天上午,当我们站在青龙镇的跟前时,便是看到一派奇异的景象,所谓奇异,乃是穷家很明显是穷家,而富庶的人家,则是很明显的富庶人家,只需看一下高门大宅,以及那些土坯茅草房,便可轻易的分辨了。

这个镇子,总体看起来,穷家很多,富庶的人家不多,不过沿着街道走,还是有着两三排的高门大户,加起来,青龙镇约莫有千户人家,算是比较集中。

外面则是耕地,山四周也尽是被开垦的荒地,估摸着家家户户都应该种了几十亩地吧,一年到头,应该还是能分到不少余粮的。

青龙镇的水还是很讨喜的,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悠悠达达地穿过了青龙镇,小河两岸是石头砌的围栏,大路上也是石铺路,看起来非常的干净整洁,走进镇子,看着一颗颗茂盛的大树,以及飘香的饭铺茶楼,嫣然是一派古色古香的小镇子。

张昱堂没有打算直接前往清隆道人家,而是打听了一户叫周桐福的人家。

“周桐福是我老丈人,我老丈母娘死后,就他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除了铭顺妈,另外还有两个儿子,这次我们来到青龙镇,应该去看望一下我老丈人,这么多年没来了,得向老人家磕个头赔个不是。”

说起陈年旧事,张昱堂显得格外的冷静,语气很是平淡,不过他的表现却非如此。

什么干果水果,买了一堆,我和博弈几乎都拿不下了,另外他还买一袋小麦面,这个送礼,可是好礼,也显得实在。

但当我们来到周家的门前时,却发现院子早就塌了,房子也被两边两家邻居的房子挤得没了个着落,至于里面的人,自然也没了。

“你们这是找谁啊?”

一个端着稀饭碗还在喝稀饭的老头儿缓步走到我们跟前,诧异地询问。

“你是……你是二庄叔?呵呵!”

张昱堂看着老头儿,一眼便认出了此人,呵呵笑道:“二庄叔,还没看出来吧?那我跟你说说当年在这老周家抢闺女的张昱堂,你应该就知道了,那会儿还是你帮衬着我把人带走的呢,想起来了么?”

“啊呀!你是……你是张昱堂?北边儿老远的那个什么地方来的,非要娶老周家的闺女,当年那可是闹得沸沸扬扬啊……我当然记得,虽然过了二十年,二十年得有了吧?呵呵,我一看就是你小子,咋了这是?”

老头儿惊讶地上下打量着张昱堂,随后差点把稀饭碗摔了,兴奋地拉着张昱堂的手臂,说:“来来,先到咱家坐坐!”

“呵呵!难得二庄叔还记得我,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没敢再来,就怕我老丈人生气,这不,这次来到青龙镇,啥也没干,就想跑来看看,对了,二庄叔,我老丈人家这是咋的了?人都哪去了啊?”

张昱堂激动地笑了起来,并从兜里掏出一包褶皱的香烟盒子,从里面揪出一根烟,递给老头儿,老头儿慌忙接住,放下稀饭碗,把烟点上,美美地抽了一口。

“我说昱堂啊,你真的不知道你老丈人的事儿啊?”

老头儿抽了两口烟,似乎从未抽过这么好的烟,说起话也带着笑容,接住说道:“你老丈人五年前就跟着老大儿子搬走了,据说在省城开大馆子赚钱呢,享清福喽,这个家,哪里还有人啊!”

“哦……”

张昱堂想了想,有些失望地点了点头,转而又问:“二庄叔,那您知不知道我老丈人现在的地址?我有空去看看他老人家。”

“那我就不知道了,省城那么大的地儿,咱也没去过,他就是给我一个地址我也找不到,索性连地址也没要,还不如他啥时候清醒过来,就想回到咱们青龙镇转转看看呢,兴许还能见上一面,呵呵!”

“清醒?啥意思?”

“哦,你老丈人七八年前得了一场大病,脑子不好使了,吃饭还得人喂,不过身体好着呢,在家那会儿,整天出去溜达,老大儿子说他虽然脑子不好使,但还是隔三差五的想起从前的事儿,尤其是你当年闹腾的那会儿,说是再见到你小子非打死你不可,就那么一个闺女,被你拐跑了,说是那么说,其实大伙儿都明白,想让你们一家子回来看看,人老啦,就想图个热闹不是?”

老头儿敲了敲烟灰,语重心长地说道。

“嗯,都是我的错,这么多年都不敢回来,那我回头去省城看看我老丈人,对了,二庄叔,既然我老丈人一家子都搬去省城了,那这一袋子面粉就放你家吃吧,就当是感谢当年您老帮我的忙了。”

张昱堂的眼眶微微泛红,挥袖擦拭了一下眼角,微笑着将面粉放下,递给二庄叔。

“啊呀这怎么行啊,这一袋面粉可是值十几块钱的吧,咱不能要……”

“二庄叔就收下吧,那么远的路,我总不能再扛回去不是?对了,我们还有别的事,就不去你家坐了,有机会我再来看望二庄叔!”

张昱堂和老头儿寒暄了一会儿,硬是把面粉推给了老头儿,转身带着我和博弈就走。

过了几条街,张昱堂还是闷闷不乐,我不禁追上他,说:“大伯,如果你的心情实在不好,咱们就晚一点再去清隆道人的家。”

“我没事,还是现在去吧,这会儿正赶上晌午,去了还能混一顿午饭吃呢,呵呵!”

张昱堂轻松地笑了笑。

“咦?张队,你看这街上的人,来来往往,也没见着买什么东西,大多手里都拎着一包包草药,敢情这是拿药当饭吃啊?”

博弈从别处收回目光,诧异地说。

“什么拿药当饭吃,那些人一看就是面色苍白,像是得了病,抓药很正常,我记得这青龙镇有两个土郎中,那手头准的很,在方圆一带都很有名气,也不知道现在死了没有,嗯,正巧礼物没送出去,那几兜干果水果就带着去吕士钊家吧。”

张昱堂一说起家长里短的就唠叨个没完没了,但很快,他指着前面的背街,说:“前面一直往东走,在青龙镇最东边,挨着河,就是吕士钊家了,他家很容易找。”

“大伯,那东边一大排的高门大宅,那房子,个顶个的气派,难道那就是清隆道人的家?”

我指着一排青瓦大房子,青石砖,房顶更是雕梁画栋,让人不禁觉得是在逛省城,以及大门前的两个大红灯笼,不是一般的大户人家,谁也不敢这么铺张的。

“没这么厉害吧?当年他家虽然有点儿,但也不至于这么有钱,不过他这些年广收门徒,以一身道法济世为怀,兴许家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做大的,也无可厚非,呵呵!”

张昱堂镇定地笑道。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这家大门前,只见两盏大红灯笼的中间,还挂着一面牌匾,上书“吕士仙门”。

“好大的口气,居然自称仙门,这岂不是自称一派了吗?”

我嗤之以鼻地说。

“宗一不要乱说,咱们这次是有事求人家,万万不能得罪人家,进去后听我说就是,你们不要胡乱插嘴,这种大户人家,最讲究礼数。”

张昱堂小声斥责了我一句,转而告诫我和博弈两句,便走上前,抓起门上的铜环,轻轻叩了叩。

所谓叩门,也是有讲究的,要屈五指而叩,乃是尊重人家,也是古礼,如果是张开大手啪啪的拍门,那就是失礼了。

“吱呀……”

很快,大门被打开一条缝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年人,上下打量我们一眼,说:“你们干啥的?如果是找清隆道长管事儿的治病的,走后门吧,这前门是留给道门的高真以及贵客走的。”

“呵呵!我叫张昱堂,和吕士钊先生是故交,不知老人家怎么称呼?”

张昱堂客气地问。

“和我们先生是故交?那我给先生看门看了十来年,怎么都没见过你啊?呵呵,经常有人来自称和我们家先生是故交,还不都是想攀亲带故,我说你们几个衣着普通,想来也不是什么大人物,还是外甥打灯笼吧……”

看门的老头儿说到最后,不屑地指了指门上的大红灯笼,呵呵笑着要关门,却被博弈一把堵住。

“什么是外甥打灯笼?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年代,早几十年前就大解放了,谁还敢招仆人看门啊?!”

博弈气呼呼地责问。

“啊呀!你算哪根葱哪根蒜?也敢教训我?外甥打灯笼这么个俗语你都不知道,还扯什么文化人儿,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走后门去,还有,我不是先生家的什么仆人,十年多前要饭要到了这青龙镇,我们家先生好心收留,所以帮衬着看个门,什么年代我比你清楚!”

老头儿更加没好气地指责了博弈一番,随即“砰”的一声把大门关上了。

第四十五章 走后门

青龙镇,背后依靠着一座燕子山,连绵几个小山头,要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青龙镇则是有些憋屈的慌,向南至少还有几百地才能到海边,打渔是极难维持生计的,毕竟有点远,而靠着几座小山头,也是相当的贫瘠,资源上比较匮乏。

第二天上午,当我们站在青龙镇的跟前时,便是看到一派奇异的景象,所谓奇异,乃是穷家很明显是穷家,而富庶的人家,则是很明显的富庶人家,只需看一下高门大宅,以及那些土坯茅草房,便可轻易的分辨了。

这个镇子,总体看起来,穷家很多,富庶的人家不多,不过沿着街道走,还是有着两三排的高门大户,加起来,青龙镇约莫有千户人家,算是比较集中。

外面则是耕地,山四周也尽是被开垦的荒地,估摸着家家户户都应该种了几十亩地吧,一年到头,应该还是能分到不少余粮的。

青龙镇的水还是很讨喜的,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悠悠达达地穿过了青龙镇,小河两岸是石头砌的围栏,大路上也是石铺路,看起来非常的干净整洁,走进镇子,看着一颗颗茂盛的大树,以及飘香的饭铺茶楼,嫣然是一派古色古香的小镇子。

张昱堂没有打算直接前往清隆道人家,而是打听了一户叫周桐福的人家。

“周桐福是我老丈人,我老丈母娘死后,就他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除了铭顺妈,另外还有两个儿子,这次我们来到青龙镇,应该去看望一下我老丈人,这么多年没来了,得向老人家磕个头赔个不是。”

说起陈年旧事,张昱堂显得格外的冷静,语气很是平淡,不过他的表现却非如此。

什么干果水果,买了一堆,我和博弈几乎都拿不下了,另外他还买一袋小麦面,这个送礼,可是好礼,也显得实在。

但当我们来到周家的门前时,却发现院子早就塌了,房子也被两边两家邻居的房子挤得没了个着落,至于里面的人,自然也没了。

“你们这是找谁啊?”

一个端着稀饭碗还在喝稀饭的老头儿缓步走到我们跟前,诧异地询问。

“你是……你是二庄叔?呵呵!”

张昱堂看着老头儿,一眼便认出了此人,呵呵笑道:“二庄叔,还没看出来吧?那我跟你说说当年在这老周家抢闺女的张昱堂,你应该就知道了,那会儿还是你帮衬着我把人带走的呢,想起来了么?”

“啊呀!你是……你是张昱堂?北边儿老远的那个什么地方来的,非要娶老周家的闺女,当年那可是闹得沸沸扬扬啊……我当然记得,虽然过了二十年,二十年得有了吧?呵呵,我一看就是你小子,咋了这是?”

老头儿惊讶地上下打量着张昱堂,随后差点把稀饭碗摔了,兴奋地拉着张昱堂的手臂,说:“来来,先到咱家坐坐!”

“呵呵!难得二庄叔还记得我,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没敢再来,就怕我老丈人生气,这不,这次来到青龙镇,啥也没干,就想跑来看看,对了,二庄叔,我老丈人家这是咋的了?人都哪去了啊?”

张昱堂激动地笑了起来,并从兜里掏出一包褶皱的香烟盒子,从里面揪出一根烟,递给老头儿,老头儿慌忙接住,放下稀饭碗,把烟点上,美美地抽了一口。

“我说昱堂啊,你真的不知道你老丈人的事儿啊?”

老头儿抽了两口烟,似乎从未抽过这么好的烟,说起话也带着笑容,接住说道:“你老丈人五年前就跟着老大儿子搬走了,据说在省城开大馆子赚钱呢,享清福喽,这个家,哪里还有人啊!”

“哦……”

张昱堂想了想,有些失望地点了点头,转而又问:“二庄叔,那您知不知道我老丈人现在的地址?我有空去看看他老人家。”

“那我就不知道了,省城那么大的地儿,咱也没去过,他就是给我一个地址我也找不到,索性连地址也没要,还不如他啥时候清醒过来,就想回到咱们青龙镇转转看看呢,兴许还能见上一面,呵呵!”

“清醒?啥意思?”

“哦,你老丈人七八年前得了一场大病,脑子不好使了,吃饭还得人喂,不过身体好着呢,在家那会儿,整天出去溜达,老大儿子说他虽然脑子不好使,但还是隔三差五的想起从前的事儿,尤其是你当年闹腾的那会儿,说是再见到你小子非打死你不可,就那么一个闺女,被你拐跑了,说是那么说,其实大伙儿都明白,想让你们一家子回来看看,人老啦,就想图个热闹不是?”

老头儿敲了敲烟灰,语重心长地说道。

“嗯,都是我的错,这么多年都不敢回来,那我回头去省城看看我老丈人,对了,二庄叔,既然我老丈人一家子都搬去省城了,那这一袋子面粉就放你家吃吧,就当是感谢当年您老帮我的忙了。”

张昱堂的眼眶微微泛红,挥袖擦拭了一下眼角,微笑着将面粉放下,递给二庄叔。

“啊呀这怎么行啊,这一袋面粉可是值十几块钱的吧,咱不能要……”

“二庄叔就收下吧,那么远的路,我总不能再扛回去不是?对了,我们还有别的事,就不去你家坐了,有机会我再来看望二庄叔!”

张昱堂和老头儿寒暄了一会儿,硬是把面粉推给了老头儿,转身带着我和博弈就走。

过了几条街,张昱堂还是闷闷不乐,我不禁追上他,说:“大伯,如果你的心情实在不好,咱们就晚一点再去清隆道人的家。”

“我没事,还是现在去吧,这会儿正赶上晌午,去了还能混一顿午饭吃呢,呵呵!”

张昱堂轻松地笑了笑。

“咦?张队,你看这街上的人,来来往往,也没见着买什么东西,大多手里都拎着一包包草药,敢情这是拿药当饭吃啊?”

博弈从别处收回目光,诧异地说。

“什么拿药当饭吃,那些人一看就是面色苍白,像是得了病,抓药很正常,我记得这青龙镇有两个土郎中,那手头准的很,在方圆一带都很有名气,也不知道现在死了没有,嗯,正巧礼物没送出去,那几兜干果水果就带着去吕士钊家吧。”

张昱堂一说起家长里短的就唠叨个没完没了,但很快,他指着前面的背街,说:“前面一直往东走,在青龙镇最东边,挨着河,就是吕士钊家了,他家很容易找。”

“大伯,那东边一大排的高门大宅,那房子,个顶个的气派,难道那就是清隆道人的家?”

我指着一排青瓦大房子,青石砖,房顶更是雕梁画栋,让人不禁觉得是在逛省城,以及大门前的两个大红灯笼,不是一般的大户人家,谁也不敢这么铺张的。

“没这么厉害吧?当年他家虽然有点儿,但也不至于这么有钱,不过他这些年广收门徒,以一身道法济世为怀,兴许家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做大的,也无可厚非,呵呵!”

张昱堂镇定地笑道。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这家大门前,只见两盏大红灯笼的中间,还挂着一面牌匾,上书“吕士仙门”。

“好大的口气,居然自称仙门,这岂不是自称一派了吗?”

我嗤之以鼻地说。

“宗一不要乱说,咱们这次是有事求人家,万万不能得罪人家,进去后听我说就是,你们不要胡乱插嘴,这种大户人家,最讲究礼数。”

张昱堂小声斥责了我一句,转而告诫我和博弈两句,便走上前,抓起门上的铜环,轻轻叩了叩。

所谓叩门,也是有讲究的,要屈五指而叩,乃是尊重人家,也是古礼,如果是张开大手啪啪的拍门,那就是失礼了。

“吱呀……”

很快,大门被打开一条缝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年人,上下打量我们一眼,说:“你们干啥的?如果是找清隆道长管事儿的治病的,走后门吧,这前门是留给道门的高真以及贵客走的。”

“呵呵!我叫张昱堂,和吕士钊先生是故交,不知老人家怎么称呼?”

张昱堂客气地问。

“和我们先生是故交?那我给先生看门看了十来年,怎么都没见过你啊?呵呵,经常有人来自称和我们家先生是故交,还不都是想攀亲带故,我说你们几个衣着普通,想来也不是什么大人物,还是外甥打灯笼吧……”

看门的老头儿说到最后,不屑地指了指门上的大红灯笼,呵呵笑着要关门,却被博弈一把堵住。

“什么是外甥打灯笼?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年代,早几十年前就大解放了,谁还敢招仆人看门啊?!”

博弈气呼呼地责问。

“啊呀!你算哪根葱哪根蒜?也敢教训我?外甥打灯笼这么个俗语你都不知道,还扯什么文化人儿,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走后门去,还有,我不是先生家的什么仆人,十年多前要饭要到了这青龙镇,我们家先生好心收留,所以帮衬着看个门,什么年代我比你清楚!”

老头儿更加没好气地指责了博弈一番,随即“砰”的一声把大门关上了。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