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7 14:40:00

沈慕白的马车上还有一部分财物,是当初他让母亲攒来翻盘之用的,虽然没有沈老爷子准备的财物那么多,但对于他的计划,却是足够用了。

沈慕白一行最终到达石门驿的桂花村,买了一处民居住下,这种乡下地方房价并没多少钱,与后世自然无法比。

桂花村顾名思义以桂花闻名,沈慕白果然见到大运河沿途有不少桂花树。

沈慕白好奇心起,将系统提供的搜索功能给调了出来。虽然他之前想过再不与系统发生关系,也不想和沈家发生关系,但路遇沈重秋又让他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如果两种可能都摆在眼前让他选的话,那干嘛不都试试呢?似乎自主创业和重振沈家之间并不相驳,可以同时进行。

商人不可义气用事,自然以利为先。他这么安慰自己。

在搜索的资料显示,石门本为春秋时吴越争霸的古战场,自唐时设立了石门驿。而桂花村自来有种植桂花的传统,史料显示桂花村一名的由来与乾隆下江南有关。

话说乾隆一下江南之时,顺着大运河南下,途经石门驿附近,见一处河岸桂花成林,桂香扑鼻,不由下命停船。于是嗅着桂香,饮着桂花酒,怡然自得,御笔亲封此村为桂花村,以后数次下江南都必在此处停留。

或许是巧合,此村在之前也叫桂花村,却与乾隆之想不谋而合,但因皇帝之名太大,但假托为乾隆所册封的。

沈慕白有意在此建一作坊,除了因为此处临近大运河,交通便利,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在乡下劳工便宜,甚至有时候根本都没薪水可言,管饭就行。

创业之初用钱的地方太多,母亲攒下的那点财物,如果不计划着花销,很快便会花尽,所以能省则省。

对于创业要做什么,沈慕白早有计划,但此时丝绸原料尚未到达,他也不急着做出大动作。

第二天一早,沈慕白便在当地找了一个厨子,别的事可以缓缓,这吃饭问题可是等不得的。

厨子一到位,他又在乡间招了一个落第老秀才,让其担任文书一职,然后开始着手招募工人的工作。

商朝相当于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趋成熟,乡间确有不少读书人。商朝以商立国,以文治国,反而武人地位不高。像这种多年不仕的老秀才,民间倒是有很多,虽然读书人向来傲气,自诩“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给商人打工的事是多数不肯做的。但上了年纪的,自知功名无望,为了养家也就屈尊了。

这种老秀才学问不大,人又迂腐,好在见多识广,既知道阳春白雪,也了解下里巴人,眼界比一般乡下人强了许多。问起一些乡间俗事,虽之乎则矣半天,便终是能说出些实际内容。

招募工人的事,沈慕白将其分成报名和面试两步,报名时,便用老秀才进行人员登记。这老秀才叫朱逢春,在桂花村中有些名声,见他亲自给人录入姓名,报名的人都郑重起来,临走之时还不忘给他作上一揖。

沈慕白在旁静静地观察着,见有些比较机灵、不怯场的年轻后生,便让人给拦下来,告诉对方明天再来进行第二轮的面试。而没有被拦下的,则回去等候入取通知。

来面试的后生中,沈慕白也只是和对方做了些闲聊,并没涉及到丝绸内容。大多人都能对答自如,于是沈慕白给他们安排下一个任务,声称做得好的便会留用。

任务内容有些古怪,要求回去对身边人做试卷问答。当然这些人多不识字,只让他们把要问的问题记在心里便可。其实这是沈慕白让这些机灵的后生给他做一项免费的市场调查,乡下人实在,为了能在家门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自然会按要求卖力去做。

问题倒是不多,一问身边的普通百姓,想穿丝绸衣服吗?二问,如果可以买得起,最高能接受什么价格?三问,对丝绸服装的质量有什么要求?四问,对丝绸服装有些瑕疵,但价格却低一些,能不能接受?

这些后生记忆力都不错,马上表示都记下来了。

沈慕白又告知对方,问答对象不限于本村,周边其他村子的都可以问。但这些人相互之间的调查对象不可重叠。十天后大家将汇总的问题一起报给他,但必须人物、地点、时间、问答内容全部交代清楚才可以。

沈慕白因势利导的这次市场调研,对他下一步的创业计划非常重要了,调查结果出炉,后面工作的精准定位也就有谱了。

在十日的等待时间中,沈重秋派人送来了两批柞蚕丝丝绸,看着料子比桑蚕丝绸厚重了许多,倒是适合下层人士穿戴。但颜色却多没洗净,仿佛色块一样,花花绿绿的。

沈慕白虽然招募工作的手笔似乎很大,但并没宣布录用名单,所以眼下跟在身边的人倒是没有几个,所以吃饭还能供得起。

但这些人除了老秀才朱逢春之外,其他也不能闲着,全都要忙碌起来。他命人将运来的丝绸撕起一条条的样品,让这些人拿来各种白色的溶液浸泡,看哪种东西漂白的效果最好。

此时的丝绸已经在沈家经过了初步洗白,其实大部分杂色都已经洗去,现在绸布上所剩余的残余色块并不是很重,所以有轻微漂白效果便能满足要求。

三天后发现,用米汤浸泡的丝绸却是效果最好的,倒不是洗得最净,只是对绸料伤害最小。

有了这个成果,沈慕白心里踏实了许多,他要做的平民丝绸品牌的计划算是可以实施了。

这一创业计划在他心中盘算了很久,不论最终柞蚕丝能否被洗白,他都有应对之法。丝绸能洗白的便洗白,不能洗白便染色,当染上一层深色系的色料后,那些细微的色块也便全消失了。

乡下的事处理得差不多了,城里的事也便要提上日程了。

沈慕白现在的财力,只能花小钱办大事。一进崇德城,他便找了酒楼、饭庄附近的说书人,让他们在讲故事时,加入平民丝绸的植入广告。

这些所谓的广告语不伦不类的,那些说书人自然是不肯,于是沈慕白便讲了个故事给他们。

正是后世流传甚广的《西游记》,此时民间虽然也有零散的西游取经故事,但与明代集大成的《西游记》却是无法比拟的。

沈慕白也不强求这些人一定要马上同意给他做宣传,只对这些说书人说道:“各位不妨将我刚才讲过的十万天兵抓妖猴的故事好好琢磨琢磨,如果讲出来受欢迎,再来找我听下面的故事。”

说书人所传的本子,都是经过历代说书人口口相传,精炼提取过的,所以社会上的故事虽多,但出现一个经久传世的本子却不容易。而《西游记》可是精锤细炼了千年时间,对于说书人杀伤力不言而喻。那几位说书人,不由陷入深思,答应回去考虑考虑。

沈慕白虽然现在钱恨不得掰两半着花销,但此次进城却还是带着礼物的。这样东西他自己很满意,因为礼物很特别,最重要的是便宜。

沈慕白知道桐乡地区还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物产,就是杭白菊,现代社会九成的杭白菊都产自桐乡,而石门又是桐乡最大的一个杭白菊产地。

杭白贡菊曾与龙井茶齐名,被当作茶饮上品。说起来杭白菊这名却形成较晚,还是北洋战乱之时,有浙商将桐乡本地素有盛名的甘菊贩往南洋,起名为杭白菊,自己宣传说是在杭州西湖开拓了百亩良田,种植了此菊花。

结果此菊在湿热的南洋大受欢迎,而此浙商却成了杭白菊唯一的供货商,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南洋商人甚为不满,便亲自来华,到得杭州西湖边上自行采购,结果发现西湖四周全是各种建筑,哪来的百亩良田,最后只得乖乖还从浙商手中进货。

而商朝时,此菊还名为甘菊,虽然农人多有种植,但只当自用的药材,并不值钱。沈慕白表示要买些甘菊,那些前来应聘的工人,便将自家的晒干的菊花送来许多。

沈慕白对甘菊重新进行了包装,取品相好的放入精美的木盒之中。黄色的小菊命名为胎菊,白色的大菊命名为白菊。

木盒加上丝绸包装,看上去便上档次许多,他便带了许多这种礼品,准备送礼之用。

此时的茶叶饮用方法虽较前代有了很大简化,但还是彩蒸煮再加上佐料饮用,不仅味道怪,过程也相当繁琐。

直接散茶泡饮的方法直到明朝中叶才普及,沈慕白虽然喝惯了后世的茶叶饮法,却无力改变此时人的饮茶习俗。但这甘菊却不同了,因为是世人还没认识的饮品,提倡泡饮之法,却不难办到。

沈慕白命新招募来的小厮捧着礼盒,随自己一同前去陈府,当初陈霜婷可是真诚邀请他前来做客的。

稍做衣冠整理,他自认看起来也算仪表堂堂,应该会受到陈府重视,于是让小厮拿着拜帖送进了陈府大门。

家丁见拜帖做得甚为精美,当是什么重要人物,于是慌忙送进府中。却不知为何,半天也未再出来。

家丁未回,府中却有其他客人出来,只见一位戴着方巾的年轻人气急败坏地从大门冲出。

那年轻人边走边喝道:“什么东西,也敢瞧不起我!谁不知她是个青楼的浪货,还当自己是贞洁烈女!”

第十章 拜访陈府

沈慕白的马车上还有一部分财物,是当初他让母亲攒来翻盘之用的,虽然没有沈老爷子准备的财物那么多,但对于他的计划,却是足够用了。

沈慕白一行最终到达石门驿的桂花村,买了一处民居住下,这种乡下地方房价并没多少钱,与后世自然无法比。

桂花村顾名思义以桂花闻名,沈慕白果然见到大运河沿途有不少桂花树。

沈慕白好奇心起,将系统提供的搜索功能给调了出来。虽然他之前想过再不与系统发生关系,也不想和沈家发生关系,但路遇沈重秋又让他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如果两种可能都摆在眼前让他选的话,那干嘛不都试试呢?似乎自主创业和重振沈家之间并不相驳,可以同时进行。

商人不可义气用事,自然以利为先。他这么安慰自己。

在搜索的资料显示,石门本为春秋时吴越争霸的古战场,自唐时设立了石门驿。而桂花村自来有种植桂花的传统,史料显示桂花村一名的由来与乾隆下江南有关。

话说乾隆一下江南之时,顺着大运河南下,途经石门驿附近,见一处河岸桂花成林,桂香扑鼻,不由下命停船。于是嗅着桂香,饮着桂花酒,怡然自得,御笔亲封此村为桂花村,以后数次下江南都必在此处停留。

或许是巧合,此村在之前也叫桂花村,却与乾隆之想不谋而合,但因皇帝之名太大,但假托为乾隆所册封的。

沈慕白有意在此建一作坊,除了因为此处临近大运河,交通便利,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在乡下劳工便宜,甚至有时候根本都没薪水可言,管饭就行。

创业之初用钱的地方太多,母亲攒下的那点财物,如果不计划着花销,很快便会花尽,所以能省则省。

对于创业要做什么,沈慕白早有计划,但此时丝绸原料尚未到达,他也不急着做出大动作。

第二天一早,沈慕白便在当地找了一个厨子,别的事可以缓缓,这吃饭问题可是等不得的。

厨子一到位,他又在乡间招了一个落第老秀才,让其担任文书一职,然后开始着手招募工人的工作。

商朝相当于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趋成熟,乡间确有不少读书人。商朝以商立国,以文治国,反而武人地位不高。像这种多年不仕的老秀才,民间倒是有很多,虽然读书人向来傲气,自诩“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给商人打工的事是多数不肯做的。但上了年纪的,自知功名无望,为了养家也就屈尊了。

这种老秀才学问不大,人又迂腐,好在见多识广,既知道阳春白雪,也了解下里巴人,眼界比一般乡下人强了许多。问起一些乡间俗事,虽之乎则矣半天,便终是能说出些实际内容。

招募工人的事,沈慕白将其分成报名和面试两步,报名时,便用老秀才进行人员登记。这老秀才叫朱逢春,在桂花村中有些名声,见他亲自给人录入姓名,报名的人都郑重起来,临走之时还不忘给他作上一揖。

沈慕白在旁静静地观察着,见有些比较机灵、不怯场的年轻后生,便让人给拦下来,告诉对方明天再来进行第二轮的面试。而没有被拦下的,则回去等候入取通知。

来面试的后生中,沈慕白也只是和对方做了些闲聊,并没涉及到丝绸内容。大多人都能对答自如,于是沈慕白给他们安排下一个任务,声称做得好的便会留用。

任务内容有些古怪,要求回去对身边人做试卷问答。当然这些人多不识字,只让他们把要问的问题记在心里便可。其实这是沈慕白让这些机灵的后生给他做一项免费的市场调查,乡下人实在,为了能在家门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自然会按要求卖力去做。

问题倒是不多,一问身边的普通百姓,想穿丝绸衣服吗?二问,如果可以买得起,最高能接受什么价格?三问,对丝绸服装的质量有什么要求?四问,对丝绸服装有些瑕疵,但价格却低一些,能不能接受?

这些后生记忆力都不错,马上表示都记下来了。

沈慕白又告知对方,问答对象不限于本村,周边其他村子的都可以问。但这些人相互之间的调查对象不可重叠。十天后大家将汇总的问题一起报给他,但必须人物、地点、时间、问答内容全部交代清楚才可以。

沈慕白因势利导的这次市场调研,对他下一步的创业计划非常重要了,调查结果出炉,后面工作的精准定位也就有谱了。

在十日的等待时间中,沈重秋派人送来了两批柞蚕丝丝绸,看着料子比桑蚕丝绸厚重了许多,倒是适合下层人士穿戴。但颜色却多没洗净,仿佛色块一样,花花绿绿的。

沈慕白虽然招募工作的手笔似乎很大,但并没宣布录用名单,所以眼下跟在身边的人倒是没有几个,所以吃饭还能供得起。

但这些人除了老秀才朱逢春之外,其他也不能闲着,全都要忙碌起来。他命人将运来的丝绸撕起一条条的样品,让这些人拿来各种白色的溶液浸泡,看哪种东西漂白的效果最好。

此时的丝绸已经在沈家经过了初步洗白,其实大部分杂色都已经洗去,现在绸布上所剩余的残余色块并不是很重,所以有轻微漂白效果便能满足要求。

三天后发现,用米汤浸泡的丝绸却是效果最好的,倒不是洗得最净,只是对绸料伤害最小。

有了这个成果,沈慕白心里踏实了许多,他要做的平民丝绸品牌的计划算是可以实施了。

这一创业计划在他心中盘算了很久,不论最终柞蚕丝能否被洗白,他都有应对之法。丝绸能洗白的便洗白,不能洗白便染色,当染上一层深色系的色料后,那些细微的色块也便全消失了。

乡下的事处理得差不多了,城里的事也便要提上日程了。

沈慕白现在的财力,只能花小钱办大事。一进崇德城,他便找了酒楼、饭庄附近的说书人,让他们在讲故事时,加入平民丝绸的植入广告。

这些所谓的广告语不伦不类的,那些说书人自然是不肯,于是沈慕白便讲了个故事给他们。

正是后世流传甚广的《西游记》,此时民间虽然也有零散的西游取经故事,但与明代集大成的《西游记》却是无法比拟的。

沈慕白也不强求这些人一定要马上同意给他做宣传,只对这些说书人说道:“各位不妨将我刚才讲过的十万天兵抓妖猴的故事好好琢磨琢磨,如果讲出来受欢迎,再来找我听下面的故事。”

说书人所传的本子,都是经过历代说书人口口相传,精炼提取过的,所以社会上的故事虽多,但出现一个经久传世的本子却不容易。而《西游记》可是精锤细炼了千年时间,对于说书人杀伤力不言而喻。那几位说书人,不由陷入深思,答应回去考虑考虑。

沈慕白虽然现在钱恨不得掰两半着花销,但此次进城却还是带着礼物的。这样东西他自己很满意,因为礼物很特别,最重要的是便宜。

沈慕白知道桐乡地区还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物产,就是杭白菊,现代社会九成的杭白菊都产自桐乡,而石门又是桐乡最大的一个杭白菊产地。

杭白贡菊曾与龙井茶齐名,被当作茶饮上品。说起来杭白菊这名却形成较晚,还是北洋战乱之时,有浙商将桐乡本地素有盛名的甘菊贩往南洋,起名为杭白菊,自己宣传说是在杭州西湖开拓了百亩良田,种植了此菊花。

结果此菊在湿热的南洋大受欢迎,而此浙商却成了杭白菊唯一的供货商,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南洋商人甚为不满,便亲自来华,到得杭州西湖边上自行采购,结果发现西湖四周全是各种建筑,哪来的百亩良田,最后只得乖乖还从浙商手中进货。

而商朝时,此菊还名为甘菊,虽然农人多有种植,但只当自用的药材,并不值钱。沈慕白表示要买些甘菊,那些前来应聘的工人,便将自家的晒干的菊花送来许多。

沈慕白对甘菊重新进行了包装,取品相好的放入精美的木盒之中。黄色的小菊命名为胎菊,白色的大菊命名为白菊。

木盒加上丝绸包装,看上去便上档次许多,他便带了许多这种礼品,准备送礼之用。

此时的茶叶饮用方法虽较前代有了很大简化,但还是彩蒸煮再加上佐料饮用,不仅味道怪,过程也相当繁琐。

直接散茶泡饮的方法直到明朝中叶才普及,沈慕白虽然喝惯了后世的茶叶饮法,却无力改变此时人的饮茶习俗。但这甘菊却不同了,因为是世人还没认识的饮品,提倡泡饮之法,却不难办到。

沈慕白命新招募来的小厮捧着礼盒,随自己一同前去陈府,当初陈霜婷可是真诚邀请他前来做客的。

稍做衣冠整理,他自认看起来也算仪表堂堂,应该会受到陈府重视,于是让小厮拿着拜帖送进了陈府大门。

家丁见拜帖做得甚为精美,当是什么重要人物,于是慌忙送进府中。却不知为何,半天也未再出来。

家丁未回,府中却有其他客人出来,只见一位戴着方巾的年轻人气急败坏地从大门冲出。

那年轻人边走边喝道:“什么东西,也敢瞧不起我!谁不知她是个青楼的浪货,还当自己是贞洁烈女!”

点击获取下一章

手机版